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有機食品到底可靠不可靠?

作者:kylelong  於 2017-3-22 10: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飲食健康|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關鍵詞:有機食品

 
所謂有機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是國際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
 
資料顯示:美國相關法規規定有機食品的生長不能使用合成農藥、生長激素、抗生素、轉基因技術、化肥或下水道污泥。為保證土壤肥力多採用作物輪種、交替耕作與栽培、種植覆蓋作物、使用天然肥料等方法。種植有機作物的土地在作物收穫前的3年內不能使用任何被禁止的物質,動物需要通過餵食80%的有機飼料9個月,100%有機飼料3個月之後才能稱為有機。
 
網路中某人列舉了有機食品的諸多弊端,認為非有機食品更好。下面來一一探討。
 
1,有機食品的生產方式註定了它要比常規食品、轉基因食品貴得多。有機食品之所以賣得貴,是因為其低效率的生產方式導致了生產成本過高,與它的品質好壞無關。
 
回答:有機食品沒有研發費用,首先是由於沒有大農業生產導致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如果可以開展大農業生產,成本也會下降。其次是因為土地已經被農藥化肥污染,土壤生病了,需要幾年時間恢復,調整土壤酸鹼性、礦物質和微生物平衡,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了,要恢復健康,肯定需要一定的開支來調理,很簡單的道理。最後一點,有機食品認證也是需要一定費用的。
 
有機食品的生產方式並不低下,一樣可以使用農耕機械,精耕細作。由於免除了農藥化肥的使用,土壤也不結塊了,生產工藝更加簡單化了。對於有機禽畜,由於是自然散養,無需人工清理垃圾,餵養飼料,給禽畜更加放鬆的自然條件,肉產品更加天然而有營養。如果政府推廣,商家認可,運輸與銷售渠道將會更加便利。
 
2,美國反對轉基因的勢力,主要就是來自有機食品商,反對轉基因的人,必定倡導有機食品。
 
回答:相對於轉基因食品商來講,有機食品商幾乎不做廣告,它本身就是一個自然食物的概念。因為有機食品農場和有機食品店很少,並不普及,提倡健康的人們很容易上網找到這類有機食品農場和有機食品店,酒香不怕巷子深。而轉基因食品必須做廣告,宣傳其更加安全與健康,強迫大眾接納。加上轉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的低價格,迎合了大眾在追求高消費的同時來降低日常生活費用的需求。
 
反轉基因力量主要來自學術界和科研機構,因為他們的研究結果與轉基因推廣機構的研究結果是完全相反的,更加可信。只是由於政府迫於利益集團的各種壓力,而極力壓制批評反轉基因機構的研究成果。最終造成人們不知道有機食品更加健康與更有營養的真相。


3,有機食品為什麼容易被病原體污染導致食物中毒呢?因為有機肥料(農家肥)含有大量病菌。
 
回答:有機肥含有寄生蟲以及病菌等,這是事實,但自然界本身就是如此,並非只有農家肥才是這樣。不同的病菌生長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比如表面上非常乾淨的醫院或餐廳或實驗室,裡面的病菌(以及其它微生物或小昆蟲等)就非常具有耐抗生素或耐高溫或耐輻射的種類。
 
生吃有機食品會導致中毒嗎?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過程中,毒素到處存在,污染處處都是。除非有人不洗乾淨就生吃有機食品,要想不中毒都難。即使是轉基因食品,你不洗乾淨就生吃,你試試看是否更安全?
 
而實際上,因為食物中毒被召回的各類事件中,更多的是普通食品。況且這類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因為加工與運輸過程不規範,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污染,與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或普通食品無關。
 
4,有機食品(蔬菜水果)含有大量有機肥中的化學製劑的殘留。
 
回答:有機肥來自家畜糞便,通常需要發酵,但並不是必須發酵。這類肥料中如果含有抗生素、農藥以及其它化學製劑的殘留,本身就不是有機肥。最主要的是提問者並不了解有機食品生產或種植養殖過程與規範, 不了解生產有機食品對土壤、水源、飼料(提問者一直迴避有機禽畜),以及相關所有用具的硬性指標規定。可以說:認為有機食品含有農藥殘留或抗生素殘留,是一個概念問題。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各國的有機食品檢測標準存在差異,比如有些欠發達地區的有機食品中農藥殘留相對較高,這是因為檢測儀器的差異。舉例說明:比如中國某個有機農產品的檢測機構,一台氣相色譜儀的精度是0.001,檢測某種農藥殘留的精度就是0.001,國標(GB)也是0.001,超過這個標準的就不是有機食品。幾年後,這個檢測機構購置了最新的檢測設備,國標(GB)也重新調整,精度達到0.00001,而原來被認證是有機食品,現在可能就不是有機食品了,因為農藥殘留超標。


5,植物自身會分泌一些天然毒素,用於抵禦病菌的感染和害蟲、鳥的食用。這些天然植物毒素有的對人體無害,但是有的對人體也有毒性。有機農作物中的天然毒素含量通常要比常規農作物高10~50%。
 
回答:首先要與第3題一起回復一個概念,就是有機農作物和有機禽畜本身的自我防禦體系:正因為是有機農作物和有機禽畜,這一套防禦體系是相當成熟與完善的,而需要農藥與激素的農作物以及需要抗生素與激素的禽畜是被破壞的防禦體系,因而更容易被感染。一個不吃藥的人,與一個整天吃藥的人相比,哪個更加健康?
 
農作物作為一個種植面積的整體,其地下根已經形成一個強大而完善的保護體系和信息傳遞網路。當某處出現病蟲害時,植物信息素變瞬間傳遞到整個種植面積的根系,從而開始大量分泌抗菌素,確保有機農作物的健康,有點像人體的感冒發燒的防禦機制。而非有機農作物中,這類防禦體系因為農藥化肥的使用而被破壞(尤其是根瘤菌和土壤微生物),只能依靠各種不同的農藥化肥來維持生存,就好比一直處於重病監護室。
 
植物抗菌素類物質,或者說其它抗病毒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這是幾千年來人類對農作物的篩選過程。只要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生長的植物,才被認定為農作物,這個過程叫做農作物馴化(禽畜馴化也是類似的)。所以,第一個吃西紅柿或螃蟹的人,是冒生命風險的。神農氏和李時珍,才是人類文明的先驅!
 
6,在現代農業誕生之前,人類的農業都是「有機」的。在有機農業的時代,真菌感染農產品一直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
 
回答:此「有機」非彼「有機」。現代人也流行茅草屋,大家覺得現代的茅草屋與原始人的茅草屋一樣嗎?品質的提升是幾何數量級的,現代營養學將營養成份數字化,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有機農作物的耕作與種植,與原始部落的工藝畢竟有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600萬年前的原始人無法想象人類現代有600萬個零部件的波音飛機可以飛上藍天的跨越式差異。
 
話說回來,還是一句話:農作物品種的篩選與選育是一門學問,遺傳育種是一個專業。如果容易被感染被入侵的農作物被選擇作為大面積種植的品種,這個農場主肯定就是一個傻瓜。要知道,一個單一的西紅柿就有幾千個品種。
 
7,由於有機食品不使用防腐劑,在保存期間也更容易被各種黴菌感染。防腐劑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動,防止食物腐敗變質,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在正常使用劑量範圍內,防腐劑是無害的。
 
回答:提出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外行。有機食品由於擁有完善的自我保護與防禦機制,相比非有機食品,肯定具有更加強大的保護與防禦機制。
 
防腐劑無害說,是自欺欺人。防腐劑的微量只能導致微小的傷害,如果依靠人體自己的修復系統來恢復,那就是一種短視。癌症以及諸多慢性病的形成,就是幾十年毒素積累的結果。美國前總統里根就是被飲用了幾十年的含有阿斯巴甜的普通飲料侵入大腦導致老年痴獃而死。防腐劑的使用,只能說兩害相較取其輕,如果可以不用那就盡量不用,即使是天然的防腐劑。
 
8,根據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2012年發表的一篇綜述,綜合200多項研究結果,並沒有發現有機食品要比常規食品更有營養。所謂「有機食品更有營養」,不過是有機食品商的宣傳導致的誤解。
 
回答:不知道這個結論來自何處,但我們也可以從另外的文獻中獲得相反的結果:近30年-50年來,由於農藥化肥的使用,普通農作物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份的含量大大下降,更有很多抗氧化劑由於未成熟就被採摘而含量大大下降。
 
反對轉基因食品,推廣有機食品,僅僅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對比。這兩類食品在營養成份和最終導致的結果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導致營養成份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是農藥化肥導致的結塊土壤中礦物質和其它營養物質的缺乏,土壤酸鹼不平衡,另一方面是農藥化肥阻止了農作物根系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更有很多營養物質由於土壤微生物以及蚯蚓等小動物的缺乏而無法合成。
 
9,消費有機食品不僅是在交智商稅,還是在冒健康風險。有機食品只是一種營銷手段。
 
回答:不提倡將有機食品的安全性絕對化,任何食品都會含有毒素,該排毒還是要排毒。為了反對有機食品,將研究成果中那些極小概率事件擴大化,將有機食品的負面因素嚴重化,這個本身就不是一個心態健康人士所擁有的智商和思維模式。對於健康生活方式來講,如果說有一種營銷手段,那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結晶與綜合成果,一切以人為本,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讓食品與人體天然地合二為一,才是人類健康發展之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