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生哲理99條(第二輯)(85):自省是棵「智能樹」

作者:kylelong  於 2018-12-27 08: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聖人孔子提出的一種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他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四書集注》)孔子的學生曾子很能力行自省這一主張,他經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檢查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戰國時荀子則把自省和學習結合起來,作為實現知行統一的一個環節。他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自省是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是行之有效的德行修養的方法。

 

孟子也說過一句話: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意思是說,物體經過稱量才能知道它的分量和長度,世間萬物皆如此。人的心理,也要經過不停地衡量、反省,才能不斷從認識自己中改善自己,舒展生命之極致。細細品嚼此言,頓生頗多感嘆。的確,人只有知其短,才能補其過;只有知其陋,才能補其缺。自省是促使自己獲得繼續進步動力、不斷提高聰明層次的智能樹 

    

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檢查,是認識自己的開端。人在一生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挫折。面對挫折,有些人往往就此沉淪,而有的則從自省中感悟生活的真諦,汲取人生的智能,開拓新的旅程。那麼,如何從內心做到真正的自省呢?這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常避開自省,對自己的過失藏著掖著、遮遮掩掩,不願反省自己的過失。有些人反省時就輕避重、就少避多,打隔山炮,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沒有把反省的功夫做足;有些人客觀上反省自己,主觀上卻把責任推給制度、推給上級;更有些人把反省當走過場,以集體說事,講些冠冕堂皇的話草草了事。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正視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有的人總感覺自己是正確的,認為絲毫沒有反省的必要。更有甚者,怕給自己所謂的自尊帶來傷害,即使心有所想,也不願面對。以此態度來反省自己,於己於公、對人對事都是十分不利的。 

 

自省不僅是單純的自我批判,也是一種智能總結。逆境時要自省,順境時更要自省。當自己得到滿堂喝彩的時候應及時反省自己的紕漏,梳理自己的言行,從而找到前進的方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儒家經典中便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在自省中,可以總結經驗,記取教訓;在自省中,可以總結過去,規劃未來;在自省中,可以汲取智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自覺做到自省,首先要開闊胸襟,敢於自省。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並不是出醜。宰相肚裡能撐船。只有容得下過去,才有進步的動力。其次要淵博知識,善於自省。畢淑敏說過一句話:不讀書的人,無論怎樣冰雪聰明,只有一世才情,可書中收藏著百代精華。人想要通過自省變得善良、豐富、高貴,底氣就是知識的沉澱。再次要養成好的習慣,勤於自省。自省就如一桿秤,權衡了自己的言行,檢驗了自己的思想,看看是否合乎平衡,只有知道了所及和所不及,才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時時自省、彌補缺點、糾正過錯,才能了解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才能在這其中找到生活的真諦。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遭到一點打擊就會倒下,有的人在一連串打擊面前還能巍然挺立,走向成功?關鍵是能否適時地跨出一步做好自省。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失敗,失敗的往往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如果你想永立不敗之地,就該反省過去,總結出經驗;反省現在,服務於當下,規劃好未來。 

 

人若懂得,便會微笑;人若捨得,便會瞭然;人常自省,就會坦然面對。人生在世,需要不斷地為心靈除塵,自省、自責、自悟、自重……擦凈心靈,即是一種自我重塑,也是一種品德純化,既是對從前的一種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追求。自省是一種境界、一種態度、一個開始,是對自身價值的真正肯定。自省是棵智能樹,讓它深植在你的心裡,就能理清生命的脈絡,讓人生之路變得更加清晰明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9 22: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