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動員國企投入經濟刺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3 0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國企占固定資產投資35.4%,達到2011年以來高位。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國企加大支出,力圖避免經濟硬著陸。

  

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不斷放緩的投資(5月跌至16年最低位)迫使北京方面動員國內笨拙的國有集團,要求它們加大支出,力圖避免經濟硬著陸。

  此舉對於北京方面推動全國16萬家國企更像私營部門同行的努力是一個挫折。佔中國經濟產出約五分之一的國有企業,在盈利能力方面遠遠落後於民營企業。儘管國企效率低下,但上周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5月國企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佔比達到35.4%,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位。

  「國企眼下有用,但不能永遠這樣下去,」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常駐香港的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胡偉俊(Larry Hu)表示,「隨著回報越來越低,國有企業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工具逐漸失去效用,反而變成國家的負擔。你不得不投入越來越多的信貸,才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就在2015年5月,民營企業的投資增速仍快於國有集團。但兩者的走勢在去年下半年出現分化。隨著風暴雲籠罩中國經濟,民營企業開始減少投資。作為回應,政府釋放了一波財政支出和寬鬆信貸,為國有企業投資於道路、鐵路、下水道和棚戶區改造提供資金。

  對國有企業而言,風險在於這一戰略加大了它們本已令人擔憂的高債務負擔,同時讓它們背上更多表現不佳的資產。國有工業企業2015年的資產回報率僅為2.9%,遠低於民營工業企業的10.3%。

  「國有企業現在被指派的角色……指向這樣一種未來:較高的政府債務(隨著國企的隱性負債被政府承擔)和較低的利率(讓國企繼續低回報的投資),」北京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總監白安儒(Andrew Batson)周一寫道。

  最初的國企改革提議聚焦於改善公司治理,使管理層在更大程度上以利潤為導向,少受政治干預,借鑒以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命名的所謂「淡馬錫模式」(Temasek model)。但如果成功的話,國有集團作為經濟刺激工具的有效性將會降低。

  這有助於解釋國企改革的重點近期為什麼轉向國有集團的大規模合併。這類合併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實現規模效益,從而增強競爭力。但是,政府也在迫使比較強大的集團吸收較弱的對手,以避免後者破產、裁員和關閉工廠。這使產能過剩和盈利能力弱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應對。

  政府維持國企作為政策工具的意圖,也體現於近期對於加強國有集團內部黨委(黨組)的作用,強化黨對國企控制的注重。

  儘管有缺點,但利用國企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就防止急劇放緩而言可能是可用的最佳選擇;中國領導層擔心,經濟急劇放緩可能引發社會和金融不穩定。

  目前的方法不同於2008年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出台的刺激方案,那時的側重點是利用信貸擴張為建設新工廠提供資金。它包括由民營企業發起的投資熱潮;中金公司(CICC)數據顯示,民企占製造業全部投資的88%。與此形成對比的是,72%的基礎設施投資來自國有企業。

  「政府主導的強勁的基礎設施投資不會加重產能過剩,」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駐新加坡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志鵬(Harrison Hu)上周寫道,「通過創造最終需求,它有助於消化工業品庫存,同時穩住總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

  胡志鵬認為,民企和製造業投資下滑,似乎表明中國步入了削減過剩產能的正確軌道上。「這不應該是一個對中國更加悲觀的理由,」他寫道,「它恰恰是在重組和再平衡過程中應該會出現的局面。」

  許多分析師現在認為,處理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勝算最大的辦法,並不是從內部改變它們,而是縮小它們在經濟體中的相對份量。這意味著開放受保護的行業,允許民營企業競爭,並減少國企目前享受的眾多優勢,尤其是在融資渠道方面。

  「我不認為國企能夠『被改革』。它們只能被縮小,」胡志鵬表示,「在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內,你只能指望少一些『國家',多一些『資本主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