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正式上班(實際上還是義工)之後,James就好像輕鬆了很多,因為大量的專業工作就由Anja來完成,而Mary只是個醫生秘書,不太懂得專業知識。
其實,診所原來也是有醫生助理的,因為與大家的關係沒有處理好,James和Mary都不太滿意。Anja剛來兩天,不僅國語、粵語、英語都來,接待的病人都能搞定(其實,3種語言的醫生助理,就是老闆的目標,在多倫多實在難找),為人也和和氣氣,很快就融入到了小診所的和睦氛圍之中。每天18-20個病人,對於一個中國醫生來講,真的是小意思,而且還是只是個助理。據說,Anja在國內,每天100-200個病人!
Anja喜歡與病人拉家常,讓病人有家的感覺。這個小診所多數病人都是來自中國南部(香港、澳門、廣東),說粵語的多,而Anja又時常與James用粵語交流(James的國語實在太爛,Anja說她剛開始很多都聽不懂),有位病人覺得這位新來的醫生助理是James的太太。Anja覺得奇怪。一問James,再看看James的全家福,還真有點像!
Anja也時常與Mary拉家常,可以獲得一些當地的有用信息。因為需要整理的病歷實在太多,兩人要一起做。這個病歷原來一直是紙質的,最近兩年,醫院搞電子檔案,所有記錄(包括醫生診斷、來往信件、通話記錄等等),全部要電子版,Mary不懂專業方面的內容,只好請教Anja了。從聊天中,Anja知道了James還是一位天主教徒,Mary也是天主教徒,難怪小診所裡面擺放著聖母的雕像。
這個電子檔案,據說要分7類,有些可以用掃描儀,但很多必須用鍵盤一個字一個字敲。Anja想到這裡,看來,算是要打算做累脖工了,而且還要注意脖子和視力的保健。可Anja的專業又是血液專科,這裡是神經專科,相差很遠。這樣一來,Anja只能是邊做義工邊學習,從神經專科的藥物、用量,到器材、處理等等,都要反反覆復學習才能記住。而James覺得還不夠,還另外給了一本神經科方面的專業書籍,兩本神經科的權威期刊:OMR(Ontario Medical
Review)和Neurology Today。
有時候,James上午或下午去學校開會,就沒有預約病人,Anja與Mary交流很自由,不受任何限制,說啥都行,包括James的家庭(背後議論他人,是女人的長處)。而每次James一來,Mary就要上咖啡,這早已是習慣了。據說加拿大人是每天早上咖啡一杯,整天精神百倍。
病人多的時候,Mary忙不過來,James就讓Anja上咖啡。Anja來到加拿大,的確很少喝咖啡,不過,很快就習慣了,這是后話。剛到診所,不是太熟悉,給James沖咖啡,放了糖,而且是加倍的。James一喝,大喊大叫,「太咸啦!」原來,Anja錯把鹽當成糖了。
那天中午,James請客,說是這幾天大家都忙,犒勞犒勞(其實,這個私人診所,醫生助理和醫生秘書的工資,是從James自己的收入中劃出來的,據說James的收入20多萬,還是保守數據)。
還是那家中餐館,James知道Anja和Mary的飲食習慣,就自己去點,讓Anja和Mary找空座。午餐上來了,誰知Anja和Mary嘗了第一口,就大喊「辣」!兩位美女推測:James是在報復早上的「加鹽咖啡」,在午餐中放了很多黑胡椒粉!
後來,James說不是故意的,又買了兩杯奶昔來謝罪。看,小診所的氣氛還是蠻活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