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戰場」,這家中企要上繳16億美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美國與中國自10月14日起,開始對從節慶玩具到原油等各類商品的海運公司徵收新的港口費用,此舉正式將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火擴大至公海航運領域,預計將對全球貿易流動及航運業成本結構造成實質衝擊。
美國的懲罰性收費措施是基於一項先前由前總統拜登政府期間進行的調查結果。該調查認定中國利用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主導全球海運、物流及造船產業。現任川普政府稍早宣布徵收這些費用,目標是削弱中國對全球海運業的控制,並提振美國本土的造船業發展。
中遠集團恐承擔約16億美元費用
業界分析師普遍預期,中國國營貨櫃航運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中遠集團)將成為美方新費用的最大受害者。據估計,在2026年該領域預計高達32億美元的費用總成本中,中遠集團恐將承擔近半數。
作為對美國行動的對等報復,中國於上周迅速反擊,宣布自同日起對與美國相關的船隻徵收自己的港口費用。
傑富瑞證券(Jefferies)分析師歐瑪.諾克塔(Omar Nokta)指出,這輪針鋒相對的措施將影響全球船隊中約13%的原油油輪和11%的貨櫃船。根據來自中國交通運輸部的官方實施辦法,中方採取的「船舶特別港務費」為階梯式收費機制,首階段自10月14日起按每凈噸人民幣400元計收,此後將逐年提升,至2028年4月17日將達每凈噸人民幣1,120元。這項逐年提高的收費標準,預計將給美國相關航運企業帶來更為劇烈的長期成本壓力。
航運業成為國家戰略工具
總部位於雅典的 Xclusiv Shipbrokers Inc 在其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這種針鋒相對的對等措施,使兩個經濟體陷入海運課稅的螺旋式升級,可能扭曲全球貨運流向。」
此外,美中雙方的爭端並不僅限於港口費用。在美國總統川普於10月10日威脅要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額外100%關稅,以報復中國限制關鍵礦產出口后,美國政府官員數小時后又發出警告,表示本周在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投票贊成減少海運溫室氣體排放計劃的國家,可能面臨制裁、港口禁令或懲罰性船舶收費。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公開表態支持國際海事組織的環保計劃。
Xclusiv Shipbrokers Inc 總結表示:「將貿易和環境政策武器化,顯示航運業已從全球商業的中立管道,轉變為國家戰略的直接工具。」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海運業在全球兩大強權的戰略競爭中,已成為新的關鍵角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