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象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右邊;新娘左腳先出閨門,也左腳先入郎家,先左後右,有規有矩,不得邁錯腳步。如果顛倒了位置,就會有人笑話,說是違反了「男左女右」的習俗。
這種習俗是怎麼產生的呢?據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這個傳說雖然有神話的成份在內,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研究中華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參考資料。《五運歷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那麼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誰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媧,均是傳說中的上古之神。幾年前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我曾看到過出土於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媧圖的白色浮雕和說明。吐魯番的伏羲女媧圖,出於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發現,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少數畫則折迭包好放在死者身旁。根據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由於寓意深奧、構圖奇特,富於藝術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紀初發表以來,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伏羲、女媧都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祖先。據說伏羲曾教導人們從事農、牧、漁業生產,女媧曾教導人們婚姻嫁娶的人倫禮法。他們手中拿的規和矩,即是生產工具,又是社會秩序的象徵。1953年,科學家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體——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吐魯番地區表現化生萬物的人類始祖形象非常相似。以化生萬物為名,吐魯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媧畫像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插圖。
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9900.html
另外,「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我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貫事物和人事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性溫柔和屬於陰於右。「男左女右」在中醫應用上也有實際的科學意義,「男左女右」在醫學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即使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的習慣。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然至於「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許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連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也不例外。除了東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後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側是東方。因此就在崇尚東方的同時,「左」也隨著高貴起來。三國時期的東吳佔據江東,也稱江左。文左武右的儀制,男左女右的觀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習俗甚至延續至今。北京四合院都是平房,沒有樓房。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間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稱上房或主房。由於祖宗牌位及堂屋設在正房的中間,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處的地位最高,正房的開間、進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於其它房間。正房的開間一般為三間,中間一間為祖堂,東側的次間往往住祖父母,西側的次間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邊(東邊)的次間、稍間比右邊(西邊)的略大,這是受「左為上」傳統習俗影響的結果。舊時人們有尊左的習俗,我們常說的「左祖古廟」、「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當然,武則天是全部改過一次的。
戴戒指也是有講究的,這種講究不見諸文字記載,而是一種約定俗成。民眾認為,左為上,右為下,左象徵尊嚴和力量,右象徵溫柔和體貼。故民眾佩戴戒指有「男左女右」之分。此外,男子戴在食指上表示求愛,戴在中指的表示正在戀愛,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婚。而女子一般不戴在食指上,其它則與男子相類似。若有人男左女右地戴在小指上,則明確表示自己是獨身。
男左女右,約定俗成,是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使然。從左到右,先男后女。按東方習俗,每每簽名,若是夫妻,必是丈夫的大名寫在前,妻子如一個後綴添加其後。不像西方,事事講究「Lady first」,連演講開篇詞也是「Ladies and gentl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