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瘋狂亞洲富豪》,到底講了誰的故事?

作者:songmenglaw  於 2018-9-4 03: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大話影視|已有9評論

關鍵詞:移民、子女

作者:孟小潔(原創)


全亞裔陣容的好萊塢製作《Crazy Rich Asian》(直譯:《瘋狂的亞洲富豪》,又譯《摘金奇緣》、《我的超豪男友》),由於有著「25年以來,首部全亞裔陣容的好萊塢製作」的光環,8月在北美上映以來,該片在美國主流媒體曝光不斷,宣傳聲勢浩大,票房也不負眾望,幾周蟬聯榜首,這個勞動節的周末亦不例外。

故事內容大家看想必都已經很熟悉了。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女主,本身是大學經濟學教授,陪伴同為華裔的男友回新加坡參加好友婚禮,同時拜見男友家人。到了目的地才發現男友家族為新加坡首富,而男友的媽媽和奶奶都對女主不接受,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故事。

影片到目前為止,可以說基本上在美國本土是叫好也叫座,據說續集已經在籌劃中。畢竟大家吐槽好萊塢缺乏多元化已經很久了,能出現這樣一部好萊塢製作的全亞裔陣容,也算是給大家的呼聲一個交代。也許好萊塢也很驚喜地發現,可以政治正確和盆滿缽滿兩不誤。

看到這部電影在大屏幕上出現,我很為美國的亞裔高興,也心甘情願貢獻票房。作為一部輕鬆的浪漫喜劇,觀影體驗也很好,稍覺遺憾的是,結尾貌似有點匆忙。只是,作為從小出生長大在中國的人,我完全沒有這種激動到落淚的興奮。因為,看到亞洲面孔飾演各種類型的人物,在我眼裡,真不是個事兒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亞裔美國人的故事;準確地說,是好萊塢范兒的亞裔美國故事。


亞裔美國人:「香蕉人」的身份認同之殤 

讓我們再看看美國主流媒體的宣傳,怎麼說來著?25年來,首部全亞裔陣容的好萊塢製作。 

導演本人都說了,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運動。那這場運動的關鍵詞是什麼呢? 

要我說,不是「全亞裔陣容」、也不是「25年」,而是好萊塢。好萊塢真正代表的,乃是主流認可的意象。

在這部電影鋪天蓋地的宣傳中,常常有觀眾很困惑,「25年來的第一次全亞裔陣容」這樣的話,把2000年的《卧虎藏龍》擱哪兒了? 

2000年的《卧虎藏龍》是兩岸三地與美國的合拍片,所以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好萊塢製作。也由此可見,在這次運動式的宣傳中,真正分量重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雖然也有亞洲資本參與,但這部《瘋狂亞洲富豪》由華納兄弟出品,因此被認為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萊塢製作,也由此成為了亞裔演員們,多少年來,在好萊塢尋求機會而求不得的一次大爆發;更是各行各業、所有芸芸亞裔美國人,多少年來,尋求美國主流認同而求不得的一次共情 

這裡說明一下,這裡說的亞裔美國人,指的不是像筆者這樣成年後留學來美國的亞洲人,也不是身在亞洲的亞洲人,而是那些生在美國或者年幼時就隨家裡移民美國,英文比中文溜得多的亞裔。導演Jon Chu就是這樣的亞裔,女主Constance Wu也是。文化上他們更多是美國人,但是有一張亞裔面孔,是標準的「亞裔美國人」。

電影里女主的閨蜜就形容她是,外表黃、內心白的「香蕉人」 

香蕉人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共同掙扎,就是身份認同。這個問題在所有少數族裔的移民家庭幾乎都存在,也不是華人或者亞裔獨有。比如非洲裔的移二代有被成為「奧利奧餅乾」(Oreo,而拉丁裔的移二代有被稱為「椰子人」(coconut 

簡單來講,以上移二代身份認同的焦慮,就是覺得自己既不是父母親所來自國家的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國人,即美國白人。 

可惜這些移二代在身份認同上的掙扎,對於他們大部分第一代移民的父母而言,是很難理解的。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還會進一步加深他們的身份認同危機。比如華人的父母會有兩個極端,一種是灌輸給孩子說他就是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孩子稍有質疑則覺得孩子數典忘祖;另一種則是要求孩子徹底「融入」白人社會,徹底洗白成為「美國人」

這兩種極端的做法,無疑都會加重孩子身份認同的危機。 

第一種處理方式很快就不奏效,因為你很難說服一個從小在美國接受英文教育、美式教育的人,他是一個外國人。即使他/她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國/亞洲人,只要他去一趟中國或者亞洲,就會知道自己有多不亞洲,比如電影中的女主。

第二種方式也是很快就會失效,因為孩子很快會發現,自己因為長得不一樣,很難把自己「洗白」。即使語言一樣,即使其他方面的愛好一樣,但是皮膚和長相的不同,很難讓人假裝視而不見。社會上的「刻板印象」,也不是一個小孩子可以憑一己之力打破的。即使打破,這中間也會經歷不少艱難和困苦。而這中間的艱難和困苦,恐怕不是移一代的父母事先能預見、或者能想到的。

於是,這些移二代的亞裔們,常常要自己獨自消化,或者和同伴一起消化這種身份認同上的苦悶。 

直到《瘋狂亞洲富豪》的到來,讓這些移二代的亞裔們,第一次在大熒幕上,通過女主Rachel的視角,看到了自己的感受和經歷被確認。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或許只有在對比中,才能更直接地被呈現,尤其是和傳統亞洲文化的對比中

Rachel的視角是一個美國人的視角,Rachel帶著美國人的視角去審視了亞洲的文化,結論是確認了自己和他們的不同在這部電影中,Rachel其實幾乎可以是任何膚色的美國人,而作為華裔和其他膚色的美國人唯一幾處的不同,或許是不會對新加坡夜市上的生鮮小吃大呼小叫,並且能把麻將打得風生水起。

 

《瘋狂亞洲富豪》,打破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了嗎? 

劇組和一些觀眾覺得,《瘋狂亞洲富豪》幫助打破了針對亞裔只會讀書、獃頭獃腦、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尤其是亞裔男性缺乏魅力的刻板印象。

但是一些觀眾表示不服:亞裔本來在美國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都很有錢」,這部電影明明加深了這樣的刻板印象,哪裡來打破一說? 

還有東南亞和南亞的觀眾表示抗議:都是一些東亞國家(中國、韓國、日本)的亞裔演員,亞裔不只是東亞,請大家關照亞裔內部的多元性。

對於上述分歧,筆者歸結為:關於亞裔的刻板印象還真不少,可代表亞裔的美國文藝作品又太少。

平心而論,一部作品如果能夠打破某一個刻板印象,已經實屬不易,哪能要求它面面俱到?

這次沒能打破的成見、沒被代表的同志們怎麼辦?等下一部接著拍咯。

細想來,筆者也是真心心疼這些亞裔美國人,居然有不被文藝作品所代表的煩惱。作為自小在中國長大,浸淫在港片、台劇、韓劇、日劇、國產片各類型電影隨手一抓一大把的壞境中,第一次意識到亞裔美國人的這種痛苦時,有種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驚覺感。

在亞洲地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居然是美國亞裔苦苦奮鬥和追求的。也是難為了第一代從亞洲移民到美國的父母,自己尚在適應或打拚,哪想得到或顧得上兒女這麼美國化的敏感心事。

也有讀者可能會和筆者曾經一樣好奇,這些亞裔美國人是不知道亞洲也有各種電影電視劇嗎?想看亞洲面孔領銜各種角色,去看幾部亞洲戲不就好了,為什麼要這麼糾結是不是好萊塢製作呢

因為,長久以來,美國的電影市場就是好萊塢一手遮天外國電影在大部分美國民眾心裡,不存在的。至少在YoutubeNetflexHulu等等一眾的線上視頻網站出現之前,普通美國人根本就沒接觸外國電影特別方便的途徑。當然,如果是喜好小眾電影的文藝青年,可以上一些文藝的小影院去看一些非主流的電影,或者去租碟看一些亞洲電影。但是,這是文青乾的事情,是小眾的愛好。在美國,發行方根本不可能做比較大的投入,去宣傳外國電影,更不會像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大張旗鼓地宣傳好萊塢電影那樣。

於是好萊塢拍什麼,大家就看什麼;好萊塢的電影里沒有亞洲臉,大家就看不到亞洲臉;好萊塢的電影里,亞洲人會功夫、書獃子、瘦弱無趣,大家不知不覺地就認為亞裔就是這個樣子。 

以前聽聞中國電影在美國市場失利,會懷疑是否是中國電影不受歡迎。其實真不是,外國電影進入美國市場,就是在啃一塊硬骨頭。外國電影在美國,不分國籍,從來就很難在主流市場生存。究其原因,據說有仨。 

第一個原因,據說美國人不喜歡看字幕,而外國電影,因為製作過程沒用英文,大部分肯定要使用字幕。於是美國觀眾想到看字幕這麼累,就放棄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宣傳。這個容易理解,好萊塢本來就沒有動力去大力宣傳一部外國片。當年《卧虎藏龍》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外國電影,除了李安導演本身過人的實力,好萊塢的參與制作和精心推廣也是非常關鍵,尤其是,居然讓大家忍受了看字幕這件事情!

第三個原因,美國觀眾已經太適應好萊塢套路電影。雖然知道是套路,但是由於就是這麼被餵養大的,口味定了,很難改變。所以美國觀眾看外國電影的時候,常常會覺得難以理解、風格怪異,稍作嘗試便認定,還是好萊塢電影好看。

《瘋狂的亞洲富豪》原書作者為新加坡裔美籍作家Kevin Kwan,作品本身已是一部美國暢銷書而自帶流量,又能滿足普通美國民眾對越來越多中國富豪的好奇心,還是全英文製作不需要字幕,在目前的時機,可謂是天生要紅的好萊塢體質。

打破刻板印象?大家願意這麼想自然最好,不過可能這不是好萊塢最關心的事情罷了。

 

多元文化的未來:佔領好萊塢,也許將不再那麼重要

《瘋狂的亞洲富豪》票房大獲成功以後,大家紛紛期待這部劇可以讓好萊塢給華裔演員更多機會。 

事實上,這樣的勢頭已經興起。由韓裔美國男演員John Cho主演的電影《Searching》(譯名《網路謎蹤》)剛剛上映。作為懸疑片的《Searching》,反響不亞於全亞裔陣容的《瘋狂的亞洲富豪》。

與此同時,視頻網站Netflix也剛剛熱映了自己製作的青春片《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譯名:《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由越南裔美國女演員Lana Condor主演,獲得了滿滿好評。該劇也是根據大賣的暢銷書改編,作者為韓裔女作家Jenny Han

大家期待好萊塢能給亞裔演員機會,固然沒有錯。但是筆者有點懷疑這種靠好萊塢賞飯吃的思路,是否能奏效,亦或者,以後是否還真有必要

從好萊塢生意的角度講,即使亞裔或者其他少數族裔主演可以做到和白人演員主演一樣,但若是沒有明顯地「更受歡迎」,幹嘛要換人呢,幹嘛要擔這樣的風險呢?畢竟「第一」的賣點只能用一回,下一次,好萊塢拿什麼來吸睛? 

在目前的環境下,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或許是值得好萊塢考量的因素。與此同時,更值得指出的是,亞裔創作者的湧現,才是扭轉局面的關鍵

《瘋狂的亞洲富豪》一書的作者,曾經收到了視頻網站Netflix的高價收購要約,但是Kevin Kwan最後還是拒絕了Netflix選擇了華納兄弟,因為他的夢想是把這個亞裔的故事搬上大熒幕。不僅如此,Kevin Kwan在此之前拒絕了早先聯繫他的好萊塢製片方,因為對方要求收購的前提是,把主角換成白人女主進行改編。與之類似的是《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一書的原作者Jenny Han,拒絕了最初聯繫她的多個製片方,原因是,這些製片方都堅持要把女主換成白人飾演。Jenny Han寧可不賣也不願做這樣的修改,最後終於如願以償保留了亞裔女主的熒幕形象。

正是這些亞裔創作者的才華和堅守,才有了這些熒幕上的亞裔形象。我們看到的這些第一,絕非來自好萊塢大發善心的決定

創作者所帶來的改變力量,不僅僅體現在和好萊塢的博弈過程。更重要的是,時代已經變了。在視頻網站佔據半壁江山的現在,好萊塢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主宰現在的年輕人看什麼,並引領所有潮流的風向了

有大量的外國電影可以在NetflixYoutubeAmazon上看到,還有各種網紅頻道、視頻網站自製節目等。現在的美國年輕人可能更關心自己關注的某個Youtube或者Ins紅人,而不是好萊塢的電影明星。大家的興趣明顯更分散和多元。

比如,在Youtube上積累了大量人氣的視頻網紅Wang Fu Production,就由三個亞裔男生創始建立,擁有300多萬的關注,視頻瀏覽次數超過5億。視頻內容多為細膩的情感短片,也有搞笑的談話內容,選用了大量的亞裔演員。在2015年,Wang Fu Production還通過眾籌的方式,拍攝了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Everything Before Us》,當時被Netflix收錄。其中的男配角為知名韓裔男演員Randall Park,也就是Fresh Off the Boat (《菜鳥移民》)中飾演父親的那位。

Wang Fu Production,正是一貫以來信奉做好內容、從新興渠道尋求突破的成功典範。

筆者身邊朋友的小孩凡是上小學或者中學的,紛紛都有各自喜愛和關注的Youtube以及Ins紅人,對這些各自愛豆的喜愛程度,遠甚於大眾視野里的好萊塢明星。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亞裔美國小孩,可能要比他們的前輩幸福得多。更多樣的視頻資源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尋找認同的機會,甚至表達的機會

關於視頻網站是否最終會取代好萊塢的討論,時有耳聞。筆者思來想去,Netflix和好萊塢,也就隔著一塊大屏幕的距離。

對美國亞裔影視作品的興起和蓬勃發展,筆者充滿信心和期待因為,這是一個科技引領變革打破了壟斷的時代,是一個主流媒體日漸式微的時代,是一個內容為王又多元的時代。 

更是一個,創作者不需要再討好好萊塢,也能有出路的時代。

 

本文版權屬於作者孟小潔。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處用以下格式清晰註明原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原作者:孟小潔

出處:閑話移民公眾號(xianhua_immigration 

作者孟小潔,現居洛杉磯,加州執業律師,宋和孟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之一,主攻職業/商務移民事務,關注在美亞裔社區的權益。本所公眾號閑話移民,分享美國移民法律乾貨,探討中美文化差異,歡迎關注xianhua_immigration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8-9-4 03:52
結尾從沒幾乎是所有現代作品的通病!
回復 qxw66 2018-9-4 04:29
最討厭香蕉人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8-9-4 04:35
他們都以錢為主
回復 borninheaven 2018-9-4 04:55
講了亞洲人富了這個時宜
回復 一花五葉 2018-9-4 05:13
是時候了,亞裔站到舞台中央。
回復 change? 2018-9-4 06:04
這是中國人寫給中國人的影評,霧裡看花,看來平時只看中國的「優秀作品」,這電影就是美國人拍給美國人看的,亞裔追求「代表性」,美國觀眾愛看即新奇又符合作品欣賞口味的「藝術性」,這是一個特殊性和普遍性有機結合。就如美式中餐,中國人常常不以為然,其實你用正宗的中餐那就只有中國人自己去享用了,美式中餐人家也就吃個調劑,醬油對奶油,還是漢堡披薩等家常飯窩心,這種服務於主題環境主觀感受的欣賞和認同的局限是沒有辦法克服的,試想在中國主流觀眾會認同新疆少數民族完全用他們的文化和語言敘述么—-他們必須說漢話用中國式的言行才行得通吧
回復 綠野仙蹤 2018-9-4 16:10
qxw66: 最討厭香蕉人
六六是芒果
回復 qxw66 2018-9-5 00:33
綠野仙蹤: 六六是芒果
偶,石榴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8-9-5 23:03
分析的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12: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