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千年同一嘆 秋聲不可聞

作者:change?  於 2023-12-2 10: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人生坦途從來少,蘇頲《汾上驚秋》: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_手機搜狐網
汾上驚秋
(唐)蘇頲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白話
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涌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蘇頲(670年—727年),字庭碩,京兆武功縣(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玄宗宰相,封許國公。善於文學,與燕國公張說齊名,時稱「燕許大手筆」。這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採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
  前二句化用漢武帝《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後土的往事,並聯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何其相似,歷史彷彿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予點破。題目卻點出了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了震驚的。這不是由於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於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複雜的,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詩的后二句明確地說穿了詩人複雜紛亂的心情。「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蘊含的複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每日讀詩】— 2020-11-5《汾上驚秋》_手機搜狐網

對比一下20世紀三十年代帶兵在山上打游擊的將軍詩人陳毅的這首<曉過黃葉嶺>,在一番白描刻畫了彼時的景物環境后,同樣是以「秋聲不可聞」結束,陳毅的心境是否流露出幾分悲涼之感呢?

曉過黃葉嶺
陳毅

嶺頭孤店小,一徑與山分。
曉日明高樹,籃輿破白雲。
野花村婦髻,亂石古人墳。
黃葉初飛處,秋聲不可聞。

藍輿,讀音是lán yú。意思是竹轎。

唐代蘇頲《汾上驚秋》古詩欣賞及解析漲知識_手機搜狐網

蘇頲(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僕射蘇瑰之子。蘇頲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頲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頲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子孫
蘇善
蘇易,黃州刺史
蘇系,滁州刺史
蘇贊,字延卿
蘇虔,字執儀,國子司業
蘇震,河南尹
蘇敦、蘇發、蘇教、蘇徹、蘇墩、蘇政、蘇儼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汾上驚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7-27 11: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