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檢控「仇恨言論」?邦迪澄清 迅速引爭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周一誓言川普政府將「瞄準並追捕」那些發表仇恨言論的人。這一表態被認為是對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權的直接挑戰,迅速引發爭議。
「有言論自由,也有仇恨言論,」邦迪在周一播出的一個播客節目中說。當被問及司法部是否會打擊發表此類言論的組織時,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們絕對會把你作為目標,追捕你,對兩黨都是如此。」
邦迪將這一立場與上周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案直接掛鉤,稱「在查理的遭遇之後」,美國社會已沒有「仇恨言論」的容身之地。
然而,邦迪的言論立即引發了來自左右兩翼的廣泛批評。
總統川普周二被問及此事時,也以一種半開玩笑半威脅的方式回應道:「我們可能會追查像你這樣的人,因為你對我太不公平了。這是恨。也許他們會來找ABC新聞。」
在共和黨內部,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強調:「在美國,我們不審查和壓制不受歡迎的觀點,這是一個保守的原則,也是一個美國的原則。」 極右翼評論員切爾諾維奇(Mike Cernovich)則更為直接地批評道:「帕姆·邦迪真的沒有為這一刻做好準備。」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邦迪周二上午在X上發表長文,試圖澄清自己的言論。
她在帖子中寫道:「跨越界限的仇恨言論不受第一修正案的保護。這是犯罪。」
但邦迪似乎在帖子中暗示,這種威脅只來自左派,她寫道:「長久以來,我們看到激進左派將威脅正常化……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她將這類言論定義為直接的暴力威脅,例如「要求謀殺某人」或「為政治暴力歡呼」,並強調「每一次威脅都將受到法律的全力打擊」。
邦迪指出,她認為這種暴力言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其他人噤聲,不讓他們表達保守的理想」。她最後寫道:「我們永遠不會沉默。不是為了我們的家庭,不是為了我們的自由,更不是為了查理。」
與此同時,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等人也將柯克的遇刺,歸咎於「鼓吹暴力的左翼政治組織」,並誓言將動用整個政府的資源來「摧毀這些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已故的查理·柯克本人,曾是言論自由最堅定的捍衛者之一。他去年曾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在美國法律中,仇恨言論並不存在。有醜陋的言語,有粗俗的言語……所有這些都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