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為打擊中國,美要求中國償還清政府發行的債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欠債還錢本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如果這筆債務已存在百年,且歷經多次政權更替,又該如何處理呢?
2019年,幾名美國人拿著名為「湖廣債券」的債券找到美國政府,要求政府出面,要求中國償還清朝政府在1911年簽訂的「債務」。這些債券上清楚寫著「清政府」字樣,時間停留在百年前的1911年。
這一跨越百年的「債務」迅速在中美兩國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這筆債務背後究竟是什麼故事?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湖廣債券」誕生於1911年,當時清朝政府面臨內外壓力,經濟困窘,為了修建鐵路,向外國資本借款。1911年5月20日,清政府與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資本企業簽訂了一項協議,借款高達600萬英鎊。這筆借款主要用於修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地的鐵路。
然而,雖然是清政府借款,合同中的條款卻讓清朝政府幾乎沒有話語權。所有的鐵路建設材料都必須從這些資本主義國家購買,工程師、設計師也要聘請這些國家的人,甚至還要用中國的鹽稅作為擔保。這意味著這些國家不僅要求償還債務和利息,還想藉此控制中國的鐵路和礦產資源,意圖瓜分中國。
然而,面對這份極為不利的合同,清政府仍然簽署了協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國內掀起了強烈的「保路運動」,很多人要求中國自辦鐵路,反對賣國條約。然而,清政府卻選擇藉助外資鎮壓國內革命,保全自己的政權。為了讓這份協議更具「合法性」,他們還發行了「湖廣債券」,作為借款的憑證。
這就是「湖廣債券」產生的背景。而這份協議最終助長了清政府的滅亡,革命浪潮最終推翻了清朝政權。隨著新舊時代的交替,這筆債務似乎變得不再重要。
1938年,債務的償還停滯不前,到了1951年,債券的本金已經到期,但由於時局動蕩,這筆債務早已沒有法律效力。然而,隨著時局的逐漸穩定,一些美國人依然不死心,企圖藉此麻煩中國。
20世紀70年代,美國公民傑克遜低價收購了這些已過時的債券,試圖要求中國償還當年的債務和利息。面對這一無理要求,中國政府並未理會,因為這些債券早已失去法律效力。
然而,傑克遜並未放棄,他將中國政府告上美國法院,試圖通過美國法律強行要求償債。最荒唐的是,1982年11月13日,美國法院竟然向中國政府發出了「傳票」,要求中國在20天內作出回應,否則將做出「缺席判決」。
美國法院的做法完全無視國際法,因為根據國際法,國家主權是平等獨立的,一個國家的法院不能對另一個國家行使管轄權。即使美國法律如此明確,仍然採取了這種極端行動,這顯然是在挑戰中國的主權。
當年,德國、英國和法國簽署了合同,而美國插手的方式也不光彩。當時,清政府與其他三國的談判已接近尾聲,突然,美國威脅如果不讓其加入,他們將拒絕減免庚子賠款。庚子賠款原本就是美國向中國勒索的結果,後來的所謂減免也只是形式上的讓步,實則遠高於中國實際的損失。
美國通過這種不正當手段迫使清政府同意其加入,而這筆債務實際上早就失去了法律效力。美國這種做法,顯然是想讓中國陷入尷尬境地,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政府當然不會輕易妥協。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中國政府堅決表示:不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也不承認這筆已經過時的債務。相關部門與法律專家緊急商討后,決定將美國法院的傳票退回,並以政府名義強烈回應:中國絕對不能被外國法院制約,這筆「舊債」也無法償還。
美國法院並未放棄,反覆向中國政府寄送傳票。然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立場,拒絕回應這些不合法的訴求。與此同時,中美兩國也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溝通,力求和平解決這一爭端。
1982年,美國法院判決中國賠償傑克遜4000多萬美元。這一判決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國內許多人開始批評中國,威脅如果中國不執行判決,就將扣押中國的財產。
然而,中國政府毫不退讓,提出反擊。中國最高領導人明確表示,美國的判決不過是美國內部的問題,國際間的法律並不能強迫中國遵守美國的司法決策。中國還指出,美國應當先考慮自己欠中國的債務。
中國在這場對峙中的強硬態度和不妥協的立場,給國際社會傳遞了清晰的信息:中國始終站在維護主權的立場上,不會為百年前的「債務」低頭。
經過多年的外交與法律交鋒,1984年,美國國務院終於發布聲明,確認「外國主權豁免法」沒有回溯效力。這意味著,1976年以前的案件無法再受到美國法律的約束。最終,這場歷時數年的法律和外交鬥爭宣告結束。
儘管美國政府沒有因為這場鬧劇付出任何代價,但中國在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堅定立場,贏得了國際的尊重。
2019年,這一百年前的「湖廣債務」又一次浮出水面。當時,幾位美國田納西州的農場主試圖以同樣的方式重新要求中國償還這筆債務。但此次,美國社會已經不再關注這件事,甚至許多人認為這些債券已經成為收藏品,價值幾乎為零。甚至有騙子利用這一機會欺騙老年人,聲稱這些債券能賣上千萬美元,結果詐騙了數百萬美元。
最終,湖廣債券的故事成為了美國的笑話,沒人再提起這段歷史。這段塵封百年的債務,最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成為了歷史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