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入股稀土巨頭,美企CEO:不能只押注一家企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長期絮叨中國稀土的美國政府,近來在該領域動作頻頻,包括入股本國稀土生產巨頭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試圖通過國家力量重振行業。
在美國消費者新聞商業頻道(CNBC)28日的節目中,美國礦企能源燃料公司(Energy Fuels)首席執行官馬克·查爾默斯(Mark Chalmers)「毛遂自薦」,稱該公司正致力於「生產對美國政府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他呼籲白宮不能把賭注壓在一家企業身上,應與更多像能源燃料這樣的企業開展合作。
與此同時,有西方業內人士稱,美政府入股MP材料公司表明,美國政府願意打破「自由市場」理念,在必要時效仿中國的模式,以反制中國。
特朗普政府7月與MP材料公司達成了一項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4億美元的可轉換股票收購,使美國國防部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
查爾默斯對CNBC說,儘管這一舉措令業內多數人感到意外,但實屬必要。他建議白宮如今應在此基礎上達成更多合作協議,推動美國供應鏈多元化,避免因僅扶持一家「全國龍頭企業」而面臨風險。
「單靠一家公司無法解決問題。必須通過多項合作來規避企業層面的風險,因為並非所有公司都能按預期交付成果。」他說。
總部位於丹佛的能源燃料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鈾礦商,目前正通過在全球收購的礦山開展稀土業務。查爾默斯透露,該公司的稀土業務將產出重稀土。
他表示,能源燃料公司正致力於 「生產對美國政府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且其業務優勢可與MP材料公司形成互補。
他重申:「政府不能把賭注壓在一家企業身上,這種做法毫無道理。我們在華盛頓投入了大量時間,確保政府理解我們戰略的優勢所在。」
一名特朗普政府官員向CNBC表示:「我們不排除未來以股權投資或價格下限的形式達成其他合作(類似與 MP材料公司的協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所有舉措都會完全照搬MP材料公司的合作模式。」
自美國國防部公布與MP材料公司的合作協議以來,能源燃料公司股價已飆升近200%,原因是投資者猜測該公司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下一個合作目標。
其他礦業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揚。關鍵礦產礦商NioCorp Developments股價也上漲了近200%,Ramaco Resources股價上漲140%,USA Rare Earth股價上漲逾70%。
關鍵礦產市場研究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創始人瑞安·卡斯蒂約克斯(Ryan Castilloux)稱,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價格優勢一度將西方競爭者排擠出局。他說,美政府入股MP材料公司表明,美國願意打破「自由市場」理念,在必要時效仿中國的模式,以反制中國。
「我們已經看到,相較於由產業政策驅動的長期市場模式,純粹自由市場模式的劣勢十分明顯,目前的局面需要有所改變。」他補充道。
除了MP材料公司,本周早些時候的報道顯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收購美洲鋰業公司高達10%的股權。該公司正在內華達州開發薩克帕斯鋰礦。公司官網稱,該礦擁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探明鋰資源儲量」。
薩克帕斯鋰礦預計將分五個階段擴建,最終每年可生產16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美洲鋰業表示,這一項目將「幫助建立美國國內的電池供應鏈」,而目前美國的鋰產量不足全球的1%。
在政府可能入股的消息刺激下,美洲鋰業本周股價飆升逾90%。
全球最大鋰生產商之一、總部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雅寶公司(Albemarle)首席執行官肯特·馬斯特斯(Kent Masters)告訴CNBC,鋰行業也可能出現類似MP公司交易的安排。
「關鍵是要推動市場,使私人企業能夠跟進投資。」馬斯特斯說,並提到蘋果公司在國防部交易公布幾天後便與MP簽訂了供貨協議。
「從收購英特爾股份到尋求入股美洲鋰業,特朗普政府正借鑒中國的產業政策。」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早前同樣注意到,美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在自己引以為傲的所謂「自由市場」中揮舞政府「有形之手」,而這種策略一度長期以來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我認為美國政府正試圖借鑒中國的經驗。」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黃裕舜(Brian Wong)說。
新加坡亞太經濟研究公司(Asia-Pacific Economics)首席執行官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也認同,美政府近期的舉措凸顯出一種向「干預主義」靠攏的政策取向。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最近對產業政策的擁抱,暴露出美國對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擔憂正在上升。然而,美國已經40多年沒搞過產業政策,如今已未必知道如何去做。
美國礦物開採企業尼奧科公司(NioCorp Developments)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坦言,在美國開設一座稀土礦需要29年之久。
「你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才能讓一座礦投入運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