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08年自然狀況展望:氣候變化持續異常(zt)

作者:kylelong  於 2008-5-31 12: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科普知識|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東方網記者劉歆1月4日報道:日前,中國氣象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了「2007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榜單。我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第一個是新疆特強大風吹翻列車,第二個是颱風聖帕造成嚴重災害。第三個是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暴雨洪澇。第四個是我國氣溫繼續攀升,為57年最暖一年。第五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雷擊喪亡嚴重。第六是罕見暴風雪襲擊遼寧山東。第七是江南華南高溫伏旱嚴重,數百萬人飲水困難。第八強颱風「羅莎」造成浙江嚴重損失。第九城市暴雨影響嚴重。第十南方地區發生1951年來罕見秋旱。  

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第一是8月份爆發拉尼娜事件,第二是熱帶風暴錫德造成孟加拉國傷亡。第三是澳大利亞持續多年的乾旱。第四歐洲南部遭遇嚴重高溫熱浪。第五是北美洲暴風雪,特別是加拿大、美國造成嚴重暴風雪影響。第六是7到9月非洲多國發生嚴重洪害,第七是大西洋兩個強颶風襲擊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多國。第八阿拉伯海強熱帶風暴襲擊阿曼地區,第九是日本出現創記錄高溫熱浪。第十是颱風」利奇馬」引發越南嚴重洪災[1]。

2007年是氣候變化異常年。根據天文條件和災害記錄,2008年可能是氣候變化持續異常年,拉尼娜、厄爾尼諾、旱澇、強震、流感等災害交替發生,人們必須做好防災準備。

一、2008年是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的轉換年

根據厄爾尼諾事件和潮汐的11年和22年周期[2],2008年的11年周期系列為:1997(強厄爾尼諾年,1998年為強厄爾尼諾轉強拉尼娜年)、1986年(厄爾尼諾年)、1975年(拉尼娜年,1876年為厄爾尼諾年)、1964年(拉尼娜年,1965年為厄爾尼諾年)、1953年(厄爾尼諾年,1954年為拉尼娜年)、1942年(厄爾尼諾轉拉尼娜年)、1931年(厄爾尼諾年)、1920年、1909年(強拉尼娜年)、1898年(拉尼娜年,1899年為拉尼娜轉強厄爾尼諾年)、1887年(拉尼娜年)。2008年有極高的發生拉尼娜或厄爾尼諾的概率。

林振山等人發現,極地和高緯地區的日食與厄爾尼諾有很好的對應關係,連續3-6次發生的高緯地區日食可以減弱赤道信風,誘發厄爾尼諾現象;一年內在赤道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的日食,則當年必發生拉尼娜事件。日食-厄爾尼諾係數為10就可以引發一次厄爾尼諾事件,2008年的厄爾尼諾係數為12,他們預測2008年發生強厄爾尼諾事件[3]。

我們發現,太平洋海溫的准兩年震蕩是日食-厄爾尼諾係數與厄爾尼諾之間存在12-24個月位相差的原因,厄爾尼諾一定發生在太平洋海溫暖年,拉尼娜一定發生在海溫冷年。從1951年到2003年,這種對應關係無一例外,是預測厄爾尼諾的最有效指標,也是決定厄爾尼諾發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爾尼諾係數較大值8.5可能使厄爾尼諾發生在當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爾尼諾係數大值12可能使厄爾尼諾發生在當年(暖年),2007年海溫冷年將發生拉尼娜事件[4]。強潮汐起激發作用[5-7]。

我們的計算表明,當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處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區,地球的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變大,自轉變慢,由於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氣圈最慢,水圈其次,固體地球第三,所以,大氣和海洋相對固體地球向西運動,加強赤道信風和赤道暖流,使太平洋海面東低西高,有利於拉尼娜事件形成;反之,月亮在南北緯28.6度和太陽在南北回歸線時情況正好相反,有利於厄爾尼諾的形成。這為日食-厄爾尼諾係數理論提供了新的能源動力,也是厄爾尼諾現象通常在聖誕節(12月25日為聖誕節,太陽在12月21-23日冬至時直射南回歸線,1月3日或4日為地球近日點,太陽潮最強)附近發生的原因。日長幅值變化的極小值通常位於1和7月,原因就在於夏至(6月21日或22日)和冬至(12月21-23日)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太陽潮使地球扁率變小,自轉變快[8]。

2008年1-3月為弱潮汐時期,4-7月為強潮汐時期,8-9月為弱潮汐時期,2008年10月-2009年2月為強潮汐時期。我們在2007年10月5日指出,拉尼娜可能在2008年4月前結束,2008年的厄爾尼諾可能在4月以後出現早期癥狀,在10月形成[9]。

據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全國氣象中心(NCC)周三(1月2日)發布的報告稱,太平洋的低溫正在沿著赤道向西擴散,比2000年以來的任何時候擴散的都要更多。2007年12月份南部震蕩指數(SOI)達到14.4%,這也是2006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SOI是衡量拉尼娜天氣的指標之一,這意味著拉尼娜可能持續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10]。

如果拉尼娜強度增大,持續一年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或厄爾尼諾事件可能延續冷年或暖年的持續時間,例如,1998-2000年的強拉尼娜事件歷時兩年,使本應在2000年發生的強厄爾尼諾事件后延到2002年發生[4,7]。因此,下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時間可能延後到2008年10月或者更長,視拉尼娜強度而定。

二、2008年全球旱澇災害依然非常嚴重

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是東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其引起的氣候變化特徵恰好與「厄爾尼諾」相反,並同厄爾尼諾成為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

2008年1月3日消息:氣象機構稱,隨著拉尼娜天氣增加,美國出現乾旱的風險加大,這可能導致中西部地區的作物生長遇到問題。2008年1月1日美國全國氣象服務中心(NWS)發布的季節預報雲圖也顯示,未來九個月,從奧里崗到賓夕法尼亞等地區的降雨可能低於正常水平。美國AG愛德華公司的資深副總裁比爾"內爾森表示,2008年美國作物遭遇乾旱的風險正在加大[10]。

美國國家氣象局的科學家報告,由於拉尼娜現象的影響,美國阿拉斯加州1999年1月和2月初的氣溫下降到零下23攝氏度,而美國西部地區卻遭受洪水和大雪的襲擊。另外,從南美洲到亞洲的廣大區域都受到了由拉尼娜現象引起的極端氣候影響。以美國為例,一方面是阿拉斯加地區遭受嚴寒的襲擊,另一方面是美國其餘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南部地區出現罕見的暖冬氣候。拉尼娜現象使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北加州受到風暴、大雨和山雪的襲擊,結果今年西部許多州總降雨量是本世紀以來最多的年份之一,而西南地區卻又遭受乾旱。從世界範圍來看,拉尼娜現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風雨和洪災,在肯亞和坦尚尼亞引起乾旱,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釀成洪災,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區是異常的潮濕天氣。美國科學家告誡說,這次的拉尼娜現象不可小視、它已發展成為50年來最嚴重的氣候異常現象之一[11]。

氣候專家經過研究分析,初步認為拉尼娜現象是影響我國2000年上半年氣候的主要原因。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趙振國認為,2000年,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低,東亞經向環流異常,造成入春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於是,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據統計,2000年春北方地區風沙天氣頻繁,3到4月一共出現了12次大範圍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影響範圍包括西北、華北、東北西部、黃淮地區,甚至波及到了江准地區,5月份西北地區又出現了3次區域或局部地區沙塵暴天氣,其頻率之高、範圍之廣,為近50年同期所罕見。氣候專家陳峪說,西北地區近50年來沙塵事件頻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12]。

2000年3到5月,全國平均氣溫創下1961年以來的同期最高,特別是北方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從2月開始,長江以北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連續4個月總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華北、西北地區不足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別是2到4月,北方地區平均降水量僅23毫米,為建國以來最少。高溫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區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春旱[12]。  

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氣候的影響與拉尼娜相反。首先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正常年份少。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1997年強厄爾尼諾發生后,我國北方的乾旱和高溫十分明顯。第三是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的次年,在我國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近百年來發生在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我國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最後,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根據近50年的氣象資料,厄爾尼諾發生后,我國當年冬季溫度偏高的幾率較大,第二年我國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區往往出現大範圍乾旱。

2008年是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的轉換年,極端的旱澇災害將交替發生。

三、2008年溫度持續下降

英國氣象預報人員稱,2008年將會比前幾年略為涼爽,但仍會是自1850年以來最熱的十個年份之一。英國氣象局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專家們周四表示,今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將會比1961-1990年的平均氣溫14攝氏度高出0.37度,是2000年以來最涼快的一年。他們表示,這一預測已經考慮了太平洋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因素。拉尼娜現象今年料將特彆強勁,從而抑制變暖趨勢。預測還考慮了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太陽變化和洋流的自然變化等因素。「變暖的趨勢沒有改變。與1961-1990年的平均氣溫相比,2001-2007年平均氣溫高出了0.44度,而1991-2000年平均氣溫僅高出0.21度。」拉尼娜現象和與其相反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溫度影響巨大。拉尼娜現象會使海洋表面溫度降低約0.5度,厄爾尼諾的作用則相反。「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會對全球表面溫度造成巨大的影響,目前非常強勁的拉尼娜現象會對2008年的氣溫構成限制,」英國氣象局的Chris Folland說。「但是,2008年的平均氣溫預計仍將明顯高於2000年。當時拉尼娜現象同樣強勁,將該年的平均氣溫限制在1961-1990平均氣溫之上0.24度。一旦拉尼娜現象減弱,氣溫恐怕還會快速回升,」他說。拉尼娜現象目前達到了1999-2000年以來的最大強度。由於全球表面溫度對拉尼娜現象的反應有延遲效應,2008年該現象對氣溫的限制作用料將更勝於2007年[13]。

2007年全球氣溫呈波動下降趨勢[14]。影響2008年氣溫下降的因素不僅僅是拉尼娜,還有強潮汐和頻繁發生的地震火山活動[15,16]。

四、2008年火山強震依然頻繁發生

2005-2007年為月亮赤緯角最大值年(28.6度),2008年月亮赤緯角為27-28度之間高位運行,潮汐南北震蕩依然強烈。特別是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的轉換,使東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地殼均衡是洋殼反向升降13-20厘米,產生太平洋地殼蹺蹺板運動,導致環太平洋地區地震火山頻繁發生。強潮汐起激發作用[15-17]。1998-2000年強拉尼娜事件發生后,1999年全球強震頻繁發生,2008年將發生類似情況。

智利國家電視台1日晚報道說,位於智利南部第9大區的亞伊瑪火山當晚噴發。智利第9大區宣布火山附近的多個城市處於黃色警戒狀態,當地時間1日18時(北京時間2日5時)左右,亞伊瑪火山開始噴發固體物質,產生的濃煙有1000多米高。入夜後,從距離火山120多公里的特木科市可以明顯觀察到火山噴發出的火舌[18]。這是2007年12月22日-2008年1月4日最強潮汐作用的結果,此次能量積累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釋放[19]。

五、2008年流感大流行可能性很大

中新網12月22日電據中央電視台消息,氣象學家們根據目前的觀測預言,2008年極有可能發生大流感。消息稱,對於1890年到2004年天氣數據的研究,可以觀察到流感大流行年份的六個氣候特徵。氣象學家們根據目前的觀測預言,2008年極有可能發生大流感。而醫學家們則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提出了同樣的警告。從2003年至今,流感大流行的潛在風險越來越高。尤其是禽流感不僅每年出現,在全球還有擴大的趨勢。2008年,爆發流感的可能正在迫近[20]。

綜合1890-2004年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氣候特徵:處於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及其邊界;前一年或前兩年為中等強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紀50-70年代同時為中國強沙塵暴年;前後一年或當年為中國東北地區冷夏年(20世紀50-70年代同時為嚴重低溫冷害年);當年為中等強度以上的厄爾尼諾年;當年為太陽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發都滿足這6大條件,同時,在1890年以來,滿足這6大條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發[2,21-23]。第7大特徵是當年為冬季或夏季強潮汐南北震蕩持續天數異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發都滿足這一特徵。現在,至少在20世紀50-70年代,我們發現了禽流感爆發與沙塵暴高峰的一一對應關係。1900年的流感爆發,因為偏離標準較遠,因而也較弱[2]。

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爾尼諾年,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2007、2011、2018、2022年是可能的太陽黑子極值年。加強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範和監測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陽黑子谷年m,2007年預測為拉尼娜年,2008年則是m+1年,預測為厄爾尼諾年[2],2008年為夏季強潮汐南北震蕩持續天數異常年(44天),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厄爾尼諾年(2000-2030年內)和太陽黑子極值年易發生低溫冷害。這樣,2008年就具有較高的概率發生流感爆發。2007-2008年是否是強拉尼娜與強厄爾尼諾相互轉換是禽流感是否爆發的關鍵。2007年的拉尼娜現象及其伴隨的強沙塵暴,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發增大了發生幾率。2007年2-6月為強潮汐時期,預計弱厄爾尼諾將結束,強拉尼娜將發生。德雷克海峽的海冰增多是拉尼娜現象的前兆,拉馬德雷冷位相的強拉尼娜是流感爆發的前兆[2,21-23]。

   

晚報訊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多次警告,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很可能會由H5N1禽流感病毒變異引起。據WHO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球共發生人禽流感病例348例,其中215例死亡,病死率超過60%[24]。

2008年、2011年、2018年是可能的流感爆發年。

 

參考文獻

1.:劉歆。中國氣象局:2007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2008年1月4日 11:03 來源:東方網。http://news.eastday.com/china/c/20080104/u1a3328456.html

2.楊冬紅,楊學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氣候特徵[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7,(3):1-8。

3.林振山, 趙佩章, 趙文桐. 日食-厄爾尼諾係數及其應用[J]. 地球物理學報, 1999, 42(6): 732-738.

4.楊學祥. 厄爾尼諾事件產生的原因與驗證[J].  自然雜誌. 2004, 26(3): 151-155

5.楊學祥.  地球流體的差異旋轉與氣候變化[J]. 自然雜誌. 2002, 24(2): 87-91

6.楊學祥.  厄爾尼諾現象的構造基礎與激發因素[J]. 西北地震學報, 2002, 24(4):367-370

7.楊學祥.  2001年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的天文條件[J]. 地球物理學報.2002,45(增刊):56-61

8.楊冬紅,楊學祥. 厄爾尼諾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與預測. 2008-1-2光明網論文發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149

9.楊學祥. 澳大利亞氣象局:太平洋拉尼娜已經發展. 2007-10-5上海環境熱線.綠色論壇。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43.htm

10.拉尼娜天氣增加 美國乾旱風險增加。2008年01月04日 10:29 金牛財順。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 ... 4/10294366944.shtml

11.谷利源。「拉尼娜」攪亂全球氣候。《解放日報》1999年2月26日第八版。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np/file.asp?file=992-26-7.txt

12.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氣候。《重慶日報》2000-7-14第六版。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2000/7/714053.htm

13.編輯: candy。英國預測:08年將略為涼爽但變暖大勢未改。2008年01月04日 10:00來源: 大洋綜合。http://news.dayoo.com/world/news/2008-01/04/content_3244654.htm

14.楊學祥. 盤點2007年強潮汐預警:乾旱、拉尼娜、地震、嚴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網-光明觀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15.楊冬紅 , 楊學祥. 潮汐和地震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7,1(4):5-12。

16.楊冬紅,楊學祥,劉財。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嘯與全球低溫[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3):1023-1027。

17.楊學祥, 韓延本, 陳震, 喬琪源. 強潮汐激發地震火山活動的新證據[J]. 地球物理學報, 2004, 47(4): 616-621.

18.趙凱,許雲鵬。智利南部火山噴發。青海新聞網。來源:新華網  2008-01-02 16:15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 ... /02/002318955.shtml

19.楊學祥. 今年入冬以來最強的冷空氣將影響中國大部地區.2007-12-26 光明網-光明觀察.經濟"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6/content_715988.htm

20.責任編輯:陳國棟。流感流行預警升級世衛組織公布三大流感毒株。搜狐網。2007年12月22日06:14 來源:中國新聞網。http://news.sohu.com/20071222/n254235759.shtml

21.楊冬紅,楊學祥。澳大利亞夏季大雪與南極海冰三個氣候開關。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5):1680-1685。

22.楊學祥.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發還會遠嗎? 2007-09-24 光明觀察. 學術"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23.楊學祥,楊冬紅。流感流行預警升級:明年可能發生大流感。2007-12-24 光明網-光明觀察。經濟"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24.賀天寶。世衛組織警告變異病毒或致流感大暴發。2008年01月04日13:39 新聞晚報。http://news.sina.com.cn/h/2008-01-04/133914668036.shtml

本文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3d95b01007yq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3d95b01007z9e.html    2008年潮汐A組合正在得到證實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16: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