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又出狠招摧毀老美根基:美氣急出兵(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鳥兒不早起 於 2014-9-28 08:39 編輯

  第一部分:地緣環境與天命大國。

  只要了解了一國的地理,就能判斷出一國的外交政策

  ——拿破崙

  自人類出現之日起,包括氣候條件、山川形勢、海陸位置在內的地理環境就是人類生存發展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地理因素始終悄悄地影響著一個個大國的起落,一個個文明的興衰。

  

  
    拿破崙曾說過要了解了一國的地理,就能判斷出一國的外交政策

  工業革命之後,在巨大生產力的推動下,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但是人類活動仍然必須依託當地的地形地勢、海陸位置和氣候條件,隨著世界連為一體,大國競爭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地理因素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有增無減。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地理與政治關係的綜合性學科——政治地理學逐步發展起來。

  

  
 回顧數百年的近代歷史,我們不難看出: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蘇聯、美國一個個區域性乃至全球性大國之間的結盟與對抗,戰爭與和平,興盛和衰敗背後無不搖曳著地緣政治的魅影。

  地緣政治學作為政治地理學的核心,主要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去研究人類社會的政治現象。說到地緣政治,就不能不提到歷史上「陸權」和「海權」的爭議,由此衍生出的「海權論」、「陸權論」、「邊緣地帶」理論構成了地緣政治理論的三個主要陣營。

  這三種理論很難用一個標準去判斷誰對誰錯,它們之間是既相互爭論又相互補充的關係,我們在對國際地緣政治的觀察中不宜過分偏廢,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這三種理論的核心觀點。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

  
 

 從很大意義上說,馬漢不是一位純粹的地緣政治學家,但他的理論對地緣政治研究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為英國和美國兩個全球性大國的世界戰略提供了理論支持,在西方部分學界被奉若神明,乃至成為某種宗教化的信仰。

  

 
   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甚至曾這樣說過:「海軍部有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它似乎經常脫離邏輯的領域,跳進朦朧的宗教世界。在那裡,海神成了上帝,馬漢成了先知,美國海軍成了唯一真正的教會。

  馬漢的海權論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有以下四點:

  (1)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馬漢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即海權。「海權即憑藉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夠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的一切東西」。馬漢的這一論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權的內涵和外延。他所說的海權應該包括海上軍事力量和非軍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擁有的艦隊,包括附屬的基地、港口等各種設施,後者則包括以海外貿易為核心的,和海洋相關的附屬機構及其能力,也就是國家海洋經濟力量的總和。從物質形態上來說,海權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在海洋上的綜合實力。

  

  
   建立和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對促使國家經濟的繁榮和財富的積累、奪取制海權和打贏海上戰爭以及維護國家國際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此觀點看,海權不僅標誌著一個國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總體能力,同時也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成為一個偉大民族。因此,馬漢的海權論實際上是論述如何通過奪取制海權以達到控制世界的理論。

  

 
   (2)影響海權的六個要素。一是地理位置。如島國,既不靠陸路去保衛自己,也不靠陸路去擴張領土,而完全把目標指向海洋,比大陸國家擁有更明確的向海洋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發展海權的優越條件。

  二是自然結構。致力於發展海權的國家,必須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要有許多能夠得到保護的深水港灣以及深入內地的大河等條件。三是領土範圍。國家發展海上力量必須要有一定面積的領土作為依託,領土的大小要與國家人口的數量、資源及其分佈狀況相稱。

  四是人口數量。人口以從事海洋事業的人員為主,可以為海軍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兵員。五是民族特點。一個海軍強國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質利益,追求國內外有利可圖的商業往來,也可概括為一個民族強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質。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識且對海軍重視,政策上具有連續性。

    (3)海權與陸權之間的關係。馬漢認為:海權與陸權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視陸上「依託」對海上力量的意義。

  

 
 (4)海權的運用必須遵守「戰爭法則」。馬漢在書中用大量戰例具體闡釋了一些重要原則,如集中優勢兵力原則、摧毀敵人交通線原則、艦隊決戰原則和中央位置原則等。

  

  馬漢的理論有英國和美國的成功實踐,但是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法國、德國、日本都曾經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對海權的爭奪,但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究其原因無一例外在於不顧自身的地緣條件和綜合國力,盲目照搬既有理論,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

  誰統治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大陸腹地;誰統治了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

  與海權論相對應的是陸權論,麥金德是其代表人物,他的「世界島」理論對地緣政治學影響甚大,兩次世界大戰後面有麥金德理論的指導,今天的烏克蘭危機背後,實際也上徘徊著麥金德理論的幽靈。

  在麥金德的世界觀里,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在它的邊緣,有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顛群島。

  

  
    在麥金德看來海權是有局限性的,在荒漠、山脈、和北冰洋的掩護下,亞歐大陸北方的廣袤區域是海權難以到達的區域(心臟地帶),隨著歐亞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所覆蓋,通過控制東歐就能實現對心臟地帶的控制,而一旦形成控制了東歐和心臟地帶的陸權強國,就可以從海權難以到達的心臟地帶不斷對亞歐大陸的邊緣施加影響力,最終實現對世界的控制。

  

   
     誰控制邊緣地帶,誰就統治歐亞;誰統治歐亞,誰就控制世界的命運。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學說繼承並發展了麥金德的觀點,不同的是在斯皮克曼那裡,邊緣地帶不僅是陸權和海權國家爭奪的對象,也是地緣政治爭奪的主動參與者,邊緣地帶國家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世界的政治格局。

  在斯皮爾曼看來,歷史上雖存在兩種權勢對抗模式:

  一種是海洋國家及其邊緣地區盟友與心臟地帶國家及其邊緣地區盟友間的對抗和海洋國家

  

   
     一種是心臟地帶國家聯手同邊緣地區某個強國間的對抗。

  但正是邊緣地帶的權力分佈狀況決定了究竟哪一種模式將佔據上風(即邊緣地帶羸弱時,前者佔上風;邊緣地帶強盛時,後者佔上風),

 
 

   
     綜合馬漢、麥金德和斯皮克曼的觀點,我們可以根據一國的地緣政治狀況將各主要強國大致分為海洋型強國、大陸型強國和海陸複合型強國。

  現在我們不妨想象一下,一個理想的海洋型強國、大陸型強國和複合型強國分別應該擁有怎樣的地緣條件。

  一個理想的海洋型強國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地緣特質呢?

  

 
   第一應該擁有足夠廣闊且有較好自然條件的領土和一定數量的人口,這樣才能在本土布置下比較完備的工農業體系,並形成一定的經濟內循環條件。第二最好能有大海作為本土屏障,不要和主要強國陸上接壤,這樣才能更專註地發展海洋權利,防止被陸上防務的壓力分散精力。

  

  
    從這一標準來看美國無疑是地緣環境最理想的海洋型強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