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爾去世時,西蒙正在上物理課,畫著一些同心圓,象徵著電子殼層的環,但這些環對西蒙來說毫無意義。他愛做白日夢,又有閱讀障礙,從來都不是好學生,也完全不理解電子殼層的意義——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就在這時,他的父親午飯後步行回家,在布魯姆街的人行橫道上彎下腰。一輛計程車鳴笛停下;索爾跪倒在地;心臟驟停。對西蒙來說,他的死就像電子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一樣毫無意義:前一刻還在,后一刻就消失了。
布魯姆街是紐約市曼哈頓下城一條東西走向的著名街道,以其歷史和位於充滿活力的蘇豪區(SoHo)的地理位置而聞名。它幾乎貫穿整個曼哈頓島,從哈德遜街延伸至劉易斯街,但其間不時有公園和其他景點穿插其間。這條街以其鑄鐵建築和歷史建築而聞名,同時還匯聚了眾多藝術畫廊、精品店和餐廳。布魯姆街是紐約大學住宿學院的所在地。
很野?紐約大學布魯姆街宿舍(2022-2023 品味)
小董自拍新視頻:這是我在紐約大學讀數據科學和經濟學三年級時,生活中最真實的一天!我做這個的時候非常開心,希望你們也能享受到我一半的樂趣!
瓦薩學院 (Vassar College)
瓦薩學院是很著名的文理學院,亞裔女孩談:我為什麼轉學(離開瓦薩學院去密西根州立大學)
瓦薩學院 (Vassar College)距紐約市82英里,二小時車程。
賓漢姆頓大學是紐約州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學和第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了解賓漢姆頓大學的概況和獨特之處,並了解「頂級公立學校」的教育如何幫助學生取得成功。
賓漢姆頓新生服務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距紐約市180英里,三個多小時車程。
瓦里亞從瓦薩學院開車過來,丹尼爾從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開車過來。他們誰也不明白。沒錯,索爾壓力很大,但這座城市最糟糕的時刻——財政危機、停電——終於過去了。工會拯救了這座城市,使其免於破產,紐約終於開始復甦。在醫院,瓦莉亞詢問父親臨終時的感受。他感到疼痛嗎?護士說,只是短暫地痛過。他說話了嗎?沒人能確定他說過。他的妻子和孩子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他們早已習慣了他長時間的沉默——然而西蒙卻感到被欺騙,失去了對父親的最後記憶,父親死後依然像生前一樣沉默寡言。
因為第二天是安息日,所以葬禮安排在周日舉行。他們在提費雷斯以色列會堂(Congregation Tifereth Israel)見面,這是一座保守的猶太教堂,索爾是其成員和贊助人。在入口處,查伊姆拉比給戈爾德夫婦每人一把剪刀,用於克里亞(kriah)
(克里亞(Kriah),也拼作Keriah,是猶太人的一種哀悼儀式,儀式中人們會撕裂衣服以示悲痛。這種儀式通常在聽到近親去世的消息後進行,是悲傷的具體表達,也是承認失去的一種方式。傳統上,父母去世時,撕裂的衣服在左側,其他近親去世時,撕裂的衣服在右側,象徵著哀悼者心碎,以及死亡帶來的生活混亂)。
「不,我不會這麼做的,」格蒂說。葬禮的每一步都必須有人陪著她,就像在一個她從未想過要去的國家辦理海關手續一樣。她穿著索爾1962年為她做的緊身連衣裙:結實的黑色棉布,腰部收緊,正面紐扣開合,腰帶可拆卸。「你強迫不了我,」她補充道,目光在查姆拉比和她的孩子們之間來回移動,孩子們都乖乖地把衣服開到胸口以上。雖然查姆拉比解釋說,能讓她改變的不是他,而是上帝,但看來上帝也做不到。最後,拉比給了格蒂一條黑絲帶讓她剪,她帶著受傷的勝利感坐了下來。
西蒙從來都不喜歡來這裡。小時候,他覺得這座猶太教堂鬧鬼,因為裡面粗糙陰暗的石頭和潮濕的空氣。更糟糕的是儀式:無休止的默默奉獻,對錫安復興的虔誠祈求。此刻,西蒙站在緊閉的棺材前,襯衫的開衩處空氣流通,他意識到自己再也見不到父親的面容了。他想象著索爾那深邃的眼神和端莊、近乎女性化的微笑。查伊姆拉比稱索爾為人寬宏大量,性格堅毅,但在西蒙眼中,他是一個謹小慎微、羞澀內斂、迴避衝突和麻煩的人——一個似乎很少出於熱情行事的人,以至於他娶格蒂簡直是個奇迹,因為沒有人會認為西蒙的母親,一個野心勃勃、性情反覆無常的人,是一個務實的選擇。
儀式結束后,他們跟隨抬棺人前往希伯倫山公墓,索爾的父母就埋葬在那裡。兩個女孩都在哭泣——瓦莉亞默默地哭泣,克拉拉則像她母親一樣放聲大哭——丹尼爾似乎只是出於震驚和責任感才勉強保持鎮定。但西蒙卻發現自己哭不出來,即使棺材被放入地下。他感到的只是失落,不是失去他認識的父親,而是失去索爾可能成為的那個人。晚餐時,他們坐在餐桌兩端,陷入沉思。突然,其中一個人抬頭看了一眼,兩人的目光相遇——這純屬意外,卻像鉸鏈一樣將他們各自的世界連接了起來,直到有人再次移開視線。
如今,轉折點已不復存在。索爾雖然疏遠,卻讓戈爾德一家各司其職:他是養家糊口的人,格蒂是將軍,瓦莉亞是順從的長子,西蒙是無憂無慮的幼子。如果他們父親的身體——他的膽固醇比格蒂低,心臟也異常穩定——就此停止,還能出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其他法律會因此被扭曲?瓦莉亞躲在她的鋪位里。丹尼爾二十歲,才剛剛成年,但他負責接待客人、準備食物,用希伯來語帶領祈禱。克拉拉的卧室比其他人都亂,她把廚房擦得胳膊肘酸疼。西蒙則負責照顧格蒂。
這並非他們通常的安排,因為格蒂一直比其他人更寵愛西蒙。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知識分子;她躺在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噴泉旁,讀著卡夫卡、尼采和普魯斯特的作品。但十九歲時,她遇到了索爾,索爾高中畢業后加入了他父親的生意,而她二十歲時就懷孕了。不久,格蒂從紐約大學退學,當時她拿著獎學金,搬進了一套離戈爾德裁縫店僅幾個街區的公寓。索爾的父母退休后搬到邱園山莊后,索爾繼承了這家公寓。
瓦莉亞出生后不久——這比索爾認為的要早得多,也讓他感到尷尬——格蒂成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接待員。晚上,她仍然是他們令人敬畏的領頭人。但到了早上,她會穿上裙子,從一個小圓盒裡塗上胭脂,然後把孩子們送到阿爾門丁格太太家,之後她會儘可能輕盈地走出大樓。然而,西蒙出生后,格蒂在家待了九個月,而不是五個月,變成了十八個月。她到處都抱著他。他哭的時候,她並沒有表現出一副暴躁的沮喪模樣,而是用鼻子蹭著他,哼唱著歌,彷彿在懷念那段她一直憎恨的經歷,因為她知道自己不會再重蹈覆轍。西蒙出生后不久,索爾上班時,她去了醫生的辦公室,回來時帶回了一個小玻璃藥瓶——上面寫著「恩諾維德」(Enovid),她把它放在內衣抽屜的深處。
「西蒙!」她現在叫著,聲音悠長渾厚,如同霧號。「遞給我,」她或許會躺在床上,指著腳邊的枕頭說道。又或許,她會用低沉而陰險的語氣說:「我腳上長了個瘡;我在這張床上躺得太久了。」西蒙雖然內心畏縮,卻還是檢查了她厚厚的腳後跟。「那不是瘡,媽,」他回答,「是水泡。」但她已經放下了話題,請他從拉比·查姆遞來的濕婆盤裡取些魚和巧克力給她。
如果不是因為她夜裡哭泣的樣子——總是抽泣著,這樣孩子們聽不見,而西蒙卻能聽見——又或者他看到她蜷縮著的胎兒躺在與索爾同住二十年的床上,看起來就像她初次遇到索爾時的少女模樣——西蒙或許會覺得格蒂很樂於指揮他。她虔誠地坐在 shiva 上,西蒙不知道她竟然能如此虔誠,因為格蒂一直以來都相信迷信勝過相信任何神靈。葬禮經過時,她會吐三次唾沫;如果調味瓶翻倒,她會撒鹽;懷孕期間,她從不經過墓地,這導致全家在 1956 年至 1962 年間不得不不斷地繞道而行。每個星期五,她都會努力保持耐心地慶祝安息日,彷彿安息日是一位她迫不及待想要擺脫的客人。但這周,她不化妝,不戴首飾,也不穿皮鞋。彷彿是為了懺悔失敗的 kriah,她日夜穿著黑色緊身衣,無視大腿上滴落的牛腩皮。因為戈爾德家沒有木凳,她就坐在地板上誦讀《卡迪什》,甚至試著讀《約伯記》,眯著眼睛把《塔納赫》舉到面前。當她放下信紙時,眼神狂野,茫然失措,就像個尋找父母的孩子。這時,有人喊她:「西蒙!」她要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新鮮水果或磅蛋糕,一扇打開透氣或關上擋風的窗戶,一條毯子,一條毛巾,一支蠟燭。
等到足夠多的客人聚集起來參加猶太會餐時,西蒙幫她穿上新裙子和拖鞋,她才出來祈禱。索爾的老員工們也加入了他們:簿記員、裁縫、製版師、銷售員,還有索爾的初級合伙人,身材瘦削、略帶鷹嘴的三十二歲男子亞瑟·米拉維茨。
小時候,西蒙喜歡去父親的店裡玩。簿記員會給他回形針或碎布片玩,西蒙也為自己是索爾的兒子而感到自豪——從店員對他的尊敬,以及他那間帶大窗戶的辦公室,可以看出他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西蒙一邊讓西蒙單膝搖晃,一邊演示如何裁剪版型和縫製樣品。之後,西蒙陪他去布店,索爾在那裡挑選下一季流行的絲綢和粗花呢;之後,他又去了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在那裡他購買最新的款式,在店裡製作仿製品。下班后,西蒙被允許留下,看著店員們玩紅心棋,或者坐在索爾的辦公室里,抽著一盒雪茄,討論教師罷工、環衛工人罷工、蘇伊士運河和贖罪日戰爭。
與此同時,某種東西越來越大,越來越近,直到西蒙被迫直面它那可怕的威嚴:他的未來。丹尼爾一直想當醫生,結果留下了一個兒子——西蒙。他性子急躁,對自己的皮膚感到不自在,更別提穿雙排扣西裝了。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女裝讓他感到厭倦,羊毛製品讓他渾身發癢。他憎恨索爾對他的冷漠,他覺得即使離開這個行業,這種冷漠也撐不住,即使這種冷漠真的可能持續下去。他對亞瑟怒不可遏,因為亞瑟總是陪在他父親身邊,把西蒙當成一條樂於助人的小狗。最重要的是,他感到了一種更令人困惑的感覺:這家店才是索爾真正的家,他的員工比他的孩子們更了解他。
今天,亞瑟端來了三個熟食拼盤和一盤熏魚。他彎下長長的、天鵝般的脖子,親吻了格蒂的臉頰。
「我們該怎麼辦,亞瑟?」她問道,嘴貼著他的外套。
「太可怕了,」他說。「太可怕了。」
細小的春雨落在亞瑟的肩膀上,落在他角質框眼鏡的鏡片上,但他的目光銳利。
「感謝上帝賜予你。還有西蒙,」格蒂說。
在希瓦節的最後一晚,格蒂睡著了,兄妹倆跑到閣樓上。他們疲憊不堪,臉色蒼白,睡眼惺忪,眼袋浮腫,胃部痙攣。震驚至今仍未消退;西蒙無法想象這種震驚會消退。丹尼爾和瓦里亞坐在橙色天鵝絨沙發上,沙發扶手上噴涌著餡料。克拉拉拿起曾經屬於已故布魯門斯坦夫人的拼布腳凳。她把波旁威士忌倒進四個有缺口的茶杯里。西蒙盤腿坐在地板上,用手指攪動著琥珀色的液體。
「那麼,計劃是什麼?」他問道,瞥了一眼丹尼爾和瓦里亞。「你們明天要出發嗎?」
丹尼爾點點頭。他和瓦里亞會坐早班火車回學校。他們已經和格蒂告別,並承諾一個月後考試結束后再回來。
「如果我要通過考試,我就不能再請假了,」丹尼爾說。「我們有些人」——他用腳碰了碰克拉拉——「會擔心這種事。」
克拉拉的高三還有兩周就結束了,但她已經告訴家人她不會參加畢業典禮了。(「那些企鵝,齊聲走來走去?這不是我。」)瓦里亞學的是生物學,丹尼爾希望成為一名軍醫,但克拉拉不想上大學。她想學魔術。
過去九年,她一直師從伊利亞·赫拉瓦切克,一位上了年紀的雜耍演員兼戲法魔術師,同時也是她在伊利亞魔術公司的老闆。克拉拉九歲時第一次知道這家店,當時她從伊利亞那裡買了一本《占卜之書》;如今,他對她來說就像索爾一樣親切。伊利亞是一位捷克移民,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成年。七十九歲的伊利亞,駝背,患有關節炎,一頭白髮像巨魔一樣。他講述了自己舞台生涯的精彩故事:他曾在中西部最骯髒的廉價博物館巡演,他的牌桌離一排排腌制的人頭只有幾英尺遠;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馬戲團帳篷里,他成功地讓一頭名叫安東尼奧的棕色西西里驢消失了,一千名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但自從達文波特兄弟在富人沙龍里召喚鬼魂,以及約翰·內維爾·馬斯基林在倫敦埃及劇院讓女人飄浮起來,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如今,美國最幸運的魔術師們要麼在拉斯維加斯製作戲劇特效,要麼在精心策劃演出。他們幾乎都是男性。克拉拉造訪美國最古老的魔術店「瑪琳卡魔術店」時,收銀台的年輕人輕蔑地抬頭看了她一眼,然後把她引到一個標著「巫術」的書架前。(「混蛋,」克拉拉嘟囔了一句,但她還是買了一本《惡魔學:血之召喚》,就是為了看他扭來扭去。)
此外,克拉拉對舞台魔術師——明亮的燈光、晚禮服、金屬絲懸浮——的吸引力,反而是那些在更簡樸的場所表演的魔術師,在那裡,魔術就像一張皺巴巴的美元一樣,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星期天,她會在中央公園沃爾特·司各特爵士雕像旁,觀看街頭魔術師傑夫·謝里丹的日常表演。但她真的能靠這個謀生嗎?反正紐約正在改變。在她所在的街區,嬉皮士已經被頑固分子取代,毒品也被更烈性的毒品取代。波多黎各幫派在第十二街和A街的交匯處肆虐。有一次,克拉拉被幾個男人攔住,要不是丹尼爾恰好路過,他們或許會更狠。
瓦莉亞把灰燼撒進一個空茶杯里。「真不敢相信你還要走。媽媽都這樣了。」
「這一直是計劃,瓦莉亞。我一直都要走。」
「嗯,計劃有時候會變。有時候不得不變。」
克拉拉揚起眉毛。「那你為什麼不改變你的計劃呢?」
「我不能。我要考試。」
瓦莉亞雙手僵硬,背挺直。她一直毫不妥協,道貌岸然,像在平衡木上行走一樣,在字裡行間遊走。十四歲生日那天,她吹滅了剩下的蠟燭,只剩下三根,八歲的西蒙踮起腳尖吹滅了剩下的。瓦莉亞沖他大喊大叫,哭得那麼傷心,連索爾和格蒂都感到困惑。她沒有克拉拉的美貌,對服裝和化妝都不感興趣。她唯一的愛好就是她的頭髮。她的髮長及腰,從未染過色,並非因為瓦莉亞的自然發色——夏天那種沾滿灰塵的淺棕色——有什麼特別之處;她只是喜歡它本來的樣子。克拉拉把頭髮染成了鮮艷的葯妝店紅。每當她染髮根時,水槽里都會好幾天都像血一樣。
摘自克洛伊·本傑明的《永生者》。
作者照片:Chloe Benjamin
生於1989年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職業:作家
母校:瓦薩學院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代表作品:《永生者》(2018年)
網站:www.chloebenjaminbooks.com
克洛伊·本傑明是一位美國作家(猶太人)。她創作了兩部小說:《永生者》(2018年)和《夢的解剖學》(2014年)。《永生者》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本傑明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她在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獲得本科學位,並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美術碩士學位。
參考文獻
Cary, Alice (2018年1月)。「作者訪談——《永生者》作者Chloe Benjamin」。BookPage.com。檢索日期:2021年2月22日。
Clark, Clare (2018年3月30日)。「Chloe Benjamin著《永生者》書評——了解自己的命運是否更好?」。《衛報》。檢索日期:2021年2月22日。
Zimmerman, Jean (2018年1月9日)。「《永生者》:了解死亡改變人生」。NPR.org。檢索日期:2021年2月22日。
年度最佳圖書:《華盛頓郵報》 • NPR • 《娛樂周刊》 • 《Real Simple》 • 《Marie Claire》 • 紐約公共圖書館 • LibraryReads • The Skimm • Lit Hub • Lit Reactor
瞬間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一部引人入勝的家族傳奇。」——《紐約時報書評》
「這部文學家族傳奇非常適合 Celeste Ng 和 Donna Tartt 的粉絲。」——《人物》雜誌(本周推薦圖書)
文字記錄
0:00
大家好,歡迎來到作者訪談,我是 Marla
Diamond,今天我們要聊的是
新小說《永生者》(The Immortalist),和我一起的
是作者 Chloe Benjamin,非常感謝
今天能來
非常感謝你們的邀請,我
非常激動。你的書引人入勝地講述了
住在下東區的四個兄弟姐妹的故事,他們去拜訪一位通靈師,這位通靈師告訴他們
他們的死亡日期,然後
我們會發現他們是如何應對這個
預言的。好吧,我
認為你寫得很好,在他們
發現這些潛在的預言之後,這本書
跟隨他們的一生,所以每個兄弟姐妹都有
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序言之後
它講述了大約50年的
美國和人際關係歷史,並
質疑命運、機遇
和期望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你
選擇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我們死亡的日期是哪一天?這或許
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是可怕的,我
理解它真的觸動了你的讀者
我想是的
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
比我以前的
作品更受讀者歡迎的原因。我認為它是那種
有這本書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我們誰也不知道
死後會發生什麼,我們所有人
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對此感到困惑,或者
可能有點害怕,
這本書似乎是那種
人們讀完后想討論的書,
這很重要,無論他們是
在讀書俱樂部討論,還是
和朋友或家人討論,嗯,嗯,
肯定會引發一些問題,比如
我們是否想知道類似這樣的問題
你現在想知道什麼?
你知道嗎?我肯定不知道
這有點嚇人
有些人確實想知道,但這很有趣
當我朗讀的時候,有時我會問
觀眾是否想知道
而且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說是的
有幾次我
可能不知道,
房間里有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說他們會
這真的讓我很驚訝你
想象一下這會對股市造成什麼影響
市場我甚至無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積蓄,你
知道,是的,所以你知道
兄弟姐妹
都有這個死亡日期,而且
方式不同,有些方式相同,但他們
通過歷史的視角體驗生活,
而西蒙尤其如此
他是四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
在艾滋病危機期間,他住在舊金山,
是一名同性戀男子,我想知道你為什麼為西蒙選擇
那個地方,是的,我一直都知道
西蒙會很小就離開家,去
舊金山,我知道他是同性戀,我
在舊金山長大,
我的父母都是同性戀,
所以同性戀群體和同性戀
權利對我來說一直都非常重要,
而且我並沒有
在艾滋病危機初期活著
所以儘管我個人
與這些材料有關係,但我確實
做了大量的研究,以便寫
那部分寫得很正直,而且他
敢於冒險,是的,是的,他不像
我,是的,你知道,他活得
充實,他做到了,我想到所有
兄弟姐妹,他是那個把
預言作為激勵因素的人,這
很有意思,我擔心人們
不會和西蒙產生共鳴,因為我
覺得他的行為中帶有一種年輕人的
自私,這並沒有
透露太多,因為這一切都發生在
書的開頭,大概前30頁
但他離開了家庭
事業,離開了責任
在家,離開了他們的母親和我
我以為哦,人們不會喜歡這個
角色,但我驚訝地發現
絕大多數人都說他最能引起共鳴
所以我認為這裡面有一些東西
關於擁有勇氣去生活
真實的自我追隨你的夢想
這真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第二部分講述了克拉拉的
故事,她是一位魔術師,一位女魔術師
這很罕見,她探討的是
神秘與魔法,以及身為女性魔術師的種種困難,
同時還要應對一些精神疾病,嗯嗯
跟我們講講她的故事吧
對於一位年輕的
猶太女性來說,她的人生軌跡非常有趣——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從下東區來到
從事這個行業,但她確實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我相信她的祖母是一位
雜耍演員
是的,你說得完全正確,所以克拉拉的
祖母克拉拉,她們實際上
同名,是一位年輕的猶太女性,
她從埃利斯島來到
在世紀之交,飢腸轆轆,
她
被送進了紐約一所猶太女孩寄宿學校,這所學校旨在
培養她們成為優秀的
秘書。克拉拉大四學生離開了學校,
成為一名雜耍演員,後來又成為一名馬戲團演員。她實際上
以一位名叫 Tinty Kline 的真實女性為原型,
她是一位絕對不可思議的規則打破者和開拓者,
她
發明了一種叫做「生命之顎」的魔術,
在我的書中,它啟發了克拉拉。
小克拉拉,你說得對,她就像
她的祖母正在打破人們的期望,
儘管天哪,克拉拉大四學生的故事和小克拉拉大四學生的故事之間已經過去了 60 多年。
女性在魔術界仍然非常罕見,
坦白說,在 2018 年的今天仍然如此。所以對我來說,克拉拉的故事
很大程度上是關於觀察她如何
作為一名女性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以及
她與
她的故事有何相似之處。母親的故事,她祖母的故事,然後,當然還有我們今天的世界,然後我們,談到丹尼爾,他的故事真的讓我,
開始思考死亡是自我實現的預言還是命中注定的。他處於某種程度的,
中年危機中,最終與
多年後,與一位靈媒見面,
顯然非常痛苦和憤怒,
然後他們發生了衝突,
他/她對他說,如果你不喜歡
你聽到的,你可以相信我,不要
相信我,就像你不相信我一樣生活,
但他並不真的相信我,他說他相信
但他並不真的相信,嗯,這真的
令人沮喪。
我知道我認為很多人
對丹尼爾的部分感到非常沮喪,
我完全理解這
在某些方面令人沮喪,我認為這
是最悲慘的,因為它感覺
本來可能是最可以預防,而且
這真的有點像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像他
不必那樣走
我認為丹尼爾在某些方面是我
當然,他是我最不一樣的
他有很多地方
我不喜歡用「討人喜歡」這個詞
或者「不討人喜歡」,至於
我筆下那些引發爭議的角色,
我不太感興趣,但我
同時,我發現他真的非常感人
我對他很有同理心,我
試著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
而不是因此而評判他,我
認為這是我作為作者的職責,我認為我們很多人都會做出錯誤的
決定,並且被衝動所驅使
而我們想假裝自己沒有
當我讀到他的故事時,似乎
他並不難過,但他並沒有
過度他很開心,也許他當時正在處理
內疚,他是一名醫生,
決定誰去參加
伊拉克戰爭,我感到很困惑
他竟然會把自己置於
那樣的境地,去面對這個
通靈者,而他的生活看似完美
嗯,也許並不那麼完美,是的,我
我的意思是,我認為這就是我們人類
如此多不良行為的問題,
你知道,當你
擁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追逐
兔子下洞呢?對我來說,他
這部分主要講述的是,一個
在自己的家庭和現在的處境中都承受著巨大的內疚感的人,
當他找到可以責怪的根源時,
他如何能夠卸下這份內疚,
是的,所以,
對我來說,這就是他行為的根源
對,我明白了
這條線索連接著
兄弟姐妹,因為他們不在裡面
沒有他們關係並不十分親密,
不
妮娜·凱特經常在他們離開后說,
巢穴是媽媽,她似乎是
所有角色中最堅強的,
而且我猜她永遠不知道
孩子們的秘密,
嗯,在最後的冒險中,她可能
有人可能會給她一點提示,
但沒錯,她在很多方面都屬於
典型的猶太母親原型,
但我也想賦予她
她自己的個性和個性,
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她有點像一個
無名英雄,她有勇氣和
毅力,她是一個倖存者,就像那個時代的很多女性,任何時代的很多女性一樣,
所以,是的,她經歷了
很多,嗯,最後你走得太遠了,是的,
在書的最後幾章里,
她是姐姐,也是
唯一一個試圖控制
她的人命運告訴我們一些關於
她,是的,到目前為止,是的,它沒有給予
說她收到
這個女人的死亡日期
非常遙遠,但矛盾的是,她
有很多焦慮,渴望
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她是一位
10:09
科學家,她試圖延長
10:11
人類的壽命,這當然源於
10:14
她自己的愧疚和悔恨
10:18
關於她家人的遭遇,以及
10:20
她正在研究靈長類動物,試圖
10:23
弄清楚減少卡路里攝入量
10:26
是否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所以在她的
10:28
部分,問題是生存還是
10:31
真正地活著,嗯,嗯,她也處理了
10:35
某種強迫症或嗯嗯,以此作為
10:39
控制自己處境的方式,嗯,什麼角色?
10:45
你想讓宗教在這本書中扮演什麼角色?
10:47
你為什麼把這個家庭寫成猶太人?
10:50
父親非常虔誠,他更加虔誠。
10:54
宗教嗯,家裡其他人
10:56
決定成為或選擇成為,是的,我
11:00
我一直對宗教很著迷
11:02
我個人從小就對宗教很著迷
11:05
我爸爸的家庭給我帶來了壓力
11:06
我是猶太人,我媽媽的家人是
11:09
聖公會教徒,所以在他們離婚後
11:11
我在每家每戶都體驗過不同的宗教
11:13
所以總的來說,宗教
11:17
我感興趣的是,它是一種應對
11:20
未知的、尋找人生意義的社群
11:22
人生意義的方式,我想你會看到
11:25
書中的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與之抗爭
11:27
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是
11:29
信徒,而有些人想成為
11:31
比現在更虔誠的信徒信徒
11:33
至於為什麼猶太教與
11:37
基督教不同,首先,我
11:40
有興趣探究我自己家族的
11:42
歷史,我的曾祖父母
11:44
在大屠殺期間從東歐來到
11:46
通過埃利斯島
11:50
我也覺得
11:50
猶太教的獨特之處在於
11:53
與其他宗教相比,
11:54
它幾乎沒有關於
11:56
來世的內容,也沒有太多
11:58
關於思考
12:02
天堂或來世的慰藉,因此,要將
12:04
這個家庭置於那樣的心理空間中,
12:06
如果沒有那種逃生出口,如果你
12:09
天堂的意志,那又如何影響
12:11
在聽到這些預言后,他們的生活會如何變化?
12:12
對吧?所以我想知道
12:17
你希望讀者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
12:19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我
12:22
認為這本書中有一些普遍的東西,
12:24
這種渴望找到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的願望,
12:28
我希望這本書
12:30
能給讀者帶來慰藉,幫助他們
12:35
自己應對不確定性。我希望它
12:38
創造一個機會來談論
12:40
其中一些內容,並與
12:42
其他人建立聯繫。我認為我們常常有點
12:44
被對死亡的焦慮所困擾。
12:46
所以我希望它能與人建立聯繫,
12:49
對我們來說確實如此,我們真的
12:52
很喜歡它Chloe Benjamin 是
12:55
不朽名單的作者,非常感謝
12:57
邀請我加入我們,這太有趣了
12:59
很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