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生哲理99條(第二輯)(78):迷信與迷信的消失

作者:kylelong  於 2018-1-30 00: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7評論

 

谷歌的定義:迷信(Superstition)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

 

Encarta百科全書的定義:迷信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種行為或儀規具有神奇的效力。

 

百度的定義:迷信專指人對事物的一種痴迷信任狀態、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現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內在的深奧道理。

 

現在哲學定義:對於某種不了解而且非常神奇的事物產生的過度的相信。因為不理解,無法解釋,所以才會有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解與詮釋,這就是迷信。

 

由此看來,人們對於迷信的定義,都是基於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來詮釋的,這個本身就具有主觀性,或者說是迷信的特徵,因為迷信主觀而下定義。

 

依據中國人的常識,此謂「迷信」,一般是專指對風水、命相、卜筮、占星、鬼神等方法、現象的執著和相信。它們是對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僅僅是文明、科學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只要伴隨文明、科學的演進,這些迷信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古往今來的人類文明史,促使迷信形成的力量無非兩種:一是自然力量,一是社會力量。早期文明史上多為自然力量的崇拜,同時伴有對社會力量的迷信。這兩種崇拜形式相輔相成,彼此互動,交相呈現。

 

人們對於自然力量的崇拜,滲透了對於社會力量的崇拜形式;而對於社會力量的崇拜,亦經常具備了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內涵。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中神秘崇拜的基礎。對於自然力量的崇拜,可能會隨著科學、文明的進步而逐步改變形式,甚至被淡化,在某種程度上不一定會消失,比如哲學研究領域;但對於社會權力的崇拜,很難在短期內隨著科學、文明之演進而淡出、消失,它反而有可能做大、被強化、崇奉到神聖的程度,其功能、其影響,大大超過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但是否會伴隨人類文明之始終,也要看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

 

前者,比如宗教信仰;後者,比如權利信仰。總之,迷信是可以消失的,因為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

 

迷信,通常與科學對立。科學(包括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本身是一種假設,正如宗教一樣(實際上,具體講,宗教也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這裡單獨列舉出來,主要是突出宗教迷信的部分)。假如這種理論被證實是有限正確的,在其應用過程中,仍然是一種主觀認定。有人說宗教(迷信)不可以被證實,而科學可以。這個如何解釋?其實,所謂的「宗教(迷信)不可以被證實」,是我們自己認為的不可以被證實;科學可以被證實,也是我們自己認為的可以被證實。事物的表象,並不一定就是事物的本真。一碗不冒熱氣的肉湯,並不表明其溫度就是室溫,或者適合飲用。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些人常嘲笑動物為畜生。然而,原始人在未進化成為真正人(文明人)之前,他們必然還是可憐的愚昧者存在(半文明半野蠻人);文明人看原始人,猶如原始人看動物一般。所謂「野蠻人」,就是原始社會裡看見陌生人就可隨意屠殺、嗜殺成性的動物。誰可以肯定:幾百萬年後的未來智慧人類,不會認為我們當今的人類也是「野蠻人」?因為我們還無法避免疾病、戰爭、金錢、死亡!

 

這就是時差!或者說是維度差!進一步講,在時間的維度上,人類的智慧一直在進步!

 

試問:600萬年前的人類,是否可以想象當今世界擁有600萬個零部件的波音飛機可以飛上藍天?試問:當今的人類,是否可以想象600萬年之後的地球人類可以穿越時空定居在宇宙任何一個星球上?

 

所以,迷信的存在,是事物本身的存在,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不是虛幻的現實,包括宗教。當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到達一定階段,原本我們認為的迷信就消失了,即使是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漸進式的消亡。但這並不是說這樣的結論就是最後的最進步的科學或文明。因為科學和文明的進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步伐。重複一句:幾百萬年之後的人類,仍然會認為我們當今的人類科學和文明,也是十分愚昧的!

 

正如21世紀的人類質疑:600萬年前的人類為什麼會相信迷信的東西?同樣的質疑也將會發生在221世紀的人類:21世紀的人類為什麼會相信迷信的東西?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borninheaven 2018-1-30 03:19
當今的「科學」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迷信。典型的宇宙大爆炸,根本是沒法證實的, 漏洞無窮的, 但不影響人們的相信。其實世界上只有相信,而沒有迷信。問題出在我們人腦思考世界的模型是因果關係,這物理世界也許根本沒有因果關係,也許是我們人類在亂點鴛鴦譜
回復 浮平 2018-1-30 07:19
這篇文章的很多概念比較模糊。談科學首先要談科學方法,將科學方法用於可知世界的範疇而得到的結論就叫做科學結論,科學結論是可以質疑的,但否定的方式依然需要用科學方法。這就是主客觀判斷方法的鑒別依據。

宗教信仰包括對可知和不可知世界的認知。在可知範疇內的認知可以與科學結論作比較,在不可知範疇,即,目前不可使用科學方法的範疇,談科學結論就失去了意義,於是形成宗教領域。

比如,您文中第一完整句子:「科學本身是一種假設,正如宗教一樣。」

如果對應於英文說一遍:"Science is actually a hypothesis, just like religions.";   This is an incorrect statement.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1-30 10:30
本文邏輯好像在轉圈吧?迷信的定義可以有千種萬種,但出不了兩種情況: 1.因迷而信,即因迷痴不智,順俗或被內外力誘惑或強迫而信,直至不知反省2.因信而迷,指不知信什麼,但就是要信,一切以自以為是的那種信為標準,看別人只要不合自己的標準,就認為錯。
   科學是當代經典迷信,沒有出其右者,本文即是科學迷信者的典型表現。
回復 kylelong 2018-2-1 00:15
浮平: 這篇文章的很多概念比較模糊。談科學首先要談科學方法,將科學方法用於可知世界的範疇而得到的結論就叫做科學結論,科學結論是可以質疑的,但否定的方式依然需要
哲學上的科學,只是一個學科;你說的科學,包括科學方法,應該是學術。科學哲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哲學分支,關注科學的基礎、方法和含義,主要研究科學的本性、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解釋、科學檢驗、科學觀察與理論的關係、科學理論的選擇等。

「宗教信仰包括對可知和不可知世界的認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時差問題,或者說是維度問題。現在是不可知世界,未來就可能是可知世界。
回復 kylelong 2018-2-1 00:15
鬍子太長了: 本文邏輯好像在轉圈吧?迷信的定義可以有千種萬種,但出不了兩種情況: 1.因迷而信,即因迷痴不智,順俗或被內外力誘惑或強迫而信,直至不知反省2.因信而迷,指不
你的觀點,剛好與樓上的讀者相反。這也表明人們在認識維度上的差異。
回復 浮平 2018-2-1 00:33
kylelong: 哲學上的科學,只是一個學科;你說的科學,包括科學方法,應該是學術。科學哲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哲學分支,關注科學的基礎、方法和含義,主要研究科學的本性、
正因為您想將科學當作一種認知方式來分析,所以更要區別於其它類別,比如宗教。 首先就將兩者混為一談,從哲學分析的角度依然屬於不清不楚。至少要具備分析闡明相似性和不同性的依據。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2-1 01:33
kylelong: 你的觀點,剛好與樓上的讀者相反。這也表明人們在認識維度上的差異。
和他的觀點沒有關係,你們在談科學的範疇和定義,對世界的認知。我談的是你文章里的迷信。。貴文的結論就是把科學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宗教來崇拜。

用科學教的邏輯方法去談論宗教領域,更是典型中的典型科學崇拜,就到了科學迷信教的水平 因為事實上,這種態度根本就不是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態度是探索和求證,科學的結論在不停的自我否定邏輯中 永遠不會有終極不可變,不能變,不需要再提高的科學真理終極結論,。
科學教迷信者把生活在宇宙中連浮塵都算不上的地球上的浮沉--人的聰辯,無限誇大,覺得人定勝天,終有用科學可以解決一切的時候。

  想想看太平洋里9千米深得洋底有一個細菌家族,他們覺得他們用他們的科學技術,將來能透徹明白整個地球,乃至太陽系都能掌控。

對智慧的你來講,你同意他們的觀點么?  


可以說,迷信一一詞的泛濫運用,正是科學崇拜教徒,給人類洗腦的第一表現 不需要用什麼哲學呀,方法論呀,宗教呀,等等演繹。

這是我想說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23 03: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