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博士龍點評:關於癌症的最強深度科普,看了腦洞大開

作者:kylelong  於 2017-7-29 11: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科普知識|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4評論

 

最近,《醫學論壇網》發表署名科普文章,其中存在大量值得探討的觀點,下面一一點評。

 

1,和癌症發生率最相關的因素是年齡。

 

點評:不全對。雖然癌症發生的因素很多,年齡因素也只是一個統計數據。當然環境因素影響、食品毒素影響以及生活工作壓力逐漸增大時,癌症的產生是一個最後的結果。這個很明顯的一個相關因子就是年齡,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種種因素影響而導致的癌症產生。注意:年齡是相關因子,不是直接原因!這就好比說:一個人發福,是到了中年才出現的,而實際上是因為飲食有問題,導致代謝出問題,才會發胖,並不是因為只要是中年人都會發福。

 

2,癌症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點評:不全對。癌症發生的確與基因突變有關,但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基因突變,作者並沒有說明。而實際上,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不外乎是環境因素、食品毒素以及生活工作壓力等等。很多疾病都可以是基因突變產生的,比如某些大腦疾病、先心病等等,而這類疾病是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突變,不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基因突變,也不一定就會導致癌症。

 

3,癌症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點評:不知道的結論。上網搜索一下,可以有很多這樣的結論:

 

交通意外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意外傷害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溺水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肺炎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吃錯藥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
......

 

4,治療兒童腫瘤採用的辦法也是手術+化療+放療。

 

點評:遠遠不止這些治療方案。

 

5,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濃度,讓所有細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點評:當人體內部所有細菌死光光時,人體是不可能生存的,更不可能全身而退。因為我們人體並非我們自己的單獨存在,而是與500多種微生物共存。當大量使用抗生素時,益生菌、致病菌、中性菌的確都被殺死了,人體也會生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6,癌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

 

點評:癌症本身不是病,只是一種或者一類癥狀。疾病也不是所謂的幾千幾萬種,而實際上只有一種,那就是細胞病。當細胞生病了,組織和器官便不能正常運轉,人體就會生病。詳見《天下一病論:細胞功能性障礙》。

 

7,轉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點評:轉基因農作物,使用最多的就是草甘膦基因,一類除草劑基因。草甘膦(Glyphosate)是除草劑最常見的成份,世衛認定其為第2級致癌物。這是定論!具體實驗證據,可以上網查詢。雖然也有相關機構認定草甘膦不致癌,但面對這樣的爭議,其中必有商業利益。大家覺得:轉基因食物,吃還是不吃?

 

8,如果沒有轉基因作物,隨著土地減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飽,到時候還有人在乎轉基因不轉基因么?

 

點評:當今地球上,人們不是沒有足夠的食物吃,而是浪費的食物要比每年增產的食物更多!這是社會管理體系問題,國家之間的貿易問題等等。

 

9,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質,那麼轉基因蛋白就沒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

 

點評:轉基因蛋白,很多並非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質,是經過人工改造的新型基因編碼的新型蛋白質。人體本身,人體微生物,人體蛋白酶,是無法識別這類的新型蛋白質。這很可能導致人體的過敏反應(異源蛋白質),這種過敏反應,很多人並沒有表面上的特別感覺,很可能只是在多年後出現亞健康問題,但時間長了,這是不是可能就是導致癌症的年齡因素呢?

 

10,無論蛋白質是啥轉基因的產物,最終被人體吸收的都是那麼20種氨基酸。

 

點評:錯。蛋白質在自然狀態下具有四級結構(空間結構)。當異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無法被人體識別時,蛋白酶是無法進行分解這類蛋白質的,最後會出現很多小肽,或者氨基酸鏈,由人體白細胞作為「異物」來消滅,從而降低了人體免疫力。

 

11,不會有酸性體質致病這種說法。

 

點評:酸性體質,醫學或營養醫學的解釋不是指血液或體液。酸性體質是指體內酸性環境,尤其是指細胞內環境,而不是組織器官的外環境,即使是在人體內部。

 

人體的體液占人體體重的65%以上,包括血液、尿液、淋巴液、組織液(比如腦脊液、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關節液)、口腔或胃腸道分泌液等,不同體液有不同酸鹼度。因此,血液的酸鹼度、細胞的酸鹼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它們各自都應該保持相對平衡,也就是酸鹼平衡,呈弱鹼性。而人體內各個組織器官的酸鹼度環境是相差很大的,因為這個器官的分泌物本身的酸鹼度與其生理功能相關。國際上常規的人體環境檢測方法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鹼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四個方面進行測試,單憑pH值來看人體的酸鹼性,也是不科學的。

 

如果說血液、尿液、淋巴液、組織液、口腔或胃腸道分泌液等的酸鹼度都正常,而細胞的體液環境,由於鈉-鉀泵運轉不正常,造成細胞的體液環境不是鹼性,而是酸性,那麼,人體是會最終患病的。這時候,血液、尿液、淋巴液、組織液、口腔或胃腸道分泌液等,即使酸鹼度正常,也不能影響或糾正細胞的體液環境,因為惡劣的狀態來自細胞內部,而不是外部。

 

12,「酸中毒」 也不能給所謂的 「酸性體質要排酸」 提供任何依據。

 

點評: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並不容易發生。而一旦體液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意味著患上「某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但不一定就是癌症。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併發症,病因也複雜多樣。酸中毒和鹼中毒都是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的嚴重疾病。短期內的幾頓食物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的、大量的、單一的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臟長期高強度工作后負擔過大,調節酸鹼能力下降。

 

酸性環境是指身體細胞內某一時相過多的酸離子「H+",無法被緩衝或及時地排出細胞,而導致的細胞內環境變酸。細胞的酸性環境,可能會導致、誘發、加重幾乎所有的慢性病;同時如果不矯正已經酸性了的細胞環境,很難治癒各種疾病。有研究表明:吃鹼性食物,只能在吃后2-4小時暫時讓尿的酸性降低。幾個小時后,身體又恢復原來的酸性環境。因為問題不是出在食物,而是細胞內部,是細胞內部的酸鹼緩衝能力不足。

 

13,抗氧化保健品無疑是個攜帶優秀基因的 「偽科學」。

 

點評:抗氧化劑,在人體內部本身就是存在的。人體內有數種自行製造的抗氧化酶,比如超氧化歧化(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谷胱甘太過氧化(Glutathione Peroxidase,簡稱GSHP)、和過氧化氫(Catalase)等。同時,自由基和抗氧化劑是人體內部的平衡之一。

 

另一方面,我們的食物,包括各種蔬菜水果以及禽蛋肉食,也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這些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彌補由於亞健康和疾病導致的人體自身的抗氧化劑不足。問題是:現代的食物被人為破壞了,改變了,包括採摘與運輸、加工與烹飪,以及各種添加劑等,我們實際上很難獲得足夠的抗氧化劑。因此,補充一定劑量的抗氧化保健品(功效營養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14,飲食均衡健康是王道,能少吃所謂的保健品就少吃。

 

點評:後半句是對的,前半句是有問題的。飲食均衡,我們如何做到?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做到的,否則,現代醫學幾十年了,病人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疾病的類型也是越來越多,這是醫學發達了?還是社會進步了?原因在哪裡?食物與環境!

 

既然我們做不到保障優質的食物,為什麼不可以在可能的條件下,補充一定功效的營養素,來彌補從食物中無法獲得,或者說是不足的營養素呢?

 

15,第三次革命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免疫療法的成功。

 

點評:現代醫學的發展,不是單一方向的,治療也不是單一措施的。在細胞治療的先進療法中,另一項和免疫療法並重的方法就是「幹細胞療法」。很多時候,這兩種方法同時進行,效果更佳。當然,對於疾病的治療,本身還有一個輔助治療的措施,如果把治療與輔助治療同時進行,效果還會加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17-7-30 11:06
什麼署名科普文章?
回復 kylelong 2017-7-30 20:00
浮平: 什麼署名科普文章?
關於癌症的最強深度科普,看了腦洞大開
回復 浮平 2017-7-30 22:36
kylelong: 關於癌症的最強深度科普,看了腦洞大開
謝謝。
回復 kylelong 2017-7-31 11:18
浮平: 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