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呵呵,讓大家欣賞一下雲南的美麗風景(不斷更新………………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c。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人口400萬。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迹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7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50 | 只看該作者
世界園藝博覽園,位於昆明東北郊的金殿風景名勝區旁,距昆明市區約6公里。經國際博覽局(BIE)和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批准並正式註冊為A1類的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由中國政府於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雲南省昆明市成功地舉辦。為此而興建的世博園,佔地面積約218公頃,建有5個室內展館、6個專題園和由34個國內室外展園、3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室外展園以及9個企業室外展園組成的室外展區。並建有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

    世博園同周圍的自然環境之山、水、林有機地融為一體,源於自然又回歸於自然。園內集中展示了中國各省區市和國際著名的園林園藝精品,各類園林園藝布局緊扣「人與自然」的主題,依山就勢,移步設景,亭、台樓、榭相映成趣,岸、堤、島、橋聚散有致、園內共栽種植物2511種300多萬株(叢),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植物33種,二類保護植物79種,珍稀觀賞植物81種。植被覆蓋率達76.7%,其中有120公頃灌木叢茂密的緩坡,水面佔10%~15%。

    博覽園主要有5個展館、6個專題展園、34個國內展園和33個國際展園組成。

    到世界園藝博覽園交通很方便,市區東南西北各汽車站均有專線車。有69路、71路,您還可以在長壽路乘10路公共汽車,或在此乘中巴車。 世界園藝博覽園門票價格為:票價100元/張。

    世界園藝博覽園入口分為:主入口、北入口和金殿、世博園的索道口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53 | 只看該作者
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佔地面積125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著名風景區隔水相望,畫映生輝,是雲南省新興的旅遊基地的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裡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觀與濃郁的民族風情溶融一體,蔚為壯觀。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 ,現已建成開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納西族、佤族、藏族、基諾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景頗族等12個村寨和一個「摩梭之家」。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遊艇碼頭、循環遊覽車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雲南民族村的門票是每張45元人民幣。到雲南民族村在市區內可乘坐24路或44路公共汽車直達,或者乘計程車,也只需15元左右人民幣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55 | 只看該作者
石林風景名勝區


石林是1982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世界最典型的科斯特地貌景觀,範圍達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之稱,是中國的四大自然景觀之一。

    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長湖、大疊水瀑布、月湖(尚未開發)、奇風洞(尚未開發)7個區域景區組成了石林風景名勝區。一般說,只要乘車到了大小石林,再乘汽車或馬車到其它幾個景點就很方便了,價錢也不會很貴,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並不很遠。大小石林到乃古石林和到芝雲洞大約5公里左右;到大疊水大約23公里左右;到長湖最遠,也只有25公里左右。

    民族風情堪稱石林一絕。「阿詩瑪」的美麗傳說、絢麗多彩的薩尼刺繡、古老神奇的「火把節」、熱烈歡快的薩尼歌舞、是石林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陶醉其間,難以忘懷。

    到石林的交通非常方便,路況也不錯。您可以在昆明市小西門市郊車站乘坐專線車,每天上午10點以前這裡都要分別發數趟車。此外昆明南站和錦華賓館旁邊有旅遊專用車,票價一般是往返20元人民幣左右。您還可以通過撥168信息服務台,獲得有關服務信息。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57 | 只看該作者
滇池的風光


位於昆明城及滇池周圍地區。景區包括昆明城、滇池及附近眾多的公園、名勝古迹,總面積770平方公里。昆明歷史悠久,遠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滇池周圍地區就有人居住。自元代以來,昆明就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文會萃,古迹眾多,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壩是雲南省第二大壩子,總面積763.6平方公里,平疇沃野,物產富饒,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她位於東經102度10'~103度4',北緯24度23'~26度22´之間,海拔1891米,氣候四季如春,舒適宜人,故又名「春城」,是馳名世界的全天候旅遊勝境,也是雲南旅遊的中樞和集散地。

  為迎接1999「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的舉辦,雲南省、昆明市政府正投入數十億元巨資對昆明的道路、城建、園林等進行改造,城北將增加許多優美的園林和景點。交通、郵電通信等,也會更加便捷。

  滇池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水系是全國13個重點保護水系之一。現在滇池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總面積30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163.2公里,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南盤江、寶象河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又匯入金沙江。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峰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湖上煙波浩渺,景色迷人。為綜合治理滇池污染,雲南省已於1996年完成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省、市政府還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了幾個滇池治理重大項目。新建昆明市第三、第四污水處理廠已於1996年先後建成投產。滇池防保護污水資源化一期工程通水后,已對草海水進行了多次置換。到2000年,滇池水質將明顯好轉。到2010年,滇池水質將恢復到原有水平。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6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09:59 | 只看該作者
宜良九鄉風景區

九鄉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峽奇洞險水秀"是大自然賦予它的性格。蔭翠峽兩岸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滲透著一種奇異、原始的美。峽中情人谷,對歌情話,浪漫成緣。白象洞洞中有峽,洞中有河,洞、橋、天。洞頂光滑,兩側陡峭,洞中峽谷有"驚魂峽"之譽,泛舟其中,天如一線,穿過古河道,沿途的天然雕塑讓您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神女宮,鍾乳豐滿,玲瓏剔透,一如剛出浴的秀美仙女。





  卧龍洞的"雌雄瀑"攜手而來一起落入30多米下深潭中溶為一體,它們的"痴心與親密"讓多少人艷羨不已。神田田田鄙吝,狀如山丘,其水之柔美,水之清澄。人們的語言在這裡顯得如此貧乏蒼白,但人們的眼睛在這裡可以享受到最美最全的風景大餐,人們的精神在這裡可以進行最暢快自由的飛翔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7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10:06 | 只看該作者

現在來講講大理

大       理

沒有來過大理的人,認識大理大都源於兩個出處,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小說中段皇爺的「一指神功」點出了南昭古國的清遠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隨著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邊來相會」,大理秀美的風光也廣為人知。
  其實,大理有的遠不止這些。大理歷史悠久,素有「文獻名邦」的美名。遠在新舊石器時期,就有古人類居住。西漢武帝在雲南設置郡縣時,大理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唐宋時期,大理先後出現隸屬於唐宋王朝的南昭國和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代,雲南行省建立,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先後設有路、府、行政專員公署等地級一級的政區機構。1956年,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時,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樞紐。改革開放后,大理已逐步發展為滇西的商貿旅遊中心城市。

  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銀滄之間,自然風光綺麗多姿,蒼山如屏,洱海如鏡,蝴蝶泉深幽,兼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這裡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習俗,可以品嘗別具一格的白族風味食品,可以選購到稱心如意的白族民間工藝品,還可以參加傳統的大理白族三月街節日慶典活動.

  古城大理吸引了來自國外的自助旅遊者,在城內護國路內形成了一條有名的「洋人街」。陶醉於白族古樸的民風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他們甚至會在大理長期居留大理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8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10:10 | 只看該作者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麼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裡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遊,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9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10:13 | 只看該作者
大理四景-風花雪月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入勝。
  關於風、花、雪、月四景,千百年來,在當地白族人民中世世代代傳誦著一首謎語詩,使大理老少都熟識風、花、雪、月四景。

  詩曰: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
  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細雨下在橫山上(雪),
  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華游過大理之後,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一首: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詩立意新,對仗工整,點出了風花雪月四景及其聯繫,讓人玩味無窮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0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1 10:16 | 只看該作者
大理蝴蝶泉



自影片(五朵金花>放映以來,大理蝴蝶泉,名馳退還。影片中的蝴蝶泉,經過若干加工;但,真實的蝴蝶泉,卻也獨具風韻。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蒼山雲弄峰下。由於長期的山水沖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樹木稀少。但當你緩步上坡,行約半里,卻見一片綠蔭耀眼。走過古樸的石坊,迎面有一塊高約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側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三個大字.左例刻郭老詠蝴蝶泉詩的手跡;碑的背面,書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記。沿林蔭小道曲折前行約三四十米,只見古樹林立,濃蔭蔽天,一方清泉嵌於其間,底鋪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擲金屬錢幣於池中,觀其緩緩旋落,陽光從樹頂篩下,池底銀光閃爍,倍感泉水清例。池邊距地面約二三尺的地方有一粗可合抱的樹榦,伸過泉上,池旁建有小,小坐生涼,十分清幽。

  過泉后的圓形門,沿石階攀登而上,就到新建的六角翹「望誨亭」。登亭遠望:雞山飛峙,山頂楞嚴塔隱約可見;山腳挖、雙朗等村莊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鏡;北面上關,南面喜洲,煙樹瀰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劍,插入洱海。這望海亭,確是觀「海」的好地方。

  蝴蝶泉的景緻美,這裡一年一度的蝴蝶會更加引人。每當春末夏初,農曆四月中旬,雨季未到之前,周圍田野莊稼收割將,田野較為乾枯炎熱,相對之下,蝴蝶泉就更加顯得清涼濕潤,這時也恰好是蝴蝶交尾產卵的季節,這裡成了遠近數十里蝴蝶交歡的極樂世界。大量的蝴蝶,從四面八方,彙集在樹蔭下、花叢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隻彩蝶,歡聚一處,使這裡變得花團錦簇。特別是在蝴蝶泉上,順著那倒垂水面的樹枝,無數蝴蝶,一隻咬著一隻的尾部,形成千百個蝶串,人來不驚,投石不散,構成令人驚嘆的奇觀。這奇景,引來了無數瑰麗的詩篇,明代楊慎《蝴蝶戲珍珠花》一詩寫道:

  漆園仙夢到紹官,初期輕煙裘泉風。
  九曲金針穿不得,瑤華光碎月明中。

  清代詩人沙琛,在《上關蝴蝶泉》詩中贊道:

  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恬。
  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莊嚴。

  蝴蝶歡聚,人間盛會。每當蝴蝶會期間,當地群眾,特別是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到此觀賞,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將農曆四月十五日蝴蝶最盛期,定為蝴蝶會。蝶會之名,漸傳漸遠,名聲愈來愈大。屆時,不僅有當地群眾,還有附近各州縣的人;不僅有本省人,還有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慕名前來觀賞。300多年前的徐霞客就曾說:「峽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並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塊蝶,須翅擁然,與生 蝶無異3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 泉面,綻紛絡繹,五色煥然。遊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千萬隻彩蝶聚會交歡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色已經夠迷人的了,然而當地的白族人民,還給它附上一些神秘的傳說。他們說:這些彩蝶是忠於愛情的古代白族青年男女變化而成;那蝴蝶泉,則是愛情的泉水;那棕棕作響的水聲,則是情人們的低聲絮語。難怪蝴蝶會期間,會有那麼多的青年男女來這裡相會了。

  1992年,郭沫若來游,聽當地同志介紹阿雯阿霞的愛情傳說,即興寫下了長達76行的《蝴蝶泉》詩,開始是:「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千萬數。首尾連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五彩繽紛勝似花,隨風飄搖朝復暮。蝶會遊人多好奇,以物擊之散還聚。」在敘述了這對青年的愛情悲劇后,寫道:

  四方蝴蝶盡飛來,首尾聯作千秋舞。
  從此年年蝶會開,四月二五年一度。
  奇哉此景天下孤,奇哉此事堪作賦。
  低首自息來太遲,期以明春不再誤。

  令人惋惜的是,近數十年來,美麗的蝴蝶盛會,人們已很難看到,有時,雖有蝴蝶聚集,但數量已少。據當地父老傳言:蝴蝶泉邊,原有一蓬枝葉茂密、開白花、發清香的茨蓬,花枝纏在橫斜泉面的樹榦上,蝴蝶沿著這些下垂的花枝連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樹榦乾枯,加上周圍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田野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不少蝴蝶,那連須鉤足懸於泉面的奇觀,久已不見。看來,只有認真研究蝴蝶生長的規律,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努力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會得到恢復和興盛了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1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15 | 只看該作者
 大理周城


周城位於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餘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形式構建的白族民居。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青瓦人字大屋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牆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白族民居特別重視照壁、門窗花枋、山牆、門樓的裝飾。照壁是一主兩廂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築,多為一高兩低的挑檐飛角青瓦蓋頂的牆體;居主房正前,連接兩廂山牆,使三方形成封閉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書以四眼題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鑲勾出扇面、長方、圓形等圖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繪畫。門窗特別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門,多為雲木、紅椿、楸木、雲山等名貴木材,雕上金雞富貴、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圖案。大門座選用海東青山石精鑿成芝麻花點、砌出稜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雕刻精細、斗拱出挑、飛檐翹角的木製門樓。

  在周城,你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製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2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16 | 只看該作者
石寶山

劍川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包括寶頂山、石傘山、石鐘山,方圓20餘公里。
山中古樹蔭濃,溪水流淌,風景清幽。
  石寶山由海雲居、寶相寺、石鍾寺等三大景區所組成。

  石寶山是雲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歷代遊人不絕。
明代有李元陽《游石寶山記》,楊升庵《興教寺海棠詩》而聲名遠播。

  楊升庵詩云:「兩樹繁花占上春,多情誰是惜芳人, 京華一朵千斤價,肯信空冊山委路塵。」

  每年農曆七月底八月初為石寶山朝山廟會,到時遊人絡繹不絕。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19 | 只看該作者
巍山風景

巍山原名蒙化,是南詔的發祥地。

  巍山一名,系以境內南詔發祥地巍寶山而得名,是雲南省設置最早的縣之一。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為邪龍縣,隸屬益州郡。

   唐代至清代,先後設置過蒙舍州、陽瓜州、巍州、陽瓜郡、開南縣、蒙化府、蒙化直隸廳等建制。

   民國初年復設蒙化府,民國3年(1914年)裁府設蒙化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名巍山縣。1956年11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分別建立巍山彝族、永建回族兩個自治縣。1958年11月,經批准巍山、永建兩縣合併建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巍山的風景區主要為巍寶山景區、大小寺和巍山古城。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24 | 只看該作者
洱海風光

洱海堪稱雲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面積為248平方公里。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卧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
  洱海共有3道、4洲、5湖、9曲,由於少受污染,湖水清澈,透明度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暇美玉」。

  到了洱海,最應該到附近的白族漁村裡去看看,因為高原上的漁村本就不多見,50年代著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這裡的生活。

  下關的洱海公園,是專為遊人看洱海而建的,從城內任何地方,只要5元錢就可乘計程車到達。有興趣的話,您還可以從這裡乘船遊覽洱海,木船、快艇都有,乘船前,別忘了把價錢談妥。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25 | 只看該作者

蒼山攬勝

蒼山又名點蒼山,它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共有雄峙嵯峨的19峰,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為4122米,山頂上終年積雪,被稱為「炎天赤日雪不容」。
  最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由上而下,順東流淌一直注入洱海。這19峰18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

  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都位於蒼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為寺、桃溪中和寺、九龍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在大理著名的「鳳花雪月」這四大名景中,「雪」之所指就是蒼山上的雪景。

  前往蒼山,下關市區內的各個汽車站和主要賓館門前有專線旅遊車。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6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41 | 只看該作者
 麗江


麗江地處我國西南邊陲,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區。居於青藏高原南端、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雲嶺山脈過渡的銜接地段,兼有兩種以上地形特徵。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峽、草甸、平壩相結合的地貌特徵及自然景觀資源,同時氣候變化顯著。

  麗江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是我國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

  麗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馬古道」的中轉站。兩條古道既是中原至東南亞的南來北往的貿易通道,又是溝通中原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傳送渠道。

麗江是納西族的家園,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同時還居住著白、彝、傈僳、普米族等少數民族。

  麗江的文化以開放、大方、兼容並蓄為重要特徵。納西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並延續保持下來的東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主要記載符號「東巴文」,共1400多個單字,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的東巴經書、舞譜、繪畫、祭祀儀式都充分展示著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神奇異彩。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如畫,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體,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

  麗江,歷史文化遺存眾多。較著名的有麗江七大寺即文峰寺、福國寺、普濟寺、玉峰寺、指雲寺、興化寺、靈照寺及北嶽廟、白沙古建築群、三聖宮、龍泉寺……。從中可見中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結合以及藏族文化的特徵影響。

  麗江同時榮戴國家級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桂冠。景區內含有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及眾多的古建寺觀;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龍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險的虎跳峽;有號稱「萬里長江第一灣」的石鼓;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奇觀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一帶大面積的地質景觀……。

  此外,麗江還有以納西族為主體,白、傈僳等十餘種少數民族,奇異多採的民族風情和文化。

  麗江,還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有「東方瑞士」的譽稱。

  總之,鮮活運轉中的古城、特色鮮明的納西族東巴文化、眾多的歷史遺存、雪山、水渠、草甸等優美的自然景觀……所交織而成的這方熱土,將受到人類的倍加愛護和永遠的關注……。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7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46 | 只看該作者

玉龍雪山國家級風景區

踏入麗江壩子,出大研古城,往白沙繼續北行,玉龍雪山就橫峙在前方。終年積雪的山峰由北向南排列成十三個高峰,在蔚藍的天幕襯托下,宛如一條玉龍凌空飛舞。
  當你沿此旅遊線深入其中,雪山會展現給你奇花、異樹、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無限風光,還有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會讓你一路留連忘返。
  「郡北無雙岳,南滇第一峰。四時光皎潔,萬古勢龍從。絕頂星河轉,危巔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這首五言八句詩是明朝麗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公元1494--1553年)土司寫的《題雪山》,詩句豪邁。

   麗江玉龍雪山自古就是一座壯美的風景雪山,唐朝南詔國異牟尋時代,南詔國主異牟尋封岳拜山,曾封贈玉龍雪山為北嶽,至今白沙村北北嶽廟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輝。拜山朝聖者不絕於途。

  「主品須立最高品,登山須登最高頂」,到麗江遊覽,玉龍雪山是必選項目。

  玉龍雪山,位於麗江壩北邊,距麗江縣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組成,由北向南呈縱向排列,延綿近50公里,東西寬約13公里。

  十三峰,峰峰終年積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龍雪山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燦爛如十三把利劍,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玉龍在作永恆的飛舞,故名玉龍山。

   玉龍雪山隨著時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時而雲蒸霧涌,玉龍乍隱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里無雲,群峰像被玉液清洗過一樣,晶瑩的雪光耀目晃眼,具有「白雪無古今,乾坤失曉昏」的光輝;東方初曉,晨曦罩峰頂,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彩霞掩映閃爍;傍晚,斜輝把雪峰染抹得像披上紅紗,雲朵帶著晚霞,飛歸峰間谷壑;入夜,月光溶溶,雪峰朗朗,顯得溫柔,恬靜。

  玉龍雪山上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從海拔1800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4500多米的永久積雪地帶之間,有著亞熱帶到寒帶的多種氣候,種類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氣候帶生長在山體的不同高度上,組成了非常明顯而完整的山地植物分帶譜。成為滇西北橫斷山脈植物區的縮影。

   玉龍雪山是最早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其中之一。

   玉龍雪山具有重要的風景旅遊價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學考察研究價值,特別是在氣象、地質、動物、植物方面,玉龍雪山是一座植物寶庫,很多植物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玉龍雪山至今還是一座處女峰,還在等待著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8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48 | 只看該作者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

  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通過,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記》曾寫麗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宮邸「宮室之麗,擬於王者」。城區則「居廬駢集,縈城帶谷」、「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當時麗江古城已有名。麗江古城曾是明朝麗江軍民府和清朝麗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稱大研廂,清朝稱大研里,民國以後改稱大研鎮。

  麗江古城,因為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並完整地保留了、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麗江古城觀賞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登高憑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佔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築。古城建築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髮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9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4-8-22 09:50 | 只看該作者
虎跳峽位於中甸東南部,距中甸縣城105公里,距長江第一灣35公里,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處險灘。江面最窄處僅30餘米,江水被玉龍、哈巴兩大雪山所挾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峽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虎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於世。從虎跳峽鎮過沖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順江而下,即可進入峽谷。上虎跳距虎跳峽鎮9公里,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峽寬僅叨余米,江心右一個13米高的大石―一虎跳石,巨石猶如孤峰突起,屹然獨尊,江流與巨石相互搏擊,山轟谷鳴,氣勢非凡。
簡介:

  金沙江從石鼓突然急轉北流約40公里后,在中甸縣橋頭鎮闖進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山削岩,劈出了一個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險的大峽谷――虎跳峽。

  江水在約30公里長的峽谷中,跌落了213米,江面最窄僅30米,金沙江在這裡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

  虎跳峽峽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臨峽一側山體陡峭,幾乎是絕壁,無路可尋;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臨峽一側山坡稍緩,這一側有一條簡易的碎石公路,貫通全峽,公路上方還有一條步行小路。

  游峽有兩種選擇:一種可藉助汽車游看重點,省力快捷;另一種則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體力行的品味虎跳峽之美。   虎跳峽全峽分為上虎跳 、中虎跳 、下虎跳三段,上虎跳最重要的景觀是「峽口」和「虎跳石」,中虎跳是「滿天星」和「一線天」,下虎跳是「高峽出平湖」和「大具」。

   另外還可把虎跳的景觀分為峽景和山景,以上說的上、中、下虎跳之景都是峽景,主要在峽谷左側山腰的碎石公路一線觀賞;山景是指徒步哈巴雪山看到的景觀,主要在步行小路和翻越哈巴山至中甸白水台的途中觀賞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20
冷f 發表於 2004-8-22 11:17 | 只看該作者
我最嚮往地是麗江,從小就在課本上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想如果去了,可兒是可以做嚮導的了。
謝謝可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11: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