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聯盟這個詞在歷史上被認為不僅與學術卓越有關,而且與社會精英主義有關。1936 年,體育記者約翰·基蘭 (John Kieran)
指出,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康奈爾、達特茅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編輯都在倡導成立一個體育協會。在敦促他們將「陸軍、海軍、喬治城大學、福特漢姆大學、雪城大學、布朗大學和匹茲堡大學」視為入會候選人時,他勸告道:
常春藤聯盟的支持者們最好(尤其是對他們自己)明確表示,提議的團體將是包容性的,但不是「排他性的」,因為這個詞在使用時鼻尖略微上揚。
1939 年,普林斯頓大學在黑人學生布魯斯·賴特抵達校園后取消了他的入學資格,因為招生主任拉德克利夫·赫爾曼斯注意到了賴特的種族。當失望的賴特寫信給赫爾曼斯要求解釋時,赫爾曼斯回復道:
「我不能因為不認為有色人種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會感到快樂而良心地建議他申請普林斯頓大學。大學里沒有有色人種學生,你的種族成員可能會感到非常孤獨……我的個人經歷會促使我向任何有色人種學生提出這樣的建議:在有其他同種族學生的環境中,他會更快樂,而且他會更容易適應新英格蘭學院或大學的生活,或者大型州立大學的生活,而不是這種類型的寄宿學院。」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許多常春藤聯盟大學的本科課程仍然只對男性開放,康奈爾大學是唯一一所從成立之初(1865
年)就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是最後一所(1983
年)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在實行男女同校之前,許多常春藤聯盟學校與附近的七姐妹女子學院保持著廣泛的社交聯繫,包括周末訪問、舞會和派對,邀請常春藤聯盟和七姐妹的學生交流。不僅在毗鄰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巴納德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如此,在更遠的機構也是如此。電影《動物屋》諷刺了達特茅斯學院的男生曾經經常前往馬薩諸塞州與史密斯學院和曼荷蓮學院的女生見面,他們開車要兩個多小時。正如艾琳·哈沃思、明迪·馬林和伊麗莎白·德布拉所說,「『七姐妹』是巴納德學院、史密斯學院、曼荷蓮學院、瓦薩學院、布林茅爾學院、韋爾斯利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名字,因為它們與常春藤聯盟的男子學院相似。」
《國家諷刺》的《動物屋》 | 約翰·貝魯西的布魯托最佳表演
《動物屋》(7/10)電影片段 - 《德爾塔的審判》(1978)高清
1988
年總統大選期間,常春藤聯盟的刻板印象得到了體現---
當時喬治·H·W·布希(耶魯 1948
屆畢業生)嘲笑邁克爾·杜卡基斯(哈佛法學院畢業生)的「外交政策觀點誕生於哈佛園的精品店」。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莫琳·多德問道:「這難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精英嗎?」
然而布希解釋道,與哈佛不同,耶魯的名聲「非常分散,沒有任何象徵意義。我認為,在耶魯的情形下,沒有任何象徵意義。……哈佛精品店對我而言具有自由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內涵」,並表示哈佛在他的評論中旨在代表「一個哲學飛地」,而不是關於階級的聲明。
專欄作家羅素·貝克認為,「選民們往往厭惡和害怕常春藤名校,但他們很少區分耶魯和哈佛。他們只知道,這兩所大學都充滿了富有、花哨、傲慢且可能很危險的知識分子,無論天氣多熱,他們都不會穿著內衣坐下來吃晚飯。」
儘管如此,接下來的五任總統都至少在常春藤名校接受了部分教育——喬治·H·W·布希(耶魯大學本科)、比爾·柯林頓(耶魯大學法學院)、喬治·W·布希(耶魯大學本科、哈佛商學院)、巴拉克·奧巴馬(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哈佛大學法學院)和唐納德·特朗普(賓夕法尼亞大學本科)。
關於常春藤盟校的笑話之一:
以下是我在耶魯大學四年期間聽到的一些笑話:
問:「換一個燈泡需要多少個哈佛學生?」
答:「一個。他把燈泡拿在手裡,整個世界都圍著他轉。」
三個哈佛學生上了一輛計程車,談論著他們非凡的潛力和光明的未來。司機聽到了,說:「啊,你們是哈佛學生嗎?」
「是的,先生。18 屆!」學生們自豪地說。
「89 屆,」計程車司機說。
一個人發帖呼籲--
我們能不能閉嘴,不要再扯常春藤聯盟的瞎忽悠了吧(Can We Please Shut Up About Ivy League Bullshit )
不少人相應,也有不同意見被贊同--
不管你喜歡與否,常春藤聯盟和同等學校通常是統治階級的來源。看看最高法院,看看財富 500 強 CEO 攻讀 MBA 的地方,看看大量政客就讀的地方。人們之所以如此熱衷於談論這些學校,是因為排名前 15 或 20 的精英學校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比大多數公立大學加起來還要高(Like it or not, Ivies and equivalent schools are generally where the ruling class comes from. Look at the Supreme Court, or where Fortune 500 CEOs did their MBAs, or where a disproportionate amount of politicians went to school. They』re talked about so much because the top 15 or 20 elite schools are more important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then the majority of public universities combined )
常春藤盟校被高估了。把孩子送到別處去吧。| 《新共和》雜誌文章
本周的高等教育漫畫 #常春藤聯盟 #冠狀病毒 #高等教育 | 大學修復 College Fix
畫中人對話--
左公曰:我們已經暫停了所有學術活動。
右翁云:你幾年前就這麼做了。
常春藤聯盟是美國東北部八所私立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美國大學體育聯盟。它參加全國大學體育協會 (NCAA) 第一賽區,並在足球比賽中參加足球錦標賽分區 (FCS)。常春藤聯盟一詞更廣泛地指屬於聯盟的八所學校,這些學校是全球知名的精英學院,與學術卓越、高度選擇性錄取和社會精英主義有關。 該術語早在 1933 年就已使用,並在常春藤聯盟運動聯盟成立後於 1954 年正式使用。 有時,他們也被稱為「古老的八所大學」。
常春藤聯盟的八所成員分別是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聯盟總部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除康奈爾大學外,所有「常春藤」大學都是在殖民時期成立的,因此構成了九所殖民學院中的七所。另外兩所殖民學院,皇後學院(現為羅格斯大學)和威廉與瑪麗學院,成為公立機構。
概述
常春藤旗幟

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的旗幟都飄揚在哥倫比亞大學維恩體育場上空
常春藤盟校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 這八所大學都在 2024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國大學排名中名列前 18 名。自 2001 年以來,《美國新聞》每年都將常春藤盟校評為最佳全國大學[a]:截至 2020 年,普林斯頓大學 11 次,哈佛大學 2 次,兩所學校並列第一 5 次。在 2024-2025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六所常春藤盟校進入前 20 名:哈佛大學(第 1 名)、哥倫比亞大學(第 9 名)、耶魯大學(第 10 名)、賓夕法尼亞大學(第 14 名)、普林斯頓大學(第 18 名)和康奈爾大學(第 19 名)——《美國新聞》稱排名基於「衡量其學術研究表現以及全球和地區聲譽的指標」。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都是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該協會是美國最負盛名的研究型大學聯盟。
本科生入學人數從約 4,500 人到約 15,000 人不等,比大多數文理學院多,但比大多數州立大學系統少。包括研究生在內的總入學人數從達特茅斯學院的約 6,600 人到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20,000 多人不等。常春藤聯盟的捐贈金額從布朗大學的 69 億美元到哈佛大學的 532 億美元不等,後者是世界上任何學術機構中捐贈金額最大的大學。
常春藤聯盟與其他國家的其他大學集團類似,例如英國的牛津劍橋、中國的 C9 聯盟、法國的高等師範學院和日本的帝國大學。
成員
常春藤盟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學金融捐贈基金,這使得這些大學能夠為其學術項目、經濟援助和研究工作提供豐富的資源。截至 2021 年,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為 532 億美元,是所有教育機構中最大的。 每所大學每年都會從聯邦政府和私人來源獲得數百萬美元的研究資金。
當前學校 機構位置 本科研究生 捐贈 員工估計 球隊名稱 顏色
布朗大學 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7,349 3,347 6.20 美元 736 1764 熊隊
哥倫比亞大學 紐約州紐約 6,716[b] 21,987 13.64 美元 4,370 1754 獅隊
康奈爾大學 紐約州伊薩卡 15,503 10,097 10.04 美元 2,908 1865 大紅隊
達特茅斯學院 新罕布希爾州漢諾威 4,556 2,205 7.93 美元 943 1769 大綠隊
哈佛大學 馬薩諸塞州劍橋[c] 7,153 14,495 49.50 美元 4,6711636 深紅隊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9,962 13,469 $20.96 4,464 1740 貴格會
普林斯頓大學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5,321 3,157 $34.06 1,172 1746 老虎隊
耶魯大學 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6,536 8,031 $40.75 4,140 1701 鬥牛犬隊
前附屬成員
2000 年之前,常春藤聯盟的許多男子和女子越野、室內和室外田徑以及游泳和跳水錦標賽都是邀請賽,美國東部的許多學校都會參加。在其他運動項目上,如擊劍、摔跤、男子和女子冰球、男子和女子划船,所有常春藤聯盟學校都是其他單項運動聯盟的成員,表現最好的常春藤聯盟球隊將被加冕為冠軍。
美國軍事學院和美國海軍學院在許多運動項目中都是常春藤聯盟的成員,並在與常春藤聯盟球隊競爭時被加冕為常春藤聯盟冠軍。這兩所學校在 21 世紀初退出了聯盟,加入了他們目前的聯盟愛國者聯盟,但足球除外,他們是美國運動聯盟的附屬成員。
歷史
機構歷史
機構 成立方式 成立 特許狀 首次授課 創始隸屬關係哈佛大學 哈佛學院 1636 1650 1642 無宗派,由加爾文公理會創立耶魯大學學院 1701 1701 1702 加爾文派(公理會)普林斯頓大學 新澤西學院 1746[d] 17461747 無宗派,由加爾文長老會創立哥倫比亞大學 國王學院 1754 1754 1754 英國國教賓夕法尼亞大學 費城學院[36] 1740 或 1749 或 1755[e] 1755 1755無宗派, 由英國國教/衛理公會成員創立布朗大學學院 位於英國羅德島殖民地和普羅維登斯種植園 1764 1764 1765 浸信會,創始憲章承諾「不進行宗教測試」和「完全的良心自由」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 1769 1769 1769 加爾文派(公理會)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 1865 1865 1868無宗派注意:八所常春藤聯盟大學中有六所認為其成立日期只是獲得特許狀並因此成為具有授予學位權的合法公司的日期。哈佛大學使用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立法機構正式撥款創建學院的日期。哈佛大學於 1650 年獲得特許狀,儘管那時已經開設了大約十年的課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成立日期在上面的腳註中進行了討論。「宗教信仰」是指宗教教派的財務贊助、正式關聯和推廣。常春藤聯盟的所有機構都是私立的(康奈爾大學包括私立和公立學校),並且不再與任何宗教有關聯。
名稱的由來

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地圖
布朗大學士兵紀念門(1921 年)
哥倫比亞大學洛紀念圖書館(1895 年)
康奈爾大學 Tjaden 大廳(1883 年)
達特茅斯學院 Baker-Berry 圖書館(1928 年)
哈佛大學 Widener 圖書館(1915 年)
普林斯頓大學 Alexander 大廳(1894 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學院大廳(1873 年)

耶魯大學老校區康涅狄格大廳(1752 年)
「種植常春藤」是 19 世紀許多大學的傳統班級日儀式。 1893 年,一位校友告訴《哈佛深紅報》,「1850 年,上課日被列入大學日曆……在發表常春藤演講的同時種植常春藤的習俗大約在這個時候出現。」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應屆畢業生於 1873 年開始了每年春天在大學建築內種植常春藤的習俗,這一習俗於 1874 年正式定為「常春藤日」。 耶魯大學、西蒙斯學院和布林茅爾學院等學校都有舉辦常春藤種植儀式的記錄。普林斯頓大學的「常春藤俱樂部」成立於 1879 年。
第一次將常春藤用於指代一組學院的是體育記者斯坦利·伍德沃德 (1895-1965)。
我們東部的常春藤聯盟學院中,有一部分正在與小夥伴們見面,然後再陷入紛爭和混亂之中。
— 斯坦利·伍德沃德,《紐約論壇報》,1933 年 10 月 14 日,描述足球賽季
常春藤聯盟一詞首次出現在 1935 年 2 月 7 日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不久之後,幾位體育記者和其他記者使用這個詞來指代那些歷史較悠久的學院,即美國東北海岸的學院,主要是起源於殖民時代的九所學院,以及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美國海軍學院和其他幾所學院。這些學校以其在校際體育運動方面的悠久傳統而聞名,通常是第一批參加此類活動的學校。然而,當時這些機構都沒有努力組建體育聯盟。
民間普遍認為該名稱來自羅馬數字四 (IV),聲稱最初有一個由四名成員組成的體育聯盟。《莫里斯辭彙和短語起源詞典》幫助延續了這種信念。所謂的「IV 聯盟」成立於一個多世紀前,由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第四所學校組成,第四所學校的名稱因講述者而異。 然而,很明顯,哈佛、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和耶魯於 1876 年 11 月 23 日在所謂的馬薩索伊特會議上會面,決定了新興美式足球運動的統一規則,這項運動迅速傳播開來。
常春藤聯盟前身
八所常春藤聯盟學校中有七所是殖民地學院:即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康奈爾大學是這一共同點的例外,它成立於美國內戰後不久。這七所學院是英屬美洲北部和中部殖民地的主要高等教育機構。在殖民時期,學校的教職人員和創始董事會成員大多來自其他常春藤盟校,其中也有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英國畢業生。
這些機構對其他學院和大學的創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其中包括南方公立學院運動,該運動在 19 世紀初的幾十年間蓬勃發展,當時喬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弗吉尼亞州建立了各自州的旗艦大學。1801 年,南卡羅來納大學第一屆董事會成員中的大多數都是普林斯頓校友。他們任命布朗大學畢業生喬納森·馬克西 (Jonathan Maxcy) 為該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牛津大學校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員托馬斯·庫珀 (Thomas Cooper) 成為南卡羅來納學院的第二任校長。加州大學的創始人來自耶魯大學,因此伯克利的顏色是耶魯藍和加州金。 斯坦福大學自成立之初就被昵稱為「西部康奈爾大學」:斯坦福大學一半以上的初始教職員工以及前兩任校長都與康奈爾大學有校友或教職關係。
常春藤盟校中有許多都具有明顯的新教根源。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早期都與公理會有著聯繫。普林斯頓大學由新光長老會資助,但最初由公理會領導。布朗大學由浸信會創立,但該校的章程規定學生應享有「充分的良心自由」。哥倫比亞大學由聖公會創立,該校前 15 名校長中有 10 名是聖公會成員。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在官方上是非宗派的,但新教徒在各自的創校中都有很好的代表。在十九世紀初,培養加爾文教牧師的具體任務被交給了神學院,但教派色彩和宗教傳統(包括強制性教堂)往往持續到二十世紀。
「常春藤聯盟」有時被用來指代精英階層,儘管康奈爾大學等機構是美國最早在招生政策中拒絕種族和性別歧視的機構之一。這至少可以追溯到 1935 年。小說和回憶錄證實了這種社會精英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於實際學校。
體育聯盟的歷史
19 世紀

耶魯大學的四人賽艇隊,與 1876 年百年帆船賽獎盃合影

1875 年哈佛大學對耶魯大學的比賽計劃採用橄欖球規則
1870 年,美國第一個正式的體育聯盟成立,即美國大學賽艇協會 (RAAC),該協會完全由常春藤聯盟大學組成。 1870 年至 1894 年,RAAC 舉辦了全國賽艇錦標賽。
第一場哈佛大學對耶魯大學的橄欖球比賽於 1875 年舉行,即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橄欖球比賽首屆兩年後。哈佛大學運動員納撒尼爾·柯蒂斯向耶魯大學隊長威廉·阿諾德發起了一場橄欖球式比賽。[65][66]「足球比賽」節目單,哈佛大學對耶魯大學,第一場校際比賽。它被認為是常春藤聯盟球隊之間的第一場橄欖球比賽。比賽在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漢密爾頓公園舉行(位於沃利大道和西公園大道的交叉口)。兩支球隊每隊有 15 名球員(橄欖球),而不是耶魯大學希望的 11 名球員(足球)。
1881 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學院、哈弗福德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當時稱為新澤西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當時稱為哥倫比亞學院)成立了校際板球協會[68],康奈爾大學後來也加入了該協會。[69] 在校際板球協會從 1881 年到 1924 年的 44 年時間裡,賓夕法尼亞大學 23 次贏得校際板球協會冠軍,其中包括 18 次單獨勝利、3 次與哈弗福德學院和哈佛學院共享、1 次與哈弗福德學院和康奈爾學院共享、1 次僅與哈弗福德學院共享。
1895 年,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了校際賽艇協會,該協會至今仍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體育組織機構。時至今日,愛爾蘭共和軍錦標賽帆船賽仍決定著賽艇項目的全國冠軍,所有常春藤盟校都會定期受邀參賽。
1902 年,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成立了東部校際籃球聯盟,隨後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也加入了該聯盟。
20 世紀
1906 年,最終成為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的組織成立,主要是為了為新興的足球運動制定正式規則。但在 NCAA 的 39 所原始成員學院中,只有兩所(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後來成為常春藤盟校。1903 年 2 月,耶魯大學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挑戰,這在《耶魯新聞》上發表,由此開始了校際摔跤比賽。這場對抗賽在哥倫比亞大學主辦的一場籃球比賽之前舉行,結果打平。
兩年後,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也增加了摔跤隊,從而成立了學生經營的校際摔跤協會,即現在的東部校際摔跤協會 (EIWA),這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古老的大學摔跤聯盟。

1882 年 5 月 30 日耶魯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棒球比賽的草圖
雖然現在的常春藤聯盟學校(如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在 19 世紀 80 年代就互相比賽過,但直到 1930 年,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才成立了東部大學棒球聯盟;後來哈佛大學、布朗大學、陸軍和海軍也加入了進來。在常春藤聯盟正式成立之前,某些東部大學之間就體育關係達成了「不成文的、不言而喻的協議」。最早提到「常春藤大學」是在 1933 年,當時《紐約先驅論壇報》的斯坦利·伍德沃德用它來指代目前的八所成員大學和陸軍。 1935 年,美聯社報道了學校之間合作的一個例子:
所謂的「常春藤聯盟」的體育當局正在考慮採取嚴厲措施,以遏制觀眾在運動場上對球門柱進行暴亂攻擊和其他侵佔行為日益增加的趨勢。
— 美聯社,紐約時報
儘管進行了這樣的合作,但大學似乎並不認為聯盟的成立迫在眉睫。康奈爾大學體育部經理羅梅恩·貝里在 1936 年 1 月報告了以下情況:
我可以肯定地說,在過去五年裡——尤其是在過去三個月里——東部八到十所大學在體育方面有著很多共同點,它們之間已經出現了強烈的傾向,它們更傾向於建立更緊密的信任和合作,並傾向於形成一個共同陣線,以應對業餘體育理想因所謂的權宜之計而崩潰的威脅。請不要認為該聲明暗示要組織東部聯盟,甚至詩意地組織「常春藤聯盟」。目前看來,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發生。
在該聲明發表后的一年內,經過一個月的討論,1936 年 12 月 3 日,「組建常春藤聯盟」的想法在大學本科生團體中獲得了足夠的支持,以至於《哥倫比亞每日觀察報》、《康奈爾每日太陽報》、《達特茅斯報》、《哈佛深紅報》、《每日賓夕法尼亞人報》、《每日普林斯頓人報》和《耶魯每日新聞》同時發表了一篇題為「現在是時候了」的社論,鼓勵七所大學組建聯盟,以努力維護體育的理想。社論部分內容如下:
常春藤聯盟早已存在於許多與足球有關的人士的心中,我們不明白為什麼這七所相關學校應該滿足於讓它作為一個純粹模糊的實體存在,因為在明確的組織聯盟下,它有如此多的實際好處。這七所大學由於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一般標準而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憑藉其在全國享有的聲譽,它們處於特別有利的位置,可以發揮領導作用,以維護校際體育運動的理想。
自從美國有了校際體育運動以來,常春藤聯盟就一直在參加體育比賽。 1852 年 8 月 3 日,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賽艇隊在新罕布希爾州溫尼珀索基湖舉行的兩所美國大學學生之間的首場體育賽事中相遇。哈佛大學的「奧奈達」隊贏得了比賽,並獲得了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富蘭克林·皮爾斯將軍頒發的黑胡桃木槳獎盃。創建體育聯盟的提議沒有成功。1937 年 1 月 11 日,學校的體育當局拒絕了「在足球中建立七邊形聯盟的可能性,就像這些機構在籃球、棒球和田徑中保持的那樣」。然而,他們指出,聯盟「具有如此有希望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忽視它,必須進一步考慮。」
常春藤聯盟體育競賽的整合

1879 年布朗大學棒球隊。W.E. 懷特(坐在右二)可能是第一位參加大聯盟棒球比賽的非裔美國人。
體育運動的融合遵循了與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常春藤聯盟整體融合類似的模式。沒有任何現行政策會歧視將黑人學生運動員納入運動聯盟。哈佛大學在 1892 年招募威廉·亨利·劉易斯 (William Henry Lewis) 加入其足球隊后,成為打破體育運動膚色障礙的最早記錄。達特茅斯學院也緊隨其後,於 1904 年將黑人運動員納入其足球隊。布朗大學不久後於 1916 年整合了他們的足球隊。
康奈爾大學在 1937 年效仿。
賓夕法尼亞大學男子田徑隊是 1907 年 IC4A 積分冠軍。從左到右:蓋伊·哈斯金斯 (Guy Haskins)、R.C. 福爾韋爾 (R.R.莫菲特、約翰·巴克斯特·泰勒二世(美國第一位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黑人運動員)、 納撒尼爾·卡特梅爾和 J.D. 惠特姆(坐著)
賓夕法尼亞大學早在 1903 年就有黑人學生加入田徑隊(約翰·巴克斯特·泰勒二世是美國第一位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黑人運動員),1918 年,一名黑人學生被任命為田徑隊隊長。哥倫比亞大學的田徑隊將在 1934 年實現融合。 耶魯大學在 1926 年實現了籃球融合[84],普林斯頓大學在 1947 年實現了籃球融合。
二戰後
1945 年,八所學校的校長簽署了第一份常春藤聯盟協議,為足球隊設定了學術、財務和運動標準。[86]所確立的原則重申了 1916 年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協議中提出的原則。常春藤聯盟協議確立了核心原則,即申請人在團隊中打球的能力不會影響錄取決定:
集團成員重申禁止運動員獎學金。運動員應以與其他學生相同的學術標準和經濟需要為基礎被錄取為學生並獲得經濟援助。
1954 年,校長將常春藤集團協議擴展到所有校際體育運動,從 1955-56 年籃球賽季開始生效。這通常被認為是常春藤聯盟的正式成立。作為過渡的一部分,布朗大學是唯一一所未加入常春藤聯盟的常春藤大學,在 1954-55 賽季加入了常春藤聯盟。一年後,常春藤聯盟吸收了常春藤聯盟。常春藤聯盟將常春藤聯盟的歷史視為自己的歷史。通過 EIBL,它是第一級聯賽中歷史最悠久的籃球聯賽。

哈佛大學的 Pforzheimer House(1901 年),最初是拉德克利夫學院的一部分,1999 年與哈佛大學完全合併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許多常春藤聯盟大學的本科課程仍然只對男性開放,康奈爾大學是唯一一所從成立之初(1865 年)就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是最後一所(1983 年)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在實行男女同校之前,許多常春藤聯盟學校與附近的七姐妹女子學院保持著廣泛的社交聯繫,包括周末訪問、舞會和派對,邀請常春藤聯盟和七姐妹的學生交流。不僅在毗鄰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巴納德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如此,在更遠的機構也是如此。電影
《動物屋》諷刺了達特茅斯學院的男生曾經經常前往馬薩諸塞州與史密斯學院和曼荷蓮學院的女生見面,他們開車要兩個多小時。正如艾琳·哈沃思、明迪·馬林和伊麗莎白·德布拉所說,「『
七姐妹』是巴納德學院、史密斯學院、曼荷蓮學院、瓦薩學院、布林茅爾學院、韋爾斯利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名字,因為它們與常春藤聯盟的男子學院相似。」
動物屋 (7/10) 電影片段 - 三角洲受審 (1978) HD
1982 年,常春藤聯盟考慮增加兩名成員,陸軍、海軍和西北大學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如果聯盟這樣做了,聯盟可能就不會被轉移到新成立的 I-AA 級(現為 I FCS 級)足球聯賽。 1983 年,哥倫比亞學院接納女性學生后,哥倫比亞大學和巴納德學院達成了一項運動聯盟協議,兩所學校的學生將共同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女子運動隊,該運動隊取代了之前由巴納德學院贊助的女子運動隊。

耶魯大學划艇隊參加 2007 年哈佛-耶魯年度賽艇比賽
1992 年,陸軍和海軍退出東部校際棒球聯盟,幾乎所有涉及這八所學校的校際比賽都統一在常春藤聯盟的旗幟下。曲棍球是最大的例外,贊助曲棍球的常春藤聯盟(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除外)都是 ECAC 曲棍球隊的成員。摔跤是第二個例外,直到 2023-24 學年;在此之前,贊助摔跤的常春藤聯盟(達特茅斯學院和耶魯大學除外)都是東部校際摔跤協會的成員。
常春藤聯盟是第一個對 COVID-19 大流行做出反應的體育聯盟,它於 2020 年 3 月關閉了所有體育比賽,導致許多春季賽程未能完成。[93] 2020 年秋季賽程於 7 月取消,冬季運動在感恩節前取消。 在第一級別的 357 支男子籃球隊中,只有 10 支沒有比賽;常春藤聯盟佔了這 10 支球隊中的 8 支。 常春藤聯盟放棄了自動獲得瘋狂三月參賽資格的資格,因此損失了至少 28 萬美元的 NCAA 籃球基金。由於疫情的影響,常春藤聯盟中數量空前的學生運動員要麼轉學到其他學校,要麼暫時退學,希望在疫情后保持比賽資格。 一些常春藤聯盟的校友對聯盟的立場表示不滿。據報道,2021 年 2 月,耶魯大學拒絕了校友 Joseph Tsai 提出的數百萬美元的提議,該提議旨在為長曲棍球隊創建一個隔離的「泡泡」。 該聯盟在 2021 年 5 月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常規體育比賽」將於 2021 年秋季「在所有運動項目中」恢復。
在 2020 年「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之後,常春藤聯盟大會承諾維護「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以打擊種族主義和恐同症。在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都有黑人學生運動員團體和其他親和團體,致力於確保他們的組織致力於反種族主義和反恐同症。 2023 年,兩名前布朗大學籃球運動員起訴常春藤聯盟,稱 1954 年的「常春藤聯盟協議」拒絕提供體育獎學金,具有反競爭性,違反了反壟斷法。訴訟稱,該協議構成違反 1890 年《謝爾曼反壟斷法》的價格操縱,實際上提高了學生運動員接受常春藤聯盟教育的成本。
學術本科錄取
錄取統計(2028 屆)申請人/錄取率
布朗大學 48,898 5.2%
哥倫比亞大學 60,248 3.9%
康奈爾大學 61,178 8.4%
達特茅斯學院 31,656 5.3%
哈佛大學 54,008 3.7%
賓夕法尼亞大學 65,236 5.4%
普林斯頓大學 39,644 4.6%
耶魯大學 57,517 3.9%[
普林斯頓大學拿騷學院 (1756)
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率非常高,八所大學中有七所報告的本科錄取率低於 6%。被錄取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但來自美國東北部的學生佔了很大比例。
2021 年,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的申請人數均創下歷史新高,錄取率也創下歷史新低。 申請人數的同比增長率從普林斯頓大學的 14.5% 到哥倫比亞大學的 51% 不等。
有人認為常春藤盟校歧視亞裔美國候選人。例如,2020 年 8 月,美國司法部辯稱耶魯大學基於種族歧視亞裔美國候選人,但該校否認了這一指控。哈佛大學也面臨著來自「學生公平錄取組織」的類似挑戰,該組織最終於 2023 年在美國最高法院獲勝,結束了大學錄取中的平權行動。
聲望
另請參閱:按大學附屬機構劃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布朗大學的大學Hall(1770)
聯盟成員在各種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所有常春藤聯盟學校都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佳大學排名中名列前 20 名。
全國學術排名 大學
(按字母順序排列) 福布斯
(2023 年)USNWR
(2025 年) WSJ/College Pulse
(2024 年)
布朗大學 15 13(並列)67
哥倫比亞大學 6 13(並列)5
康奈爾大學 12 11(並列)24
達特茅斯學院 16 15(並列)21
哈佛大學 9 3 6
賓夕法尼亞大學 8 10 7
普林斯頓大學 1 1 1
耶魯大學 2 5 3
捐贈基金(2023 財年)每名學生 大學 每名全日制學生(2022 年秋季)
普林斯頓大學 3,832,426.46 美元
耶魯大學 2,781,928.04 美元
哈佛大學$2,032,820.27
達特茅斯學院 $1,175,878.56
賓夕法尼亞大學 $834,978.31
布朗大學 $582,294.27
哥倫比亞大學 $447,066.03
康奈爾大學 $368,615.52
合作
成員學校之間的合作體現在學生主導的常春藤理事會上,該理事會每年秋季和春季召開會議,每所常春藤盟校的代表都出席。常春藤盟校的管理機構是常春藤集團校長理事會,由各大學校長組成。在會議期間,校長們討論各自大學的共同程序和舉措。
這些大學通過常春藤聯盟交換學者計劃進行學術合作,該計劃允許學生在常春藤聯盟之一或其他符合條件的學校(如伯克利、芝加哥、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交叉註冊。
多樣性的歷史
種族隔離和融合
常春藤盟校有著複雜的種族隔離歷史,最終也經歷了種族融合。除康奈爾大學外,常春藤盟校的所有大學都是在美國奴隸制時代成立的。2003 年,布朗大學成為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承擔起與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的歷史關係責任的大學。 繼布朗大學之後,其他常春藤盟校也成立了委員會來審查它們與奴隸制的關係,並發現了與奴隸制的各種機構關係。例如,耶魯大學利用奴隸販子和奴隸主的利潤來資助其首批獎學金、圖書館和教職員工職位。迄今為止,耶魯大學的一些住宿學院以奴隸販子和支持者的名字命名。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調查均發現,在憲章頒布后的一個世紀里,被奴役的黑人住在校園裡照顧學生、教授或大學校長。值得注意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前九任校長都是奴隸主,據報道,1766 年,普林斯頓大學校園裡舉行了一場奴隸拍賣會。
少數黑人在早年確實以學生身份就讀於常春藤盟校。然而,這些早期的學生並不總是獲得學位。例如,早在 1774 年,就有記錄顯示一些黑人學生與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私下學習,但直到 20 世紀中葉,才有黑人學生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學位。喬納森和菲利普·蓋伊恩奎蒂奧加是莫霍克族的兩個兄弟,他們是 1755 年第一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有色人種,他們被本傑明·富蘭克林招募到費城學院(當時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部分)。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倆都獲得了學位,因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位美洲原住民直到 1847 年才畢業,當時切諾基族成員羅伯特·丹尼爾·羅斯從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畢業。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 1900 年,W. E. B. 杜波依斯監督和編輯了《大學培養的黑人》。這是一項關於大學黑人融合的研究,發現在他們的集體歷史上,共有 52 名黑人學生從常春藤盟校畢業。由於沒有官方政策禁止常春藤盟校招收有色人種學生,因此聯盟中的每所大學對黑人學生的錄取都有不同的政策。達特茅斯學院的第一位黑人學生於 1828 年畢業,而普林斯頓大學直到 20 世紀 40 年代才在 V-12 海軍學院培訓計劃下錄取了第一位黑人學生。
早期黑人學生被常春藤盟校錄取是有爭議的,經常遭到強烈反對。達特茅斯學院最初拒絕了第一位黑人畢業生愛德華·米切爾,據說是為了避免「冒犯學生」。達特茅斯學院的學生抗議這一決定,導致米切爾於 1824 年被錄取。理查德·亨利·格林於 1864 年被達特茅斯學院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哈佛大學於 1847 年錄取了第一位黑人學生貝弗利·加內特·威廉姆斯。他被錄取的消息引發了哈佛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抗議。 然而,威廉姆斯在學年開始前就去世了,從未入學。理查德·西奧多·格林納是 1870 年第一位獲得哈佛學位的非裔美國人。 1890 年至 1940 年間,平均每年有三名黑人男性入讀哈佛大學。 1923 年,哈佛大學監事會推翻了校長阿博特·勞倫斯禁止黑人學生住在宿舍的禁令,宣布所有新生無論種族都允許住在宿舍,但堅持「白人和有色人種不得被迫一起生活和吃飯」。布朗大學似乎在內戰前就直接拒絕黑人學生入學。廢奴主義者伊麗莎白·巴夫姆·蔡斯在她的《反奴隸制回憶錄》一書中寫道,「一個才華橫溢、造詣深厚的小夥子,由於膚色問題被布朗大學拒絕入學考試。」 英曼·佩奇是 1877 年布朗大學第一位畢業的黑人學生,並擔任班主任。
威廉·阿傑、詹姆斯·布里斯特和內森·弗朗西斯·莫塞爾是 1879 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批入學的黑人學生。布里斯特畢業於牙科學院1881 年,阿格斯成為第一位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學位的非裔美國人,而阿格斯是第一位於 1883 年從該大學畢業的非裔美國人。
哥倫比亞大學聲稱,1875 年至 1900 年間,有四名黑人學生獲得大學學位,但他們的名字似乎不為人知。
耶魯大學的愛德華·布歇 (Edward Bouchet) 是第一位 (a) 於 1874 年入選美國 Phi Beta Kappa 的黑人,也是 (b) 第一位在美國任何一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黑人,他於 1876 年完成了物理學論文。 人們認為布歇是耶魯大學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畢業生,但 2014 年公布的研究報告稱,耶魯大學於 1857 年授予黑人理查德·亨利·格林 (Richard Henry Green) 文學學士學位。
康奈爾大學在成立之初似乎是常春藤聯盟中最具包容性的大學,任何種族和性別的人都可以入學。 大學聯合創始人安德魯·迪克森·懷特 (Andrew Dickson White) 在 1874 年寫道,學校「目前沒有有色人種學生……但非常樂意接收任何願意入學的人……只要有一個人自薦並通過考試,我們都會接受他,即使我們所有的五百名白人學生都因此要求開除。」 1890 年,查爾斯·肖沃·庫克 (Charles Chauveau Cook) 和簡·埃莉諾·達徹 (Jane Eleanor Datcher) 成為首批獲得康奈爾大學四年制本科學位的黑人學生。 儘管如此,黑人學生在紐約州伊薩卡鎮仍面臨法律和社會隔離。1905 年,有報道稱黑人學生在就讀康奈爾大學時被拒絕住房。
普林斯頓大學有時被稱為「最南端的常春藤」,是最後一所實現融合的大學。杜波依斯在 1900 年出版的《大學培養的黑人》中引用了一位普林斯頓大學代表的話:「我們這裡從未有過有色人種學生,儘管大學章程中沒有任何內容阻止他們入學。然而,考慮到我們靠近南方,而且這裡有大量的南方學生,黑人學生可能會覺得普林斯頓比其他一些學校更不舒服。」值得注意的是,1939 年,普林斯頓大學在黑人學生布魯斯·賴特抵達校園后取消了他的入學資格,因為招生主任拉德克利夫·赫爾曼斯注意到了賴特的種族。當失望的賴特寫信給赫爾曼斯要求解釋時,赫爾曼斯回復道:
「我不能因為不認為有色人種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會感到快樂而良心地建議他申請普林斯頓大學。大學里沒有有色人種學生,你的種族成員可能會感到非常孤獨……我的個人經歷會促使我向任何有色人種學生提出這樣的建議:在有其他同種族學生的環境中,他會更快樂,而且他會更容易適應新英格蘭學院或大學的生活,或者大型州立大學的生活,而不是這種類型的寄宿學院。」
早期被常春藤盟校錄取的少數黑人學生往往來自富裕的加勒比家庭。 阻礙非裔美國學生進入常春藤盟校的障礙包括大學的政策、糟糕的招生、學費以及種族隔離國家缺乏中學教育機會。 就讀常春藤盟校研究生院和專業學校的黑人學生比就讀本科課程的黑人學生多。 到 20 世紀中葉,只有 54 名黑人男性和女性從常春藤盟校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20 世紀末
到 20 世紀中葉,一些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和校友開始倡導加強種族融合的努力。這些努力遭到了學校本身的不同反應。由於各機構沒有共同的融合目標,每所學校的種族多樣性增長速度都不同,達特茅斯學院 1945 年的班級中有 120 名黑人本科生,到 1967 年,普林斯頓大學的黑人本科生總數不足 100 名。
1942 年的 V-12 海軍學院培訓計劃有效地迫使所有八所常春藤院校增加黑人學生的入學率。在普林斯頓大學,該計劃中的黑人學生是該大學有史以來第一批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
1954 年最高法院對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的裁決並未要求常春藤盟校等私立大學遵守該裁決。 直到 1976 年法院對 Runyon v. McCrary 案作出裁決后,私立機構才被法律禁止基於種族進行歧視。然而,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初,常春藤聯盟的一些招生辦公室開始齊心協力增加黑人申請者的數量,推出了積極從高中尋找黑人人才的計劃。常春藤聯盟機構的種族融合努力依靠學生組織、教師主導的計劃以及國家獎學金服務和黑人學生基金會等第三方組織的支持來尋找潛在的黑人申請者。這些努力還促使大學內部採取行動,例如成立康奈爾特殊教育項目委員會 (COSEP),該組織旨在招募和支持黑人學生。 然而,到 1965 年,黑人學生仍然只佔所有常春藤盟校錄取學生的 2%。
在 20 世紀 60 年代之前,大多數常春藤盟校明確禁止錄取女性,而是與附近的女子學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因此,黑人女性無法進入常春藤盟校,直到他們改變政策。莉蓮·林肯·蘭伯特於 1969 年從哈佛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獲得哈佛大學學位的黑人女性。林肯·蘭伯特還是哈佛大學非裔美國學生會的創始成員,據她所說,該聯盟積極招募黑人學生,並創建了「一個黑人學生不僅可以找到支持,還可以找到各種資源的空間,從為黑人理髮的理髮店到教堂。」
隨著常春藤盟校黑人學生人數的增加,民權運動期間校園活動也隨之增多。 1969 年,康奈爾大學非裔美國人協會的學生帶領武裝分子佔領了威拉德·斯特雷特大廳,抗議大學的種族主義政策和「建立黑人研究項目的緩慢進展」。 同年,耶魯大學新左派組織「民主社會學生」的學生與紐黑文黑豹黨密切合作,領導靜坐和抗議活動,主張招收更多的有色人種學生並建立非裔美國人研究系。 在布朗大學,非洲人民聯合會和非裔美國人協會等基於身份的學生組織呼籲增加黑人教職員工的數量,並更加關注黑人學生的需求。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示威活動以佔領和非暴力靜坐的形式進行,這些活動經常被大學管理人員叫來當地警察強行驅逐。達特茅斯學院的激進主義在這一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學生們會利用其他常春藤盟校和全國各地大學發生的示威活動,有效地定位他們對進步的要求,並採取與其他地方類似的行動。
21 世紀
延續 20 世紀末的發展軌跡,21 世紀常春藤盟校的黑人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從 2006 年到 2018 年,黑人學生入學人數增加了約 50%,從 1,110 人增加到 1,663 人。截至 2018 年,常春藤盟校一致支持哈佛大學的「種族意識錄取」模式。哈佛大學代表認為這種平權行動是增加校園多樣性的因素之一。
在 2014 年的舒特訴捍衛平權行動聯盟案(Schuette v. Coalition to Defend Affirmative Action, 572 U.S. 291 (2014))中,最高法院維持了密歇根州對公立機構採取平權行動的禁令;在 2016 年的費希爾訴德克薩斯大學 II(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II, No. 14-981, 579 U.S. ___ (2016))中,法院維持了大學在招生決策中有限考慮種族因素的權利,因為大學表明其目標範圍明確且有限,並且沒有其他可行的種族中立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然而,在 2023 年——公平錄取學生訴哈佛學院院長和研究員案,第 20-1199 號,600 U.S. ___ (2023) 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數十年前的判決,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和格魯特訴博林格案以及本段中提到的其他案件,但不允許在民辦大學招生中考慮非個性化的種族偏好。從本質上講,法院將第十四修正案解釋為不允許哈佛的「種族意識錄取」,因為法院的判決現在禁止在高等教育錄取中考慮種族問題。
支持哈佛模式的機構認為,除了學術卓越之外,他們還旨在形成多元化的學生群體,而反對該模式的個人則表示,該模式對某些申請人具有歧視性。
21 世紀初,常春藤盟校的黑人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這些院校的黑人教師人數也隨之增加,儘管教師隊伍的變化速度較慢且不穩定。2005 年,常春藤盟校 14,831 名全職教師中,黑人教師人數為 588 名,約佔 3.9%。 2015 年,這一比例下降到 3.4%。值得注意的是,2001 年,露絲·J·西蒙斯 (Ruth J. Simmons) 成為布朗大學校長,成為常春藤盟校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黑人校長。
21 世紀,常春藤盟校學生繼續舉行圍繞種族問題的示威活動。許多示威活動都試圖延續 20 世紀前輩的努力,呼籲增加黑人學生的錄取和支持。鑒於公平錄取學生訴哈佛學院院長和研究員最高法院案件,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學生與其他大學的學生一起抗議,捍衛種族歧視的錄取政策。
同樣,常春藤盟校的黑人學生繼續抗議,以改善黑人學生在校園內外的生活。 2014 年邁克爾·布朗去世后,常春藤盟校的學生成立了黑人常春藤聯盟,其成員來自所有八所院校,旨在打擊反黑人種族主義。各常春藤盟校也成立了自己的倡導組織和運動,以直接應對反黑人暴力事件。 邁克爾·布朗被謀殺后,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成立了黑人正義聯盟,該聯盟於 2015 年佔領了拿騷大廳並向大學管理人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樣,2017 年,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向校方提出要求,抗議一名黑人學生遭到襲擊。在黑人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下,這些要求包括禁止 Psi Upsilon 兄弟會進行仇恨犯罪活動、實施隱性偏見培訓以及出台政策增加大學黑人學生的數量。
學生示威活動還致力於在常春藤盟校之外引發變革。在 2020 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之後,哈佛大學黑人法學院學生協會除了呼籲增加黑人教師、批判性種族理論課程和保護學生抗議者外,還呼籲大學撤資監獄並譴責國家認可的暴力行為。
為了應對全國各地的種族歧視事件以及學生活動人士的推動,常春藤盟校已經拆除並重新命名了校園地標。為了應對 2016 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康奈爾大學將其植物園(之前稱為「康奈爾種植園」)更名為「康奈爾植物園」。 2018 年,布朗大學以其首批黑人畢業生 Inman E. Page 和 Ethel Tremaine Robinson 的名字重新命名了其最大的學術和行政大樓之一。 為了應對 2020 年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事件,普林斯頓大學從一所住宿學院和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中刪除了伍德羅·威爾遜的名字,因為他的「種族主義思想和政策」。
時尚和生活方式
另請參閱:常春藤聯盟(服裝)、Preppy、Take Ivy 和常春藤聯盟(髮型)

康奈爾划船隊的插圖。划船通常與傳統的新英格蘭上流社會文化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春藤盟校校園出現了不同的時尚潮流和風格,而常春藤盟校和學院風等時尚潮流通常與常春藤盟校及其文化有關。
常春藤盟校風格是一種男士著裝風格,流行於 20 世紀 50 年代末,據信起源於常春藤盟校校園。服裝店 J. Press 和 Brooks Brothers 可能代表了典型的常春藤盟校著裝風格。據說常春藤盟校風格是學院風著裝的前身。
學院風始於 1912 年左右,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 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當時是常春藤盟校的著裝風格。 J. Press 代表了典型的學院風服裝品牌,源於塑造學院風亞文化的學院傳統。 20 世紀中葉,J. Press 和 Brooks Brothers 都是學院風的先驅,在常春藤盟校校園內開設了商店,包括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
一些典型的學院風也反映了傳統上流社會新英格蘭休閑活動,如馬術、帆船或遊艇、狩獵、擊劍、划船、長曲棍球、網球、高爾夫和橄欖球。長期經營的新英格蘭戶外用品公司,如 L.L. Bean,成為傳統學院風的一部分。 這可以從運動條紋和顏色、馬術服裝、格子襯衫、野戰夾克和航海主題配飾中看出。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東海岸上流社會的歡迎,因此一些品牌(如 Lilly Pulitzer)的休閑服裝中出現了鮮艷的色彩組合。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Lacoste、Izod 和 Dooney & Bourke 等其他品牌也開始與學院風聯繫在一起。
儘管常春藤聯盟風格最常與歷史上常春藤聯盟校園中的白人男性精英聯繫在一起,但在民權時代,這種風格在黑人社區中迅速流行起來。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非裔美國男性對這種風格進行了重新詮釋,將學院風常春藤聯盟風格與其他流行的黑人服飾風格相結合。這導致了一種新的服飾風格——黑色常春藤風格的出現。
如今,常春藤聯盟風格在常春藤聯盟校園、美國各地和海外仍然很受歡迎,並且經常被稱為「經典美式」或「傳統美式」。
社會精英主義

1902 年哥倫比亞人典型卡通肖像
常春藤盟校通常與東北部上層階級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社區、舊錢或更普遍的美國中上層階級和上層階級聯繫在一起。雖然大多數常春藤盟校學生來自中上層和上層階級家庭,但學生群體在經濟和種族上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大學提供大量經濟援助,幫助增加低收入和中產階級學生的入學率。 然而,一些報告表明,來自較不富裕家庭的學生比例仍然很低。
諸如「常春藤聯盟勢利」 之類的短語在 20 世紀早期和中期的非小說和小說寫作中隨處可見。路易斯·奧金克洛斯 (Louis Auchincloss) 筆下的一個角色害怕「勢利的枯燥,他知道這種勢利已經感染了常春藤聯盟大學」。2001 年,一位商業作家警告不要歧視性地招聘,並舉了一個應避免的態度的警示例子(括弧中的短語是他自己說的):
我們常春藤聯盟的學生 [閱讀:大多數是白人和盎格魯人] 知道,常春藤聯盟的學位是可能在該組織中取得成功的人的標誌。
常春藤聯盟這個詞在歷史上被認為不僅與學術卓越有關,而且與社會精英主義有關。1936 年,體育記者約翰·基蘭 (John Kieran) 指出,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康奈爾、達特茅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編輯都在倡導成立一個體育協會。在敦促他們將「陸軍、海軍、喬治城大學、福特漢姆大學、雪城大學、布朗大學和匹茲堡大學」視為入會候選人時,他勸告道:
常春藤聯盟的支持者們最好(尤其是對他們自己)明確表示,提議的團體將是包容性的,但不是「排他性的」,因為這個詞在使用時鼻尖略微上揚。
布林肯在達特茅斯學院講演:「壁壘或橋樑:什麼將使美國在21世紀變得偉大?」
傑克·沙利文在達特茅斯演講:考慮彈劾、外交政策以及 2021 年的前進方向
1988 年總統大選期間,常春藤聯盟的刻板印象得到了體現,當時喬治·H·W·布希(耶魯 1948 屆畢業生)嘲笑邁克爾·杜卡基斯(哈佛法學院畢業生)的「外交政策觀點誕生於哈佛園的精品店」。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莫琳·多德問道:「這難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精英嗎?」然而布希解釋道,與哈佛不同,耶魯的名聲「非常分散,沒有任何象徵意義。我認為,在耶魯的情形下,沒有任何象徵意義。……哈佛精品店對我而言具有自由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內涵」,並表示哈佛在他的評論中旨在代表「一個哲學飛地」,而不是關於階級的聲明。專欄作家羅素·貝克認為,「選民們往往厭惡和害怕常春藤名校,但他們很少區分耶魯和哈佛。他們只知道,這兩所大學都充滿了富有、花哨、傲慢且可能很危險的知識分子,無論天氣多熱,他們都不會穿著內衣坐下來吃晚飯。」 儘管如此,接下來的五任總統都至少在常春藤名校接受了部分教育——喬治·H·W·布希(耶魯大學本科)、比爾·柯林頓(耶魯大學法學院)、喬治·W·布希(耶魯大學本科、哈佛商學院)、巴拉克·奧巴馬(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哈佛大學法學院)和唐納德·特朗普(賓夕法尼亞大學本科)。
常春藤盟校的美國總統
另請參閱:按教育程度劃分的美國總統名單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上排左三,1904 年與他的哈佛同學合影
在 45 位美國總統中,有 16 人畢業於常春藤盟校。其中,八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五人畢業於耶魯大學,三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兩人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一人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十二位總統獲得了常春藤盟校的本科學位。其中四人是轉校生:伍德羅·威爾遜轉校自戴維森學院,巴拉克·奧巴馬轉校自西方學院,唐納德·特朗普轉校自福特漢姆大學,約翰·肯尼迪轉校自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於哈佛大學。約翰·亞當斯是第一位從大學畢業的總統,1755 年畢業於哈佛大學。
總統學校畢業年份
約翰·亞當斯 哈佛大學 1755
詹姆斯·麥迪遜 普林斯頓大學 1771
約翰·昆西·亞當斯 哈佛大學 1787
威廉·亨利·哈里森 賓夕法尼亞大學(退學,1793 屆)
拉瑟福德·B·海斯 哈佛法學院 1845
西奧多·羅斯福 哈佛大學
哥倫比亞法學院 1880
(退學,1882 屆)[198]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耶魯大學 1878
伍德羅·威爾遜 普林斯頓大學 1879
富蘭克林·D·羅斯福 哈佛大學
哥倫比亞法學院 1903
(退學,1907 屆)[199]
約翰·F·肯尼迪 普林斯頓大學
哈佛大學(退學)
1940
傑拉爾德·福特 耶魯法學院 1941
喬治·H·W·布希 耶魯大學 1948
比爾·柯林頓 耶魯法學院 1973
喬治·W·布希 耶魯大學
哈佛商學院 1968
1975
巴拉克·奧巴馬 哥倫比亞大學
哈佛法學院 1983
1991
唐納德·特朗普 賓夕法尼亞大學 1968
學生人口統計
種族和民族
種族和民族背景 (2020)大學生
亞裔 黑人 西班牙裔(任何種族) 非西班牙裔 白人 其他/國際 兩個或多個種族 未知
布朗大學 16% 7% 10% 39% 18% 5% 4%
哥倫比亞大學 13% 5% 8% 31% 35% 3% 4%
康奈爾大學 17% 6% 11% 34% 22% 4% 6%
達特茅斯大學 14% 5% 9% 48% 17% 5% 3%
哈佛大學 14% 7% 9% 40% 23% 4% 3%
賓夕法尼亞大學 18% 7% 8% 40% 20% 4% 3%
普林斯頓大學 19% 6% 9% 35% 23% 5% 3%
耶魯 16% 7% 11% 39% 21% 5% 1%
美國 6% 14% 19% 59% 2% 3% —
地理分佈
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大多來自東北部,主要來自紐約市、波士頓和費城地區。由於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都位於東北部,因此大多數畢業生畢業后都會在東北部工作和居住。一項針對 2013 屆哈佛大學畢業生的非科學調查發現,42% 的學生來自東北部,55% 的學生計劃在東北部工作和居住。波士頓和紐約市傳統上是許多常春藤盟校畢業生最終居住的地方。
社會經濟和社會階層
學生家庭收入(2013 年)[205] 大學 中位數 前 1% 前 10% 前 20% 后 20%
布朗大學 204,200 美元 19% 60% 70% 4.1%
哥倫比亞大學 150,900 美元 13% 48% 62% 5.1%
康奈爾大學 151,600 美元 10% 48% 64% 3.8%
達特茅斯大學 200,400 美元 21% 58% 69% 2.6%
哈佛大學 168,800 美元 15% 53% 67% 4.5%
賓夕法尼亞大學 195,500 美元 19% 45% 58% 3.3%
普林斯頓大學 186,100 美元 17% 58% 72% 2.2%
耶魯大學 192,600 美元 19% 57% 69% 2.1%

哈佛法學院學生 c. 1895
常春藤盟校的學生,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主要來自中上階層和上層階級家庭。然而,近年來,大學一直致力於增加社會經濟和階級多樣性,為來自美國下層、工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家庭的申請者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
2013 年,哈佛深紅報的一位作者估計,46% 的哈佛本科生來自美國所有家庭收入最高的 3.8% 的家庭(即年收入超過 20 萬美元)。2012 年,美國收入分配最低的 25% 僅占布朗大學學生的 3-4%,這一數字自 1992 年以來一直沒有變化。2014 年,耶魯學院 69% 的新生來自年收入超過 12 萬美元的家庭,這意味著耶魯學院的大多數學生都屬於中上階層和上層階級。(2013 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 52,700 美元。)
2011-2012 學年,符合佩爾助學金(根據需要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獎學金)資格的學生在哈佛大學占 20%,在康奈爾大學占 18%,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占 17%,在哥倫比亞大學占 16%,在達特茅斯學院和布朗大學占 15%,在耶魯大學占 14%,在普林斯頓大學占 12%。在全國範圍內,35% 的美國大學生符合佩爾助學金資格。
畢業率
按種族/民族劃分的畢業率(2022 年)大學
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 亞洲人 黑人 西班牙裔 (任何種族)夏威夷原住民或 其他太平洋島民 非西班牙裔 白人 兩個或多個 種未知
棕色人種 57% 96% 95% 95% - 97% 98% 96%
哥倫比亞大學 83% 98% 95% 98% 50% 98% 95% 100%
康奈爾大學 73% 96% 90% 90% 75% 95% 95% 94%
達特茅斯學院 96% 96% 82% 93% 100% 95% 93% 83%
哈佛大學 75% 98% 96% 97% - 97% 98% 100%
賓夕法尼亞大學 100% 97% 96% 95% - 96% 99% 98%
普林斯頓大學 100% 99% 95% 99% 100% 99% 96% 94%
耶魯大學 100% 99% 95% 95% - 97% 97% 100%
教師人口統計
種族和民族
種族和民族背景 (2021/2022) 大學
亞裔 黑人 西班牙裔(任何種族) 非西班牙裔 白人 美洲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或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民 兩個或多個種族 未知 「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群體」和「歷史上代表性不足的群體」
布朗- - - 86% - - 13%
哥倫比亞19% - - 63% - - 3% 12%
康奈爾大學12% 8% (與黑人合併)
72% - - 7% -
達特茅斯學院 9% 4% 6% 80% 1% 2% - -
哈佛大學 12% 4% 3% 79% .1% 1% - -
賓夕法尼亞大學 17% 4% 5% 71% (與亞裔合併) 1% .7% -
普林斯頓大學 11% 4% 3% 78% 0% 0% 4% -
耶魯大學[ 21% 5% 5% 62% - 1% 6% -
比賽和體育

耶魯大學對陣康奈爾大學的橄欖球碗賽
常春藤聯盟冠軍在 16 個男子運動和 16 個女子運動項目中得到認可。在某些運動項目中,常春藤聯盟的球隊實際上是作為另一個聯盟的成員進行比賽,常春藤聯盟冠軍通過單獨比較成員之間的比賽記錄來決定;例如,參加冰球的六個聯盟成員是以 ECAC 冰球隊成員的身份參加比賽的,但每年都會產生一名常春藤聯盟冠軍。在賽艇運動中,常春藤聯盟為重量級和輕量級的每個性別都認可團隊冠軍。雖然大學賽艇協會管理所有四個基於性別和體重的賽艇部門,但唯一獲得 NCAA 批准的是女子重量級。常春藤聯盟是最後一個設立聯盟季後賽的一級籃球聯盟;第一場男女錦標賽於 2016-17 賽季末舉行。這些錦標賽只會授予常春藤聯盟自動參加 NCAA 一級男子和女子籃球錦標賽的資格;官方聯盟冠軍繼續僅根據常規賽成績頒發。 在 2016-17 賽季之前,自動競標僅基於常規賽戰績,通過一場季後賽(或如果兩支以上的球隊打平,則進行一系列一場季後賽)來確定自動競標。常春藤聯盟是僅有的兩個僅根據常規賽成績頒發官方籃球冠軍的 I 級聯盟之一;另一個是東南聯盟。自成立以來,常春藤聯盟學校尚未贏得男子或女子 I 級 NCAA 籃球錦標賽。

布朗大學在 2020 年對陣哥倫比亞大學籃球隊。
平均而言,每所常春藤聯盟學校都有超過 35 支校隊。這八所學校在為男女提供的運動項目數量方面均位居 I 級學校前 20 名。與大多數 I 級體育聯盟不同,常春藤聯盟禁止頒發體育獎學金;所有獎學金都是基於需求的(經濟援助)。 此外,常春藤聯盟對休賽期有嚴格的政策,即使是出於醫療原因;運動員每在常春藤聯盟院校就讀一年,就會失去一年的參賽資格。 此外,常春藤聯盟禁止研究生參加校際體育運動,即使他們仍有運動資格。 對研究生禁令的唯一例外是,2021 年畢業的大四學生可以在 2021-22 學年以研究生身份在目前的院校參加比賽。這是對常春藤聯盟因 COVID-19 在 2020-21 年關閉大多數校際體育賽事的一次性回應。常春藤聯盟球隊的非聯賽比賽通常與愛國者聯盟的成員對陣,後者有相似的學術標準和運動獎學金政策(儘管與常春藤聯盟不同,愛國者聯盟允許符合條件的研究生休賽期和參加比賽)。為了促進多樣性和包容性,大多數常春藤盟校的運動網站上的學生運動員名冊頁面上都必須列出他們的性別代詞。
在大學體育招募被那些提供體育獎學金和降低運動員學術標準的機構所主導之前,常春藤盟校在許多體育項目中都取得了成功,而美國其他大學則不然。特別是,普林斯頓大學贏得了 26 次公認的全國大學橄欖球冠軍(上一次是在 1935 年),耶魯大學贏得了 18 次(上一次是在 1927 年)。這兩個總數都遠高於其他歷史上實力強勁的球隊,例如阿拉巴馬大學(贏得 15 場勝利)、聖母大學(聲稱贏得 11 場勝利,但許多消息來源將其記為 13 場勝利)和南加州大學(贏得 11 場勝利)。耶魯大學的教練沃爾特·坎普是「美式橄欖球之父」,在整個 20 世紀,耶魯大學一直是大學橄欖球史上獲勝次數最多的大學,但最終在 2001 年 11 月 10 日被密歇根大學超越。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各有十幾位前學者運動員入選大學橄欖球名人堂。目前,達特茅斯學院擁有常春藤聯盟橄欖球冠軍最多的記錄,共獲得 18 次冠軍,緊隨其後的是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各獲得 17 次冠軍。此外,常春藤聯盟還培養了超級碗冠軍凱文·布斯(康奈爾大學)、兩屆職業碗球員扎克·德奧西(布朗大學)、肖恩·莫雷(布朗大學)、全明星陣容入選者馬特·伯克(哈佛大學)、卡爾文·希爾(耶魯大學)、德里克·哈蒙(康奈爾大學)和賈斯汀·沃森(外接手)(三屆超級碗冠軍,隨坦帕灣海盜隊贏得第五十五屆超級碗,隨堪薩斯城酋長隊贏得第五十七屆和第五十三屆超級碗)(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左)對陣康奈爾大學(右),2019 年。
從 1982 年橄欖球賽季開始,常春藤聯盟就參加了 I-AA 級聯賽(2006 年更名為 FCS)。常春藤聯盟球隊有資格參加 FCS 錦標賽,該錦標賽將確定全國冠軍,聯盟冠軍則有資格自動獲得 NCAA 的參賽資格(任何其他球隊都可能獲得大範圍選拔資格)。然而,從 1956 年成立到 2024 年,常春藤聯盟都沒有參加過任何季後賽,因為擔心延長的 12 月賽程會影響學業。(成員球隊的上一次季後賽是在 91 年前,即 1934 年的玫瑰碗,由哥倫比亞大學奪冠。) 出於這個原因,任何受邀參加 FCS 季後賽的常春藤聯盟球隊都拒絕了邀請。常春藤聯盟嚴格執行 10 場比賽的賽程,而其他 FCS 成員的常規賽賽程為 11 場(有些賽季為 12 場),外加季後賽,季後賽在 2013 年擴大到 5 輪,共有 24 支球隊參賽,排名前八的球隊有一周的輪空時間。橄欖球是常春藤聯盟唯一拒絕爭奪全國冠軍的運動。然而,從 2025 年開始,常春藤聯盟將參加 FCS 季後賽,其聯盟冠軍將自動獲得錦標賽資格。
除了校隊橄欖球,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還派出球隊參加 9 支球隊的大學短跑橄欖球聯賽,該聯賽中所有球員的體重不得超過 178 磅。普林斯頓大學於 2016 年取消了該項目,賓夕法尼亞大學是該聯盟自 1934 年首次亮相以來最後一批創始成員,康奈爾大學是第二古老的創始成員,於 1937 年加入。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之前曾派出球隊加入聯盟,但現在不再這樣做了。
球隊
常春藤聯盟比賽球隊
運動 男子 女子
棒球 8 -
籃球 8 8
越野 8 8
擊劍 6 7
曲棍球 - 8
足球 8 -
高爾夫 8 7
冰球 6 6
長曲棍球 7 8
划船 7 7
足球 8 8
壘球 - 8
壁球 8 8
游泳和跳水 8 8
網球 8 8
田徑(室內) 8 8
田徑(室外) 8 8
排球 - 8
摔跤 6 -
學校贊助的男子運動
學校 棒球 籃球 越野 擊劍 足球 高爾夫 長曲棍球 划船 足球 壁球 游泳和跳水 網球 田徑(室內) 田徑(室外) 摔跤 總計 常春藤聯盟體育
布朗大學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11
哥倫比亞大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4
康奈爾大學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4
達特茅斯大學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13
哈佛大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5
賓夕法尼亞大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5
普林斯頓大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5
耶魯大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13
總計 8 8 8 5 8 7 7 6 8 7 8 8 8 8 6 110
常春藤聯盟未贊助的男子校隊運動
學校划船 冰球1 馬球 帆船滑雪 排球 水球
布朗大學 獨立 ECAC 冰球 否 獨立 否 否 CWPA
哥倫比亞大學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康奈爾大學 否 ECAC 冰球 獨立 否 否 否 否
達特茅斯學院 否 ECAC 冰球 否 獨立 獨立 否 否
哈佛大學 否 ECAC 冰球 否 獨立 獨立 EIVA CWPA
賓夕法尼亞大學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普林斯頓大學 否 ECAC 冰球 否 否 否 EIVA CWPA
耶魯大學 獨立 ECAC 冰球 否 獨立 否 否 否
備註:
1:儘管常春藤聯盟將冰球列為贊助運動,但所有六所參加冰球運動的常春藤聯盟學校均作為 ECAC 冰球隊的成員參與其中。
學校贊助的女子運動
學校籃球越野擊劍曲棍球高爾夫長曲棍球划船足球壘球壁球游泳和跳水網球田徑(室內)田徑(室外)排球常春藤聯盟運動總計
布朗大學是是是是是否是否是是是否是是是是是 12
哥倫比亞大學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5
康奈爾大學是是是是是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4
達特茅斯大學是是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4
哈佛大學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5
賓夕法尼亞大學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5
普林斯頓大學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5
耶魯大學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15
總計 8 8 7 8 6 8 7 8 8 7 8 8 8 8 8 115
常春藤聯盟未贊助的女子校隊運動
學校射箭划船馬術體操冰球1馬球橄欖球2帆船滑雪水球
布朗大學否獨立獨立獨立ECAC曲棍球否獨立獨立否CWPA
哥倫比亞大學獨立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
康奈爾大學否否獨立獨立ECAC曲棍球獨立否獨立否否
達特茅斯學院否否獨立否ECAC曲棍球否獨立獨立獨立否
哈佛大學否否否否ECAC曲棍球否獨立獨立獨立CWPA
賓夕法尼亞大學否否否獨立否否否否否否
普林斯頓大學否否否否ECAC曲棍球否獨立[235]否否CWPA
耶魯大學否否否獨立ECAC曲棍球否否獨立否否
註:
1:儘管常春藤聯盟將冰球列為贊助運動,所有六所參加冰球比賽的常春藤聯盟學校都作為 ECAC 冰球隊的成員參加。
2. 常春藤聯盟是美國一些最古老的大學橄欖球隊的所在地。雖然所有男子球隊和一半女子球隊都不是「校隊」運動,但他們除了參加自己的當地會議外,還作為常春藤橄欖球聯盟的一部分相互競爭。四支女子球隊(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作為 NCAA 新興運動類別的一部分參加比賽。
歷史結果
總冠軍數(1956-2017) 院校 常春藤聯盟
冠軍數 NCAA 球隊
冠軍數
普林斯頓大學老虎隊 476 12
哈佛大學深紅隊 415 4
康奈爾大學大紅隊 231 5
賓夕法尼亞大學貴格會隊 210 3
耶魯大學鬥牛犬隊 202 3
達特茅斯大學大綠隊 140 3
棕熊隊 123 7
哥倫比亞大學雄獅隊 105 11
上表包括從常春藤聯盟正式比賽開始(1956-57 學年)到 2016-17 年贏得的團隊冠軍數。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有時在一年內贏得 10 個或更多常春藤聯盟冠軍,哈佛大學 10 次,普林斯頓大學 24 次,包括 2010-11 年創下的 15 次聯盟冠軍記錄。其餘六所學校中只有一所學校在一學年內贏得了超過八個冠軍(康奈爾大學在 2005-06 學年贏得了九個)。在 1979-80 學年開始的 38 個學年中,普林斯頓大學平均每年獲得 10 次冠軍,占聯盟贊助運動總數的三分之一(33 個)。
在 2005-06 學年開始的 12 個學年中,普林斯頓大學贏得了 31 種不同運動的冠軍,除摔跤和男子網球外。
競爭對手

康奈爾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是長期的長曲棍球競爭對手。

1903 年在哈佛體育場上演的希臘戲劇
常春藤聯盟中的競爭對手很深。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是長期的男子籃球競爭對手; 貴格會球迷在比賽中穿著「Puck Frinceton」T 恤。常春藤聯盟籃球歷史上僅有 11 次,自耶魯大學 1962 年奪冠以來僅有 7 個賽季,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都沒有贏得過常春藤聯盟籃球冠軍, 其中普林斯頓大學 26 次奪冠或並列冠軍,賓夕法尼亞大學 25 次。賓夕法尼亞大學奪冠 21 次,普林斯頓大學奪冠 19 次。普林斯頓大學 7 次並列冠軍,其中 4 次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共享(這 4 個賽季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唯一一次並列冠軍)。
哈佛大學在 2011 年首次贏得這兩個類別的冠軍,在 NCAA 錦標賽競標附加賽中與普林斯頓大學戲劇性地失利,隨後在 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反彈奪冠。哈佛大學還贏得了 2013 年阿拉斯加大賽,擊敗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成為唯一一所贏得現已停辦的錦標賽的常春藤聯盟學校。
常春藤聯盟球隊在其他運動項目上也存在競爭,包括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曲棍球比賽、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游泳比賽以及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橄欖球比賽(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自 1982 年以來贏得了 28 次常春藤聯盟橄欖球冠軍,賓夕法尼亞大學 16 次;哈佛大學 12 次)。在此期間,賓夕法尼亞大學 8 次獲得常春藤聯盟橄欖球冠軍,哈佛大學 6 次獲得常春藤聯盟橄欖球冠軍。 在男子長曲棍球比賽中,康奈爾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是多年的競爭對手,他們是三支贏得 NCAA 錦標賽的常春藤聯盟球隊中的兩支。 2009 年,大紅隊和老虎隊在 NCAA 錦標賽中相遇,這是他們的第 70 場比賽。 自 1972 年以來,除了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之外,沒有一支球隊直接贏得過男子游泳聯賽冠軍,儘管在此期間,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與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分享了這一冠軍。同樣,自布朗大學 1999 年奪冠以來,除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外,沒有其他大學贏得過女子游泳冠軍。自 2002-03 年以來,普林斯頓大學或康奈爾大學每年都贏得室內和室外田徑錦標賽(包括男子和女子),只有一次例外(哥倫比亞大學女子隊在 2012 年贏得了室內錦標賽)。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是足球和划艇的競爭對手,儘管競爭已經變得不平衡;哈佛大學贏得了最近 15 場足球比賽中除一場以外的所有比賽,以及最近 13 場划艇比賽中除一場以外的所有比賽。

英格爾斯溜冰場,耶魯大學的主要冰球場地
聯盟內足球對抗
球隊名稱 獎盃 首次交鋒 比賽場次 系列賽記錄
哥倫比亞大學 - 康奈爾大學 帝國州杯 帝國杯 1889 103 場比賽 36–64–3
康奈爾大學 - 達特茅斯學院 無 無 1900 103 場比賽 41–61–1
康奈爾大學 - 賓夕法尼亞大學 無 受託人杯 1893 122 場比賽 46–71–5
達特茅斯大學 - 哈佛大學 無 無 1882 123 場比賽 47–71–5
達特茅斯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無 鋸木花杯 1897 100 場比賽 50–46–4
哈佛大學 - 賓夕法尼亞大學 無 無 1881 90 場比賽 49–39–2
哈佛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無 無 1877 112 場比賽57–48–7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比賽 無 1875 132 場比賽 59–65–8
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無 無 1876 111 場比賽 67–43–1
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 無 無 1873 138 場比賽 52–76–10
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系列賽是美國第二長的系列賽,僅次於利哈伊大學和拉斐特大學之間的「對抗賽」,該系列賽始於 1884 年晚些時候,但在 17 個早期賽季中每個賽季都包括兩到三場比賽。在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競爭的最初 30 年裡,兩校的賽季終場比賽都在中立場地進行,通常是在紐約市。除一次例外(1890 年:哈佛大學)外,比賽的獲勝者還至少贏得了當年的一部分全國冠軍,這一時期涵蓋了 1869 年至 1903 年。 在中立場地舉行全國冠軍決賽的現象為大都市區的社會精英創造了一種社交場合,類似於 1920 年國家橄欖球聯盟成立之前的超級碗。[ 這些足球比賽也為這兩所大學帶來了經濟利益,以至於它們也開始在紐約市舉行棒球比賽,也吸引了創紀錄的觀眾,而且主要來自相同的社會人群。在僅有的職業團體運動是剛剛起步的棒球聯賽的時期,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之間這些備受矚目的早期比賽在普及觀賞性體育運動、展示其經濟潛力和提高公眾對常春藤大學的認識方面發揮了作用,當時很少有人上大學。
聯賽外足球對抗
球隊名稱 獎盃 首次交鋒 比賽場次 系列賽記錄
布朗大學 - 羅德島 無 州長杯 1909 107 場比賽 73–32–2
哥倫比亞大學 - 福特漢姆大學 無 自由杯 1890 24 場比賽 12–12–0
康奈爾大學 - 科爾蓋特 無 無 1896 95 場比賽 48–44–3
達特茅斯大學 - 新罕布希爾 花崗岩碗 花崗岩碗獎盃 1901 42 場比賽 21–19–2
哈佛大學 - 聖十字學院 無 無 1904 67 場比賽 41–24–2
賓夕法尼亞大學 - 拉斐特大學 無 無 1882 90 場比賽 63–23–4
賓夕法尼亞大學 - 利哈伊大學 無 無 1885 56 場比賽 43–13
普林斯頓大學 - 羅格斯大學 無 無 1869 71 場比賽53–17–1
耶魯大學 - 陸軍 無 無 1893 45 場比賽 22–16–8
耶魯大學 - 康涅狄格 無 無 1948 49 場比賽 32–17
冠軍
NCAA 團隊冠軍
此列表截至 2018 年 1 月 8 日,包括 NCAA 冠軍和女子 AIAW 冠軍(耶魯大學和達特茅斯各一個,康奈爾大學五個)。此列表不包括在 NCAA 比賽範圍之外獲得的所有其他全國冠軍,包括足球冠軍和追溯性赫爾姆斯基金會冠軍。
學校 總數 男性 女性 男女混合 昵稱
耶魯大學 29[g] 26 3 0 鬥牛犬隊
普林斯頓大學 24[g] 19 4 1 老虎隊
哥倫比亞大學 14 11 0 3 獅子隊
哈佛大學 10[g] 7 2 1 深紅隊
布朗大學 7 0 7 0 熊隊
康奈爾大學 10 5 5 0 大紅隊
達特茅斯學院 5[g] 1 1 3 大綠隊
賓夕法尼亞大學 4 3 1 0 貴格會
另請參閱:獲得 NCAA 一級聯賽冠軍次數最多的 NCAA 學校名單和 NCAA 名單
體育設施
足球場 籃球場 棒球場 曲棍球場 足球場
學校 名稱 容量 年份 名稱 容量 年份 名稱 容量 年份 名稱 容量 年份 名稱 容量 年份
布朗大學 布朗體育場的 Richard Gouse 球場 20,000 1925 皮齊托拉體育中心 2,800 1989 默里體育場 1,000 1959 米漢禮堂 3,100 1961 史蒂文森球場 3,500 1979
哥倫比亞大學 勞倫斯·維恩體育場的 Robert K. Kraft 球場 17,000 1984 萊維恩體育館 3,408 1974 薩托體育場的 Robertson 球場 1,500 1923 非曲棍球學校 康米索足球場 3,500 1985
康奈爾大學 舒爾科普夫球場 25,597 1915 紐曼體育場4,472 1990 布斯球場 500 2023 萊納溜冰場 4,267 1957 查爾斯 F. 伯曼球場 1,000 2000
達特茅斯紀念球場 15,600 1923 李德體育場 2,100 1986 比昂迪公園紅羅爾夫球場 2,000 2008 湯普森體育場 4,500 1975 伯納姆球場 1,600 2007
哈佛大學 哈佛體育場 30,898 1903 拉維特斯館 2,195 1926 約瑟夫 J. 奧唐納球場 1,600 1898 布賴特曲棍球中心 2,850 1956 喬丹球場 2,500 2010
賓夕法尼亞大學富蘭克林球場 52,593 1895 帕萊斯特拉球場8,722 1927 梅克爾約翰體育場 850 2000 1923 級競技場 2,500 1972 羅茲球場 1,700 2002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體育場 27,800 1998 賈德溫體育館 6,854 1969 比爾·克拉克球場 850 1961 霍比·貝克紀念溜冰場 2,094 1923 羅伯茨體育場 3,000 2008
耶魯大學 耶魯體育場 61,446 1914 約翰·李露天劇場 3,100 1932 耶魯球場 6,200 1927 英格爾斯溜冰場 3,486 1958 里斯體育場 3,000 1981
其他常春藤盟校
「常春藤」一詞有時用於表示與常春藤聯盟的正面對比或關聯,通常指學術方面。該詞曾用於描述小常春藤,即美國東北部一群小型文理學院。[255] 其他常見用法包括公立常春藤、隱性常春藤、南部常春藤和黑人常春藤。
常春藤+
常春藤+一詞指的是最初的八所常春藤聯盟機構以及杜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等四所其他機構。除了排名和聲望之外,這四所學校被納入該類別還因為它們正式參與了學術交流項目、大學聯盟、共享學術資源、合作校友會或捐贈比較。
另見
三巨頭——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之間的體育競爭。
常春藤聯盟醫學院名單——提供醫學教育的常春藤聯盟大學學院。
常春藤聯盟法學院名單——提供各種法學學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學院。
常春藤聯盟商學院名單——提供各種商業學位,尤其是 MBA 的常春藤聯盟大學學院。
常春藤聯盟公共政策學院名單——提供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學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學院。
黑人常春藤聯盟——非正式名單,列出歷史上被視為非裔美國人常春藤聯盟的私立黑人學院和大學。
小常春藤——私立文理學院,歷史上擁有與常春藤聯盟相同的社會聲望和類似的巨額財政捐贈。
公立常春藤——被認為提供與常春藤聯盟同等教育的公立學院和大學。
七姐妹——七所文理學院,以前只對與常春藤聯盟有歷史淵源的女性開放。
常春藤盟校被高估了。把孩子送到別處去吧。| 《新共和》雜誌文章
=====================
US News2024-2025年全球大學排名
時隔2年,US News終於在2024年6月25日發布了2024-2025年全球大學排名。這是US News發布的第10版全球大學排名。
此次US News全球大學排名中,共有來自104個國家共2,250所高校上榜,國家數和學校數均較上次排名有所增加。除了全球大學排名外,同時還發布了51個專業領域的排名,為學生未來的專業與職業側重選擇提供方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華盛頓大學位於西雅圖的校園。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2024-25年度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前十名中有七所位於美國。
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有兩所公立大學的排名超過了幾所常春藤盟校。
該排名將哈佛大學列為世界第一大學,其次是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排名第五,華盛頓大學排名第八。這些公立大學的排名都超過了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等常春藤盟校。
一些大學因被指控誇大數據並提供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媒體而不再參與此類大學排名。
然而,華盛頓大學以其高水平的排名擊敗了眾多精英大學。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世界前 10 所大學如下:
- 哈佛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MIT)
- 斯坦福大學
- 牛津大學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劍橋大學
- 倫敦大學學院
- 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
- 哥倫比亞大學
- 耶魯大學
《動物屋》(英語:National Lampoon's Animal House,或簡稱Animal House)是一部於1978年上映的美國性喜劇電影,由約翰·蘭迪斯執導,哈洛·雷米斯、道格拉斯·肯尼和克里斯·米勒共同編寫劇本,主演包括約翰·貝魯西、提姆·麥特森、約翰·維儂、弗娜·布魯姆、湯姆·哈斯及唐納·蘇德蘭。故事描述一個時常製造麻煩的兄弟會被虛構學校費博大學(Faber College)的院長視為眼中釘,而其成員們則向院長的權威發起挑戰。
該片是由艾凡·瑞特曼和美國幽默雜誌《國家諷刺》的馬蒂·西蒙斯所製作,主要受到編劇米勒曾發表於《國家諷刺》上的文章所啟發。劇本中的設定和角色靈感取自米勒在達特茅斯學院的阿爾法達泰兄弟會及雷米斯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擔任Zeta Beta Tau兄弟會的經歷。該片起初不受環球影業的青睞,而在編劇們的一番努力下才批准製作,但預算僅300萬美元。《動物屋》是雷米斯的朋友兼《周六夜現場》成員貝魯西早期的作品,貝魯西也獲得了導演蘭迪斯的賞識;在吉維·蔡斯等影星拒絕演出后,蘭迪斯選擇了一群當時還未有名氣的演員來演出,包括初入電影圈的凱文·貝肯和凱倫·艾倫。主要拍攝於1977年秋季開始在俄勒岡大學進行,為期三十二天。
《動物屋》1978年7月28日美國上映,雖然起初在影評間的評價褒貶不一[4],但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和《時代雜誌》都將其列為年度佳片,風評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好轉。該片僅以300萬美元的預算在全球院線獲得了超過1.41億美元的票房[3],成為當時收入最高的喜劇電影[5]。
該片與同由蘭迪斯執導的《小銀幕大電影》(1977年)共同成為定義*爛電影的代表作,使其類型成為好萊塢的主流題材[6]。2001年,《動物屋》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因其「重要文化、歷史和美學價值」而被保存於國家影片登記表中[7]。美國電影學院(AFI)則將該片列入百年百大喜劇電影名單中的第36位。除了被多間媒體視為影史最佳電影之一外,《動物屋》還在日後獲得了邪典電影的地位。
劇情
1962年,費博大學(Faber College)新生勞倫斯·「賴瑞」·克羅格和肯特·多夫曼尋求加入兄弟會。當他們發現自己在歐米茄兄弟會(Omega Theta Pi)的房子中感到格格不入后,改到隔壁的達泰兄弟會(Delta Tau Chi)參觀;其中,肯特的哥哥是佛瑞德(Fred)曾是會員,所以沒人能拒絕肯特的加入。達泰成員兼校園中惡作劇的頭號慣犯約翰·「布托」·布魯塔斯基歡迎他們[8],同時也認識了其他達泰成員,包括摩托車手丹尼·辛普森·「D日」·戴(Daniel Simpson "D-Day" Day)、分會主席、羅伯特·胡佛、艾克·「奧圖」·史特拉頓和奧特的好友唐納·「波恩」·索恩斯坦。其中,波恩的女友凱蒂不斷向他施加壓力,要求男友別在達泰喝酒,而是為自己的生活做點有意義的事。賴瑞和肯特對達泰宣誓忠誠,並被布托賦予兄弟會別名,分別是「斑馬」及「秀逗」。
大學院長維儂·沃梅希望將因各種校園行為違規和學術表現差勁、已處於緩刑中的達泰撤離學校,為此他動用一條隱藏的校規「雙重秘密緩刑」,以賦予自己完全的權力來對付達泰[8]。他任命端正、自傲的歐米茄會長格雷格協助自己。之後,各種事件加劇了院長和格雷格對達泰的敵意,包括儲備軍官訓練團學員司令道格拉斯·C·奈德邁爾的馬意外死於院長辦公室,以及奧圖與格雷格的女友曼蒂調情。
布托和D日從垃圾箱中竊取了即將進行的考試卷答案,但因歐米茄已事先掉包過該考卷而使達泰全員的考試成績不及格,平均得分為全校最低,以至於維儂告訴他們只需要再發生一次事故即可撤銷達泰的租約[8]。為了提升士氣,達泰號召舉辦了一場寬袍派對,並邀請了奧提斯·戴與騎士在現場演唱。維儂的妻子瑪麗昂也應邀參與並與奧圖上床。斑馬邀請與自己在超市遇見的收銀員克洛蕾特,儘管兩情相悅,但因女方喝醉而沒有與她做愛。在斑馬用購物車送她回家時,才發現克洛蕾特是市長的女兒。
奧提斯·戴與騎士演唱〈
俠瑪拉瑪叮噹〉的迪特湖俱樂部(
Dexter Lake Club,攝於2012年)
由於妻子的夜間外出和市長憤怒的威脅,使維儂舉辦了一場法庭聽證會,但達泰成員們卻因中途提早離席而使聽證會被迫結束。奧圖、波恩、秀逗與斑馬在夜間開車外出遊盪。奧圖冒充成法蘭克·萊蒙(Frank Lymon)從艾米莉·狄金森學院(Emily Dickinson College)那找法蘭克的未婚妻,但卻得知女方因一次爆炸意外而過世;他藉此找了四名女學生和另外三人約會。他們停在奧提斯·戴與騎士表演的公路酒吧——迪特湖俱樂部(Dexter Lake Club),但沒有意識到它是個只歡迎非洲裔美國客人的酒吧。奧圖、波恩、秀逗與斑馬被幾名客人嚇壞並匆匆開車離去,同時也毀了秀逗哥哥佛瑞德的車。
隔天,格雷格從曼蒂好友貝絲口中得知,曼蒂和奧圖有一腿,便生氣地和其他歐米茄成員誘使奧圖前往一家汽車旅館,並藉此將他毆打一頓。達泰之家的期中考成績極差,以至於維儂藉此將他們全員開除,並通知服役委員會,讓他們獲得服兵役的機會。這消息讓秀逗大為震驚,以至於他忍不住朝維儂嘔吐。
達泰成員們感到相當沮喪,但布托說了些提升士氣但缺乏邏輯的話(包含「德國轟炸珍珠港,結束了嗎?才沒有!」)后,他們決定向維儂、歐米茄和大學報復[8]。D日將佛瑞德的車改裝成裝甲車,並用一個蛋糕樣式的外殼包覆,潛入一年一度的返校遊行活動中。他們的行徑對遊行造成重大的破壞,格雷格和維儂都被狠狠地惡整一頓;事成之後,達泰成員們各自離去。在過程中,還以定格畫面加字卡的方式描述了達泰成員們的未來,他們都成為受人尊敬的專業人士(其中,布托和曼蒂結了婚並成為參議員);而歐米茄等人的下場則非常不幸,如格雷格在監獄被強暴、奈德邁爾在越戰被自己人槍殺[注 1]。
演員
製作
發展
《動物屋》是由1970年代中期美國校園中最受歡迎的幽默雜誌《國家諷刺》製作的首部電影[14],該雜誌的文章專門諷刺政治和大眾文化[15]。《國家諷刺》的許多作家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所以容易吸引全美學生閱讀[15]。道格拉斯·肯尼是其作家,也是該雜誌的第一任主編;他於196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並有著與片中的歐米茄(Omega)相近的經歷(他曾擔任大學精英兄弟會斯佩俱樂部的會長)[15]。身兼編劇的肯尼負責賴瑞·克羅格(Larry Kroger)、曼蒂·佩皮奇(Mandy Pepperidge)和維儂·沃梅(Vernon Wormer)的角色塑造。這三名角色在1973年的《國家諷刺1964年高中年鑒模仿》中首次出場,這是對1964年中美高中年鑒的嘲諷之作。該年鑒中的克羅格和佩皮奇的角色與電影中的角色相同,而維儂·沃梅則年鑒中則是名體育教練和公民老師[16]。
但肯尼認為《國家諷刺》的同事克里斯·米勒才是公司中的大學經歷專家[15]。面對迫在眉睫的最後交稿期限,米勒提交了他以前遺棄的回憶錄中的一章,題為「七場大火之夜(The Night of the Seven Fires)」,當中描述了他在常春藤盟校的新罕布希爾州漢諾威達特茅斯學院之阿爾法達泰兄弟會的生活經歷[14]。米勒兄弟會的滑稽舉止,加上前往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及其達泰志兄弟會(Delta Chi Fraternity)的旅途經歷,都成為了《動物屋》中的達泰之家(Delta Tau Chi)的靈感來源,而片中許多角色(及其昵稱)則取自該兄弟會中的成員[15]。製片人艾凡·瑞特曼才剛完成了大衛·柯能堡首作《毛骨悚然》(1975年)的製作后,便致電《國家諷刺》的出版者馬蒂·西蒙斯,以在該雜誌的名義下製作電影[17]。瑞特曼曾在紐約市進行《國家諷刺秀》的製作,其中包括約翰·貝魯西等幾名未來的《周六夜現場》成員。除了哈洛·雷米斯以外,當大部分的《國家諷刺》成員移師至《周六夜現場》時,瑞特曼提出了用《國家諷刺秀》的一些短片來拍成電影的想法[17]。
劇本
哈洛·雷米斯為《動物屋》的編劇之一
肯尼在西蒙斯的建議下會面了《國家諷刺》作家雷米斯。雷米斯在當時正利用自己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擔任Zeta Beta Tau兄弟會成員時的經歷,創作一份大學題材的電影綱要《新鮮人之年》(Freshman Year),但該雜誌的編輯對此並不滿意[15]。肯尼和雷米斯開始一起研究一份新的電影綱要——將查爾斯·曼森放到一所高中,稱其為《雷射狂歡女郎》(Laser Orgy Girls)[18]。西蒙斯認為這個主意很酷,於是他們將環境改為「東北學院、常春藤盟校」[6]。肯尼是米勒兄弟會故事的粉絲,並建議將其用作電影的基礎;肯尼、米勒和雷米斯開始為劇本集思廣益[17]。他們將電影背景的1962年定義為「美國的...最後一個純真年代」,並將片中的返校遊行設定在1963年11月21日,即甘迺迪總統遇刺的前一天[6]。
編劇們在編寫劇本方面都是新手[5][6],他們的電影綱要長達110頁,每人撰寫平均15頁左右。瑞特曼和西蒙斯將其推薦給好萊塢各大製片商,其中西蒙斯會見了環球影業高管內德·塔南。較年輕的高管西恩·丹尼爾和湯姆·芒特都喜歡《國家諷刺》式的幽默,因此相當支持他;其中,在調查被解僱的主管留下的項目時,芒特曾在塔南的助手那發現了「七場大火之夜」的電影綱要[5]。但塔南討厭這個主意;雷米斯回憶說:「我們走得比我認為的環球所期望或想要的還要遠,我認為他們感到震驚且喪膽。克里斯的兄弟會實際上是一種對嘔吐的崇拜,而且我們有很多場景幾乎是嘔吐的狂歡...我們沒有退縮過什麼。」[17]當編劇們寫了更多劇本的草稿時(共九頁),片商逐漸變得更喜歡該項目,尤其是擁護它的芒特[19]。片商終於准許該片的製作,並將預算定為300萬美元[15]。西蒙斯表示:「他們只是想,『算了,這是一部愚蠢的小電影,且如果幸運的話,我們能賺到幾美元,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吧』。」[17]
最初,瑞特曼希望執導電影,但當時的他只執導過一部預算僅5000美元《食人女》(1973年)而作罷[17]。製片人先與電影導演理查德·萊斯特和鮑勃·拉弗森取得聯繫,然後才考慮讓拍過《小銀幕大電影》(1977年)的約翰·蘭迪斯擔任導演[19]。西恩·丹尼爾在看了蘭迪斯的電影后推薦了他;蘭迪斯隨後會見了芒特、瑞特曼和西蒙斯,並得到了這份工作[17]。此外,丹尼爾的女友兼芒特的助手還擔任了電影的底稿編寫和場記[17]。蘭迪斯回憶說:「當我收到底稿時,那是我迄今為止讀過的最有趣的東西。但這確實令人反感,有大量的嘔吐投擲物和強姦與所有的事。」[20]蘭迪斯聲稱他對電影的最大貢獻是「必須有好人和壞人。不能只有壞人,所以會有好兄弟會和壞兄弟會」[21]。蘭迪斯是來自好萊塢的高中輟學生,而編劇們則是東海岸的大學畢業生,為此雙方間在早期也存在著摩擦。雷米斯表示,「他立即將《動物屋》稱為『我的電影』。我們已經忍受了兩年並對此感到討厭。」[17]蘭迪斯說,他從好萊塢經典喜劇中汲取了靈感,這些喜劇特徵包括巴斯特·基頓、哈羅德·勞埃德和馬克思兄弟[22]。
選角
約翰·貝魯西為《動物屋》的主要演員之一,也是編劇雷米斯的朋友
早在劇本階段,肯尼、米勒和雷米斯同意讓貝魯西出演電影,且雷米斯在芝加哥的第二城喜劇團與他成為朋友時[23],便特地為他寫了喜劇人物布托(Bluto)一角[5]。
《動物屋》最初的演員陣容包括吉維·蔡斯飾演奧圖(Otter)、比爾·莫瑞飾演波恩(Boon)、布萊恩·道爾-莫瑞飾演胡佛(Hoover)、丹·艾克洛德飾演D日(D-Day)[12][9],但最終只有貝魯西感興趣;蔡斯則為了《小迷糊闖七關》(1978年)而拒絕演出[14]。蘭迪斯想要不知名[6]但引人注目的演員[5],例如凱文·貝肯[12]和凱倫·艾倫(這也是兩人出演的首部電影)[9],而不是著名的喜劇演員;在將演出陣容描述為「群戲」后巧妙地將蔡斯排除在外[6]。蘭迪斯還表示,他對執導一部《周六夜現場》電影不感興趣,而不知名的演員將是更好的選擇。D日的角色基於身為摩托車迷的艾克洛德所創作,雖然他也受邀參與演出,但因對《周六夜現場》的承諾而作罷[19]。貝魯西在加入《周六夜現場》前曾在《國家諷刺秀》工作,並時常在兩個節目中往返[18];這使他在周一至周三都在拍電影,后在周四至周六飛往紐約參加節目錄影[12][18]。雷米斯起初讓自己飾演波恩,但其外貌被蘭迪斯嫌老而改為彼得·瑞格特;蘭迪斯雖然有意讓雷米斯在片中飾演一個小角色,但被對方拒絕[24]。蘭迪斯會面了傑克·韋伯並讓他來飾演沃梅院長,金·露華飾演其妻子。據當時的報導,韋伯擔心這會影響自己在《警網》系列的鮮明形象而婉拒,但之後又有報導指出他覺得劇本並不有趣。蘭迪斯在《西部執法者》(1976年)中見到約翰·維儂后就決定由他來飾演沃梅[5]。
貝魯西起初憑《動物屋》只獲得3.5萬美元,但在電影大受歡迎后又拿到了一筆獎金[23]。如果他當初拒絕布托一角的話,蘭迪斯就會考慮讓歌手肉卷來演此角。與貝魯西一起合作的蘭迪斯讓他詮釋一名「幾乎沒有任何對白」的角色[6][25];他們認為布托是哈波·馬克思和餅乾怪獸的混合體[9][26]。貝魯西表示,由於他的祖母只會說一點英語,所以他練出了不用說話就能與他人交流的能力[9][27]。
貝魯西的定位是配角,環球則想要另一位影星在片中[5]。蘭迪斯曾是《戰略大作戰》(1970年)的劇組成員,並與唐納·蘇德蘭成為朋友,有時還會照管他的兒子基佛[17]。剛和蘇德蘭在《小銀幕大電影》中合作后,蘭迪斯要求這位1970年代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加入演出。在為期兩天的工作中,蘇德蘭拒絕了最初的2萬美元加上「點數」(總收入或凈收入的百分比抽成)報價[28]。再為他提供一天2.5萬美元的工資[29]或電影總收入的2%抽成[28][29]。但該片缺乏信心的蘇德蘭還事先收了一筆保證金;雖然這使他成為了演員陣容中收入最高的成員(其次是各自獲得4萬美元的貝魯西、奈德邁爾的馬和一名男孩)[30]。但未料,《動物屋》大受歡迎,使做出這項決定的蘇德蘭損失了約1400萬美元[29]。但該影星的參與至關重要。蘭迪斯後來表示:「基本上是唐納·蘇德蘭才完成了這部電影的製作。」[5][29]
德韋·傑西在片中使用了他在私生活中的名字——奧提斯·戴(Otis Day)[13],並在完成電影后的1980年代從環球那買下了奧提斯·戴與騎士一名,並與他的一些家庭成員組成了該樂團的現實版本,於隨後幾年在美國巡迴演出[18]。
地點

達泰兄弟會房子的紀念牌匾(攝於2007年)
電影製作的下一個問題是找到一所大學,以讓他們在校園中拍攝電影[17]。他們將劇本提交給許多高校,但「沒人想要這部片」[18];蘭迪斯表示:「我找不到『外觀』,每個有『外觀』的地方都說『不,謝謝』。」[6]密蘇里州哥倫比亞的密蘇里大學原本同意他們在校園中拍片,但校長赫爾伯特·W·許林在看完劇本後撤回了拍片許可[30]。
俄勒岡州尤金的俄勒岡大學校長威廉·貝蒂·博伊德[31]曾於1966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高階行政人員,當時他的校園被選為電影《畢業生》(1967年)的取景地。在博伊德諮詢了其他高階行政同事之後,由於缺乏藝術價值而建議他將其拒絕,而使《畢業生》中柏克萊大學的校園場景是在南加州大學拍攝。《畢業生》之後成為了經典,當製片人詢問是某能在俄勒岡大學中拍攝時,博伊德決心不犯兩次相同的錯誤[18][12]。與學生會領袖和Pan Hellenic Council兄弟會的幹事協商后,大學關係總監(Director of University Relations)告訴校長,該劇本雖然不修邊幅且多半庸俗,但卻是對大學生活的趣味惡搞[17]。博伊德甚至允許將自己的辦公室當作沃梅主任的辦公室場景[12]。
被選為當作達泰之家的房屋原是位於尤金的Dr. A.W. Patterson House。1959年左右,它被Phi Sigma Kappa兄弟會的Psi Deuteron分會收購,並一直作為他們的分會場,直到1967年,由於該分會的會員人數少而關閉了該分會。房子被拍賣后,處於閑置且失修的狀態,如寬敞的門廊被拆除、草地鋪滿碎石。此外,當在此拍攝電影時,菲卡帕塞和Sigma Nu兄弟會的房子位於東第11大道700街區的Phi Sigma Kappa的舊房子旁邊[32]。Phi Sigma Kappa房屋和Sigma Nu房屋的內部用於許多室內場景,但每個房間都是在錄音棚中拍攝。Patterson的房子在1977年拍攝結束后仍處於閑置狀態,並於1986年被拆除[33]。現址(
44.048°N 123.081°W)現由西北基督大學的教育與諮詢學校佔用。停車場入口西側的一塊巨石上擺放著一塊青銅色的牌匾,以紀念達泰之家的位置[34]。凱薩琳·威爾森(Katherine Wilson)是《動物屋》的場地勘查員,她於2018年受訪時表示,Sigma Nu地下室正是片中寬袍派對的拍攝地;如今,西北基督大學將其地下室上鎖[34]。返校遊行場景是在科蒂奇格羅夫市中心約20英里(30公里)、連接著通過尤金的南5號州際公路俄勒岡州段的大街上拍攝[34][35]。
拍攝
主要拍攝於1977年秋季開始進行[26][32][36],且蘭迪斯要求飾演達泰的演員們提早五天到場,以彼此培養感情。他們住在附近位於斯普林菲爾德的Rodeway Inn汽車旅館[32],還將一架舊鋼琴從大廳搬到了布魯斯·麥吉爾的房間,這是他們在一起交流的「派對中心」[37]。詹姆士·威道斯回憶說:「就像大一新生一樣。彼此之間有了很多認識,且以我們的角色名稱互相稱呼。」這種策略也鼓勵飾演達泰的演員與飾演歐米茄的演員分開,從而在鏡頭上產生真實的敵意感[26]。在拍攝期間,貝魯西和他的妻子茱蒂(Judy)在尤金南部租了一間房子,好讓他遠離酒精和毒品[26];當貝魯西通勤前往紐約市進行《周六夜現場》演出時,她仍留在俄勒岡州[6]。
演員們被警告別與大學生混在一起[6];某晚,一些女孩還是邀請了其中幾個演員參加兄弟會派對,演員們答應邀請,但卻在派對上受到公開的敵意[17]。這群人明顯不受到歡迎,正當他們離開時,威道斯朝一群喝醉的奧勒岡鴨美式足球隊隊員扔了杯啤酒,使一場宛如「電影場面」般的鬥爭一觸即發[18][14]。提姆·麥特森、麥吉爾、彼得·瑞格特和威道斯險些逃脫;麥吉爾在過程中留下了青腫的眼眶,威道斯則掉了幾顆牙齒[18]。隔日從紐約抵達此處的貝魯西曾說要向該兄弟會報復,但眾人被阻勸[14]。
除了貝魯西挑起開打的大吼外,片中自助餐廳的食物大戰是一次性拍攝,演員們被鼓勵真實上演[6]。此外,貝魯西在自助餐廳中即興創作了許多橋段,如將一堆食物堆放在托盤上,這獲得了蘭迪斯的賞識[14][9]。秀逗(Flounder,史蒂芬·弗斯特飾演)在超市裡接東西的場景則是另一回事;弗斯特巧妙地蘭迪斯和麥特森扔給他的許多物品,使導演驚嘆不已[5]。蘭迪斯在一天內將費時的法庭戲完成,讓他在與艾凡·瑞特曼的賭注中勝出[5]。
在尤金拍攝的三十二天大多集中於11月完成[26][32][36]。由於電影的預算太少,同一台攝影機平均每天得重複使用三十五次[14];此外,蘭迪斯沒有自己的拖車或辦公室,且連續三周無法觀看樣片。他的妻子黛博拉·納杜爾曼在當地的二手店購買了大多數服裝,她和貝魯西的妻子茱蒂還布置了寬袍派對的場景[5]。片中雖然有大量飲酒的橋段,但麥特森表示那些都是低醇啤酒和茶[注 3],且蘭迪斯嚴格禁止演員們在拍片期間吸毒、飲酒[37]。此外,蘭迪斯與麥吉爾為了造訪片場的記者們演了一齣戲,導演假裝因演員在演戲時遇上困難而動怒[9][38]。蘭迪斯還將一個龜裂的罐子砸在麥吉爾的頭上。他跌倒在地,假裝失去知覺。記者們完全上了當;當他要麥吉爾起來時,對方則賴著不動[38][9]。

迪特湖俱樂部(攝於2011年)
由於尤金附近太荒涼,黑人臨時演員們不得不從波特蘭搭公車前往迪特湖俱樂部(Dexter Lake Club,
43.914°N 122.8115°W)。更嚴重的是,俱樂部一段的劇情驚動了環球高管內德·塔南和其他片商的主管,他認為這段涉及種族主義並提出警告:「如果你將這段留在片中,在美國的黑人會離席並走齣戲院。」但該片段在知名黑人演員李察·普瑞爾的批准下得以保留在片中[18][9][37]。
《動物屋》的原剪輯時長達175分鐘,而刪除時長超過一個小時;刪除的場景包括[9]:
- 約翰·蘭迪斯在片中客串了一名自助餐廳洗碗工,他試圖阻止布托吃掉所有食物,兩人為此引起了爭執。
- 布恩和胡佛告訴斑馬,達泰過去傳奇成員們的故事。
- 奧圖與幾個女友在一起的兩個片段(其中一人為電影場勘凱薩琳·威爾森飾演)。
- 布托將芥末倒在自己身上並開始演唱〈我是芥末人〉(I am the Mustard Man)一片段的加長版。
音樂
《動物屋》的配樂由作曲家埃爾默·伯恩斯坦所創作,他在配樂中結合了搖滾和節奏布魯斯;他在約翰·蘭迪斯還小時就是蘭迪斯家庭的朋友[40]。蘭迪斯很認真地要他來為該片作曲,伯恩斯坦很容易地被說服,但被片商質疑他是否適合粗俗喜劇;蘭迪斯讓伯恩斯坦表達出對喜劇的重視來使片商放心[12]。伯恩斯坦將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改編成〈費博大學主題曲〉,並表示,該片為他的作麴生涯打開了一扇通往喜劇的門[40][5]。
該原聲帶於1978年以黑膠唱片發行,後於1998年發行CD。在2000年代後期,由於〈費博大學主題曲〉(Faber College Theme)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國歌的相似之處而引起大眾的關注[41][42]。
曲目列表
[39]
片中的其他音樂還包括〈畸戀主題曲〉(馬克斯·史坦納作曲,波西·費斯和他的樂隊演奏)[43]、〈Who's Sorry Now?〉(泰德·史奈德、伯特·卡爾馬和哈利·魯比作曲,康妮·法蘭西絲演唱)[44]和〈華盛頓郵報進行曲〉(約翰·菲利普·蘇沙作曲)[45]和〈Tammy〉(傑·利文斯頓和雷·伊凡作曲)[45]。
發行
《動物屋》由環球影業定於1978年7月28日美國上映。當瑞特曼向美國各個地區的主管和銷售經理展示了在兩天內剪成的10分鐘電影製作片段后,加劇了片商對該片的熱情[19]。片商將二十份副本分發給了參與的廠商並獲得正面的反響[19]。《動物屋》在正式上映的四個月前於丹佛先行試映;在獲得觀眾的喜愛后,製片人意識到該片將會成功[17]。《動物屋》上映時,蘭迪斯、威道斯和凱倫·艾倫在全美進行巡迴宣傳活動[38]。環球影業花費了約450萬美元在選定的大學校園宣傳該片,促進學生號召自己的寬袍派對[46][47]。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舉辦的寬袍派對吸引了大約2000人參加,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則吸引了1萬人,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47]。由於該片的影響,該派對在1978年和1979年期間成為大學校園中頗受歡迎的活動[23]。
反響
評價
上映期間,《動物屋》在影評界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4][6],但其魅力很快地被發覺[48],此後它被公認為1978年年度佳片之一[49][50][51]。該片在匯總媒體網站爛番茄上根據50篇評論而持有90%的新鮮度,平均得分7.68/10;該網站共識:「導演約翰·蘭迪斯的才華和《周六夜現場》不受控的約翰·貝魯西共謀創造了一個暴躁、持續引起共鳴的顛覆性大學喜劇。」[52]而在Metacritic上根據13篇評論則獲得了79分,代表著「普遍正面的評價」[48]。
《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伊伯特給予該片四顆星的滿分評價,並在評論中寫道:「它毫無顧忌、凌亂且充滿能量,它打動了我們,電影部分的影響力來自其狂躁的能量...但電影做的(和表演)比我們原本想得更好。創造這種滑稽水準需要技巧,且片中充滿對幽默角色的塑造並以感覺來演出,比他們必備的更引人入勝。」[25]伊伯特還將《動物屋》放進了他的1978年十佳影片中,這是唯一一部獲得該榮譽的《國家諷刺》電影[53]。《時代雜誌》的法蘭克·瑞奇(Frank Rich)在評論中表示:「它完美表達了60年代後期的恐懼和厭惡;《動物屋》在最差的情況下顯得十分愚蠢,有趣的高點很容易彌補薄弱的低點。」[54]該雜誌還將《動物屋》納為年度最佳電影[55]。
《華盛頓郵報》的蓋瑞·阿諾(Gary Arnold)給了該片正面的評價,他在評論中寫道:「貝魯西還為了操弄觀眾而做出了一連串陰謀詭計的表情...他似乎能在靜止時表現出無法抵抗的有趣,或神來一筆地投入於次要的鬧劇機會。」[56]《新聞周刊》的大衛·安森認為:「但若《動物屋》缺乏《國家諷刺高中年鑒模仿》無味的啟發,這仍是一個高等的低俗幽默。」[57]《環球郵報》的羅伯特·馬丁(Robert Martin)在評論中表示:「它是如此粗俗且乏味,你感覺你該感到噁心,但很難被如此有趣的東西所冒犯。」[58]相反地,《芝加哥讀者》的戴夫·克爾給了該片負評,他表示:「雖然低俗喜劇無疑夠勁,但電影的貪婪品味和瑣碎卑劣相當落伍。」[59][4]
《動物屋》在美國精彩電視台排名的100部最有趣的電影中名列第一[60]。該片於2004年被《紐約時報》選入「史上最佳1000部電影」行列[61],而《帝國雜誌》則在「任何時刻500部最偉大的電影」中將其名列第279位[62]。
票房
在首映周末,《動物屋》先在12間戲院中上映,票房收入27萬美元[3],之後又將放映戲院增加至500間[63]。該片在北美的總收入為1.201億美元,並在全球收穫1.41億美元的票房佳績[3][14]。這在當時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喜劇片,直到被《魔鬼剋星》(1984年,同由雷米斯編劇,瑞特曼執導)超越,成為1970年代票房收入第七高的電影(不含家庭媒體)[5]。2000年代初,經通貨膨脹調整后,《動物屋》是北美地區票房的第68高的電影[64]。
獎項
2000年,美國電影學院(AFI)將《動物屋》列入百年百大喜劇電影名單中的第36位[65]。然後於2005年,AFI將約翰·「布托」·布魯塔斯基的名言「寬袍!寬袍!(Toga! Toga!)」列入百年百大電影台詞名單中的第82位[66];而另外提名的名言還包括「結束?你說『結束』?我們說結束才能結束!德國轟炸珍珠港,結束了嗎?才沒有!(Over? Did you say 'over'? Nothing is over until we decide it is! Was it over when the Germans bombed Pearl Harbor? Hell no!)」與「又肥、又醉加上笨,孩子,不能一輩子這樣下去(Fat, drunk, and stupid is no way to go through life, son)」[67]。
家庭媒體
《動物屋》於1979年發行影碟[70],並於1980、1983、1988和1990年推出VHS[71]。1992年,該片隨《福祿雙霸天》(1980年)共同推出VHS組合包。1998年2月,該片首次以全螢幕顯示的DVD格式發行[72],且於同年下旬發行了20周年寬螢幕珍藏版DVD、THX特別版VHS和寬螢幕簽名收藏版雷射影碟,同時也發行了一部名為《年鑒-動物屋大團圓》(The Yearbook — An Animal House Reunion)的45分鐘紀錄片[73]。該紀錄片由J·M·肯尼(J.M. Kenny)製作,內容包括包括製作筆記、院線預告片,以及對導演蘭迪斯、編劇雷米斯和米勒、作曲家伯恩斯坦、演員麥特森、艾倫、弗斯特、維儂、布魯姆、麥吉爾、威道斯、瑞格特、麥特卡爾夫和貝肯等演員的新訪談[74]。2000年,珍藏版DVD與《福祿雙霸天》、《一九四一》(1979年)共同以約翰·貝魯西三合一合輯的名義發行。在2003年發行的「雙重秘密緩刑版(Double Secret Probation Edition)」DVD中,演員們在一支名為《他們現在在哪裡:達泰校友更新》(Where Are They Now?: A Delta Alumni Update)的仿紀錄片中重新詮釋了各自的角色[8],並上演了這些角色在電影結局的後續發展;與電影版結局不同的是,貝魯西的角色布托在成為參議員後進一步當上了美國總統。該DVD還包括幕後花絮《你知道嗎?環球動畫軼事》(Did You Know That? Universal Animated Anecdotes),當中收錄了珍藏版紀錄片的製作、MxPx演唱〈Shout〉的MV、院線預告片、製作筆記,以及演員和電影製作的傳記[75]。
2006年8月,該片以HD DVD/DVD組合碟的形式發行,前者是1080p高畫質格式,而後者則是標準畫質。此外,《動物屋》和《鬥犬》(2005年)是環球首批發行的HD DVD/DVD組合碟之一,但因高解析度光碟格式之戰而使HD DVD停產,環球從2008年起決定改用藍光光碟(BD)格式[76]。《動物屋》於2011年7月26日推出BD[77]。
衍生作
《動物屋》的成功讓環球電視公司推出了一部電視情景喜劇《達泰之家》,1979年1月18日至4月21日在ABC播出[12][78]。約翰·維儂回歸飾演長期忍受達泰兄弟會惡整的維儂·沃梅主任,其他回歸的演員還包括飾演秀逗的史蒂芬·弗斯特、飾演D日的布魯斯·麥吉爾、飾演胡佛的威道斯[79]。試播集由電影的編劇肯尼、米勒和雷米斯編寫[80]。該劇還增添了新演員——飾演重磅炸彈(The Bombshell,新角色)的蜜雪兒·菲佛和取代提姆·麥特森飾演奧圖的彼得·福克斯(Peter Fox),而喬許·莫斯特爾則飾演轉校生兼布托的弟弟吉姆·「布洛托」·布魯塔斯基(Jim "Blotto" Blutarsky)[78][81][80];約翰·貝魯西的弟弟吉姆原本被找來飾演布托一角,但被對方婉拒[78]。《動物屋》還激發了另一部電視情景喜劇《Co-Ed Fever》的靈感,但未有電影的製片人和演員參與[79]。該劇的故事背景設定於女子學校——巴克斯特大學(Baxter College);但於1979年2月4日播出一集后就被取消[82]。NBC還推出了以《動物屋》為靈感的情景喜劇《兄弟姐妹》,就和《達泰之家》一樣在播出的三個月後宣布取消[83]。
該片的編劇曾計劃推出一部1967年背景(即愛之夏)的電影續集,內容描述達泰的成員們為了斑馬在舊金山海特-艾許伯里舉行的婚禮而團聚;達泰中唯一成為嬉皮士的人是秀逗,他現在被稱為雙魚(Pisces)[84][85]。後來,克里斯·米勒和另一位《國家諷刺》的作家約翰·魏德曼為電影劇本寫了一篇綱要,但環球因《美國風情畫續集》(1979年,片中含有1967年嬉皮士的要素)的失利而將其拒絕。約翰·貝魯西過世后,這個想法被無限期擱置[84][85]。
1982年,製片人馬蒂·西蒙斯也參與了劇本的編寫,試圖再次製作續集;該劇本達127頁,描述《動物屋》故事的五年後,一些達泰的成員們重返費博大學,並對他們深愛的兄弟會之變化而感到震驚[85]。該項目於1982年5月6日完成劇本初稿后就未再有下文[85]。
2012年,環球影業舞台製作公司(Universal Pictures Stage Productions)宣布將推出《動物屋》的音樂劇版本,由裸體淑女樂隊創作原創曲目,劇場總監兼東尼獎得主凱西·尼克羅執導,麥可·米特尼克作詞[86][87]。2013年7月,大衛·亞查貝克取代了裸體淑女樂隊來為該戲劇作曲[88]。
先驅及後世影響
雖然製作成本有限,但《動物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且與《小銀幕大電影》(同由蘭迪斯執導)共同成為定義*爛電影的代表作,使其類型成為好萊塢的主流題材[6][22]。在經過時間的推移后,《動物屋》由於受到廣大粉絲推崇而已獲得了邪典電影的地位[81]。該片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喜劇片的誕生,如《留校查看》(1981年)、《金牌警校軍》系列、《美國派》系列(由《國家諷刺》的競爭對手《瘋狂雜誌》所製作)、《重返校園》(2003年)等[15][22]。電影上映后,貝魯西、麥特森、貝肯和艾倫的職業生涯逐步成長,瑞特曼、蘭迪斯和雷米斯也成為了成功的電影人;蘭迪斯使用有特色的演員和配樂來使喜劇變得更具說服力的作法則成為了電影在業界開始流行起來[22]。電影上映后,貝魯西、麥特森、貝肯和艾倫的職業生涯逐步成長,瑞特曼、蘭迪斯和雷米斯也成為了成功的電影人;蘭迪斯使用有特色的演員和配樂來使喜劇變得更具說服力的作法則成為了日後喜劇片製作的標竿[5]。該片也促使艾倫和瑞格特在戲外成為長期的好友[89]。
在左派和反文化方面,該片提到了美國當年的政治時事動態,如副總統哈瑞·S·杜魯門決定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越南戰爭和民權運動[15][9]。片中的反文化顛覆性幽默的前身是兩部非「大學電影」,分別是1970年的諷刺黑色喜劇《風流軍醫俏護士》和《小銀幕大電影》[22]。
2001年,該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因其「重要文化、歷史和美學價值」而與另外二十四部電影被保存於國家影片登記表中[7]。2006年,米勒在《真實的動物屋:兄弟會啟發電影的令人敬畏之墮落傳奇》(The Real Animal House: The Awesomely Depraved Saga of the Fraternity That Inspired the Movie)一書中寫下了關於他在阿爾法達泰更詳盡的回憶錄,他在當中表示,片中的惡作劇行徑過於妨礙風化[90]。
《PopMatters》的詹姆斯·A·寇司比(James A. Cosby)指出,由於《動物屋》對大眾的廣泛影響,使得大學生試圖在現實生活中效仿達泰之家的滑稽舉止,導致「美國大學生每學期的GPA平均下降了0.18分」[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