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之研討 ----「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之說可以休矣!

[複製鏈接]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1-10-11 0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之研討

----「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之說可以休矣!

一九十一者
 於加拿大卡爾加里


本文共分十一個部分:

一、前言
二、稀罕的數字:1000萬
三、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數據存在嚴重錯誤
四、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數據出現錯誤的原因
五、有些「專家學者」傾向性地選用數據
六、有些「專家學者」為何不採用人口普查數據
七、出生率下降是1961年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
八、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計算
九、三年困難時期少生多少人口
十、結論: 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639.6 萬
十一、附表


一、前言
  最近,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客出書,語出驚人:「1958年到1962年期間,中國至少有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他說的是至少,還不知他的至多是多少。由此網上出現了「4500萬中國人死於大飢荒 」的文章。再一次引發了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的爭論。
  有一些西方媒體和西方人士,也包括一些中國人士,他們對中國的事情往往不是從實事求是的立場出發,而是傾向性的,用歪曲的方式進行處理:或縮小,或放大,或歪曲,甚至編造謊言。這樣做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一、往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臉上抹黑;
  二、可以借抹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出名;
  三、可以博得西方的賞識,乃至獲得獎金和金錢。
  有關三年困難時期中國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有公布過統計數字。為什麼?實話實說,誰也說不清楚,也許毛澤東和周恩來等最高中國領導人也沒有弄個清楚明白。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何談公布?
  既然中國政府沒有公布過三年困難時期有多少人口非正常死亡,那麼,今天滿天飛的各種死亡人數從何而來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國家統計局編纂的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該年鑒中有一個《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見(表一)。就是在這個錯誤百出的(表一)中,出現了1960年人口比1959年人口少一千萬的數字。這一數字立即被外國人抓住,並大肆宣揚。國內一些「專家學者」裡應外合,立即參加了大合唱。各種論文滿天飛。這一數據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當做攻擊中國政府的重要證據,並以錯傳錯,以訛傳訛。一千萬的數字很快翻番,2000萬、3000萬、4000萬、5000萬,據說還有6500萬之說。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大有突破一億大關之勢。
  1959、1960和1961三年是解放后中國最困難的時期,本人是親歷者,很多情景還能清楚地回憶起來,比如得浮腫病的人很多。引起困難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天災重於人禍」;一種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本人傾向後一種。人禍有兩個來源,一是國內的政策錯誤及工作作風錯誤,主要是刮「五風」(共產風、浮誇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和官僚主義風)。另一個是前蘇聯逼還抗美援朝戰爭買武器的貸款等。當時中國沒有錢,也沒有什麼工業產品,只能用農產品抵債,致使雪上加霜。但外因是次要的原因。
  當時的確非常困難,連毛澤東主席也有好長時間不吃肉,普通民眾就更困難了。城市人口的定量還是有保證的,有一部分市民的定量有所減少,吃不飽是事實,但不至於餓死。農村情況差些,有的地區缺糧十分嚴重。最艱苦的時候,儘管時間不長,每人每月只能分到十五到二十斤糧食。本人家在農村,當時生活的確十分困難。儘管如此,還真沒有見過誰被餓死的。雖然沒有見到過餓殍,相信個別地方有餓死人的現象發生。但是,決不可能象有些專家學者說的那樣,餓死了一千萬到五千萬。他們的具體根據何在?就憑道聽途說,憑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錯誤數據,憑當年星星點點的政府文件,以及各種不確切的口頭的、文字的信息,就能對如此嚴肅的問題下結論么?這些專家學者別的沒學到,到學會了浮誇之風、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人不是人口專家學者,在網上看到許許多多關於中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的爭論,其中不乏造謠誹謗的文章。為此,最近做了一次「業餘」學者,對中國困難時期非正常人口死亡問題進行了粗淺研討並得出了初步結果。欲知結果如何,請看鄙人下文:

二、稀罕的數字:1000萬
  在《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表一)中,1959年人口總數為67207萬 ,1960年人口總數為66207萬,兩者之差整好1000千萬。這是一個非常稀罕的整數,是偶然的隨機地出現的么?出現這樣數字的概率是多少?即使把萬以後的數字忽略不計,出現1000萬也是一個非常小的概率事件,發生這樣事件的概率為萬分之一,最高也不到千分之一。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竟然在數據量很小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出現了,而且很少有外國專家和中國專家質疑這一統計結果,對這一數據進行研究、核實。相反,他們把這樣可疑的數字做為最重要的數據,當作鐵的事實予以採用、宣傳,並加以放大,再放大。本人有理由懷疑這些專家的專業水準。他們利用一千萬這一特殊的整數數字,編造出了一個個不同的更離奇的數字,從一千萬到五千萬,甚至更荒唐的數字,比如有六千五百萬的說法;還製造出種種不同的謊言,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三、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數據存在嚴重錯誤

  本人認為下面的公式應當是成立的:
  X年人口自然增長率=X年人口出生率 -  X年人口死亡率。
  X年的人口總數=(X-1)年人口總數 x(1 + X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依據(表一)中的數據,則
  1960年的人口總數 =(1959年人口總數 x(1 + 196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  67207  x (1 +(- 0.00457))=67207  x 0.99543
                                            =66890(萬人)。
  查閱(表一),1960年人口總數為66207萬人,與計算結果66890萬人相差683萬人,這是明顯的矛盾或錯誤。計算結果說明,1960年人口比1959年人口減少的數量不是1000萬,而是:317萬。1000萬與317萬相差683萬,是317萬的3.1546倍。也就是說死亡數字被誇大了3.1546倍。
  再例如1963年的人口總數 = (1962年人口總數 x(1 + 196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  67295 x 1.03333 = 69538萬人
  查閱表(一),1963年人口總數為69172萬人,與算得的69538萬人相差366萬人。上述計算證明(表一)中的數據存在明顯的矛盾和錯誤。
  其它年份的人口總數,就不計算了。讀者如有興趣,可自行計算。
  還有(表一)中1960年人口總數是66207萬人,1961年人口總數是65859人,比1960年少348萬人。而(表一)中196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竟然為是一個正數,為3.78‰,是一個很低級錯誤,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再請看(表一)與(表二)之間的差異,黑體字標出的是存在差異的數據。這些差異之處就是錯誤之處,不是此錯就是彼錯,二者必居其一。
  (表一)中頻頻出現矛盾和錯誤,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工作作風問題?也許兼而有之。  
  2002年的數據是2000年人口普查之後的數據,準確性、可靠性遠遠高於1984年的數據。也就是說(表二)的數據比(表一)的數據更準確、更可靠,是不用質疑的。

(表一)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
年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萬人)  (‰)  (‰)  (‰)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表二)(1949-2003年中國大陸歷年人口數據)
年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總和生育率
    (萬人)  (‰)  (‰)  (‰)      (個)
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
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
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
  說明:由於(表一)中有關人口的統計數字存在嚴重的錯誤,本人前面計算出來的數字只能作為參考,因為計算採用的數據是不可靠和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計算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沒有準確性、可靠性可言。

  本人在此強調,之所以對一些專家、學者、教授得出的種種結論表示極大的懷疑,是因為他們研究的基礎及數據來源大都是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零零散散的文件,還有什麼縣誌、地方志、回憶錄、談話記錄、講話記錄、報告記錄、報刊文章、學術論文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使某些內容是真實的,不存在假話、空話,不存在少報、多報、虛報、瞞報、漏報等現象(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還是局部地區或某個地方的情況。比如說,有人說親眼看到多少多少餓殍,有文章說某某地方,某某村死了多少多少人,有多少多少人家絕戶......等等。姑且不說這些事情是真是假,即使全是真的,也還是局部的現象和問題。誰能把全國的餓殍都看全了,都數過了?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是政府也難以做到。
  據2005年4月6日 中國新聞網報道,廣州每月有百具屍體無人認領。廣州殯儀館每年有近兩千具屍體無人認領。2005年底佛山市五家殯儀館里處理無主屍110具。2006年,深圳晚報報道,深圳市殯儀館每年處理無名屍體虧損600萬元。2007年報道,青島每年約有300具屍體無人認領,......。請讀者注意,這是和平年代,正常年分出現的現象。可以想象,在困難時期出現這樣那樣的現象,奇怪么?
  中國是一個有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的國家,當年有六、七億人口,在困難時期,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現象和問題,必竟只是局部的現象和問題,不能以點代面。這些局部的東西能比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更權威、更準確、更可靠么?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尚且如此錯誤百出,洋相十足,專家、學者、教授們利用錯誤百出的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比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更不可靠、更不準確、更不權威的數據、資料和信息,研究得出的結論能準確可靠么?能不出錯誤嗎?

四、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數據出現錯誤的原因
  一個堂堂正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84年統計年鑒中為什麼會出如此低級的錯誤?請讀者不要笑話,本人把實情告訴大家,也許對理解這些錯誤有所幫助。
  在五六十年代,中國還沒有像樣的統計系統、統計工作以及統計資料檔案。就本人所知,統計基本上是粗略的和參考性的,錯誤很多,誤差較大。上報的數字差不多就行了。差不多是中國人的口頭語,用在統計上則是大忌。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大體有:
  1、基本沒有專門的自上而下的統計機構、統計人員。
  2、基本沒有統計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3、基本沒有全國統一的統計內容、統計項目和統計表格。
  4、沒有現代化通信工具。基層政府、單位只有手搖式電話(用特大號乾電池供電);信件通過郵局投遞,是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報的主要手段。
  5、全靠手工統計和計算,算盤是唯一的計算工具。當時中國人還不知計算機是何物。
  6、由於浮誇風盛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少報、多報、虛報、瞞報和漏報的現象比較常見。統計出來的數據不準確、不可靠,只能做參考。
  這就是當年中國的實際情狀況,也許有人不相信,但這就是歷史事實。在這樣的條件下,出現這樣低級的錯誤還可笑么?
  前面說過,各種零零散散的文件、縣誌、地方志、回憶錄、談話記錄、講話記錄、報告記錄、報刊文章、學術論文等等,都是局部性的東西,是小範圍內的東西,是個人的東西,其中的錯誤和問題決不會比1984《中國統計年鑒》中的錯誤和問題少。用這些東西來說事論事,豈能不出事?

五、有些「專家學者」傾向性地選用數據
  有些專家學者對中國的事情往往不是站在客觀求實的立場上,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研究中國的問題。他們有特定的目的,有非常明確的傾向性。在研究中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問題時,一些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特別選中了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表一)。前面已經證明,(表一)中的數據存在明顯的嚴重錯誤。
  2002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了《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應該說這部晚18年出來的統計年鑒比1984年統計年鑒更加準確可靠。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有(1949-2003年中國大陸歷年人口數據)(表二),其中有1951年以後各年年末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總和生育率等重要數據。
  依據(表二)提供的數據,本人對1960年人口總數進行了計算:
  1960年的人口總數=(1960-1年人口總數x(1 + 196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1959年人口總數x(1+196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  66012  x (1 + 0.00295))=66012  x 1.00295
                                        =  66207.7354萬。
  計算的結果與(表二)中列出的 1960年人口總數完全吻合,沒有重現(表一)的現象。(表二)中,1960年的人口總數比1959年的人口總數不但沒有減少,還略有增加,增加的幅度為2.95‰。也就是說,1960年實際人口總數比1959年增加了195萬,而不是(表一)所示的減少了1000萬。兩個數據相差1195萬之多。請注意,這些中外專家、學者對這一極為重要數據從不提及,視而不見。同樣是中國統計年鑒,這些專家學者為什麼如此厚此薄彼!?
  1984年中國統計年鑒出現如此低級錯誤,正好證明了改革開放前中國統計工作十分落後的狀況。1984年統計年鑒中暴露出來的有明顯低級錯誤的人口數據,卻被西方和中國的某些專家學者捧為至寶,被長期當作攻擊中國的重要證據。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專家、學者對數據的選擇有非常明顯的傾向性,他們不以準確性、可靠性為前提,他們不採用新近數據或經過修正的數據,即使這些數據再準確,再可靠,即使是最新的數據,如2000年人口普查之後公布的國家統計局《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也決不採用。
  可以負責任地告訴讀者,本文中採用數據的原則是:
  1、盡量採用人口普查數據;
  2、盡量採用最新、最近的數據;
  3、盡量採用修正過的數據。
  如果我們的專家學者在做人口問題研究時,在撰寫有關人口問題的文章時,能夠科學地、認真地、實事求是地,儘可能採用人口普查數據,採用最新最近的數據,採用修正過的數據,會出現如此之多的離奇數字和說法么?

六、有些「專家學者」為何不採用人口普查數據
  人口普查是全國在統一規定的標準時間,按照統一的方法、項目、表格,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性調查登記。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搜集人口資料最基本、最可靠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人口基本數據的主要來源。特別指出的是,隨著中國的進步,現代化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中國的統計部門。現在中國人口數據統計與早先手工統計有著天壤之別,準確性、可靠性和時效性大大提高。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就是這樣得來的。(說明:中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共進行了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普查最終結果尚未公布。)
  這一道理,西方和中國的專家學者們應當是知道的,是起碼的常識。在進行人口研究時,首先且必須採用人口普查數據。當幾次人口普查數據發生差異時,應當採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數據。但這些專家、學者們似乎連這些起碼的常識也不知道。其實他們心裡很明白,只是裝聾做啞罷了。理由只有一個,如果他們選擇人口普查數據,特別是新近的人口普查數據,他們以前所作的研究及研究成果就必然要被推翻,豈不是自已打自己的嘴巴?臉還往那裡擱?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他們先前的研究成果被推翻了,就不能繼續抹黑中國了,出名的機會就少了或者沒有了,甚至還要遭人唾罵,還會喪失西方的賞識和贊助,這樣的事情他們會做么?

七、出生率下降是1961年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
  為了便於讀者了解情況,根據人口普查資料,本人把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數據中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出生的人口總數集中在一起供大家參考。遺憾的是1964年人口普查時沒有各個年齡段的數據。
       年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21   10690834    1961
  22         14307196    1960
  23   14284240    1959(1982年人口普查數據)

  29   11504496     1961
  30   14443119     1960
  31   14378026     1959(1900年人口普查數據)

  39   11414017     1961
  40   14684726     1960
  41   13059787     1959(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
  以上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1959、1960年出生的人口總數基本持平,1960年稍高。1961年出生人口比1960年出生人口有明顯減少,三次普查減少的數字分別為:3616362人、2938623人和3270709人。平均減少3275231人。1961年出生的人口比1960年出生人口明顯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從1959年的24.78‰ 下降到1961年的18.02 ‰,下降了6.76‰,死亡率從1959年的14.59‰ 下降到1960年的14.24‰ ,下降了0.35‰。儘管死亡率下降幅度很小,卻是人口反彈的明顯跡象。這是說1961年出生人口總數減少的根本原因是出生率下降造成的。
  這種現象是比較好理解,因為1961年十月以前出生的嬰兒都是1960年懷胎的。而1960年是三年困難時期中生活最艱苦的一年,生活艱苦必然影響男女的生育能力,對育齡婦女的影響更大。
  在1949-2003年「中國大陸歷年人口數據表」中有一項為「總和生育率」。總和生育率是假設婦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度過育齡期,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孩子的個數。
  1953年到1958年六年平均總和生育率為:
        (6.05 + 6.28 + 6.26 + 5.85 + 6.41 + 5.68) / 6 = 6.09個。
        1959到1961年三年平均總和生育率為:
  (4.30 + 4.02 +  3.29) / = 3.87個。比1953到到1958年六年平均總和生育率6.09個 下降了2.22個,下降了36.45%。
  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三年困難時期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婦女總和生育率大幅度下降是造成出生率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出生率大幅下降則是困難時期人口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前文說到,1961年出生人口比1959、1960年出生人口有明顯減少,三次普查結果,平均減少3275231人。根本原因是出生率下降了6.76‰,同時死亡率卻下降了0.35‰。死亡率下降是人口反彈的表現。因此,出生率下降6.76‰是造成1961年出生人口總數減少的根本原因。

八、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計算
  那麼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是多少?
  本人給出如下演演算法:
  X年非正常死亡人數 = X年人口總數 x  (X年死亡率 - 平均死亡率)。
  說明:這個公式是一種粗略的計算方法。其中人口總數這一項用X – 1年的人口總數還是用X 年的人口總數?或者用兩年人口總數的平均數?沒有認真研究,好在無論用哪一種做為人口總數,對計算結果雖然有影響,但不是本質性的。而在本文中,取X年為人口總數,只會增加非正常死亡人口總數的數量,因為(表二)中的人口總數是逐年增加的。這樣統計出來的結果會讓反對者無話可說。
  如何選取平均死亡率?
  原先考慮採用1949年到1958年十年死亡率的平均值作為平均死亡率,這樣平均死亡率的樣本會大一些。考慮到1949年到1952年四年平均死亡率為18.00‰,明顯偏高,會拉高平均死亡率,使統計結果失真,因此沒有採用。最後只取1959年之前的六年,即1953年到1958年六年死亡率的平均值作為平均死亡率,即:平均死亡率=12.36‰。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使計算結果更逼近實際,不會因人為因素提高平均死亡率而減少非正常死亡人數。
  使用上面的公式計算,則有:  
  1959年非正常死亡人數=1959年人口總數 x (1959年死亡率 - 平均死亡率)
            = 66012 x (14.59-12.36)‰ = 66012 x 0.00223 = 147.21萬人
  1960年非正常死亡人數=1960年人口總數 x (1960年死亡率 - 平均死亡率)
            = 66207 x (17.91-12.36)‰ = 66027 x 0.00555 = 367.45萬人
  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數=1961年人口總數 x (1961年死亡率 - 平均死亡率)
            = 66457 x (14.24-12.36)‰ = 66457 x 0.00188 = 124.94萬人
  因此,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47.21+367.45+124.94 = 639.6 萬人。
  其中1959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47.21萬人,佔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的23.02%。
    1960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為367.45萬人,佔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的57.45%。
    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24.94萬人,佔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的19.53%。
這一比例正好反應了三年困難時期的實際情況:1959年開始困難,1960年最困難,1961年開始好轉。
  本人認為這一組數字是比客觀地反應了當時實際情況。
  而哪些所謂的專家學者製造的死亡千萬、數千萬,乃至最近網上出現了聳人聽聞的文章:《新結論恐怖:4500萬中國人死於大飢荒》。美國之音(2011-09-30)在報道中宣稱:「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客在其剛剛出版的專著中描述了1958年到1962年期間中國經歷的浩劫。他對飢荒死亡人數的研究結論是4500萬。」
  按馮教授的說法,本人把1958年和1962年也納入統計範圍。由於1958年和1962年的死亡率低於平均死亡率,計算出的結果肯定會抵消部分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數量。
  計算如下:
  1958年非正常死亡人數=1958年人口總數 x (1958年死亡率—平均死亡率)
            = 65346 x (11.98-12.36)‰ = 65346 x (-0.00038) = - 24.83萬人。比平均死亡人數少24.83萬人。
  1962年非正常死亡人數=1962年人口總數 x (1962年死亡率—平均死亡率)
            = 67295 x (10.02-12.36)‰ = 67295 x (-0.00234) = -157.47萬人。比平均死亡人數少157.47萬人。
  因此,1958到1962年「五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為:
        147.21+367.45+124.94 - 24.83 -157.47 = 639.6 - 182.3 = 457.28萬人。這一數字比三年困難時期的總數反而減少了182.3 萬人。
  可見這位馮客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教授。

九、三年困難時期少生多少人口
  下面算算因出生率下降,三年困難時期少生多少人口。
  計算公式:
  X年少生人口 = (X-1)人口總數 x  { (X – 1)年人口出生率 - X年人口出生率)}
則有:
  1959年少生人口 =   65346 x (29.22 - 24.78) = 290.14(萬人)
  1960年少生人口 =  66012 x (24.78 -  20.68) = 258.77(萬人)
  1961年少生人口 =  66207 x (20.68  - 18.02) = 188.03(萬人)
則1959、1960和1961年三年共少生人口:290.14 + 258.77 + 188.03 = 736萬人
  1958年少生人口 =  64238 x (34.03 - 29.22) = 308.98(萬人),即少生 308.98(萬人)。
  1962年少生人口 =  66457 x (18.02 -  22.63) =  - 306.37(萬人),即多生306.37(萬人)。
  因此,
  1959和1961年三年共少生人口: 736萬人
  1958和1962年兩年共計少生人口約為:308.98- 306.37 =  2.61萬人
  1958到1962年五年共計少生人口約為: 736 + 2.61 = 738.61萬人
  本人認為,除了美國之音別有用心之外,真的不知道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客的腦袋瓜子長到什麼地方去了。

十、結論: 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639.6 萬
  「五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457.28萬人。
  三年困難時期共計少生人口736萬人左右。
  「五年」困難時期共計少生人口738.61萬人左右。
  據此,「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之說可以休矣!
  以上是本人對中國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所做的研討和分析,並得出了如上結論。歡迎讀者不吝指正,也期望專家學者指點。

  (一九十一者 2011年10月 於加拿大卡爾加里)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沙發
 樓主|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1-10-11 03:07 | 只看該作者
十一、附表:
(表一):《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
年份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總和生育率
    (萬人)  (‰)  (‰)  (‰)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

(表二):(1949-2003年中國大陸歷年人口數據)
年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總和生育率
    (萬人)  (‰)  (‰)  (‰)      (個)
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
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
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
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
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
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
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
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
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
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
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本表除列出各年人口總數外,還列出了各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

(表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全國1982年人口年齡狀況》有關數據摘抄如下:
 年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19   27379596            1963
  20   15620970    1962
  21   10690834    1961
  22     14307196    1960
  23   14284240       1959
  24   19459780         1958
  25   18876181    1957
  26     17932830    1956
  ……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統計資料彙編(1949-1985)》

(表四):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全國1990年人口年齡狀況》相關數據摘抄如下:

  年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27   27026864   1963
  28   15928062   1962
  29   11504496   1961
  30   14443119   1960
  31   14378026   1959
  32   19060366   1958
  33   18350283   1957
  34   17643313   1956
  ……
  數據來源:《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

(表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全國2000年人口年齡狀況》相關數據摘抄如下:

 年 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37   27866189   1963
  38   20923112   1962
  39   11414017   1961
  40   14684726   1960
  41   13059787   1959
  42   17135981   1958
  43   18998424   1957
  44   17364027   1956
  ……
  數據來源:《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一九十一者 2011年10月 於加拿大卡爾加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8
3
shicai 發表於 2011-10-11 17:15 | 只看該作者
你這六百多萬的數字鬼纔信呢。

不過就算造成至少超過六百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黨怎樣說也是邪惡之至了﹐犯了反人
類罪﹐這是舉世公認的。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4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1 19: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隔岸觀火 於 2011-10-11 06:03 編輯

記得老一輩大學生向我們描述當時大學里的幸福情景:吃飯不要錢。也不要學費,書費,一切全免。但上面告訴他們,達到這樣的供應,需要27個農民全年的收入。也就是說,國家每培養一個大學生,就有27個農民得死,這樣,只要算一算當年大學生的人數,就知道死多少農民了。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5
 樓主|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1-10-11 2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隔岸觀火 4樓 的帖子

西夏文字網友:美國經濟大蕭條餓死了800萬人
據 1932年9月《幸福》雜誌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的人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流浪人口 達200萬,僅紐約一地1931年一年中記錄在案的餓斃街頭的案件就有20000餘起。這一時期出生的兒童身材矮小,後來被稱作「蕭條的一代」。全美有 330萬兒童失學,女孩子為了養家糊口冒著懷孕的危險以10美分一次的價格到街上賣淫。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當美國參加二戰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時,因體質不 合格遭淘汰的達 40%!.
  胡佛總統曾經要求喜劇演員通過給人們以歡笑減輕大家的心理壓力。紐約大街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摘自《富蘭克林·羅斯富全傳》
  美國1930年大飢荒至少有800萬人以上被餓死, 約佔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
  以下美國人口數據是從美國人口統計局和勞工部的網頁查得。
  1900年7621萬
  1910年9222萬
  1920年1億602萬
  1930年1億2320萬
  1940年1億3216萬
  1950年1億5132萬
  1960年1億7932萬
  美國自立國起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應該很有經驗和準確。我們做以下統計和比較
  就可以得知美國人口在各年份增長的情況:
  1900~1910年,增加1601萬人;
  1910~1920年,增加1380萬人;
  1920~1930年,增加1700萬人;
  1930~1940年,增加 896萬人;
  1940~1950年,增加1916萬人;
  1950~1960年,增加2800萬人。
   我們可以看出,在從1900年~1960年期間,美國平均以1700萬人(每十年)的速度增長,但在1930年~1940年出現了異常情況,人口僅增長 了不到900萬人,比正常情況減少800多萬人。而1930年~1933年美國暴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了遍及全美國的大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導致大量 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800萬人以上被餓死,約佔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
  我們可以看出,在從1900 年~1960年期間,美國平均以1700萬人(每十年)的速度增長,但在1930年~1940年出現了異常情況,人口僅增長了不到900萬人,比正常情況 減少800多萬人。而1930年~1933年美國暴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了遍及全美國的大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導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的估 計,至少有800萬人以上被餓死,約佔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主題

3011

帖子

392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20
6
ManCreatedGod 發表於 2011-10-11 21:07 | 只看該作者
有一個國家公布的非正常死亡數字是一百幾十萬,可惜我忘了鏈接地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7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1 21:13 | 只看該作者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1-10-11 07:32
回復 隔岸觀火 4樓 的帖子

西夏文字網友:美國經濟大蕭條餓死了800萬人

不要跟美國比,美國的文明史才只有200多年。中國有5000年呢。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6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69
8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11-10-13 0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隔岸觀火 7樓 的帖子

在LZ眼裡美國標準才是最高標準。
美國都可以餓死人,何況乎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9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3 01:37 | 只看該作者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11-10-12 12:34
回復 隔岸觀火 7樓 的帖子

在LZ眼裡美國標準才是最高標準。

中國非正常死亡應該包括那些撐死的。那個年代,除了有餓死的,還有撐死的。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0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13 06:08 | 只看該作者
ManCreatedGod 發表於 2011-10-11 21:07
有一個國家公布的非正常死亡數字是一百幾十萬,可惜我忘了鏈接地址了

一百幾十萬? 扯淡吧, 忘了扯淡鏈接地址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1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3 11:50 | 只看該作者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12 17:08
一百幾十萬? 扯淡吧, 忘了扯淡鏈接地址吧.

反正官方不肯公布數字,民間想怎麼說都可以。其實讓民間閉嘴的最好方法就是官方公布權威數字,但官方避不公布,那民間當然可以想怎麼猜就怎麼猜。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2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13 12:14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3 11:50
反正官方不肯公布數字,民間想怎麼說都可以。其實讓民間閉嘴的最好方法就是官方公布權威數字,但官方避不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3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5 21:13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1-10-11 17:15
你這六百多萬的數字鬼纔信呢。

不過就算造成至少超過六百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黨怎樣說也是邪惡之至了﹐犯了 ...

有點歷史知識好不好?歷朝歷代都有災荒餓死人的,民國更多。那麼是誰犯了反人類罪?共產黨當時是社會主義,如果放在封建資本主義社會,奸商們趁機哄抬物價,囤積糧食,則餓死人更是不堪設想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8
14
shicai 發表於 2011-10-16 08: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icai 於 2011-10-16 08:29 編輯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5 21:13
有點歷史知識好不好?歷朝歷代都有災荒餓死人的,民國更多。那麼是誰犯了反人類罪?共產黨當時是社會主義 ...


有點歷史知識好不好?「大躍進」﹑「吃大鍋飯」﹑「人民公社」以及「大練鋼鐵」是毛澤東﹑共產黨人禍所至﹐這邊說社會主義如何優越(不要忘記是犧牲了幾千萬生命換回來的)﹐這邊餓死上千萬人民﹐那麼人民為什麼擁護共產黨呢﹖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廢掉了人民公社﹐在解決民生方面立竿見影﹐反證毛的左的路線是罪魁禍首。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5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6 08: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10-16 09:23 編輯
shicai 發表於 2011-10-16 08:22
有點歷史知識好不好?「大躍進」﹑「吃大鍋飯」﹑「人民公社」以及「大練鋼鐵」是毛澤東﹑共產黨人禍所 ...



哈哈,典型割裂歷史的人。「大躍進」﹑「吃大鍋飯」﹑「人民公社」以及「大練鋼鐵」時,劉少奇是國家主席,鄧小平是書記處總書記。怎麼都是毛澤東呢?光憑毛澤東能搞這些嗎?

還有那些所謂的人禍都有被誇大之嫌。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廢掉了人民公社﹐在解決民生方面立竿見影﹐反證毛的左的路線是罪魁禍首。」哈,其一,中國的糧食已經在鄧之前就有能力自給了。其二,沒有毛時代的基礎,鄧能立竿見影?天外的神仙也不可能啊. 其三,鄧小平不是共產黨人嗎?其四,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其五,當今科技的進步。
即使有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中國還仍然有人不能溫飽呢,還有不少的貧困縣呢。

你的認識和說法,連三歲的孩兒還不如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6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6 09:23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5 19:46
哈哈,典型割裂歷史的人。「大躍進」﹑「吃大鍋飯」﹑「人民公社」以及「大練鋼鐵」時,劉少奇是國家 ...

中國的糧食問題,在鄧之前的毛澤東時代是不能自給的。至少在很多北方地區是這樣,這從很多北方地區出來的作家的作品里可以看到。
那時候,好象中國人非常羨慕朝鮮人,因為他們的糧食是可以滿足供應的。當然不是自給,是受援助的。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7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6 10: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10-16 10:27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6 09:23
中國的糧食問題,在鄧之前的毛澤東時代是不能自給的。至少在很多北方地區是這樣,這從很多北方地區出來的 ...


你不妨多google一些帖子看看,當時如果不是備戰備荒,儲存糧食,按當時的總產量和人口平均來講,早就自給了。

========================以下為轉貼===

解放前我們人均糧食只有400多斤,到毛澤東時代結束人均糧食有六百多斤,而我們現在幾十年了,人均糧食還只有六七百斤,相信大家應該明白到底是誰解決我們幾千年來的糧食問題了吧!  
    年份 中國糧食產量 (萬噸) 增長率

  
    1949 11318

  
    1969 21095

  
    1979 33210 60%

  
    1989 40745 23%

  
    2002 45706 12%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1969-1979年的10年間糧食產量居然增加60%多,比文人們吹噓的1979-1989年增長幅度大得多,70年代中國糧食產量增產1.22億噸,比80年代增產0.75億噸高得多。不但如此,新中國前30年糧食生產是長期突飛猛進的,在文革結束的前27年裡,只有4年減產,分別是1959、1960、1968、1972年,並且有1950-1958、1961-1967年的連續9年、7年增產的例子,文革10年只有2年減產。前30年裡,有19年糧食生產創造歷史記錄,即使由於醫療條件改善導致人口高速增長,人均糧食產量仍然從1952年285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反而是減產的年份改革后倒有13年之多,1998年以來的連續5年減產也是新中國歷史第一遭。

  
    改革前糧食生產的長期大幅度增長,使得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1976年的65歲,而同期世界平均壽命是從47歲增加到58歲,改革后,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增長幅度不但比世界平均壽命增長幅度小,甚至比發達國家小,例如大陸與香港人的壽命差距從1981年的4歲增加到6歲,1976年中國人平均壽命略超過韓國,而現在韓國人平均壽命超過我國5歲。

  
    那個時候我們國家主要是先要解決糧食吃飯問題,只有糧食吃飯問題解決了,才能進一步發展畜牧業,第三產業,等等

  
    前面是1949到1978年,後面是1978到2007年。 

  
    糧食:3.47%、1.73%  

  
    棉花:5.42%、4.43%  

  
    油菜籽:5.63%、3.79%  

  
    大牲畜:1.56%、0.94%  

  
    豬存欄:5.79%、1.31%  

  
    羊存欄:4.91%、1.81%  

  
    水產品:8.39%、8.33%  

  
    接著說說農業生產條件,因為這是最近大家都發愁的問題。比較從1952-1978和1978-2007兩段的年均增長率。  

  
    有效灌溉面積:12.7%、0.8%  

  
    化肥產量:24.8%、5.5%  

  
    農村用電量:28.2%、10.3%  

  
    水庫容量:20.6%、1.2%  

  
    農機動力:41.4%、5.8%  

  
    再說就是主要工業品產量了。下面是1949-1978和1978-2007年主要工業品年均增長率。  

  
    煤炭:10.7%、5.0%  

  
    石油:26.3%、2.0%  

  
    發電量:15.1%、9.2%  

  
    布匹:12.0%、7.7%  

  
    粗鋼20.0%、9.9%  

  
    接著說說交通,用1952-1980和1980-2007數字  

  
    鐵路里程:2.8%、1.4%  

  
    公路里程:7.2%、4.4%  

  
    民航:10.1%、7.9%  

  
    客運量:9.9%、5.9%  

  
    貨運量:10.7%、4.4%  

  
    我總有個疑問,拿現在和幾十年前比有意思嗎?非洲現在和三十年前不也有巨大的變化嗎?

  
    再說了,如果按過去的速度來發展,我們就一定很差嗎?

  
    最後,奉勸一些人,做人講些良心!飲水還須思源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8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6 10: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隔岸觀火 於 2011-10-15 21:31 編輯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5 21:22
你不妨多google一些帖子看看,當時如果不是備戰備荒,儲存糧食,按當時的總產量和人口平均來講,早就自 ...


毛澤東時代人均有700多斤糧食?你開什麼國籍玩笑。那時候一個農村壯勞力全年的公分只值300多斤糧食(一半是紅薯),女勞力更少,只有200多斤。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9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6 10: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10-16 10:36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6 10:31
毛澤東時代人均有700多斤糧食?你開什麼國籍玩笑。那時候一個農村壯勞力全年的公分只值300多斤糧食(一 ...


人均600多斤是全國性的,(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不是你村的哦。各地區發展不一樣,工分值當然也不一樣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20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16 10:50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0-15 21:35
人均600多斤是全國性的,(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不是你村的哦。各地區發展不一樣,工分值當然也不一樣咯。 ...

你一會兒說700斤,現在又改600了?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