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馮學榮:我為什麼瞧不起中國歷史學家

作者:light12  於 2017-3-31 00: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2評論

關鍵詞:歷史學家, 中國

馮學榮:我為什麼瞧不起中國歷史學家
2017-02-10 馮學榮 馮學榮讀史 馮學榮讀史

點擊上方藍字「馮學榮讀史」關注本號

 

馮學榮:我為什麼瞧不起中國歷史學家

 




 

中國的歷史學家是一個笑柄多多的群體,今天我們談談,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歷史學家笑柄一:雙重標準

 

中國歷史學家最大的笑柄之一,就是看問題有雙重標準,例如大清帝國的鐵騎在嘉定屠城,是罪行,但同樣是大清帝國的鐵騎,將準噶爾汗國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屠殺乾淨,這叫做「平定準噶爾」。

 

同樣是大屠殺,殺的對自己不利,叫做罪行;殺的對自己有利,則叫做功績。

 

還有,匈奴不可以打進我的國土,但是我可以進攻大漠、追殺匈奴,別人殺進來是侵略,我殺出去則是自衛。漢武帝南征北戰,將大片別人的土地收入自己的囊中,然而這件事,我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歷史學家站出來,發出過一絲的批評,為什麼?屁股決定腦袋。

 

歷史學家不堪面對的是,如果沒有侵略,廣東只是俚人的天下,漢人的疆域從哪裡來的?

 

打來的。

 

日本人吞併台灣朝鮮成為日本帝國,是侵略,然而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中華,則是歷史的功臣。

 

你所在的立場,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還有,分裂蒙古是罪行,分裂朝鮮則是功績。

 

還有,美國水兵在民國耀武揚威,是國恥;大清北洋水師在日本長崎耀武揚威,則為國慶。

 

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原住民手中奪走寶島,叫做侵略,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走寶島,叫做收復,而原住民作為寶島的主人,則在歷史中失去了位置。

 

還有,英國在上海設租界,是侵略,大清帝國在朝鮮設租界,是親善。

 

各種雙重標準,各種流氓。嘆為觀止。

 

照照鏡子,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歷史學家笑柄二:邏輯混亂

 

中國歷史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很愛面子的群體,因此就算是亡國這種事情,都可以被他們寫成一段優美的歷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蒙古帝國吞併漢人帝國(宋朝)的事情。

 

明明是漢人帝國亡國於蒙古,中國的歷史學家卻說那也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叫做「元朝」。事實上,根本不存在什麼「元朝」,所謂的「元」,不過是當時橫跨歐亞兩大陸的大蒙古帝國(The Mongol Empire)的一部分。在當時蒙古統治者的眼中,漢人是賤民,是被征服者,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國。

 

當年忽必烈派兵進攻日本,這件事在日本的歷史中叫做什麼?叫做「蒙古襲來」,為什麼日本人不把元朝侵略日本的戰爭叫做「中國侵日戰爭」呢?因為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國。

 

所謂元朝,不過是漢人前後97年的亡國史,僅此而已,根本不存在什麼「元朝」,成吉思汗也不是中華的民族英雄,元朝也不是中國人的國家。

 

如果一股侵略者亡了我的國家,建立他們自己的國家,然而他們的國家在歷史中後來又變成是我的國家,那麼試問所謂的抵抗侵略,又有什麼意義呢?

 

邏輯混亂。

 

大清帝國也一樣,也是漢人亡國的歷史,前後268年,大清帝國是不是中國?不是。這一點,丁汝昌鄧世昌們看不清楚,然而孫中山卻是看的很清楚,所以在甲午戰爭爆發那一年,孫中山急急忙忙找了日本駐香港領事館,幹嘛?要錢,要槍,孫中山要日本出錢幫他,他要組建一支武裝,在南中國和日本實現南北夾擊之勢,共同攻擊大清帝國。

 

孫中山為什麼要和日本聯手攻擊大清帝國?因為大清帝國不是中國。中國在1644年已經亡了。這一點,孫中山看的很清楚,當年的同盟會上上下下,基本上都看的很清楚,所以孫中山要日本幫他推翻大清,然後恢復一個漢人的國家。

 

所以我們回首再看兩次鴉片戰爭,我們中國老百姓應該幫助誰?答案是:應該幫助英國人,趕跑滿清韃子,然後在英國人的扶持下,恢復一個漢人的國家,然後作為報酬,向英國全面開放中國的市場,這才是正確的路子。

 

注意:史料顯示英國並無領土野心,與英國合作並無亡國風險;且開放市場對雙方均有利,此乃經濟常識。

 

所以我們說兩次鴉片戰爭,是誰挨打了?是「我們」挨打了嗎?不是。是滿清侵略者挨打了。以自由貿易為旗幟的英國代表先進的文明,我們如果是有眼光的人,我們應該站到英國一邊去,共同推翻大清,建立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漢人國家。

 

歷史學家笑柄三:自欺欺人

 

中國歷史學家還是一個很狡猾的群體,他們懂得刪減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而迎合讀者的喜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86年大清帝國北洋水師在日本長崎耀武揚威的事件。這件事今天從歷史資料看來,毫無疑問,是大清的水兵先動的手,然而在中國歷史學家的筆下,幾乎所有關於這件事的歷史圖書、影視作品等,清國水兵先動手這個情節,都變成了日本警察先動手。

 

騙人能長久不?不能長久。因為人性求真。總有人站出來說真話。例如我。

 

你一個泱泱大國的水兵,倚仗自己的炮艦強大,到人家的國土上去動手打人,事後不但不反省,而且還堂而皇之在歷史書里公然撒謊,說是人家先動的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

 

都喜歡罵日本鬼子?自己又是什麼?五十步笑百步,僅此而已。

 

還有火燒圓明園,你把人家談判使團的人給殺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誰的祖宗教導的?殺了人家使團,怪人家燒你的園林?1979年你派個使團到河內,被人殺殺看?你會怎麼想?


還有義和團事件,歷史學家只告訴你辛丑條約,然而山西巡撫毓賢在太原對傳教士不分男女老幼實施大屠殺,我沒見一個中國歷史學家下筆寫過一個字。

 

閹割前因,只留後果,這就是中國歷史學家欺世盜名的慣用伎倆。

 

然而,自欺欺人只能爽一時,時間一久,一切都會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雙重標準,邏輯混亂,自欺欺人,他們這一代已經沒救了,我們寄希望於下一代,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將來個個都是明白人,不要再做這樣的騙子。

 




點擊以下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電子文集《馮學榮談歷史(第一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7-3-31 02:54
站著說話不腰疼,真有個他看得起的早就給收拾了。
回復 light12 2017-3-31 04:37
sousuo: 站著說話不腰疼,真有個他看得起的早就給收拾了。
  
回復 mwmblinds 2017-3-31 06:51
這是一個有歷史無真「書」的國家,歷來如此。
回復 light12 2017-3-31 07:07
mwmblinds: 這是一個有歷史無真「書」的國家,歷來如此。
  
回復 徐福男兒 2017-3-31 07:17
這是共產制度造成的怪現象,光看不起體制內的歷史學家沒有抓住關鍵。更何況目前即使是體制內的歷史學者,也有開始做實事求是學問的人在,比如沈志華。
回復 light12 2017-3-31 07:20
徐福男兒: 這是共產制度造成的怪現象,光看不起體制內的歷史學家沒有抓住關鍵。更何況目前即使是體制內的歷史學者,也有開始做實事求是學問的人在,比如沈志華。
  
回復 病枕軛 2017-4-1 15:27
當然了,退後幾十年,不偏不倚搞歷史,最好!研究歷史不能感情用事,屁股決定大腦。在現行中國體制下,史學家成了裱糊匠。認真研究乃是出力不討好的事。
回復 light12 2017-4-1 17:19
病枕軛: 當然了,退後幾十年,不偏不倚搞歷史,最好!研究歷史不能感情用事,屁股決定大腦。在現行中國體制下,史學家成了裱糊匠。認真研究乃是出力不討好的事。
  
回復 東土唐人 2017-4-2 22:37
對歷史的雙重標準,哪個國家都差不多,都是國家利益第一。日本對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態度、以及對美國對日本的轟炸的態度, 是一樣嗎?對控制中國釣魚島的態度、對俄羅斯佔領它的北方四島態度,是一樣嗎?
回復 light12 2017-4-2 22:46
東土唐人: 對歷史的雙重標準,哪個國家都差不多,都是國家利益第一。日本對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態度、以及對美國對日本的轟炸的態度, 是一樣嗎?對控制中國釣魚島的態度
德國人對二戰的態度?
回復 東土唐人 2017-4-3 02:05
所以說,對歷史的雙重標準,不少國家就是這樣,不奇怪。都是國家利益第一。英國、中國對鴉片戰爭的態度一樣嗎?德國人對二戰的態度,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如果德國還為納粹護短,看歐洲各國對它什麼態度?這對德國的政治、經濟有利嗎?就算如此,德國目前也還有支持納粹的人。歷史都是由勝利者寫的,試想如果當年德國贏了,會有德國為納粹謝罪?如果日本贏了,被審判戰爭犯將是蔣介石。如果國共戰爭蔣介石贏了,毛朱等就是罪犯、戰爭犯。就算世界警察美國,在國際事務里採用雙重標準的事太多了。
回復 light12 2017-4-3 02:22
東土唐人: 所以說,對歷史的雙重標準,不少國家就是這樣,不奇怪。都是國家利益第一。英國、中國對鴉片戰爭的態度一樣嗎?德國人對二戰的態度,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08: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