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國王WDC集會:全國家政工人聯盟的蒲艾真Ai-jen Poo和美國教師聯合會的溫加滕Randi Weingarten(猶太人)在「反對國王」集會上發表講話。
【中文記錄對照視頻英文原音】
0:08
你說沒有國王。
0:12
今天,我很自豪能與我傑出的朋友和姐妹英雄同台。
0:19
一定要贏。
0:24
帶來來自偉大的芝加哥市的問候。
0:32
我還帶來了
0:33
來自全國各地的護理人員。
0:38
以及守護我們孩子安全和福祉的工作者。
0:44
尊嚴和自主。
0:48
來自全國各地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們,包括殘疾人。
0:54
今天,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城鎮遊行。
0:59
因為我們看到了正在發生的事情。
1:03
父母無力為孩子買救命的葯。
1:12
醫療保健
1:15
他們所愛的人。
1:19
被迫進入機構,因為
1:22
他們的照顧者被ICE帶走。
1:29
被暴力從他們的孩子身邊奪走,
1:34
並且
1:36
正當程序。
1:41
這屆政府已經崩潰。
1:46
撒謊,
1:47
偷走了我們的照顧,
1:49
以及他的企圖。
1:51
竊取我們的憲法權利和自由。
1:57
認為
1:58
他們
2:00
逃脫了懲罰。
2:03
我不會。
2:07
美國之王。
2:15
我看到
2:17
我看到父母、
2:19
照顧者、
2:20
和老師們共同努力,
2:23
確保移民兒童
2:26
能夠安全上學。
2:32
我
2:32
看到工會和家庭團結起來,
2:37
並取得勝利。
2:40
像密歇根州這樣的州,有32個家庭護理人員。
2:44
家庭護理人員迫切希望成立工會。
2:51
墨西哥,
2:52
現在托兒服務免費。
2:56
需要工會。
3:01
這是普通民眾團結起來的勇氣,
3:06
為了保護彼此,
3:07
為了我們在美國的家庭過上美好的生活。
3:12
我們一定能贏。
3:19
我們
3:20
是充滿關愛的大多數,
3:23
我們比那些想要當國王的人更強大。
3:30
所以,讓我們記住
3:32
我們今天人數的力量。
3:35
讓我們記住,我們確實如此。
3:38
我們是充滿關愛的大多數,
3:41
讓我們繼續勇敢起來。
3:45
你明白嗎?
3:59
W
4:01
我明白了。
4:05
你不能
4:17
只是
4:20
你
4:22
時代廣場上的人們。
4:26
他是伊芙。
4:33
而且
4:39
她和我一樣清楚,
4:42
你做不到我剛才說的任何事,
4:46
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
4:48
一個民主國家
4:50
而今天
4:51
我們說我們
4:55
我
4:56
民主
5:01
開放
5:04
民主及其中的發言權
5:07
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安全。
5:09
生活
5:11
勞動人民。
5:15
兒童
5:17
工資。
5:19
保育和兒童保育,
5:21
為兒童提供優質的學校,以及……
5:24
告訴我,
5:26
這一切有什麼激進之處?
5:32
是的。
5:33
我不僅以領導者的身份發言。
5:38
一個擁有180萬會員的工會,
5:42
這個工會的會員們為他人的生活做出了貢獻。
5:48
作為一名教師,
5:50
一名高中社會學教師。
5:55
這位
6:01
一位
6:03
向學生講授憲法。
6:07
這是
6:08
原則上,
6:10
我們
6:11
人民。
6:15
國家
6:17
就是這樣。
6:30
好的
6:32
贊成
6:34
這個想法,
6:34
正如你之前聽到的,
6:36
這樣你現在就可以去救你的孩子了。
6:39
這是你周末的作業,
6:41
好嗎?
6:43
這個想法
6:45
自《獨立宣言》發表以來,
6:49
249年來一直存在,
6:51
以及
6:53
因葛底斯堡演說而出名的理念。
6:55
7:00
為了
7:00
以及
7:01
人民。
7:06
關於
7:07
人民。
7:08
是的,我們知道。
7:11
完美,
7:12
但他們有一個永恆的原則,
7:15
那就是
7:18
我們作為一個國家。
7:20
E
7:22
再次
7:24
不是暴君就是國王。
7:29
今天也是如此。
7:32
是
7:36
這就是為什麼
7:38
今天有數百萬人。
7:42
喜歡
7:43
我們的慈善機構。
7:44
在這數千場活動中,
7:46
共和黨人,
7:47
民主黨人,
7:48
獨立人士。
7:51
做
7:52
等等,
7:54
這位68歲的猶太嬰兒潮一代。
8:00
基督徒,
8:03
這是,
8:04
正如我所說,
8:06
我們是。
8:13
什麼
8:15
什麼是
8:17
每個人,
8:18
我們想要發出聲音。
8:20
當然
8:23
和平的
8:25
就像我們的
8:28
出去。
8:29
不
8:31
不要人群聚集。
8:34
我們站著
8:36
因為我們不想讓我們的街道軍事化,
8:39
我們不想。
8:40
鄰居們因為戴口罩而消失了。
8:46
因為
8:49
我們不想。
8:55
被捕
8:57
以莫須有的政治罪名。
9:02
這次有點不同。
9:04
我們希望。
9:10
物價
9:22
降低醫療保險費,
9:25
降低食品雜貨和住房成本,
9:28
加強公立學校建設,
9:31
讓大學學費變得可以承受。
9:34
再次爭取工人權利。
9:36
為什麼
9:38
那
9:41
我們希望總統把他的時間花在刀刃上。
9:47
我們的國家
9:49
不與政治對手算賬。
9:58
那他的臉。
10:01
和正義。
10:08
殘酷。
10:10
所以
10:13
這裡是口號
10:15
因為我的朋友們。
10:18
在一場關乎生存的鬥爭中。
10:22
而且
10:24
就在此刻。
10:27
組織起來。
10:30
是的
10:31
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拯救我們。
10:35
所以。
10:38
感謝辛勤的勞動。
10:41
一種是我們戰鬥的時候。
10:44
當我們
10:47
而我們戰鬥的時候
11:04
分裂的時候。
11:05
兩種情況都可以。
11:06
那麼,我們今天團結了嗎?
11:10
我
11:12
見
11:13
我們
11:19
我
11:21
他們
11:22
總統
11:24
抹黑
11:32
自由
蘭迪·溫加滕(猶太人,女同性戀)
邁克·蓬佩奧的指控
2022年11月,邁克·蓬佩奧稱溫加滕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他聲稱美國孩子不會讀寫、不會算數,在美國學校里學習的都是「污穢之物」。
個人生活
2007年10月11日,溫加滕公開宣布自己是女同性戀。在接受克里斯汀·奎因頒發的「帝國州驕傲議程」2007年社區服務獎時,溫加滕介紹了心理治療師兼醫療保健活動家莉茲·瑪戈利斯作為她的伴侶。[4][126] 到2012年12月,她與Beit Simchat Torah會堂的拉比莎倫·克萊因鮑姆建立了戀愛關係。[127] 兩人於2018年3月25日結婚。[128][129]
2014 年 12 月,溫加滕在《耶洗別》雜誌上撰文稱,她大學三年級剛結束的時候差點被強姦。[130] 2023 年,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 (Marjorie Taylor Greene) (共和黨-喬治亞州) 問她是否是一位母親;她回答說,她已婚,是一位母親。[131]
2020年的溫加滕
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
現任
就任日期
2008年7月14日
前任:愛德華·J·麥克爾羅伊
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
任職時間
1998-2008
前任:桑德拉·費爾德曼
繼任:邁克爾·穆爾格魯
個人信息
出生於1957年12月18日(67歲)
美國紐約市
政黨:民主黨
配偶:莎倫·克萊因鮑姆(2018年結婚)
教育背景:康奈爾大學(理學學士)
葉史瓦大學(法學博士)
朗達·「蘭迪」·溫加滕(生於1957年12月18日)[1]是一位美國勞工領袖、律師和教育家。她自2008年起擔任美國教師聯合會(AFT)主席,同時也是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的成員。她曾任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
早年經歷
溫加滕於1957年出生於紐約市一個猶太家庭,父母是加布里埃爾·溫加滕和伊迪絲·溫加滕(伊迪絲·阿佩爾鮑姆)。她的父親是一名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名教師。[1][2] 溫加滕在紐約州羅克蘭縣長大,就讀於紐約州新城克拉克斯敦北高中。[2] 作為「慶祝托拉會」的會眾,她認為自己是一位虔誠的猶太教徒。[3][4]
溫加滕對工會和政治倡導的興趣始於童年時期。她母親所在的工會在溫加滕十一年級時進行了為期七周的罷工。根據紐約州的《泰勒法》,她的母親可能會因參加罷工而被解僱。相反,她每罷工一天,就會被罰兩天的工資。同年晚些時候,學校董事會削減了200萬美元的預算。溫加滕和其他幾名學生說服學校董事會允許他們就削減預算的影響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促使幾位學校董事會成員改變主意,撤銷了削減預算的計劃。[2]
1979年至1980年,溫加滕擔任紐約州參議院勞工委員會的立法助理。她於1980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勞工關係學院勞動關係學士學位,並於1983年獲得葉史瓦大學卡多佐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1]
法律生涯
1983年至1986年,溫加滕在Stroock & Stroock & Lavan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代表工會聯合會(UFT)處理了幾起激烈的仲裁案件。[2] 1986年,她被任命為卡多佐法學院的兼職講師。[1] 她還在Wien Malkin and Bettex律師事務所的房地產部門擔任律師。
1986年,溫加滕成為時任美國教師工會(UFT)主席桑德拉·費爾德曼的法律顧問。溫加滕負責處理工會高層的申訴。她還在多起針對紐約市和紐約州的學校資金和學校安全訴訟中擔任工會首席法律顧問。[2][5] 到20世紀90年代初,她已成為工會在UFT合同談判中的主要談判代表。[6][7]
教師生涯
1991年至1997年,她在布魯克林皇冠高地的克拉拉·巴頓高中任教。她教授的課程包括法律、醫學倫理問題、AP政治學以及美國歷史和政府。[8]溫加滕是1995年「我們人民」公民競賽學校代表隊的兩位教練之一。該隊贏得了紐約州冠軍,並晉級全國冠軍賽,最終獲得第四名。[9]
美國教師聯合會(UFT)的職業生涯
溫加滕於1997年當選為美國教師聯合會(UFT)財務主管,一年後,費爾德曼當選為美國教師聯合會(AFT)全國主席,溫加滕接替她擔任工會主席。同年,費爾德曼當選為美國教師聯合會(AFT)副主席。[6][10][11]
溫加滕在1998年首次當選后,一直以較大優勢連任。當地工會章程規定,她必須在上任一年內競選UFT主席。1999年,她以74%的得票率擊敗了兩位對手,並在費爾德曼任期的最後兩年裡繼續任職。[5] 2001年,她競選完整任期並成功連任。儘管面臨兩位競爭對手,她仍然以超過88%的得票率贏得了第三個完整的三年任期。[10] 2007年3月30日,溫加滕以87%的得票率再次當選UFT主席,開啟第四個任期。[12]
溫加滕於2009年7月31日辭去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一職。2011年1月16日,《紐約郵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稱,溫加滕從美國教師聯合會獲得的最後一筆薪水——包括未使用的休假和病假工資——被稱為194,188美元的「黃金降落傘」。[13]
集體談判
溫加滕於2000年開始就她作為工會主席的第一份合同進行談判。與朱利安尼政府的談判於2000年9月初開始,但合同於2000年11月15日到期,雙方未達成新的協議。[14] 到2001年3月,談判陷入僵局,並請來了一位州調解員。[15] 6月5日,談判再次破裂,溫加滕要求進行州仲裁。[16]
為了向朱利安尼施壓,溫加滕在民主黨初選中支持艾倫·赫維西。在格林和費雷爾的決選中,溫加滕支持費雷爾,但費雷爾敗給了格林。邁克爾·布隆伯格在2001年11月的選舉中擊敗了格林。[17] 溫加滕要求加薪22%;朱利安尼則提出加薪8%。談判於3月9日破裂,溫加滕開始為UFT準備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的首次罷工。[18] 州仲裁小組在4月中旬的報告中主張大幅提高工資並延長每周工作時間。雙方於6月達成了一項新的集體談判協議,將工資提高16%至22%,並將每周工作時間延長100分鐘。[19]
UFT的合同於2003年5月31日到期。談判再次充滿爭議。2004年1月,紐約市教育局長喬爾·克萊因提出了一項績效工資協議;2月,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提議用一份8頁的指導方針取代工會長達200頁的合同。溫加滕拒絕了這些提議,並於2004年3月下旬請求州政府進行調解。[20] 5月,溫加滕同意討論績效工資問題。[21]工會發起了一場公關活動,在地鐵和電視上投放廣告,要求籤訂合同,並舉行了抗議和遊行。2005年6月1日,近2萬名教師(約佔UFT會員的四分之一)湧入麥迪遜廣場花園參加集會。溫加滕在集會上譴責了布隆伯格和克萊因,要求進行罷工投票,並請求州仲裁。[22] 合同談判於8月和9月恢復。[23] 2005年10月3日達成了一項臨時合同。工會贏得了52個月內14.25%的工資增長,有效期追溯至2003年6月1日。其他變化包括略微延長工作日(增加輔導時間)以及取消工會對部分人員配置決策的控制。該合同於2005年11月3日獲得批准,僅以63%的UFT會員贊成票獲得通過。[24]
2006年11月6日,溫加滕簽署了她的第三份集體談判協議,工會與市政府達成了一項臨時協議,將在兩年內將教師工資提高7.1%。該協議將高級教師的基本工資提高到每年10萬美元以上,使紐約市的工資首次與紐約市郊區的工資持平。市政府沒有像對待其他工會那樣要求增加工作日或工作量,也沒有做出任何其他讓步。關於醫療福利的談判將與市政勞工委員會(市政工會的傘狀組織)單獨進行,該委員會由溫加滕擔任主席。[25]
觀察人士表示,布隆伯格尋求提前簽訂合同是為了在與州長埃利奧特·斯皮策爭奪學校資金的鬥爭中贏得工會的支持。[25] 2007年10月,溫加滕同意了兩項協議,根據協議,紐約市和美國教師工會(UFT)將共同尋求立法批准一項新的養老金方案,允許服務年限達到25年的教師在55歲退休,並為所有在學生成績取得一定提高的學校任教的教師提供獎金。[26] 2009年6月,溫加滕就新教師的養老金方案進行了一些修改,以換取維持55歲退休年齡,並允許教師恢復其傳統的勞動節后開始工作日期。[27]
新的工會總部
2003年,溫加滕以636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位於公園大道南260號的UFT總部以及位於東21街48號和49號的另外兩棟建築,並將工會辦公室遷至曼哈頓下城,以537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位於百老匯大街50號的一棟建築,並將其旁邊的百老匯大街52號的辦公樓租賃了32年。 UFT還資助了兩棟建築4000萬美元的翻修工程。[28]
組織
UFT代表紐約市所有學校的教師、學校輔助專業員工以及專業人員(例如學校護士、學校心理學家等)。在Weingarten的領導下,UFT在這些工作人員中的會員數量有所增長。[29]
UFT還設有註冊護士分部,代表路德教會醫療中心、史坦頓島大學南醫院、猶太家庭和醫院家庭健康機構以及紐約上門護士服務中心的約2800名註冊護士。[30]隨著上門護士服務中心的擴張以及工會在非營利性公司組織非註冊護士部門,UFT在該分部取得了更大的發展。[31]
Weingarten最大的組織勝利是UFT組織了紐約市的兒童保育機構。這場運動始於 2005 年,結束於 2007 年。這是自 1960 年美國工會成立以來,該市規模最大的成功工會運動。
溫加滕最大的組織勝利來自於美國教師聯合會(UFT)組織紐約市的托兒服務機構。這場運動始於2005年,結束於2007年。這場組織活動是自1960年美國教師聯合會(UFT)成立以來,紐約市規模最大的成功工會運動。此次活動使工會在原有11.3萬名在職會員和5.6萬名退休會員的基礎上,新增了2.8萬名員工。[32]
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任期
2008年2月12日,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愛德華·J·麥克爾羅伊宣布,他將在7月舉行的工會兩年一度的例行大會上退休。7月14日,溫加滕當選為主席。[33] 她是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併當選美國全國性工會主席的人士。[34]
觀點
學校改革
溫加滕倡導她所謂的「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方式[35][36][37],並表示公職人員在幫助學校更好地服務學生時,應該聽取教師的意見,並考慮教師的需求。作為美國教師聯合會(AFT)主席,她曾批評其反對者提出的州和聯邦改革方案。[37]
在溫加滕擔任主席期間,美國教師聯合會重點關注那些資金雄厚、試圖影響教育政策的第三方[38][39][40]——其中,美國最大的慈善捐助者沃爾頓基金會尤其受到關注。在2015年與《公共利益》雜誌聯合撰寫的一份報告中,美國教師聯合會譴責沃爾頓基金會追求的「市場模式」——該報告稱其將導致……最終徹底取消公立教育,轉而建立全面的私立學校體系。[41]
2013年3月,溫加滕在抗議費城學校改革委員會關於學校關閉的會議上,是19名被捕者之一。[42][43]
溫加滕認為,社區公立學校可以與特許學校共存——但她反對試圖用特許學校取代前者的舉措。溫加滕認為,特許學校的作用是與其他學校互補,而不是競爭。
她曾表示:「特許學校應該成為創新和創意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可以擴大規模,從而豐富社區。」[44]
在2013年紐黑文的一場辯論中,溫加滕辯稱特許學校從普通學區抽取資金。[45]
標準化考試
溫加滕譴責「過分重視考試和數據而忽視其他一切」的做法,認為這是「我們國家公共教育的一個根本缺陷」,[46]但她也承認,標準化考試是評估學生成績和教師績效的眾多工具之一。[47][48][49]作為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她批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允許高風險考試凌駕於其他一切之上,包括孩子們自身」。[50]在2015年為《紐約時報》撰寫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她寫道:
考試應該被用來為教師、家長和學校社區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以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高風險考試來推動聯邦教育政策,從而對他們進行制裁或充當替罪羊。相反,我們需要投資來為孩子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創新,提升教師職業水平,並支持教育工作者。[50]
在美國教師聯合會(AFT)的支持下,2015年《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SSA)獲得通過。該法案取消了聯邦政府要求各州根據學生標準化考試成績評估教師的規定,並允許各州在評估學校系統的表現時,權衡除考試成績之外的其他因素。[51][52]溫加滕稱讚《教師標準法案》(ESSA)「將『考試與懲罰』策略的時代扔進了垃圾堆」,並「為教師……提供了嘗試新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並幫助學生進行批判性和分析性思考,而不是專註於高風險考試的內容」。[53] 作為美國教師聯合會(AFT)主席,溫加滕尤其支持該法案,因為其中的條款剝奪了美國教育部長在教師評估體系中的影響作用,並保留了聯邦政府對低收入家庭學生比例較高的學校的資助。[53]
教師培訓與留任
溫加滕認為,過分強調標準化考試和資源短缺,損害了公立學校招聘和留住優秀教師的努力。她寫道:「對複雜而關鍵的兒童教育事業採取一種隨意的方法,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希望並且需要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54] 在回應《紐約時報》一篇關於公立學校系統師資短缺的報道時,她表示:「教師們習慣了高壓環境,但由於沒有得到工作所需的支持、資源、時間和尊重,他們感到壓力很大。」[55]
溫加滕提議,為新教師設立類似於律師資格考試的專業執照考試,以提升美國教師的素質。「更好地為教師入職做好準備,」溫加滕說道,「將大幅減少新教師的流失——其中近一半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就離職——以及隨之而來的知識流失。」[54]
貧困與社區學校
在溫加滕的領導下,美國教師聯合會 (AFT) 致力於引起人們對城市和地區內部經濟不平等問題的關注,這些問題可能會阻礙公立學校的發展。由於美國的學校系統嚴重依賴地方財產稅[56][57][58],依賴低迷或枯竭稅基的學校系統可能會發現自己缺乏相對富裕地區那樣的財政資源。
在溫加滕看來,公立學校的慈善工作錯誤地側重於教育者在學生表現中的作用——「我們現在知道,這隻占學生成績的10%」[59],她在一次採訪中如此評論——而忽略了諸如貧困等阻礙學生進步的根本問題。「我們需要……善待那些最貧困的孩子,給予他們最多的幫助,」溫加滕說道,「不是用一張空白支票,而是切實地弄清楚他們需要哪些支持,以便他們能夠攀登機會的階梯。」[59]
在溫加滕擔任主席期間,美國教師聯合會(AFT)一直致力於創建工會所稱的「社區學校」:即作為面向整個社區的非學術項目中心的學校。[60]這一理念的基礎是這樣一種理解——正如波士頓公立學校前任校長托馬斯·佩贊特(Thomas Payzant)在2005年的一本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他在該市推行了社區學校模式——「學生的非教育現實,例如營養不良、醫療問題、安全問題,甚至每日飢餓,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障礙,甚至可能阻礙最靈活的教育計劃。」[61]
為了滿足這些感知到的需求,社區學校提供針對特定社會問題的「全方位服務」:例如,幫助父母獲得就業的「工作銀行」,或為沒有永久住所的家庭提供住房諮詢。[62] 溫加滕在2008年首次競選美國教師聯合會(AFT)主席期間發表演講,在推廣社區學校模式的過程中說道:
想象一下,學校全天開放,提供課後和晚間娛樂活動、兒童保育和學前教育、輔導和家庭作業輔導。設有牙科、醫療和諮詢診所的學校……想象一下,如果學校擁有孩子們茁壯成長所需的教育資源,例如小班授課和個性化教學、豐富的最新教材和技術(這些教材和技術與豐富的課程緊密相關)、良好的設施、幼兒早期啟蒙以及充滿關愛的氛圍。[63]
美國教師聯合會 (AFT) 高度讚揚了在費城、辛辛那提、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以及其他工會代表公立學校教師的城市運營的社區學校。[62][64]該工會本身也贊助了芝加哥的社區學校項目[65]。在西弗吉尼亞州,美國教師聯合會發起了一項名為「重新連接麥克道爾」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項目,旨在「增強阿巴拉契亞中部麥克道爾縣公立學校兒童的教育機會,同時解決嚴重且長期的貧困和經濟衰退造成的根本問題」。[66] 該項目的努力包括為教育工作者建設「教師村」[67],為高中生設立實習項目[68],以及為來自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學生提供輔導。[69]
教師終身教職
溫加滕一直抵制削減或取消公立學校教師終身教職保護的嘗試,他認為徹底取消終身教職保護將損害課堂教學質量。 「我們知道,學業成績最好的州對教師的正當程序保護最為嚴格,」溫加滕在2014年寫給《時代》雜誌的信中寫道。「研究表明,我們最有風險的孩子需要更有經驗的教師。但為什麼這些教師會留在缺乏工具、支持和表達擔憂能力的學校呢?」[70]
溫加滕嘲笑那些以取消終身教職為核心的教育政策提案,稱其為「時髦的改革」,卻犧牲了她所說的「美國教育面臨的最關鍵問題」:教師培訓、教育經費、學校安全和家庭教育強化。[71] 她淡化了工人保護措施對改善學校的障礙,稱終身教職「不是一份終身工作,[而是]在解僱某人之前確保公平和正當程序,就這麼簡單。」[70]
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發表聲明,支持加州高等法院一位法官裁定該州教師終身教職的裁決。
圍繞取消終身教職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政策提案遭到了溫加滕的嘲笑,稱其為「趕時髦的改革」,卻犧牲了她所稱的「美國教育面臨的最關鍵問題」:教師培訓、教育經費、學校安全和家庭教育強化。[71] 她淡化了工人保護措施對改善學校教育的障礙,稱終身教職制度「並非終身工作,[而是]在解僱某人之前確保公平和正當程序,就這麼簡單。」[70]
當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發表聲明,支持加州高等法院裁定該州教師終身教職保護違憲的法官時,溫加滕回應稱,鄧肯在教育政策辯論中「加劇了兩極分化」,並指責鄧肯專註於諸如取消終身教職制度之類的「權宜之計、互相指責或靈丹妙藥」,「阻礙了我們幫助所有孩子取得成功的努力」。[72] 然而,美國教師聯合會(AFT)致力於重塑一些州的終身教職制度。 2011年,溫加滕提出了一項計劃,該計劃將依靠一個包含多個部分的教師評估系統——包括評估學生的考試進步情況——給予被評為不合格的終身教師一年的改進時間,並允許在接下來的100天內解僱未能按時完成的教師。[73] 該提案是根據溫加滕與哥倫比亞特區公立學校校長米歇爾·里在2008年達成的一項協議提出的,該協議允許在一年後解僱被評為無效的華盛頓教師工會成員[74]。溫加滕在公開講話中討論了她在其他地方推進終身教職現代化的努力中所發揮的作用。[75]
養老金和退休
在溫加滕的領導下,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 (AFT) 一直在抵制將退休投資責任轉移給教師的努力。據《機構投資者》雜誌報道,溫加滕本人也因「爭取固定收益養老金基金之戰中最受公眾關注的人物」而聲名狼藉。[76] 在 2014 年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溫加滕抨擊了「那些施壓……將固定收益養老金轉換為 401(k) 計劃的人」,聲稱 401(k) 計劃的倡導者「從不談論退休人員在這些新計劃下可能獲得的福利——因為這些福利可能遠遠低於退休人員維持生計所需的金額。」[77]
在反對將教師養老金轉換為固定繳款養老金的運動中,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辯稱,將投資風險轉移給個人會給退休人員帶來有害的後果。[76] 管理教師養老金投資的對沖基金受到了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的嚴厲批評; 2015年,該工會編寫了一份報告,結論是此類投資「成本高昂,回報滯后,且通常與整體股市走勢同步」。[78] 該報告是在2013年美國教師聯合會(AFT)的一項研究之後發布的,該研究指控一些對沖基金經理存在利益衝突。據BuzzFeed報道,2013年的報告稱,一些對沖基金經理在管理教師固定收益養老金的同時,「支持曼哈頓研究所等組織,該研究所建議用401(k)型計劃取代養老金,以及學生優先組織,該組織的全國分支機構主張取消固定收益計劃」。[79]
以色列
溫加滕長期以來一直批評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儘管她反對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但她表示,她和美國教師聯合會不應干預地方層面支持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的行動。溫加滕自稱是「進步猶太復國主義者」和「拉瑪尼克」(Ramahnik),經常批評以色列政府,認為以色列社會應該更加「包容和民主」。[80][81]
政治活動
蘭迪·溫加滕(最右)與民主黨前參議員艾爾·弗蘭肯(猶太人)
2002年,溫加滕和工會聯盟(UFT)支持共和黨人喬治·帕塔基連任紐約州州長。[82] 2005年2月1日,朱莉婭·利維在《紐約太陽報》上報道,紐約市長候選人正在與溫加滕會面,「政治專家」稱「溫加滕已經成為某種造王者」。萊維寫道,美國護士聯合會(UFT)的支持意味著「選票、競選志願者和信息」。[83]
溫加滕是一位終身民主黨人,自2002年起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委員,直至2025年中期辭職。她是霍華德·迪恩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早期重要支持者。[84] 她是一位超級代表,在2008年總統初選期間被承諾支持希拉里·柯林頓。[85] 2009年1月,她被提名為柯林頓美國參議院席位的接替人選。[86]
在希拉里·柯林頓競選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發布的維基解密郵件中,溫加滕表示,在全國護士聯合會支持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競選美國總統后,她希望「追擊」該工會。[87]
2020年,溫加滕被提名為拜登政府教育部長候選人。[88] 她是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紐約州的選舉人。[89]
溫加滕是「明日選民」組織的董事會成員,該組織是一個倡導Z世代參與政治的倡導組織。[90]
批評
公立學校治理與監督
1998年春,索爾·斯特恩在曼哈頓研究所智庫的季刊《城市期刊》上駁斥了溫加滕支持學校改革的說法,稱其為「純粹的工會宣傳」。[91]
評論員約翰·斯托塞爾在《紐約太陽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報道了溫加滕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集會,教師們在集會上要求「一份新的合同和更多的工資」。斯托塞爾表示,教師工會「之所以能夠負擔在『世界上最著名的舞台』舉行的昂貴集會的費用,是因為在紐約這樣的工會化地區,每位教師都必須將部分工資交給工會。即使是那些不喜歡工會的教師、那些相信擇校權的教師,以及那些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賺更多錢的教師,也必須拿出自己的錢來支持那些反對擇校權和績效工資的工會。」[92]
安德魯·沃爾夫在《紐約太陽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市長布隆伯格曾稱美國教師工會聯合會(UFT)是教育改革的「頭號」障礙,但已與包括UFT、ACORN和勞動家庭黨在內的聯盟達成妥協。沃爾夫稱,溫加滕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與家長團體交談時,稱教育部官員「完全是混蛋」,「不可信」。[93]
2009年9月30日,索爾·斯特恩在《城市日報》上撰文稱,「美國教師聯合會和彭博政府日益發展出一種類似卡特爾的工作關係,紐約納稅人為此付出了代價。」[94]
2009年7月7日,溫加滕在接管美國教師聯合會後發表聲明,稱紐約市是「世界上嘗試新事物的最佳實驗室」。《華爾街日報》對此作出回應,聲稱「如果不是溫加滕女士的工會」,這種說法可能是真的,並寫道,在她領導下的美國教師聯合會竭盡所能「阻止紐約公立學校的重大改革」。[95]
紐約市學校校長史蒂文·布里爾在2009年發表於《紐約客》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據報道,喬爾·克萊因稱美國教師工會(UFT)所捍衛的教師終身教職政策「荒謬可笑」,克萊因斷言「我們體制的三大原則是薪酬、資歷和終身教職。這三項原則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都不合適。」布里爾認為「許多教育改革者」認為「美國教師工會及其政治盟友多年來影響力過大」,以至於「市教育委員會(它已經與地方教育委員會分享了大量權力)無法維持有效的學校監督」。[96] 然而,布里爾後來改變了對溫加滕的看法,並提議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任命她為學校系統總監。[97]
提高工資和績效工資
在擔任美國教師工會主席期間,溫加滕致力於提高教師工資並改善教師培訓,為了爭取更高的薪酬,她經常同意延長工作日和增加輔導時間。 2002年至2007年間,紐約市教師的工資上漲了42%。[5][6][98] 溫加滕支持為市教師提供績效工資,並於2007年協商了一項頗具爭議的合同,該合同規定,如果學生的考試成績提高,教師將獲得獎金。[26]
妮可·吉利納斯於2005年6月16日在保守派的《城市日報》上撰文稱:「溫加滕宣稱,績效工資計劃『挑撥教師之間的競爭,而不是鼓勵合作的學校文化』。溫加滕和工會沒有意識到……競爭是良性的。」蓋利納斯繼續斷言:「除非溫加滕讓步……否則美德本身就將成為紐約教師的獎賞。」[99]
安德魯·沃爾夫在2007年10月19日發表於《紐約太陽報》的一篇題為《學校的社會主義》的專欄文章中指出,儘管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市長布隆伯格和校長克萊因通過獲得績效工資方案的批准,戰勝了教師工會」,但真正的贏家是溫加滕,他為教師工會贏得了權力。沃爾夫聲稱,新方案並非獎勵個人績效,而是將每所學校視為一個集體,由工會委員會將獎金分配給所有工會成員,包括學校秘書和其他人員。[100]
2012年10月,經過《紐約時報》所稱的「數月緊張且不眠不休的談判」,溫加滕與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猶太人)達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妥協」,就紐瓦克學校系統教師的新合同達成一致。儘管正如《紐約時報》所指出的,溫加滕「曾批評過她所謂的『績效工資計劃』」,但她「同意接受這一概念,作為交換,她承諾教師將在績效評估中扮演一個罕見的角色」。[101] 達成協議后,紐約市公立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的支持者表示,希望「一直反對個人績效工資計劃」的教師工會(UFT)能夠效仿溫加滕的做法。[102]
同樣在2012年,溫加滕批評了她所謂的「績效工資計劃」。[103]
教師終身教職
在2011年2月的一次採訪中,溫加滕承認「終身教職制度需要改革」,並指出美國教師教師聯合會(AFT)已採納了終身教職制度改革的建議。[104] 《紐約時報》指出,教師終身教職問題「近期爆發,許多學區預計由於預算削減而裁員」,紐約市市長邁克爾·R·布隆伯格和紐瓦克市市長科里·A·布克等「抨擊資曆法」,溫加滕已同意支持某種形式的終身教職制度改革。[105][106]
教師養老金計劃
溫加滕強烈支持教師的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索爾·斯特恩在2009年6月25日的保守派《城市日報》上指出,溫加滕與布隆伯格政府就教師養老金達成的協議「最終可能會損害哥譚市的學生利益」。斯特恩聲稱,根據該協議,教師「無需為緩解紐約市的經濟和財政危機做出任何犧牲」,甚至會獲得「更短的工作年限」,並享有長達十周半的暑假。[107]
2013年4月,《華爾街日報》編輯部將溫加滕描繪成「試圖強迫養老金受託人不投資支持教育改革的對沖基金或私募股權基金」。據該編輯部稱,溫加滕「在機構投資者委員會主辦的一次會議上試圖阻撓對沖基金投資者丹·勒布」,並稱她對「勒布先生將自己的資金用於學校改革和特許學校」這一事實感到不安。[108]
據該編輯部稱,溫加滕曾要求在會議上與勒布會面,但該編輯部寫道,他「明智地拒絕了出席這場政治鬧劇的榮幸」。 《華爾街日報》社論繼續寫道,這次「蓄意伏擊」恰逢其工會本周向養老金受託人提交的一份名為《資產管理者排名》的新報告。該報告的排名並非基於「投資回報率」,而是「諸如管理者在集體談判、私有化(即代金券)或停止通過固定收益計劃提供福利的提議方面的立場」。編輯委員會將「溫加滕女士的工會憤怒」歸咎於她「深知工會正在輸掉關於改革的道德和政治辯論,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她的政策正在讓數百萬兒童的生活失去機會」。編輯委員會指責溫加滕「脅迫養老金受託人去脅迫對沖基金,切斷對哈萊姆區貧困兒童的資助。每當我們懷疑自己是否對工會過於憤世嫉俗時,他們就會提醒我們,我們還遠遠不夠憤世嫉俗。」[108]
擇校與特許學校
溫加滕一直反對特許學校和擇校。[109] 索爾·斯特恩在1999年《城市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將「密爾沃基對擇校的健康態度」與他所說的溫加滕的承諾進行了對比,溫加滕承諾「將動用一切資源,阻止市長在紐約建立代金券制度的任何企圖」。鑒於斯特恩所描述的美國教師工會「令人印象深刻」的資源,他認為朱利安尼市長勇於承擔「註定會是一場持久戰」的重任,斯特恩認為,「這場鬥爭將是一場持久戰,為紐約陷入困境的學童家長們」。[110]
在2023年的一次採訪中,溫加滕女士表示:「你們今天聽到的那些話,和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后你們聽到的那些要求種族隔離的言論一模一樣。」她顯然指的是那些主張「學校選擇權」和「家長權利」的人。[111] 作為回應,美國參議員蒂姆·斯科特指責溫加滕種族主義,稱他「想不出還有什麼比教師工會把貧困的黑人孩子困在藍色城市破敗的學校里更種族主義的事情了」。在同一次採訪中,溫加滕還表示:「他們基本上是想讓一種基督教意識形態,他們自己的基督教意識形態,統治這個國家,而不是一個建立在宗教信仰自由基礎上的國家。」天主教聯盟主席比爾·多諾霍回應道:「她對數百萬學校選擇權和家長權利倡導者,尤其是那些基督教徒的仇恨,使她沒有資格擔任任何公職。」[112]
教師問責
多年來,溫加滕一直因抵制解決教師能力不足問題的嘗試而受到批評。[113]
私立學校稅收抵免
溫加滕一直批評允許家長使用稅收抵免來支付子女私立學校學費的提議。2006年11月,《紐約太陽報》編輯部援引溫加滕的言論稱,允許家長將稅收抵免用於支付私立學校的學費「就像說政府應該補償那些喝瓶裝水而不是自來水的人,或者那些即使街上有停車位也把車停在車庫裡的人」。 《太陽報》指出,「瓶裝水和車庫停車位都是奢侈品,比自來水或街邊停車位更貴」,而例如,在紐約天主教學校教育一個孩子的費用僅為公立學校學生的四分之一。[114][115]
班級規模
小班授課也是溫加滕領導下的美國教師工會(UFT)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她談判的三份集體談判協議中,她都試圖將小班授課與工資掛鉤,並將班級規模與學校維修和重建問題聯繫起來。2003年,溫加滕和UFT推動修改《紐約市憲章》,迫使紐約市減少班級規模。該憲章修訂案因訴訟而受阻,最終被撤銷,儘管溫加滕繼續倡導小班授課。[116]
教師資歷
溫加滕一直是後進先出(LIFO)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也稱為教師資歷。 2011年,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溫加滕被問及後進先出法,他為其辯護道:「這並非完美的機制,但卻是我們目前最好的機制。它存在裙帶關係、腐敗和歧視問題。我們主張以正確的方式行事。我們不希望看到人們因為認識誰而不是知道什麼而被解僱。我們不希望看到人們因為成本而被解僱。」[117]
學校建築條件
惡劣的辦學條件,尤其是破敗的公立學校,也引起了溫加滕的關注。紐約市多年來一直忽視學校建築條件。[118]
教師補貼住房
2007年10月,《紐約太陽報》報道稱,布朗克斯區新建的公寓大樓將僅向美國教師工會(UFT)成員開放:「我們的成員表示,我們想住在城裡,養家糊口,但我們負擔不起,所以這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溫加滕說道。[119]
教師著裝規範
索爾·斯特恩在1998年夏季的《城市雜誌》上撰文,談到溫加滕反對擬議的教師著裝規範,稱其「偏離了教師的真正工作」。[91][120]
演講抄襲
溫加滕在2011年發表的一篇演講被證實抄襲自NY1電視台關於教育委員會計算機系統缺陷的系列報道。 NY1 回應稱:「當記者、政客或學生在演講或論文中未註明出處而引用他人的言論時,這被稱為抄襲——這通常足以導致記者被解僱、政客尷尬或學生被開除。」[121]
與華盛頓教師工會 (WTU) 的衝突
2010 年,美國教師工會 (AFT) 和溫加滕被指控干預華盛頓教師工會 (WTU) 的地方選舉。選舉原定於 5 月舉行,但由於程序問題上的爭議而推遲。同年 8 月,溫加滕要求 WTU 主席喬治·帕克 (George Parker) 遵守一項命令,「在 9 月中旬舉行新的官員和代表選舉,否則選舉將由他自行決定,由全國性上級組織進行。」帕克反對道,溫加滕無權以這種方式干預。[122] 溫加滕最終掌控了選舉。[123]
邁克·蓬佩奧的指控
2022年11月,邁克·蓬佩奧稱溫加滕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他聲稱美國孩子不會讀寫、不會算數,在美國學校里學習的都是「污穢之物」。[124][125]
個人生活
2007年10月11日,溫加滕公開宣布自己是女同性戀。在接受克里斯汀·奎因頒發的「帝國州驕傲議程」2007年社區服務獎時,溫加滕介紹了心理治療師兼醫療保健活動家莉茲·瑪戈利斯作為她的伴侶。[4][126] 到2012年12月,她與Beit Simchat Torah會堂的拉比莎倫·克萊因鮑姆建立了戀愛關係。[127] 兩人於2018年3月25日結婚。[128][129]
2014 年 12 月,溫加滕在《耶洗別》雜誌上撰文稱,她大學三年級剛結束的時候差點被強姦。[130] 2023 年,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 (Marjorie Taylor Greene) (共和黨-喬治亞州) 問她是否是一位母親;她回答說,她已婚,是一位母親。[131]
1974年出生(50-51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教育背景: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學士)
政黨:民主黨
配偶:喬治·戈爾(猶太人)
親屬:蒲慕明(父親)
獎項:麥克阿瑟獎學金
蒲艾真(/ˌaɪ dʒɛn ˈpuː/,中文:蒲艾真;拼音:Pú Àizhēn;1974年生)是一位美國勞工活動家。她是全美家政工人聯盟的主席。[1] 她還是「跨代關懷」(Caring Across Generations)的負責人。該聯盟由200個倡導組織組成,致力於改變美國的長期護理體系,重點關注美國老年人、殘疾人及其護理人員的需求。[2]
她是2014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的獲得者。[3] 2015年2月,新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著作《尊嚴時代:在變化的美國迎接老年潮》。[4] 她被提名為民主黨政府未來勞工部長的潛在人選。[5]
個人簡介
蒲艾真出生於台灣,父母為美籍華人。她的父親蒲慕明[6]是一位神經學家,曾是政治活動家,於20世紀70年代從台灣移民。她的母親胡文珍[6]擁有化學博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曾在台灣兩家頂尖癌症中心擔任腫瘤學家。[7][8][9]
蒲慕明出生於匹茲堡[10],1992年畢業於菲利普斯學院,后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她是100多名在洛圖書館圓形大廳活動的學生之一;這段經歷促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種族研究中心的成立。[11][12]
2018年,她作為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嘉賓出席了第75屆金球獎頒獎典禮。[13]
成就
Ai-jen Poo 於 1996 年開始組織家政工人,並加入了 CAAAV 亞裔社區組織(又稱「反亞裔暴力委員會」)。她是「家政工人聯合會」的創始人和前主要組織者,該組織由紐約的加勒比、拉丁裔和非洲裔保姆、管家和老年護理人員組成,旨在爭取「權力、尊重和公平的勞動標準」。[14][15]
2010 年,家政工人聯合會在紐約州通過《家政工人權利法案》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法案是美國第一部保障家政工人基本勞動保障的法律,例如加班費、三天帶薪休假以及免受騷擾和歧視的法律保護。[16]
2007 年,家政工人聯合會在美國社會論壇上協助組織了首屆全國家政工人組織會議,並促成了同年全國家政工人聯盟的成立。她自 2010 年 4 月起擔任 NDWA 主任。2011 年,艾珍·普協助發起了「跨代關懷」項目。
她曾獲得開放社會研究所社區獎學金、聯合廣場獎、變革世界領導力獎、勞工研究協會頒發的歐內斯特·德·馬約獎、婦女基金會頒發的「有遠見的女性獎」、「奧爾斯頓·班納曼有色人種組織者獎學金」、「密歇根大學婦女教育中心 Twink Frey 訪問學者獎學金」以及「主要推動者獎學金」。[17][18] 為紀念國際婦女節 100 周年,艾珍被「女性交付」組織評為全球 100 位為其他女性「奉獻」的女性之一。[19] 2009 年,她被《克萊恩》雜誌評為「40 位 40 歲以下傑出女性」之一,並被《Moves》雜誌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女性」。 2010年,她榮獲女權主義出版社「40位40歲以下傑出人物」獎。2011年,她被評為Yes!雜誌「突破15人」之一,並榮獲獨立部門頒發的美國運通新一代領導力獎。[11][17] 2012年,她當選為阿育王學者。同年,她還被《時代》雜誌評為「時代100人」之一,並被《新聞周刊》評為「震撼世界的150位女性」之一。[20] 2014年9月,她成為21位獲得麥克阿瑟獎(即所謂的「麥克阿瑟天才獎」)的人之一。[21] 2017年,她被授予新學院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2]
她曾為《赫芬頓郵報》[23]、《衛報》[24]等新聞媒體撰稿。
超級多數
2019年春,蒲與塞西爾·理查茲(Cecile Richards)和艾麗西亞·加爾薩(Alicia Garza)共同創立了「超級多數」組織。該組織「旨在在未來一年內培訓和動員200萬女性,使她們在2020年大選前成為組織者、活動家和領導者」,以打造一場「跨種族、跨代際的女性平等運動」。[25][26]「超級多數」的主要目標是「推動政客們採取類似於理查茲所說的『女性新政』的議程」,將諸如「投票權、槍支管制、帶薪探親假、同工同酬等」等原本被視為「軟問題」的問題,轉化為「影響每個人的問題」。[27]此外,她們還計劃對女性進行「薪酬平等」和「負擔得起的兒童保育」等問題的教育,並向她們傳授「選民登記等基本組織技能」。[25] 在2020年大選中,聯合創始人理查茲表示:「如果這個國家54%的選民是女性,並且我們能夠將女性關心的問題融入這個國家,並選出一位致力於為女性做點什麼的總統,那麼[該組織將會成功]。」[28]
參考書目
此列表不完整;您可以添加缺失的內容以提供幫助。(2016年5月)
書籍
Poo, Ai-jen;Conrad, Ariane(2016年11月15日)。《尊嚴時代:關愛變化中的美國》。新出版社。ISBN 9781620970386。OCLC 編號 910217632。檢索日期:2018年1月21日 – 通過 WorldCat.org。
評論研究、評論及傳記
Conrad, Ariane(2013年1-2月)。「一份不容忽視的愛」。訪談。《靈性與健康》。15 (6): 74–79。[29]
Andrea Cristina Mercado;Ai-jen Poo,《美國家政工人組織》。 AWID(婦女發展權利協會),2008 年。OCLC 833311952
摘自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
喬治·戈爾(猶太人)
1969年2月2日出生(56歲)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
學歷:印第安納大學
職業:社區組織者、非營利組織高管
知名人物:人民行動組織前主任
配偶:艾珍·普
網站:https://georgegoehl.org/
喬治·戈爾(生於1969年2月2日)是一位美國社區組織者、活動家,曾任人民行動組織[1][2]的執行董事。該組織由五個全國性組織合併而成,是最大的組織之一,擁有超過一百萬名志願者和600名帶薪組織者[3],致力於服務美國的貧困人口和工薪階層。[4][5]他的努力幫助策劃了市、州和聯邦層面的各項運動,議題涵蓋禁止掠奪性貸款[6]、推進移民改革、在農村社區組織多種族活動[7]以及定義共同治理。他還是「解決方案項目」[8]和「平等聲音行動」[9]的董事會成員。
職業生涯
戈爾的組織生涯始於擔任低收入和無家可歸公民聯盟的創始主席[10]。後來,他開始為全國人民行動組織工作,在那裡他策劃了一場全國性運動,向住房和城市發展部施壓,要求其改革聯邦住房管理局的住房貸款計劃,最終促成了信用觀察計劃的建立,旨在追究貸款機構對聯邦住房管理局擔保抵押貸款過度違約的責任[10]。
2012年,戈爾共同組織了「99%之春」運動,這項運動源於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11]。 2018年,作為「人民行動」的執行董事,他共同發起了一場在美墨邊境舉行的反對拆散移民家庭的示威活動。[12]《衛報》將戈爾列為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草根抵抗運動領袖」之一。[3]
戈爾曾為《國家報》[13]、《美國展望報》[14]和《赫芬頓郵報》[4]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