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方人為什麼喜歡冒險和探險?

作者:kylelong  於 2010-10-25 0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8評論

關鍵詞:

 

大海、荒島、森林、沙漠、高山、溪流、小舟、帳篷、野果、毒蛇、珠寶、美女……西方人冒險和探險的故事,經常在好萊塢大片中可以看到。探險是去來沒有人去過或很少有人去過的地方考察,而冒險是指不顧危險地進行某項活動;探險是有充分準備的漫長之旅,是考察研究的過程,是人類認識探索自然的一種方式,也是人類對自我的體能和智能的挑戰,而冒險是不得已而為之或應急性的行為。與中國人相比,似乎西方人更喜歡、或者說更擅長於冒險和探險。歸納起來,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西方人飲食無憂,食財富品衛生條件較好,食品管理和檢驗比較嚴格;尤其是商店出售的肉食,大多數是沒有動物原形的加工肉類,甚至普通人不能自己宰殺活體動物。但如果去冒險和探險,就需要在野外生存、與大自然抗爭,這樣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增強獵殺野味的能力。就好比馴養的動物在放生野外之前,要經過野外生存訓練一樣。相比之下,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也實在夠懸的,都是神農氏的後代。三聚氰胺牛奶、甲醛啤酒、硫磺銀耳等等就不用說了,自己殺雞宰羊、偷雞摸狗、生吞活剝等等,也都是常見的事兒。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的生活就基本上如同一種冒險和探險生活,哪還用自己專門花錢去冒險和探險呢?
 
2,西方社會法律嚴明、制度完善、管理嚴密,絕大多數人是比較守規矩的;交通也好、旅遊也罷,一切公共事務都是井井有條,人們的法律和公共道德意識比較強,同時又有某種精神上的壓抑或壓迫感;社會安全保障較好,公共應急處理組織和設施比較合理,人們基本上不用擔心什麼公共安全問題。但如果去冒險和探險,則是一種人權與自由的享受,一種被解放的感覺;最主要的是對自己應急能力和處理極端事件能力的鍛煉。相比之下,現代中國人的普通生活忙忙碌碌、浮浮躁躁,整天為生活奔波、匆匆忙忙;「春運」就不說了,平時上下班要擠公交車,孩子上下學要接送,買東西要排很長隊,每天打聽哪裡有降價的商品,晚上忙著請客送禮,就連上飛機也要搶座位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基本上如同一種冒險和探險。因此,中國人自己很少花時間和金錢去搞什麼野外的冒險和探險。
 
3,西方社會秩序井然,人們關係比較和睦、相處融洽、相互幫助;即使是陌生人之間,也會有某種真情。但如果去冒險和探險,就會與很多土人或野人打交道,經歷的可是一番「智慧與文明」對「愚昧與野蠻」的較量過程。這樣可以鍛煉人的思維、毅力和力量,訓練人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相比之下,在某種程度上,現代的中國社會已經失去了誠信與真誠,人們之間的關係,金錢或利益至上,慈善事業遠遠不如西方國家普及;在官場、商界、教育、科研、影視、體育、文化等等領域,人們之間以「利益」相互維繫,從政界、商界,到愛情、家庭,「36計」無處不在,人們考慮較多的是「得」與「失」,進而導致社會腐敗,人們在生活中要經歷拼搏與廝殺、猜忌與算計,才能生存,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冒險與探險」生活。
 
4,西方人善於掠奪、鯨吞和富集財富,看看西方一些大國的博物館就知道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大文明古國」,都被西方列強掠奪過多次,大量的財富被聚集在西方國家,甚至西方國家的私人手中。再看看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制度,充分保障私人的財產和隱私,遺產可以代代相傳。由於種種原因,西方人又時常把財富(比如金銀珠寶)埋藏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這會導致很多人去冒險和探險,去尋找金錢財富。相比之下,幾千年來,中國平民百姓一直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而西方列強掠奪的中國財富,則是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或者腐敗的朝庭。即使是現代中國,平民百姓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在貧困線上掙扎,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工作等等,都得用上「十八般武藝」。這樣的生活,不是冒險和探險,又是什麼呢?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西方人都喜歡冒險和探險,也不是所有中國人都不去冒險和探險,徐霞客可是世界冒險和探險界的名人。不過,當代中國人中,喜歡冒險和探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育愛好者、歌星影星、攝影愛好者、地質及測量工作者等等,要麼就是有錢有勢的人。「下海」、「倒爺」、「大腕」等等,就是在這樣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
 
無論西方文明有多麼優越,都是適合於西方國家的;無論中華文明如何發展進步,也都是適合於中國的。如果有一天,地球文明消失,我相信:中國人一定可以存活下來。至於西方人,那就要看他們的造化了。當然,法制的建立與完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中國,任重道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8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0-10-25 02:52
分析到位!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02:57
fanlaifuqu: 分析到位!
謝謝鼓勵。
回復 紅妹子 2010-10-25 04:13
當代中國人中,喜歡冒險和探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育愛好者、歌星影星,要麼就是有錢有勢的人。
補充一點:探險還有攝影愛好者,獵奇心驅使,捕捉和征服大自然的人。
回復 shaitthis 2010-10-25 04:16
很有道理。呵呵
回復 jianglei 2010-10-25 04:26
是啊是啊,,每次出門,看紐西蘭一2歲的小孩就已經開始在學習海上滑板啥的了,山頂上那些滑翔機也是各種各樣,,非常感嘆,抬頭看看天空中那一直在往返巡邏的直升機,看地面上總有幾輛隨時等待去救援的大車子,只能仔細想想為什麼,你分析得太對了。
回復 vww 2010-10-25 06:01
西方人是喜歡探險,但是樓主所羅列的理由並不屬實。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年代,也就是西方人探險最精彩的片斷,是在大約公元1500到1800的這300多年裡。那時的西方社會即貧窮,又沒有健全的法律和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秩序並不井然。西方人喜歡探險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所致,不像中國人從小就學什麼「父母在,不遠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之類的經文。
至於對財富的渴求,中國人絕不會亞於任何人。不同的是,我們更多的是在窩裡爭奪,而人家是更多的走向世界,開闢新的財源。
回復 珍曼 2010-10-25 08:02
...對中國人來說, 流放是一種懲罰, 不是嗎?...自古到今,...一提起青海, 全家害怕...
回復 Cristal 2010-10-25 09:55
尤其是近兩百年的西方,發展得比較好。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09:58
紅妹子: 當代中國人中,喜歡冒險和探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育愛好者、歌星影星,要麼就是有錢有勢的人。
補充一點:探險還有攝影愛好者,獵奇心驅使,捕捉和征服大自然
嗯,謝謝。加上。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10:00
shaitthis: 很有道理。呵呵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10:01
jianglei: 是啊是啊,,每次出門,看紐西蘭一2歲的小孩就已經開始在學習海上滑板啥的了,山頂上那些滑翔機也是各種各樣,,非常感嘆,抬頭看看天空中那一直在往返巡邏的直
謝謝鼓勵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10:10
vww: 西方人是喜歡探險,但是樓主所羅列的理由並不屬實。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年代,也就是西方人探險最精彩的片斷,是在大約公元1500到1800的這300多年裡。那時的西方社
嗯,有道理。

不過,本文並不涉及地理大發現年代,而是對整個歐美社會而言,而且主要是現代意義。

西方人的文化,就是掠奪文化(包括掠奪土地、財富、資源、宗教等等),所以喜歡探險,這就是最後一個原因。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10:14
珍曼: ...對中國人來說, 流放是一種懲罰, 不是嗎?...自古到今,...一提起青海, 全家害怕...
嗯,新疆和海南,也是流放地。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10:22
Cristal: 尤其是近兩百年的西方,發展得比較好。
回復 Cristal 2010-10-25 10:47
kylelong: 嗯
回復 william380 2010-10-25 11:14
嗯,有道理。

不過,本文並不涉及地理大發現年代,而是對整個歐美社會而言,而且主要是現代意義。

西方人的文化,就是掠奪文化(包括掠奪土地、財富、資源、宗教等等),所以喜歡探險,這就是最後一個原因。

那您的題目應當改成「今天的西方人為什麼喜歡冒險和探險?」 中國人的掠奪性難道比仍然差嗎?只是掠奪的對象不同吧了!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21:15
william380: 嗯,有道理。

不過,本文並不涉及地理大發現年代,而是對整個歐美社會而言,而且主要是現代意義。

西方人的文化,就是掠奪文化(包括掠奪土地、財富、資源、宗
也許可以這樣回復你:在所列舉的4個原因中,每一個原因,或者幾個原因,都只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我們看問題,不能絕對。本文只是綜合了4個原因,也許還有更多。這樣分析的目的,只是看問題的因果關係,而不是這個原因是否符合所有方面、所有時期、所有人群等等。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世上沒有絕對。


關於掠奪,要看你是如何下定義了。每個人對掠奪的定義都不一樣。
回復 世外閑人 2010-10-25 22:32
總結深刻,中國,任重而道遠!
回復 kylelong 2010-10-26 00:33
世外閑人: 總結深刻,中國,任重而道遠!
謝謝來訪與點評。
回復 喬雨風 2010-10-26 01:52
西方人善於掠奪、鯨吞和富集財富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8: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