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法案》登場: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圍堵

京港台:2025-10-14 11:16|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生物安全法案》登場: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圍堵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自10月1日起,美國政府因未能通過新財年預算案而陷入停擺。然而,華盛頓的政治機器並未停轉。就在10月9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2026財年的《國防預演演算法案》(NDAA),其中包括了一項可能對中國生物技術、製藥企業產生廣泛影響的附案:新版《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

  華為式制裁

  時間倒回一年多以前,2024年5月,美國眾議院推出名為H.R.833的法案,該法案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生物安全法案》。

  該法案點名了中國最著名的基因測序服務公司與製藥業龍頭CRO,提出這些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要求所有聯邦機構及其合作夥伴不得採購、使用這些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聯邦機構比較典型的像NIH,按法案將不能從這些被點名的中國公司購買試劑、尋求服務。

  可影響更廣的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合作夥伴一項。比如一家美國生物醫藥公司,它可能從美國政府那裡申請了研究經費,或者與NIH等機構有合作,這些都會讓它進入《生物安全法案》的管轄範圍。它將面臨兩個選擇:繼續留在美國生物技術的生態圈,或繼續使用中國公司的服務。

  對任何一家美國公司來說,這並非真正的選擇,而是只能選前者的命題。

  因此,《生物安全法案》一旦實施,上榜中國公司面臨的將是類似針對華為的全面封禁制裁。

  「胎死腹中」的前世

  要理解《生物安全法案》的出台過程,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美國的立法程序,美國議會立法大致可以走兩個路線:獨立立法或搭車附案。

  24版《生物安全法案》在眾議院走的是前者。該路線過程漫長,門檻高,先要通過相關委員會表決,眾議院投票時需要三分之二的議員同意。到了參議院,則會需要60名議員同意討論,才能進入投票程度。

  注意,一項法案只有參眾兩院都通過,再由總統簽字,方能生效。

  由於限制中國CRO可能對美國生物技術產業造成衝擊,24版《生物安全法案》儘管在眾議院獲得306票同意,81票反對的高票支持,但它很難在參議院以獨立法案形式通過。更關鍵的時間,眾議院通過該法案已是2024年9月,2025年1月就要迎來新一屆國會議員宣誓就職,僅剩三個多月的議會任期,參議院都很難走完獨立法案流程。

  而獨立法案之外,另一個選項,也是一條捷徑,是把法案以附案形式加到另一項大型法案,比如國防預算案。

  國防預算案是每年必須過的重磅法案,搭上這趟順風車的議案就能獲得穩定的投票機會,而且只需多數議員同意即可,不必擔憂參議院60票的投票門檻。

  非常幸運,24版《生物安全法案》通過眾議院后,沒能成為當年參議院的《國防預演演算法案》附案,也就沒進參議院投票程序。

  這樣,《生物安全法案》的1.0版本,最後屬於耗盡了議會的任期時間,胎死腹中。

  2.0版捲土重來

  但《生物安全法案》的概念卻在美國政界紮下了根。

  今年夏天,新一屆議會中,兩名參議員提出新一版《生物安全法案》。該法案最終演變為S.A.3841,成了26年度《國防預演演算法案》的附案之一。

  10月9日,參議院通過了26年度《國防預演演算法案》,在表決過程中,S.A.3841也獲得了通過。

  《生物安全法案》有了2.0版本。

  而這個2.0版,剩下只有眾議院是否會通過,以及特朗普是否簽字,這種理論上的懸念。

  由於《生物安全法案》2.0是在國防預演演算法案里的附案,有了這必須過的「主案」加持,走完剩下的流程概率很高。

  首先,《生物安全法案》1.0版本在眾議院曾獲得高票,加上《國防預演演算法案》的急迫性,眾議院大概率不會反對S.A.3841。

  其次,總統不能單獨否決某個附案,只有兩個選擇:同意整個法案,或否決整個法案。特朗普作為共和黨總統,不太可能去否決一個共和黨佔多數的議會通過的《國防預演演算法案》。考慮到中美關係現狀,他或許還巴不得多一個可以用於中美對抗的《生物安全法案》。

  因此,《生物安全法案》這頭狼,這次是真要來了。

  變溫柔了,但仍是利劍

  相比1.0,《生物安全法案》2.0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有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2.0與1.0的原則一致,被認定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公司,將面臨1.0版本提出的限制,也就是面臨必須退出美國市場的威脅。

  好消息是,不同於1.0,2.0版本沒有點名具體企業。這給潛在風險企業帶來一定迴旋餘地。

  這也是兩版《生物安全法案》的最大區別。不同於上一版的直接點名龍頭企業,新版法案制裁的中國企業包括兩類:

  1260H名單,該名單依據2021財年國防預算案建立,由美國國防部每年更新,列出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的實體。目前1260H名單里與生物技術、製藥有關的只有一家,BGI。這也意味著如果最終立法與當下參院版本一致,BGI會是最明確受到制裁威脅的企業。

  美國政府認定的其它高風險實體。美國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BM)需要在一年內給出高風險實體名單(國防部、國土安全部等均會參與名單制定)。OBM裁定名單上的實體,會有90天申訴期。申訴后OBM會做最終裁決。

  相較1.0版,當下版本里波及企業有更明確的申訴路徑。此外,新版本的緩衝期也更久一些,從法案給出的規則制定、申訴期限看,僅立法完成到制裁實施就會需要2-3年。

  因此,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比舊版緩和。但對於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來說,它仍會是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後反覆強調藥品製造必須迴流美國,以及高度交易性質的談判風格,不排除一些中國企業成為類似TikTok般,大國博弈的籌碼。

  唯一的區別是,沒有任何一家生物技術企業具有TikTok的民意影響力,制裁者不會投鼠忌器。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01: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