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和平窗口只剩兩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張亞中,台灣政治學者,孫文學校總校長,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早年間,曾在台政府部門任公職。
據鳳凰衛視報道,2025年10月18日,中國國民黨將進行新一屆主席選舉,這也是張亞中第三次參選國民黨主席,此次共同參選的還有蔡志弘、羅智強、郝龍斌、卓伯源、鄭麗文。他為何「屢敗屢戰」?背後有怎樣的堅持和憂心?
《問答神州》專訪孫文學校總校長、2025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
台灣和平窗口僅剩兩年?
張亞中:如果我當選國民黨主席
我將開啟國共論壇,進行政治對話
吳小莉:你說這次選舉如果落選的話,台灣和平的最後一個機會就失去了,你覺得「和平的窗口只有兩年」,是因為2028年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嗎?
張亞中:這不是我講,是所有的媒體、智庫都在講,都認為兩岸這樣子走下去,台灣還有2028嗎?台灣現在是世界上五大危險地區的首位了,民進黨賴清德到2028年以前不會變——兩岸關係不會變、對美的依賴不會變、對大陸的敵意也不會變。
因為我們國民黨現在是在野黨,就算誰選上了黨主席,也沒有辦法扭轉兩岸之間的路徑。但如果我幸運選上中國國民黨主席,我一定會依照《國統綱領》作為最重要的原則之下,開啟國共論壇,開啟政治對話,我希望兩岸之間能夠對和平取得某種程度的共識。有了這個共識以後,北京會稍微安心一點,可以等到2028年再來面對。如果中國國民黨能在2028年贏得選舉,那麼這個共識就可以繼續轉換成兩岸的和平協議,讓兩岸可以在整個中國的前提下,在謀求國家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和平跟融合。
吳小莉:你想先做一個「剎車皮」。
張亞中:對,然後提供一個方向。
吳小莉:像你提到如果當選國民黨主席,重啟國共政治對話,你覺得國民黨全體黨員能夠接受和支持嗎?
張亞中:我和國民黨黨員講,2028年要讓民眾感覺到,國民黨贏是台灣贏,是兩岸和平贏,你才有機會贏。如果只是想到自己贏,想著推出一個最強的候選人,民進黨也會推出一個最強的候選人;你想國民黨要團結,民進黨比國民黨更團結;你希望「藍白合」,「白」的還希望我當正、你當副,所以現階段國民黨所有贏的方法,都不表示一定會贏,那怎麼贏呢?不要忘了台灣有80%的人希望兩岸和平能夠早日到來。
如果我們中國國民黨能夠在2028年以前,跟北京進行政治對話,談出一個白紙黑字的方案,如果台灣的老百姓覺得這個方案沒有損害到台灣的利益,而北京也覺得非常滿意,也可以為兩岸和平做出貢獻,將來國民黨才可以在2028年拿著這個方案跟民進黨去競選,這樣我認為國民黨才有機會贏。
張亞中:國民黨不敢面對「一個中國」
在「和平」上只喊口號
吳小莉:為什麼這幾年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能贏,大選卻總輸?
張亞中:因為大選牽涉到「國家認同」, 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要「統」還是要「獨」?親美還是和大陸和平相處?民進黨立場很明確,就是走「台獨」,可國民黨一直首鼠兩端,民進黨說軍購好,國民黨也同意;民進黨要把「國防」預算提高到佔GDP3.5%,國民黨說完全同意。然後你告訴民進黨說,我國民黨可以帶來和平、你會帶來戰爭,請問哪個老百姓會相信你呢?
所以國民黨要講和平,要告訴老百姓我的方法是什麼,而更重要我的方法,北京已經可以跟我坐下來談了,而這個方法談的結果北京也沒有反對,這才是國民黨扭轉乾坤的開始。
吳小莉:我記得你在競選辯論的時候,說一起競選的其他黨內同志,都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問題加以迴避。
張亞中:我是「九二共識」的參與人,「九二共識」應該叫做1992年的相互理解,這個理解裡面有兩個共識、一個沒有共識。兩個共識是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一個沒有共識的是台北方面希望「一中各表」,北京主張「一中不表」。可到了馬英九時期,變成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後來甚至把「九二共識」等同於「一中各表」,完全錯了,那為什麼會一直變呢?就是不敢去面對兩岸的政治難題。
吳小莉:國民黨的高層常常有一個迷思,走極藍的新黨終極思想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慢慢式微了,國民黨會不會有這樣的擔憂?
張亞中:因為幾年來,在台灣講「統派」就是「被統派」,為什麼「統一」這兩個字在台灣被妖魔化了?那國民黨的角色是應該解釋一下,我們如何面對現在的兩岸敵對,我們要不要敵對。
現階段兩岸政治上是敵對的,經貿、文化是有交流的,我就要問民進黨,你主張敵對要永遠維持現狀嗎?這對台灣好嗎?對經濟不好、對什麼也不好,所以我們要把兩岸的敵對狀態變成和平狀態。
所以要跟大陸講我們有國統綱領,最終的目標是統一,但是我們的統一不是你把我吃掉,我把你吃掉,是我們彼此透過和平走向融合,然後再走向統一。
大陸對於統一後有想象空間,比如說「一國兩制」,我們對於統一后也可以提出我們的方法。大陸現在盲點在於,「一國兩制」是統一后的政治安排,整個大論述裡面缺少和平統一前的安排,這是北京要努力的地方。
我在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幾年來寫了好幾百萬字書,在討論兩岸除了從敵對走向和平,再走向融合,最後走向統一,統一后我們再討論政治制度,大家來努力的方向。
美國為何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
張亞中:目的是「窮台」,把台灣當談判籌碼
吳小莉:2025年9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再次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你覺得這個時機提出來,目的是什麼?
張亞中:毫無疑問,美國就是把台灣當成一張牌來打。對民進黨來說,「台灣地位未定論」一直是「台獨」最重要的法理基礎,所以美國這話一出口,民進黨百分之百配合,完全被美國所用。而且這次的 「台灣地位未定論」,我覺得它其實講的就是 「台灣前途未定論」,就是台灣要 「統」 還是要 「獨」 沒確定 —— 這又恰好和國民黨某些主流聲音要維持現狀、不「統」不「獨」 的想法非常相近。
但你看,台灣朝野表面說不接受 「台灣地位未定論」,可美國後續推出的所有政策,其實國民黨和民進黨不僅沒有拒絕,還百般接受。
吳小莉:包括哪些政策?
張亞中:第一個,增加「國防」預算,現在已經到佔GDP的3.2%了,美國還希望往北約的5%、甚至10%靠,民進黨能拒絕嗎?國民黨會拒絕嗎?
第二個,希望台灣能夠成立「主權基金」,投資美國,用韓國、日本來做榜樣,像阿拉斯加所謂的天然氣輸油管,希望台灣能夠出資。我覺得美國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一個詞:「窮台」。
講這個話對美國來說,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台灣地位在1945年已經確定了: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降伏文書》,1945年以後,哪個國家懷疑過台灣屬於中國?沒有國家懷疑過,到現在也沒有懷疑過。我覺得這就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
兩岸只有和平
台灣年輕人才有未來
吳小莉: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看大陸,一些網紅也來大陸直播,你覺得年輕人有改變嗎?
張亞中:肯定有改變。年輕人透過短視頻看到了大陸的進步,有些地方遠超台灣,但「經濟文化認同」轉成「政治認同」沒那麼容易,就像我們喜歡去日本、美國,也接受他們的文化,卻不會認同自己是日本人、歐美人。兩岸現在牽扯到一個敏感問題—— 「身份認同」,我是台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
還有兩個敏感問題,年輕人很在意:一是「和平」,你可不可以不要打我?二是「尊嚴」,我能不能代表台灣出去講話?所以我認為經濟、文化我們都已經互動了以後,把這兩層「膜」撕掉,兩岸融合速度會超出想象。
吳小莉:對於此次參選,也有人說你是最佳陪跑員,你不是第一次競選國民黨主席,為什麼你屢敗屢戰?
張亞中:四年前我是抱持「救黨救國救兩岸」的心情來參選黨主席的,此次對他們來講是又來選,可對我來講,我不是又來選,而是還沒有放棄!我想再一次的告訴你們,台灣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馬英九在十幾年前能夠接受我兩岸和平的大論述,今天台灣的情況可能不是這個樣子,兩岸和平可能早就搞定了,我們也不須完全依賴美國。
兩岸的互動交流對台灣的壯大、對台灣的年輕人有多麼好,講我自己的感受:我在台大教書,我的學生都是一流的,但我到了上海,真的很沉重,世界500強企業在上海都有分公司,台灣台大學生絕對不比上海學生差,可是他們畢業以後,在台灣沒有500強企業可以進,這是因為兩岸沒有和平。
我在台大的國際關係學生,有的會講英文、法文、德文,他們還成立一個「模擬聯合國社」,希望在聯合國裡面學習,可是我知道,他們畢業以後,沒有機會到聯合國工作,連任何一個國際組織都進不去,為什麼?兩岸沒有和平,他們沒有未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要做兩岸關係,因為只有把兩岸關係變成和平后,年輕人才有一個「和平的大海」,我們才有未來,這是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