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親的背影--寫於已故父親九十一歲生辰

作者:afreeleaf  於 2021-2-8 15: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家人|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年輕的時候,不止一次讀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時候不太理解這麼一篇普通的散文,沒有華麗的詞藻,記錄的又是極平凡的小事,為何會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直到我自己的父親離去,再次讀到,才體會到不一樣的感受,勾起內心深處的回憶。

和朱先生在散文里寫的一樣,我上次見到好好的父親也是兩年多之前的2018 年六月份。說他是好好的,因為那時候他雖然年邁體弱,步態蹣跚,可還能扶著欄杆,上下四層樓梯。脾氣有些改變,但頭腦還很清晰,過去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老家要重建祠堂,不僅捐款,還多次告知晚輩老祠堂的舊事,典故。我回國和他短聚時,總想和他多說說話,問問過去的一些事情,但他那時聽力很差,而且由於輕度的腦梗,說話不清楚,說幾句便覺累,不想多說。本以為還有時間,希望他能慢慢恢復一些,下次再聊,可不料半年之後,突然再次中風,完全失聰,成了植物人。雖經各種治療搶救,仍無回天之力,卧床剛過一年,便溘然而逝。儘管我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裡回去照顧過他兩次,可那時他大腦已完全沒有任何功能,更不用說語言交流了。

父親走後一年多,想到父親的點點滴滴,印像最深的也是我離家上大學的情景。霎那間,這一切已過去四十多年,許多的細節,比如當時說了什麼,做了些什麼,記憶里已模糊不清了。翻閱我那時的日記,裡面記的都是高考的努力,上大學的興奮,和同學的來往,唯獨缺了和父母交流的細節。但有些畫面,還是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尤其是每年寒暑假回家,父母送我去火車站的情景。

那時我家所在的小縣城裡還沒有計程車,從家裡走到火車站大慨需要二十分鐘。那條路如今還在,只是小巷都改建成了大街,居民區變成了臨街的店鋪。記憶里似乎每次出門都是凌晨四點多,寂靜的街道上空空蕩蕩,萬籟俱靜。即便是在夏天,小巷裡也是漆黑一片。大街上倒是有零星的路燈,照著父母和我三人的身影,我們拖著我的行李,一路說著話,匆匆行走在空蕩的馬路中間。這時候的父親話不多,噓寒問暖的大多是母親,他們的囑咐我已完全不記得了,可那聲音似乎還在夜空里回蕩,還能感受到家人在一起的溫暖,讓我完全不覺撲面而來的冷峭夜風。

我第一次去千里之外的北京上學時還未滿十七歲,比朱先生外出趕考時還小三歲,父母自然是不放心。第一次去北京帶的行李多一些,又是頭一次獨自出門,父母托熟人買了從孝感上車的卧鋪票。從家裡去孝感,帶著一大一小兩個箱子,也是極不方便。為此,又找了在水泥廠工作的姑父,請他幫忙,找到一個運送水泥的貨車,我和父親先去,母親隨後坐車去孝感會合,和在孝感工作的兄長一起送我上火車。

那時候運水泥的車還都是敞篷車,箱子能放在後面,我和父親則勉強擠坐在駕駛室里。期待去北京上大學,開始新的生活的興奮,沖淡了路途上顛簸和擁擠帶來的不適。有外人在,父親的話更少了。可車行沒多久,便在路邊停下,司機下了車,讓我們等著,他自己去了附近的一個村子里。那時小地方路上車少,既沒有計程車,也沒遇到能搭乘的過路車。父親十分懊惱,後悔不該搭這車。可事已如此,我們只能耐心候著。我們倆有一搭,無一搭地說著話,不知道過了多久,司機才回來。雖然耽誤了不少時間,好在沒有誤了去北京的火車。

以後每次離家,都是父母一起送我到車站,很少再搭順路車了。那時的交通雖遠不如現在這麼方便,可比朱先生所處的上世紀二十年代,還是好了許多,出門遠行,不用划小船,還能坐上火車。只是卧鋪票很貴,儘管那時的火車到北京快的也需要二十個小時,記憶中也就第一次去上學時坐過一次。而且去北京總是要先到孝感或武漢轉車,路途漫長。雖然那時去北京的火車不止一趟,可中每次從家裡出門好像都是凌晨。後來,車次多了,更方便了,不用再走那麼早,可父親在世時,我每次離家,父母都會堅持送我到火車站或者計程車上。直到近年,我已成家,自己的孩子也成大人了,還是如此。

幾十年過來,父母送每一次我離家遠行,都成了記憶里最溫暖的畫面。不只是父母遠去的背影,更多的是迎面而來的溫馨回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afreeleaf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7: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