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匠心營造 · 斗拱 | 解構經典——佛光寺東大殿斗拱賞析/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5-7-3 2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webmaster發布時間:2015.07.03

  

  佛光寺東大殿外觀

  佛光寺東大殿,猶如金字塔之於埃及,雅典娜神廟之於希臘,東大殿在中國建築史上擁有相似的崇高地位。1937年6月開始的山西古建築調查中,佛光寺的發現讓梁思成和林徽因興奮不已,梁先生對「中國必有唐代木構存世」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隨之而來的戰火紛飛使得《記五台山佛光寺建築》一文直至1944年10月才發表在《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第一期上,對佛光寺的寺史、建築與斗拱、塑像、經幢、文殊殿和墓塔做了詳細地介紹。這裡,我們就跟隨梁先生的講述,重點了解東大殿——這座建築史上聖殿之結構,尤其斗拱之構成。——編者 撰文:梁思成攝影:張利偉

  

  東大殿立面圖 繪圖:任超東大殿建築之分析:

  殿外表至為簡樸,廣七間,深四間,單檐四注頂,立在低而平的階基上。柱頭上有「七鋪作雙杪雙下昂」——即出跳四層,其下兩層為「華拱」,上兩層為「昂」——斗拱。柱與柱之間,每間用「補間鋪作」一朵。殿前面居中五間均裝版門,兩「盡間」則裝直欞窗。兩山均砌雄厚山牆,唯最後一間開直欞窗,殿內後部的光線由此射入。檐柱柱首微側向內,角柱增高,故所謂「側腳」及「生起」均甚顯著。

  

  縱斷面與西立面 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大殿由檐柱一周及內柱一周合成,略如宋營造法式,所謂「金箱斗底槽」者。內槽深兩間廣五間之面積內,更別無立柱。外槽繞著內槽周匝,在檐柱與內柱之間,深一間,略如迴廊,沿后內柱中線,依內柱砌「扇面牆」盡五間之長,更左右折而前,三面繞擁如巨屏,其中為巨大佛壇,上立佛、菩薩像三十餘尊。扇面牆以外,即內槽左右及後面之外槽中,依兩山及后檐牆砌台三級,設五百羅漢像焉。

  

  東大殿梁架結構示意圖 繪圖:任超

  佛殿梁架,就其梁栿斫割之方法論,可分為「明栿」與「草栿」兩大類。明栿在「平闇」(即天花板)以下,施於前後各柱斗拱之上,為殿中視線所及,均刻削為「月梁」,輪廓秀美。草栿隱於平闇以上,自殿內不見,故用粗木,不用斤斧,由柱頭斗拱上之壓槽枋承托。宋營造法式所謂「明梁只閣平棊,草栿在上承屋蓋之重……以方木及矮柱敦㮇,隨宜枝樘固濟」,其法蓋自唐己用之矣。

  

  內外槽斗拱后尾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就梁栿與柱之關係論,則有內槽與外槽兩組。內槽大梁(「四椽明栿」)為前後內柱間之聯絡。此種配合,即《營造法式》所謂「八架椽屋前後乳栿用四柱」者也。內柱與外柱同高,其上均施「七鋪作」斗拱(即四跳之斗拱)。檐柱上斗拱出四跳,雙杪雙下昂,以承檐槫及檐部全部結構。內柱上斗拱四杪(無下昂),承檐內四椽明栿。此內外斗拱后尾相向,自第二跳后出為「明乳栿」,即內柱與檐柱間之主要聯絡材也。

  

  外槽梁架結構

  內槽四椽明栿作月梁形,兩端因有華拱四跳承托,其凈跨僅及兩椽半。梁背上於第六層柱頭枋同高度處,由梁首上枋列出半駝峰,於與第三跳華拱頭約略相同距離處施斗,承十字相交斗拱,以承算裎枋(即平棊枋)。梁背上正中則以駝峰承十字斗拱,與兩端者相應,以承平棊枋。   外槽明乳栿亦作月梁形,其兩端施半駝峰。惟因距離短小,故梁正中不用十字斗拱,而施一枋相聯繫,枋上則隱出拱形,內外相對。更上始為平棊枋以承外槽平闇。內外槽平闇四周與斗拱相接處,均自平棊枋向下斜施小椽承版,使平闇成為「盝頂」狀。

  

  平闇以上結構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平闇以上均另設草栿,以承屋蓋之重。草乳栿在外槽平闇以上,其梁首(外端)與外檐柱頭鋪作上的壓槽枋相交,其重量大部由昂尾挑起。壓槽枋大小僅同單材,不若法式圖中所見者之碩大。草栿梁尾(內端)由內槽柱頭鋪作上之柱頭枋承托。乳栿背上另施「繳背」,其外端僅略伸過下槫位置,上施方木以承槫下替木,其內端施方木敦以承托草四椽栿。草四椽栿之上,施敦掭大料以承「平梁」(斗內令拱與梁首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上平槫)。平梁隱出月梁形,平梁之上施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兩叉手相交頂點與令拱相交,令拱承替木及脊槫。日本奈良法隆寺迴廊建於隋代,其樑上用叉手,結構與此完全相同;更溯而上之,則漢朱鮪祠亦以三角形石版上隱出梁及叉手結構。(宋代梁架則叉手、侏儒柱並用,元明兩代叉手漸小,而侏儒柱日大,至清代而叉手完全不見,但用侏儒柱)。佛殿所見為學社多年調查所得唯一孤例,殆亦此法之得僅存者也。東大殿斗拱之分析:

  佛殿斗拱分施於內外兩周柱之上,共計七種,施於梁栿上之十字斗拱不在內。   外檐斗拱三種: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   槽內鬥拱四種:柱頭鋪作;兩山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

  

  東大殿外檐斗拱1. 外檐柱頭鋪作:

  

  外檐柱頭鋪作

  

  外檐柱頭鋪作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施於外檐柱頭上之斗拱,七鋪作雙杪雙下昂。從櫨斗出華拱兩跳,第一跳「偷心」無橫出之拱;第二跳跳頭施瓜子拱、慢拱,以承羅漢枋。第三、第四跳為下昂,第三跳偷心,第四跳跳頭施令拱,與翼形耍頭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橑檐槫。后尾第一跳出華拱,第二跳為乳栿(與外出第二跳華拱相連做)。第三跳用一材,其外端至第二跳頭交互斗內止,以承第一層下昂。其內端殺作半駝峰形,上施交互斗,其上令拱與隱出華拱十字形相交,以承平棊枋(亦稱算桯枋)。第四跳(或第四層)實際上為一枋,其表面隱出華拱,拱頭上施斗,以承其上之平棊枋。下昂兩層后尾,以約略23度之斜度向上挑起,後端壓於草乳栿之下。與華拱下昂在柱中線上相交。最下層為泥道拱,與第一跳華拱在櫨斗內相交。泥道拱以上,計施柱頭枋四層,第一層隱出慢拱,與第二層華拱相交,以上兩層又各隱出令拱(或泥道拱)及慢拱。更上施壓槽枋一層,與草乳栿相交。於第二跳華拱中線上,即營造法式用牛脊槫之分位,別施一枋(或可呼為牛脊枋),均直接承托椽下。 2.外檐補間鋪作

  

  外檐補間鋪作

  補間鋪作僅出華拱兩跳,其下不施櫨斗,故不置於闌額之上。第一跳華拱與第一層柱頭枋相交,跳頭施翼形拱,如後世之三福雲者。第二跳跳頭上施令拱,與批竹式耍頭相交,以承羅漢枋。后尾第一跳偷心,余與前面完全相同。補間鋪作因無櫨斗,與闌額無直接聯繫,故狀若虛懸,已失斗拱在結構上原有機能及意義。初見頗疑其下或原有櫨斗而失去者,但全殿絕無遺跡可尋,其槽內拱眼壁上壁畫,無疑為唐代原畫,亦無櫨斗或駝峰矮柱存在之痕迹,故如其原形未改也。 3. 外檐轉角鋪作

  

  外檐轉角鋪作 攝影:陳堅

  施於四角柱之上。其正側兩面均出雙杪雙下昂,如柱頭鋪作。45度角線上則出角華拱兩杪角昂三層。正側兩面第二跳華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於第二跳角華拱之上,在轉角毗連之面伸出,為華拱兩跳,跳頭施單斗,與昂上令拱並列以承替木。第二跳昂頭施正側兩面相交之令拱,並與由昂相交,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由昂頭別施寶瓶以承角梁。華拱第一跳后尾即與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伸為各層羅漢枋。角華拱后尾第二跳伸出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華拱承托以達內角柱之上。兩面昂尾都相交壓於轉角毗連之面最上柱頭枋之下。 4. 內槽柱頭鋪作

  

  內槽斗拱柱頭鋪作 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內槽的斗拱都以正面向槽內,后尾向外。柱頭鋪作的正面從櫨斗伸出華拱四跳以承托四椽明栿,全部偷心。其第五層就成為四椽栿。第六層安枋一材,其前端作成半駝峰形,與外檐柱頭鋪作乳栿上所安的半駝峰完全相同。半駝峰之上安斗承托令拱,以承托平棊枋。第七層又出華拱一跳,與令拱相交,以承托栿上的平棊枋。鋪作后尾出華拱一跳,以承托乳栿,與外檐柱頭鋪作后尾完全相同,並相對稱。與華拱相交者計泥道拱一層,柱頭枋五層,枋上隱出拱形。包括泥道拱在內計算,成為兩重拱一令拱的配合。5.內槽兩山柱頭鋪作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5-7-3 21:48 | 只看該作者


  內槽兩山柱頭鋪作

  雖然也用材七層,但僅伸出三跳。第四層以上都在第三跳跳頭的中線上安斗,成層層相疊之狀。第四、五、六層的材,則出頭部分作成六分頭,批竹頭,翼形頭,第六層斗內安小翼形拱,第七層又伸出華拱一跳,以承托縱中線上的平棊枋,令拱就與它相交以承托平棊坊。  6.內槽補間鋪作

  

  內槽補間鋪作與轉角鋪作 營造學社繪製

  在第三層柱頭枋以上出華拱,共三跳,跳頭安令拱以承托平棊枋。其後尾則在第一、二層柱頭枋出拱兩跳,跳頭安令拱與耍頭相交以承托平棊枋。后尾兩跳華拱均不與柱頭枋十字相交,僅作丁頭拱,以榫卯安在枋面上,以求與外檐補間鋪作的后尾作形式上之對稱;其第三層所出耍頭,才是正面第一跳后尾之引伸而與柱頭枋相交的。 7.內槽轉角鋪作

  

  內槽轉角鋪作攝影:許凱章

  正面僅在四十五度角線上出華拱四跳。第一二跳出華拱,第三層出翼形小拱頭,其上安斗與第二跳跳頭之斗相疊;第四層又出華拱一跳,和小翼形拱頭一跳,其上安十字相交翼形拱,與角線上的翼形拱相交,以承托兩面相交的平棊枋。角華拱后尾伸出為華拱一層,以及角乳栿等,與外檐轉角鋪作對稱聯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7-4 02: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5-7-4 02:07 編輯

梁思成與營造學社的實幹精神

來自: 虛靜守篤(流雲趨廣境,滄海縈心魂) 2010-06-05 11:14:21

提及梁思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是著名維新領袖、國學大師梁啟超之子,而他更是中國現代建築史上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著名的建築大師。在建國初期,梁啟超和陳占祥共同提出的《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更是富有遠見卓識、高瞻遠矚的目光,雖然因為政治的原因沒有被當局所採納,但這份為保存古建築和解決古都北京的交通、環境、人口矛盾的建議提案,在今日看來仍有其耀目的人文價值。

我在此想說的,是我看了《梁思成傳》、《梁思成和林徽因》兩部書後,對梁思成及其所領導的營造學社在抗日期間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精神所感佩,故而吒五內之音而鳴之。梁思成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前身的清華學堂,後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建築學專業,畢業后回國主持籌建東北大學建築系。隨著日本侵華戰爭進程的不斷演進,民族危機加深,東北局勢日益動蕩,東大也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因林徽因的身體染上肺病到北平養病,梁思成在結束東北大學建築系1931學年的課程后,也不得不離開瀋陽,來到北京照顧林徽因,並接受中國營造學社的邀請,開始了梁思成的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

在社長朱啟鈐的推動下,梁啟超和營造學社的同仁們,用著百倍的毅力和不怕艱苦的精神,在薊縣獨樂寺的勘測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和相當可觀的學術成果《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在以後的不斷考察勘測過程中,又在河北、山東、山西、浙江、河南、陝西等多省的古建築進行考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這些成果的取得,是梁思成及其營造學社的同仁們共同艱苦努力的結晶。在當時的環境下,大城市裡的知識分子很少到交通幹線以外的鄉村和集鎮去考察、工作。而梁思成和他的同伴們,不避艱險困苦,在窮鄉僻壤中巡行,在歷史的長河中徜徉,這種精神不僅值得我們學習,更應該把這種精神溶入我們的骨髓中……

最令人感佩的是,在抗戰期間,梁思成和他的同仁們重建了因危亡的國勢而被迫面臨解散的營造學社,繼續在抗日救亡的形勢下,積極開展對中國古建築的勘測和保護性的研究。在蟄居李庄的八年裡,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莫宗江、羅哲文等營造學社的同仁,克服重重困難,仍然從事著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在1943年秋,劉敦楨受聘為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營造學社的骨幹離去,梁思成沒有放棄他的研究,在困頓艱難的生活環境的磨折中,他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梁思成和他的助手們完成了《營造法式》的圖樣的校勘和註釋的工作。1942年,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的編撰工作。這些成果都是在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做出的成就,令人欽佩和嗟嘆。

在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斷面中,梁思成和營造學社對中國古代建築的勘測研究和對古代建築理論的探索和發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這些璨若繁星的古建築的明珠,如遺落在歷史的銀河中,不為尋常百姓所知。到了梁思成及其同事們的眼中,就是價值連城的瑰寶和不朽的建築奇葩!在他們的不懈努力工作下,梁思成和營造學社給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讓人們從中領略到古建築的精髓和中華文明的淵深博大!

梁思成和營造學社的實幹精神和頑強不屈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作為新時代的人,我們更應該有著一股堅韌向上的奮進的勇氣和精神,這是我從梁思成和他所領導的營造學社身上看到的閃光點,這是前輩學人和知識分子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歷史不會忘卻他們,而我們要承繼他們未竟的事業和精神,為了祖國輝煌燦爛的明天,奮進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2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