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孩子教育的幾點思考

作者:一劍飄塵  於 2016-3-29 06: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11評論

孩子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劍飄塵


周末的時候,給兒子電話。他很急促,沒有講一分鐘,就說:「爸爸,掛了吧,我很忙」。

我就奇怪:「忙到什麼樣呢,連一個電話都不打。而且還是周末。」

電話的另一頭,就是他一堆訴苦,說選了三個專業(電腦、商務、中文,我也是醉了),而且許多科目考90分都不是A,所以周末也要學習。

坦白說,我是為他感到驕傲的,所以這裡也算曬他的優秀嗎?但是我這種驕傲,與他是否優秀都沒有任何的關係。從他開始牙牙學語,我就會驕傲地展示給所有認識的人:他的點滴進步,即使有些進步實在是人生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比如他會走路了,我也會很得意地跟親戚朋友說:看,他竟然現在就開始自己走路了呢。他母親就批評我,說別人家的孩子比他走路還早呢,我這種得意,會被人恥笑。

問題在於:我驕傲的是他會走路了!與別人家孩子會不會走路,有什麼關係呢?別人因此恥笑我,也是他們的不對!他們不願意為自己孩子會走路了驕傲,憑什麼我就不可以呢?我驕傲我兒子,是因為我愛他,難道因為別人的恥笑,就不再表達對他的愛嗎?

我一直覺得,表達對於孩子的愛,是至關重要的。前段時間,矽谷有一個孩子自殺了的家長現身說法,為的是提供給其他家長一些參考。坦白說,我不會像許多中國家長那樣,恭維這個家長的做法。看起來是很偉大,但是我總覺得缺少了自私的愛,就不值得珍惜了。愛我一定要專一,否則,就不是愛,而是你的善良而已。善良是可以分享給所有人的,愛不可以。這也是我理解不了西方左派的一個原因:他們動不動就對任何人表達愛意。知道嗎?愛一個男人,是要跟他上床的;愛你的孩子,是要撫育他生活的;愛太太是要給她買鑽石的。所謂大愛無疆,那得有宇宙一樣的胸懷啊。就我們人類這點兒小身板,能把一個家裝心裡,也就撐得飽飽了。所以,以後再有人跟你說:我們要做慈善!可以!因為這是善,力所能及的施捨。但是有人跟你說:我們要愛中東難民。那你一定要看看:她是否在家裡收容了難民。否則,你就對她說:啊對不起啊,我只能慈善一下,捐助一點衣服啥。最可怕的還不是這種直接跟你臉對臉勸說大愛的人,最怕的是希拉里這樣的,自己離開白宮的時候,把白宮的餐具都往家裡帶,卻在廟堂之上,要求對難民開放國界。這是在慷民眾之慨,裝逼大愛。我總覺得,她還是更應該多對柯林頓顯示一下愛。

好吧,還是說那個家長:他因為對其他同學的愛站了出來。他在勸說其他家長的演說中,說了許許多多陳年往事,當然是無數的悔悟。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對孩子表達愛意。

嗯,這就是我說那種希拉里對柯林頓應該表達的愛意:小愛、私愛、朝夕相處之愛、肌膚相觸之愛。

許多人對於我一再批評中國文化不以為然。而這個矽谷家長的舉措,其實是證明了中國文化流毒的一個實例:中國人自以為是最愛孩子的民族,但是他們其實並不知道愛是讓對方舒服。並不是每個家長都把孩子逼上了絕路,但是有多少家長對於孩子的愛,不是建立在功利基礎上的呢?

比如,望子成龍,冠冕堂皇地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來。但是,如果孩子現在都不快樂,有好的未來又有什麼用呢?何況,這好的未來,也不過是一份比較好的經濟收入罷了。不要說孩子成人以後,買不回來學生時代的快樂,連他成人以後的快樂都買不來。如果,再深入分析的話,望子成龍里有多少是出於家長自己的面子的呢?當然,我這樣一說,許多人都會否認。沒有問題,哲學其實不是討論你們個體的認知的,哲學是討論普遍現象的、討論深入內心的思想的。哪怕所有的華裔都否認是出於面子而逼迫孩子爬藤,我也有信心說:華人的哲學就是面子哲學,包括對孩子的望子成龍的心態。

要面子和表達對於孩子的驕傲是不同的。

有朋友跟我講過矽谷一個有趣事情,這個朋友的朋友圈,曾經有一個父親,平時在朋友圈裡非常活躍,孩子考上了哈佛,但是在孩子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以後,這個父親只在朋友圈裡放了一瓶香檳酒圖片而已。我這朋友就很奇怪:他又不喜歡F1方程式賽車,放這樣的照片幹什麼呢?後來大家一問,才知道是這麼回事。

為什麼不公然地在朋友圈慶賀呢?怕別人看到覺得自己太高調。我知道有人會贊成這種低調,但是難道這種低調,考慮的不是也是自己的面子嗎?考慮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你這個形象,難道比對孩子的愛,還重要嗎?明明是抑制不住地喜悅,非得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竟然若無其事了,卻還放一張香檳的照片。

雖然我是不主張爬藤的,但是孩子能夠被哈佛這樣的學校錄取,這個結果與爬藤無關,這是他獲得的一份證明。無論他是被逼著爬藤的還是自己天賦異稟,這個結果都是一樣的:值得慶賀。作為父親,當然應該為他驕傲。幾年以後,你再看看自己的朋友圈的這一天,如果是曬了哈佛錄取通知書的照片,你一定會再次充滿甜蜜感。但是,你能夠在幾年後,還想起那一天,你留給別人的形象是不是偉大光榮正確嗎?QTNND,別人對於我的看法,能夠給我快樂嗎?即使能夠給我快樂,也給不了我孩子的快樂啊。

還有一個事情,中國大陸的一個讀者,突然一天晚上,緊急呼叫我:原來他孩子在美國讀書,在跟他抱怨人生無意義以後,就聯繫不上了。當時正是大陸一個很有名的高中生自殺后的第二天,所以這個讀者非常著急,找到我。我當晚就聯繫他的孩子。還好,這個孩子平時讀我的文章,所以對於我還是有一點點尊敬,就回復我了。顯然,孩子有點兒憂鬱症的癥狀。

說到憂鬱症,我就不由得要嘲笑一些華裔。中國大陸的,還好。因為中國大陸文化對於心理疾病不是很重視。一些美國的家長,跟著美國文化學習,估計拼了老命,也沒有學會人家的快樂文化,倒是學會了「憂鬱症」文化。矽谷那麼多孩子自殺,許多這類家長張嘴就是:憂鬱症。似乎憂鬱症就必然自殺一樣。我沒有時間去做調研了,希望誰能夠找到一些數據。在我看來,憂鬱症絕對不會比癌症的自殺率更高。以後是不是還應該給每個孩子檢測:他們是不是得了癌症呢?

不要把憂鬱症當作借口。少年維特自殺了,可以說是憂鬱症。但是實際上,如果能夠獲得綠蒂的愛,就是癌症,也能夠治癒了。所以,看不清孩子自殺的癥結在於缺少足夠的愛,而是責怪憂鬱症,這完全是食洋不化。

這一點,我也從我這個讀者孩子身上,獲得驗證:這個讀者把孩子送到美國以後,就根本不再關心孩子的生活狀況,給孩子的感受就像是完成了一件任務。他們之間缺乏深刻的交流。相反,這個孩子和我聊了很多。

所以,我覺得中國文化中缺少對於愛的理解。

我們總是覺得愛就是希望對方好。其實,愛是應該讓對方快樂。無限主義:無限快樂!我們和別人比,永遠比不過他人的成就。我們和自己比,永遠可以看到不足。但是,我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個體:自己的,才是世界的!離開我,這個世界無論存在與否,有什麼意義呢。

從小到大,我都是毫不掩飾地表達著對於孩子的驕傲,這與他是否取得了成績、取得成績是否足夠大,都沒有關係。我只是發自內心地愛他罷了。

所以,這個周末他跟我的談話,讓我緊張:既然他已經很緊張,何不少選一個專業呢?再說,為什麼還一定要讓每一門課都得A呢?

我就跟他說:爸爸大學的時候成績很爛,現在日子過得也不差啊。每門課都要得A,真是太奇怪了。

想不到,他回答我:為什麼不得A呢?既然選了課。

聽他這麼一說,我就突然明白,這孩子是得了完美主義的毛病了。

對於完美主義,我一點兒也不陌生。雖然大學的時候,我對於學業要求根本不高。恰恰相反,我是能夠考60分,就絕對不考61分的,那多浪費啊!當然,到了考60分萬歲的地步,也就必然沒有那種能力掌握地剛剛巧,所以,就免不了會有補考。

看起來,我並不是完美主義者,其實不盡然。大學的功課不好,只是因為這不是我喜歡的專業罷了。在我們那個時代,考上大學已經是千難萬難的事情,考上名牌大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填報專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由著學校安排。而進入大學,改專業也是不可能的。現在想想,在一個少年17、8歲左右,就決定他一輩子的專業,實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如果說今天,人們已經知道教育本身並不是僅僅為了上大學,但是許多人還是認為教育是為了一份好的工作。實際上,在我看來,教育是學習的過程,特別是大學教育,應該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讀。如果決定不了什麼專業有意思,那麼就不如什麼專業也不要讀,就是讀書就好。

之所以說我是完美主義者,因為我對於自己在意的文學領域,就完全不同。不僅把大量時間都花在閱讀相關的哲學、文史書籍,而且也陸陸續續寫許多文章。那個時候,就開始寫長篇小說了。至今我還記得,大四的時候,和一幫狐朋狗友住在研究生宿舍。當時,我在寫一部長篇小說,稿紙就放在床頭。有一天一個叫宋偉傑的學弟來宿舍,看了幾頁,就驚嘆我寫作的天賦。後來,他考上了人大比較文學研究生,現在美國東部的一所大學做文學教授。所以,通過他的這份推崇,也可以想見我寫作的天賦。但是,即使如此,我卻不滿意自己的文字。整個大學時代,竟然沒有向任何的出版社、雜誌投稿過。後來在中國工作以後,也是如此。無他,因為自己的完美主義的情結:每每寫出了幾萬字,回頭一看,總是不滿意。要麼是文筆的問題,要麼是邏輯的問題,然後就是放棄一邊。

而這些半途而廢的文稿,經過多少次搬家,早已經不知道哪裡去了。現在想想,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年輕人有完美主義的情結,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壞事情。好的方面,可以促使自己努力,完善人生。但是,從我自己經驗看,壞的方面更多一些,會失去自信,失去繼續下去的勇氣。人是不可能做出完美的事情的。即使德國、日本生產的機器,在我們眼裡已經完美的不得了,實際上還是有工程誤差的存在的。人生短暫,全力做好一件事情,其實不必在乎是否做到了完美。努力才更重要,而如果在努力中能夠體會到快樂、再快樂著集中精力完成它,這才是真正的完美:努力的完美。

所以,我經常對年輕人說:不要追求完美的結果,因為那一定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要追求完美的過程:快樂做事。這也是我的無限主義人生哲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則: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要達成無限的人生,抓住分分秒秒享受生命的過程最重要。不要去考核事情的結果,不要怕做事情不完美,不要覺得自己有許多的缺點!不!我們都不是上帝,也不是耶穌。我們只要不是默罕默德就很好了:我們不干預他人的幸福,在快樂中做自己喜歡而且有能力的事情。這就是無限主義的完美。我相信,每個人都做到無限快樂,這個世界就一定是最美好的。

寫了這麼多,突然想到自己的孩子:下個星期應該如何跟他溝通呢?這是個問題。

2016 03 2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泥馬 2016-3-29 06:33
表達對兒子的關愛和驕傲是自然表露,別人怎麼看不重要。一般來說,學三個專業確實很不尋常。大部分學生只學一個專業,有一部分再選一個minor, 選兩個minors的不多。所以,你兒子的一個Major+2個Minors確實是與眾不同,如能堅持到底確實值得驕傲。俺兒子undergraduate一個Minor都沒學,只夠學好一個Major,俺也覺得他儘力了就挺好。

另外,大學一般分數和字母級別劃分是固定的,90分確實不是A,而應該是A-,因為90-92分數段是A-。
回復 一劍飄塵 2016-3-29 07:19
泥馬: 表達對兒子的關愛和驕傲是自然表露,別人怎麼看不重要。一般來說,學三個專業確實很不尋常。大部分學生只學一個專業,有一部分再選一個minor, 選兩個minors的不
我這個父親不稱職,對他學校情況知道很少。三個專業,好像裡面有minor,我是反對他選這麼多課程的,現在有點擔心呢,怕他壓力太大。孩子大了,不聽父母的了。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這個星期天應該如何和他談心呢?頭痛。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情況。


閱讀詳情: http://big5.backchina.com/blog/350318/article-247558.html#ixzz44F6g0eCo
回復 泥馬 2016-3-29 16:53
一劍飄塵: 我這個父親不稱職,對他學校情況知道很少。三個專業,好像裡面有minor,我是反對他選這麼多課程的,現在有點擔心呢,怕他壓力太大。孩子大了,不聽父母的了。一
不用太擔心,孩子成人後減少和家長聯繫也是獨立性的一個特徵,家長也得逐漸適應孩子成人後獨立自主的變化。特別是大學的學習選課之類的,家長更不必過多介入,因為孩子學生對學業負擔和壓力程度的感受最直接最清楚,最好由他們自主決定如何選課和增減課程以及如何做大學期間的time management,家長一般不用干預,除非出現極端情況,比如出現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或選課與未來就業方向有明顯偏差問題等。

選擇和declare minor基本上是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校的課程rigorousness and challenging的程度有關。假如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Major綽綽有餘,選修minor不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嘛。課程rigorousness因每個學校或專業而不同,一般專業排名全美名列前茅的大學的專業課程難度高挑戰性強,能學好本專業Major就已經很好了。但這個決定要由學生本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沒有good or bad, 只有suitable and unsuitable.

從你說的情況,你兒子那樣的選課也許有他的道理,因為計算機課程現在幾乎是高質量大學通才教育的必修課程,比如斯坦福大學即使是文科專業學生也要求修一定計算機課程具備編程能力,以適應當代職場的需求增強學生的畢業受聘率。所以,學商科修計算機課程應該是合乎邏輯的選擇,只要學生具備這樣的學習能力。中文應該算是外語選修,對於母語為中文的學生相對比較「水」,不會造成多大學業壓力。所以,雖然其選修專業數量超常,但如果他學習能力很強,應該能應付。即使他日後覺得負擔過重,也可以放棄作為Minor(有一定專業課程學分要求),而僅作breadth的選修課程拿學分就可以了。這些都可以成為父子聊天的話題,聽聽兒子的想法和感受,對父親增進對兒子的了解和減少擔憂可能會有幫助。
回復 一劍飄塵 2016-3-29 22:00
泥馬: 不用太擔心,孩子成人後減少和家長聯繫也是獨立性的一個特徵,家長也得逐漸適應孩子成人後獨立自主的變化。特別是大學的學習選課之類的,家長更不必過多介入,因
太感謝了!真是慚愧,沒有了解這麼多!謝謝謝謝
回復 Sc2885375 2016-3-31 00:32
我只同子女討論我懂的,不了解的不談。我覺得讀大學與讀中小學是很不同的,中小學教什麼,我心裡有數,而我根本就不知大學的具體課程如何,怎麼談?子女讀大學就離家,讀研究院更去了外國。所以我甚少與子女談具體學科的問題,反而是生活的情況談得多些,例如剛提醒要凖時報稅。有時從宏觀角度給將來人生規劃給一些意見,但怎樣操作,還是他們自己決定。
回復 Sc2885375 2016-3-31 00:43
除了出色的學業成績,熱門的專業和研究院都要求考生有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以及人際關係...這些都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很欣賞「為什麼不得A呢?既然選了課」。懶也四年,勤也四年,而時間是人最有限和寶貴的資源。所以如果子女有本事,我是贊成讀名校的。
回復 泥馬 2016-3-31 05:34
Sc2885375: 除了出色的學業成績,熱門的專業和研究院都要求考生有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以及人際關係...這些都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很欣賞「為什麼不得A呢?既然選了課」。
富有切身體驗的經驗之談。對孩子的課程和專業問題,常常超出了父母的 學歷或知識範圍,特別是名校研究院里,往往某些專業課程是處於世界科技前沿的,聽兒女介紹講述加深理解比父母干預對於溝通交流更有效。

如果是以繼續讀grad school為目標,很贊成「除了出色的學業成績,熱門的專業和研究院都要求考生有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以及人際關係」。如有補充的是加上實驗室跟隨著名教授研究team的intern或RA經歷和leadership領導力的獎項認可。

[為什麼不得A呢?既然選了課」,這是一個值得展開的有意思問題。首先,它與個人規劃有直接關係,如果是計劃讀grad school, GPA的意義就相當突出重要;反之如果畢業就工作,職場hire的是人,而不是GPA,所以GPA在一定基準水平以上即可(比如3.5或要求低些3.0),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其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都保持A那需要集中精力於Major,以便從時間和精力投入上保障GPA 4.0。這更多是與grad school計劃掛鉤的選擇。除少數學霸級天賦學生外,一般難以在Major之外宣布Minor(s)而又都能保證A。
回復 看得開 2016-3-31 12:25
你的兒子把從青春期步入成年的過程全放在這三個專業里實在太可怕了。 大學時期,這是人生中的一段自由時光,既沒有家庭負擔,也沒有事業上的牽絆。在這段時間,年輕人可以不顧後果、無拘無束地接觸他人,並向他們學習。這些人包括寫下偉大作品的作家;教人嚴謹治學的教授;還有能夠分享有益成果的同學。大學的使命是認知上的。年輕人應該知道如何清楚地寫作和用數據進行推理。他們應該習得具體的知識:地球的歷史、人體的工作原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等等。你的兒子忙著跨過三個專業競賽的一個個障礙,沒時間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他是如此瘋狂地嘗試著,卻錯過了能改變人生的際遇。
回復 Sc2885375 2016-4-1 10:47
其實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教育與亞洲和英國制度大不相同。這里的本科是基礎教育,基本上是通識教育,將Major譯為專業並非準確,很多熱門專業是至少完成了頭二年學習,通過了能力測驗,才可以申請,有些MBA要求申請人至少有幾年本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才能申請...所以有些文學院畢業的可以考入醫學院習醫。這在亞洲和英國是不可想象的。
回復 Sc2885375 2016-4-1 10:56
追求完美在很多專業並非壞亊,編㝍電腦程式、做醫療手術等就是要追求完美的;當然能不能做到做好就因人而異了。
回復 泥馬 2016-4-1 22:08
看得開: 你的兒子把從青春期步入成年的過程全放在這三個專業里實在太可怕了。 大學時期,這是人生中的一段自由時光,既沒有家庭負擔,也沒有事業上的牽絆。在這段
一種很有想法的度過大學時光的方法。時間就是那麼多,如何管理時間安排好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以便在這段金色年華中獲得人生最大收益確實值得三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8: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