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羹中國網際網路體育並非易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5 0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網際網路與體育產業的結合擁有巨大市場機會,然而這樣一塊人人都垂涎的「唐僧肉」,並非每個人都能吃得到。

  

  劉曠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體育產業定調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並確定了「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目標。不過當前國內的體育產業市場規模還遠遠不到5萬億元,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整個國內的網際網路體育正在迎來全面的爆發,一時間網際網路體育產業成為了唐僧肉,人人都想來咬一口。不論是阿里、騰訊、樂視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創業者、資本市場都紛紛湧入到這個領域中來。

  體育賽事領域,創業者基本只能靠邊站,巨頭們個個垂涎三尺

  對於體育賽事,又分為三大領域,一個是賽事運營,一個是賽事播放,還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則是賽事IP資源的爭奪,尤其是大型體育賽事的爭奪最為激烈,比如巨星雲集的NBA、歐洲足球聯賽等。不過對於體育賽事這塊肥肉,創業者們由於資金實力弱小,基本上只能靠邊站,眼巴巴地看著巨頭們搶奪市場。

  萬達作為一家傳統的地產集團,其在體育產業的布局由來已久。早在94年,萬達就入主了大連華錄足球隊,成立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之後萬達一直都在海外市場大量併購優質體育公司、球隊和賽事,並進行其體育帝國的版圖布局。在2015年,萬達先後投資收購了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World Triathlon Corp(WTC)、皇家馬德里競技俱樂部等重量級的體育公司和俱樂部,萬達正在試圖構建一個龐大的體育生態體系。

  騰訊則不惜花費5億美金的巨資從新浪手中拿下NBA的獨家網路直播權,這為騰訊體育拿下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僅從騰訊體育APP的用戶量來看,一個垂直類的體育頻道,其用戶量已經排在了移動資訊平台中的第10位。不過從網際網路體育產業的生態布局來看,騰訊當前尚未進行多元化的發展,只是藉助頂級賽事版權,進一步挖掘其產業價值。

  至於樂視體育,是當前網際網路體育公司中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家公司。2012年8月樂視體育頻道才剛剛上線,2014年樂視體育正式成為獨立子公司,然而到了2016年4月份,樂視體育便完成了80億元的B輪融資,估值達到了215億元。在大型賽事領域,樂視也不惜也豪擲4億美元拿下了未來三年香港的英超版權,不過樂視體育則致力於體育全產業鏈的生態布局,賽事運營、內容播放、體育智能產品、體育衍生等多方面都有涉及。

  阿里巴巴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在2014年6月以12億人民幣入股恆大足球俱樂部之後,阿里巴巴在去年的9月份正式成立阿里體育集團。儘管布局較晚,但是隨後阿里巴巴便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去年12月份,阿里巴巴成為了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盃2015年到2022年的獨家冠名贊助商。今年,阿里體育的進軍勢頭同樣非常迅猛,先後與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國際拳聯、中國乒乓球協會、中國羽毛球協會、國際電子競技聯盟(IeSF)等達成戰略合作。

  而在當前火熱的移動直播領域,體育賽事也迎來了直播風口,體育移動直播正在成為大型賽事的香餑餑。而在體育賽事布局的背後,則是巨頭們搶奪優質IP資源的布局。

  體育健康領域,創業者們爭先恐後,巨頭們也虎視眈眈

  網際網路體育健身方面,目前這個領域是湧入創業者最多的,大多數的體育運動網際網路創業平台都是集中在運動健身方面,諸如咕咚運動、keep、樂動力、悅跑圈等。

  整體來說,整個體育健身領域的APP們還是免不了存在諸多通病。行業競爭激烈,無外乎就是約教練、約場館、提供視頻教程或者GPS功能記錄跑步功能幾個方面,每一個領域的平台基本上功能雷同,真正具有差異化優勢的平台卻沒有幾個,基本都是你抄我抄大家一起抄,很少真正有平台把網際網路與體育運動結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即便是騰訊推出擁有計步功能的公眾號「微信運動」,也只是幫助用戶計步,並沒有真正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服務。

  不過,與運動相關的醫療健康領域卻有著更大的市場空間,這也吸引了國際巨頭諸如三星健康、GoogleFit,國內巨頭諸如小米運動、QQ健康等紛紛殺入。

  三星健康開發了記錄喝水和喝咖啡的功能,採用數字計數法,用戶自己設定每天的健康飲水目標,三星健康可以根據用戶的飲水習慣和目標來智能提醒用戶喝水。Google Fit 全面自動記錄用戶的各種運動數據,體征數據和外部環境數據,將多種數據融合計算分析出用戶的健康訴求並推薦適合的解決方案。小米運動則通過藉助小米手機和小米手環實現軟體與硬體的結合,一方面可以藉助小米手機和小米手環的用戶積累,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硬體收集更多的用戶健康數據。至於QQ健康則依託於qq的龐大用戶群體,從而集成睡眠、飲食、喝水、運動等多維度的健康數據。

  體育衍生產業,遍地是黃金

  體育衍生產業涉及的面非常廣,包涵了體育旅遊、體育博彩、體育遊戲、體育金融、體育電商、體育保險、體育用品、體育培訓等。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這些細分領域也迎來了新的垂直細分機會。

  在體育旅遊領域,與旅遊相關的高爾夫、游泳、海上衝浪、蹦極等體育運動也越來越開始受用戶歡迎,網際網路與體育旅遊的結合,更能夠帶動這種旅遊業的發展。

  在體育博彩領域,線上購買彩票也打破了過去的傳統購票方式,不僅為體育博彩節省了線下門店,也能為博彩業的版圖迅速擴張提供了通道。

  在體育遊戲領域,體育運動與遊戲的結合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向,這既包括了一些體育運動類的遊戲,也包括了一些以體育明星為IP的遊戲等。

  在體育金融領域,很多從事體育服務這類文化創意的公司會有資金方面的需求,那麼網際網路與體育金融的結合,則能夠幫助這些企業快速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

  在體育用品領域,智能化的體育用品在未來是一個方向,對於傳統的體育用品廠家來說,智能體育用戶如果全部替代過去的體育用品,這個市場將會有巨大的市場機會,諸如威爾遜的智能籃球、金陵的智能籃球架、李寧的智能羽毛球拍等,正在成為用戶新的選擇。

  在體育電商領域,過去傳統的線下商店由於租金、人力等成本問題,正在面臨無法繼續經營下去的難題,很多體育用品的線下商店都在面臨倒閉,但是網際網路卻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

  在體育培訓領域,藉助網際網路的優勢拓展線上體育培訓業務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尤其是藉助直播窗口,線上體育培訓正在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更多的體育衍生產業中,藉助網際網路的技術和網路渠道優勢,都正在迎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從體育產業的上游、中游,一直到下游,都在迎來新的機會。

  網際網路體育這塊唐僧肉,人人都想吃,卻沒幾個能吃到

  從前面的體育賽事、體育健康以及體育衍生三大領域來看,網際網路與體育產業的結合的確擁有巨大的市場機會,面對這樣一塊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唐僧肉」,卻也遇到了諸多難題,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到。

  在很多體育O2O平台諸如約場館類平台始終無法解決三大難題。一個難題是低頻次的難題,很多用戶線下打球並不會每天都會去,能夠做到每周都去打球的都非常少;另一個難題是線下服務質量如何保證的問題,由於無法對線下運動場館進行一個很好地把控,這種線下的服務質量僅僅只能是靠他們自己去約束,網際網路平台無法起到太多的作用;最後從標準化運作的角度來看,體育O2O們也是難以統一線下的標準化運作方式。

  對於大型體育賽事的爭奪,尤其是獨家播放權,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是難以搶到的。尤其是對於NBA球賽、歐冠等具備足夠吸引用戶眼球的比賽,這種大賽的獨家播放權基本上只有網際網路巨頭們才有實力將其拿下。

  在體育健康領域,目前大多數的創業平台都還只是停留在體育運動方面,並沒能真正地把體育運動和健康融合在一起,而巨頭們紛紛布局體育健康產業,目前也還沒有哪一家平台真正做得比較出色。

  智能化的體育用品在產品質量、智能效果等方面都還需要提升,尤其是很多所謂的智能產品,實際上只是一個概念性的炒作。此外對於體育市場來說,目前除了智能手環等少數體育智能用品得到了用戶的使用和認可之外,大多數的體育智能產品還沒有被市場所接受,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對於一些體育賽事來說,網際網路體育的線上購票不像電影線上票務一般流行,對於很多新興的體育類垂直票務平台,他們都在面臨線上用戶流量少、用戶轉化率低等經營難題。

  體育社交平台在前期會面臨用戶量的問題,如何能夠吸引用戶到平台上來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了用戶之後,如何能夠提升用戶粘性,提昇平台的用戶活躍度又成為了新的難題;與此同時,他們還會面臨如何解決盈利上的難題。

  與大型直播賽事的版權爭奪一樣,巨頭們對於體育IP版權的爭奪同樣也是甚囂塵上,這個領域基本上與資金實力弱小的創業者們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體育品牌的電商化之路始終進展緩慢,與過去在線下不同,體育類的服裝、鞋子往往都相對比較容易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但是到了線上之後,很多傳統體育品牌的品牌形象卻正在慢慢褪色,用戶更關心的是網購價格問題。

  儘管今天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較為迅猛,但是早已過了野蠻生長期,在P2P跑路、倒閉潮的衝擊下,網際網路體育金融產品距離真正實現落地,還有較遠的一段路程需要走。

  對於網際網路體育培訓來說,如果只是純粹的線上培訓,會面臨如何收費的難題,當前的線上課程付費模式並不夠完善和成熟。如果是線下培訓,如何能夠與線下進行有效結合也是一大難題,體育培訓是一個相對低頻的服務,線下預約教練還會存在匹配度的難題。

  針對體育旅遊、體育文化、體育地產等諸多跨界領域,各個不同領域的融合目前也還不夠成熟,尤其是懂網際網路的不一定懂體育,懂體育也不一定能夠懂旅遊、懂文化、懂地產……

  目前中國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僅只佔據整個GDP的0.63%,但是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增加值佔據GDP的比重通常達到1%-3%。也就是說,國內的體育產業市場規模還有巨大的增值空間。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去年中國的體育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4000億,但是要實現2025年5萬億的目標,也就是說體育產業產值每年的增速將達到近30%,若要實現體育總局最新提出的2020年3萬億目標,則要保持每年50%的增速。

  在未來的全面網際網路化過程中,我們也足以可以看出整個網際網路體育的未來市場前景所在。5萬億的市場規模,毫無疑問是一大塊「唐僧肉」,但是在每一個細分的網際網路體育產業領域,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難題。

  在大型體育賽事直播、IP版權的爭奪上,基本上只會由巨頭們唱戲;在體育健康領域,如果僅僅只是圍繞著用戶健身做文章,平台最終也難以長期吸引用戶,也難以產生更大的產業價值,但如果在健身的基礎之上,以用戶的身體健康為發展核心,行業前景價值巨大,不過競爭壓力也不小;在體育衍生產業領域,想要在每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站穩腳跟,則必須要突破一道又一道障礙。

  因此,對於網際網路體育的從業者尤其是創業者們來說,要想從這個香噴噴的「唐僧肉」中分到一杯羹,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是很難咬到一口,甚至連口湯也喝不到。

  作者系海南三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天使投資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