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霸被指「背刺」馬斯克 法院緊急裁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矽谷再爆大瓜!
馬斯克旗下xAI將一名華裔工程師告上加州聯邦法院,指控其盜取公司核心機密。被告正是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后赴斯坦福攻讀博士的李雪辰(Xuechen Li)。他曾是xAI最早的20名員工之一,直接參與Grok大模型研發,卻在套現近700萬美元股票后,複製並上傳整個代碼庫,隨後辭職加入競爭對手OpenAI。
這場被稱為「AI行業世紀訴訟」的案件,牽動著馬斯克與OpenAI的全面博弈,也將深刻影響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流動與技術安全格局。
目前,法院已經作出一項裁決,發布臨時禁令。
李雪辰的履歷堪稱矽谷人工智慧發展史的縮影:攻讀博士期間獲得Meta獎學金,曾任職於Google和Microsoft,在xAI工作時被指控竊取商業機密,最終跳槽至OpenAI。令人驚訝的是,這一切經歷累計不超過四年。
驚人的學術與職業履歷
公開信息顯示,李雪辰2014年畢業於北京四中,2015年至201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數學與統計學學士學位,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得導師獎學金。
據他在多大的校友稱,當年他在多大數學系就已經是有名的風雲人物。
小紅書上一位"哈佛博后"爆料,「因為我們上著數學系裡最難的數學課,大家學起來都很費力,而他卻總能輕鬆駕馭……讀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數學天才。直到在多大讀了數學專業以後,我才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學數學。而Xuechen Li,就是讓我產生這種想法的人之一。」可見李的學術水平絕非一般。
2021年,他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三年內完成論文答辯,並在此期間獲得Meta面向AI博士生的專項獎學金。2024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導師為Tatsunori Hashimoto與Carlos Guestrin,研究方向集中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流程的可信性與安全性,包括隱私保護型機器學習與安全計算。
在學術界,他也相當活躍,多次擔任機器學習頂會審稿人,並於2022年獲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傑出審稿人獎」。
2017年5月至8月,他在多倫多大學擔任學生研究員;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任職於多倫多的向量研究所;
2018年夏,他作為軟體工程實習生加入Google TensorFlow團隊,並深入參與大規模機器 學習框架;
2019年7月起正式加入Google,擔任AI研究員,後轉為學生研究員,歷時1年9個月;值得注意的是,他曾是深度學習領域先驅、諾獎得主Geoffrey Hinton團隊的一員,這無疑為他的研究生涯增添了一層「金光閃閃」的光環。
2022年夏,他在微軟總部實習,從事差分隱私研究,成果應用於Outlook等產品;
2024年2月,他加入馬斯克新創立的xAI,成為首批20名員工之一,直接參與公司核心產品 Grok AI模型的研發與訓練,得以接觸最敏感的技術資料。
他原定在xAI的任期將持續到2025年7月。然而,事情並沒有按計劃發展。
訴訟經過
根據起訴書,事件導火索出現在2025年夏季:6月,李雪辰出售了價值47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7月,他又將220萬美元的股份賣回給公司,總現金套現近700萬美元。
訴狀稱,7月25日,即收到最後一筆套現的當天,他將公司工作筆記本中的「機密信息」和「商業秘密」複製至個人控制的存儲系統,並通過刪除瀏覽記錄、重命名文件、壓縮上傳等方式掩蓋痕迹。
7月28日,他提交辭職信,同時,接受了競爭對手OpenAI的錄用,計劃8月19日入職。
8月11日,xAI在常規日誌檢查中發現異常,並郵件要求他歸還並刪除所有被盜數據。此時,李雪辰聘請了刑事律師介入。
8月14日,雙方律師團會面時,xAI稱李雪辰口頭承認,並在手寫文件中承認自己竊取了公司機密並試圖掩蓋。他同意讓xAI檢查其個人筆記本,但拒絕提供部分關鍵賬戶的密碼,以揭示數據的最終去向。
馬斯克本人隨後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李雪辰的行為遠不止是拿走一些文件或信息。馬斯克寫道:「他接受了OpenAI的聘用,然後上傳了我們整個代碼庫!」
這一指控將事件的嚴重程序升級,如果屬實,這意味著李雪辰可能掌握了xAI自成立以來幾乎全部的技術成果。
技術價值與訴求
xAI在訴狀中強調被盜信息的價值,稱其包含「超越ChatGPT等競品的前沿AI技術」。若被競爭者獲得,將可能節省數十億美元研發經費和多年工程投入,形成市場優勢。
在當前背景下,人工智慧模型公司的市值可高達數千億甚至數萬億美元,保護其核心代碼和模型權重無疑是公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研究人員在不同實驗室之間的流動已成為常態,而防止核心技術的流失,則已成為這些公司面臨的最大生存風險之一。
因此,xAI向法院提出三點請求:
下達臨時禁令,要求李雪辰交出所有可能含有機密信息的個人設備與存儲,並歸還所有機密資料;
在機密徹底清查前,禁止其為OpenAI或其他競爭者工作;
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具體金額未披露,但預計數額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OpenAI並非這一訴訟的被告。xAI在訴狀中稱,此次行為不是OpenAI指使,而是李雪辰「以此作為進入OpenAI的資本」。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鑒於李雪辰的個人背景,他完全可以通過正常面試加入OpenAI,無需鋌而走險。
因此,xAI與一些網民認為,基於李雪辰的開發經歷,他可能涉嫌簡歷造假。也有觀點認為,OpenAI並非他的最終去處,Google、Microsoft和Meta也可能曾遭遇其商業機密被竊。
那麼,李雪辰真的存在簡歷造假嗎?
行業背景
李雪辰在GitHub的提交記錄顯示,他曾積極參與斯坦福alpaca團隊的大模型研發,其研究方向與學界熱點一致,且編程習慣規範。從開發角度看,他並非學術欺詐者。
此次事件發生在AI行業「搶人大戰」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此外,事件也處於馬斯克與OpenAI 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
馬斯克曾多次批評OpenAI背離非營利初心,並已起訴OpenAI及CEO山姆·奧特曼;2025年4月,OpenAI 反訴馬斯克,指控其騷擾;2025年8月,xAI還在德州起訴OpenAI與蘋果,指控其合謀壟斷AI聊天機器人市場。
因此,此案被視為馬斯克與OpenAI爭鬥的又一新戰場。
最新消息
馬斯克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xAI贏得一項法院裁決。9月3日,美國地方法院法官已發布一項臨時限制令,禁止李雪辰在OpenAI 擔任任何與生成式AI相關的職務或職責。
美國舊金山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麗塔·林(Rita Lin)於周二應xAI的請求發布了這項臨時限制令。
本案結果將產生深遠影響。這涉及李雪辰個人的職業與聲譽,也關係到xAI的核心技術安全;更重要的是,它或將成為業界在人才流動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尋找平衡的一個重要先例。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起訴訟已經表明,在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人工智慧競爭中,技術、人才與商業利益的博弈,正在從實驗室和伺服器機房延伸到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