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的潑天富貴,泡泡瑪特的產能焦慮

京港台:2025-8-29 09:19| 來源:虎嗅網 | 我來說幾句

LABUBU的潑天富貴,泡泡瑪特的產能焦慮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8月中旬,在廣東東莞一家泡泡瑪特合作工廠里,「鎖模力」達200噸的「精密注塑機」正在為單體不足150g的LABUBU毛絨玩具全力開工,順著生產線,這台鋼鐵巨獸「吞吐」著一個個LABUBU「塑膠本體」。(虎嗅註:鎖模力指注塑機的合模機構對模具施加的夾緊力)

  速度和精度成為關鍵。

  在這條以「精密注塑機」為「軸心」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上,160攝氏度的搪膠原料在5秒之內被灌注到精度如頭髮絲般的LABUBU模具之中,而在此後的3秒內,塗著深色漆的、像人大腿一般粗的機械臂要立刻完成脫模。

  當塑膠本體做好后,這些即將誕生的LABUBU將會進入毛絨製作區的「手工車縫」環節,在這裡數千名熟練工人在自動縫紉機的協助下繼續趕工。他們每個人身前都有一把測量尺,身旁還有電子秤,他們需要隨時確保手中正在製作的LABUBU符合標準尺寸和重量。虎嗅了解到,一個熟練工人一天能縫製的LABUBU數量上限約為50個。

  在機器和人的合力下,這個工廠LABUBU單日產能終於在2025年上半年被拉升到10萬隻:機器幾乎不會關機,工人會兩班倒。

  在廣東,這樣專註於給泡泡瑪特生產毛絨類產品的產線還有很多。這場產能大提速,也是2025年發生在泡泡瑪特所有工廠的共同劇情。虎嗅了解到,2025年8月,泡泡瑪特毛絨類產品的單月總產能已經超過3000萬隻,相比於2025年3月增幅超過1000%。

  但這尚不能滿足需求。

  LABUBU引發的供應鏈大升級

  「LABUBU去年的增長和市場需求增速太快了。有時候大家訂單量太大,拿過來給我看的訂單,我都不敢簽那個字,因為確實市場需求增速遠超我們預期。」泡泡瑪特聯席COO司德表示。他所提及的一幕,正是發生於2024年春節后LABUBU大火引發訂單激增后。

  2025年上半年,包括LABUBU在內的THE MONSTERS實現營收48.1億元,同比增長668.0%,是泡泡瑪特旗下增速最快的IP。而在佔比上,THE MONSTERS貢獻了公司上半年收入的34.7%。

  

  虎嗅註:LABUBU包含在THE MONSTERS之中,且是其核心部分

  當下,LABUBU依然供不應求,且扮演著泡泡瑪特——這家市值4300多億港幣潮玩巨頭——「收入主引擎」之一的角色:用戶、資本、泡泡瑪特自己,都正在希望LABUBU產得更快些、賣得更多些。

  激增的需求和訂單,給泡泡瑪特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在2024年二三季度,泡泡瑪特的多個原本生產其他產品的工廠都被緊急協調到LABUBU毛絨產品項目之中,而就算公司緊急協調了產能,市場終端也出現了數周的「脫銷」狀況。

  產能,真的不夠用了。

  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2024年公司內部花了很大力氣去梳理供應鏈的體系、工作方法、團隊,以及嘗試用數字化、AI等工具提速。但彼時的困難是全方位的:人不夠、設備和生產線不夠先進、產能資源整體不足、需求和產能協同能力相對薄弱……

  一個細節可見一斑:目前泡泡瑪特供應鏈團隊成員有高達30%以上的人是2024年被緊急招入這家公司的新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剛拿到工牌,就直接去前線』打仗』。」一位泡泡瑪特核心人士如此描述。隨之而來的挑戰是明顯的,大量新人、新設備短期內融入這家公司后,需要一個融合與適應的過程,但泡泡瑪特像是「高速車道換零件」,它必須在高速行駛狀態下完成升級和拓展。

  一位跟泡泡瑪特合作的工廠主則提供了另一個視角,2024年泡泡瑪特方面聯繫到他,希望推動工廠的自動化升級。當時雙方溝通的一個焦點環節是「打包」,在此前工廠里招聘了幾百個專職的打包員,但泡泡瑪特希望工廠可以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提高這個環節的效率,並把更珍貴的人才資源騰挪到更有價值的地方(比如手工毛絨、手工精雕)。

  該廠主表示,他一開始是不想花一大筆錢換設備的,甚至他試圖說服泡泡瑪特「保持現狀」。但最終,他被泡泡瑪特描繪的未來以及一張支持設備升級的「支票」打動了。「他們給我算了一下,更換設備(不只是打包環節的設備)后,未來我這塊產能可以擴大三五倍。」

  這也是2024年泡泡瑪特在推動供應鏈升級時的縮影:面對大量合作的代工廠,說服它們去完成數字化升級。

  「王寧在公司內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他認為機會在於生產三要素的重構:生產力、生產資料和生產關係。新工藝和新技術,正是生產要素的再造和重構。」一位泡泡瑪特內部人士表示。

  虎嗅獨家獲悉,在今年7月,泡泡瑪特在越南召開了全球「供應鏈年中會」。在這次會上,泡泡瑪特的幾個核心高管表達了對後續供應鏈繼續升級的期望和擔憂。

  「不管是毛絨單月產量,還是單系列產品的單月出貨量,相比一年前,這些數字至少增長了十倍。我們需要珍惜當下的增長機會,拋開對市場情緒的過度關注。我們引以為傲的企業文化和團隊風格,會不會在快速擴張中被稀釋?會不會在全球化進程中被淡化?」其中一位人士這樣表示。

  截至目前,給泡泡瑪特代工的上下游工廠、合作方,超過數千家。其中絕大部分位於東南沿海,其中以廣東為主。虎嗅獨家獲悉,泡泡瑪特的產品會根據品類由不同的工廠來承擔。最新的的產能拓展計劃,分為內地化和海外化兩個方向,內地化主要向江西、湖南、貴州、廣西等地拓展,海外化主要向東南亞等地拓展,但也在觀察全球其他適合生產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化和海外化兩個方向,最終構成泡泡瑪特全球的六大生產基地。虎嗅了解到,按照泡泡瑪特的規劃,六大基地中國內將有四家,海外將有兩家。

  返單周期提高三倍的背後

  虎嗅獨家獲悉,泡泡瑪特內部的供應鏈相關業務統歸於供應鏈管理中心,這是一個核心部門。

  泡泡瑪特的供應鏈管理中心,所負責的環節非常複雜,包括生產、設計、開發、倉儲物流。它像是一個聯結多個關鍵部門的中台,在上游銜接泡泡瑪特的IP管理與授權、市場等核心部門,下游銜接工廠、門店渠道等核心板塊。

  

  泡泡瑪特最新組織架構圖

  和一些玩具類公司的代工模式不同,泡泡瑪特的產品會根據品類劃分工廠。也就是說,一般泡泡瑪特的代工廠會聚焦專精於一個品類的產品,而非為單一IP而生產。

  供應鏈管理中心不僅要熟稔每個工廠的擅長之處和產能情況,還要和IP團隊的創意節奏、市場部的營銷節奏保持同頻。

  在LABUBU大火前,泡泡瑪特的供應鏈體系基本上是延續2022年以來的模式:內部各相關部門會針對產品未來銷售集中溝通,進行銷售預測,然後向工廠下單。這裡面一個關鍵的命題是「返單周期」,也就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迅速向工廠增加或調整訂單,然後儘快把增量產品推向市場。

  2022年泡泡瑪特的返單周期平均4~5個月,這已經是圈內比較快的效率了。但LABUBU給這個節奏和模式帶來了挑戰。

  虎嗅了解到,當時泡泡瑪特內部在2023年制定LABUBU新一年規劃時,並未預料到其毛絨系列新品會出現幾倍於以往銷量的增長(也是超過了潮玩圈IP系列產品的銷量年度增幅常識)。當2024年LABUBU毛絨類產品在市場終端「一娃難求」后,供應鏈管理中心第一時間和工廠進行了溝通,並調整產能布局,以應對激增的需求。

  但兩個挑戰,讓「快反」不那麼容易。毛絨類玩具的毛絨部分,一般都需要人工精製,當訂單激增后,短期內擴增足夠多的能夠製作精製毛絨的人工便成為關鍵問題。而毛絨類本身更為複雜的工序,又讓工廠在調整產能時,面臨「牽一髮動全身」的難點。

  針對這些難點,泡泡瑪特從宏觀到微觀,對供應鏈體系做了升級。

  在宏觀層面,泡泡瑪特內部重新梳理了「銷售預測-生產計劃」整個的鏈路。內部通過一系列協同改革,讓銷售預測和生產計劃兩個環節徹底打通。而在銷售預測時,內部對於市場上正在發生的真實需求的權重提高,以往的經驗不再是最重要的預測準繩。

  虎嗅獲悉,以往泡泡瑪特在做銷量預測時,為了避免庫存積壓,會很重視以往的銷售經驗和數據。在2024年之前,泡泡瑪特在規劃一個產品銷量預期時,會先看其所在的IP,然後是具體的SKU。但LABUBU的毛絨體,讓泡泡瑪特意識到,材質本身也會帶來銷量的重大波動,所以他們現在考量銷量預測時,也會把材質品類作為關鍵維度。

  與此同時,在生產環節,泡泡瑪特開始推動從生產到物流的「柔性能力」,「公司任何一個指令、藝術家的任何一個想法都能毫無延遲地傳到數以千計的生產線上、數以十萬計的工人團隊中。」泡泡瑪特供應鏈中心總裁袁俊傑表示。

  而在微觀上,泡泡瑪特開始大量引入新技術和升級自動化體系以提高產能。在2024年泡泡瑪特通過合作方式,直接推動合作工廠的噴油塗裝線、包裝線、質檢線等關鍵產線的升級。以噴油塗裝線為例,泡泡瑪特開始大批量更換自動化產線,讓產線人數同比下降50%。在質檢環節,泡泡瑪特在2024年開始在生產體系內推廣「激光打標法」,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取代了以往人工肉眼質檢的模式。

  通過這一系列動作,2024年泡泡瑪特的返單周期相比於2022年有了明顯變化,最新的返單周期可以縮減至1~1.5個月,甚至在一些加急狀態下可以做到兩三周。

  有相關人士告訴虎嗅,泡泡瑪特一直在提3A供應鏈:敏捷性(Agile)、隨機應變(Adaptable)、協同性(Aligned)。在2024年,內部把此前提出的柔性供應鏈概念做了新的升級,公司高層認為公司應該在3A的標準下,去升級為「柔韌供應鏈」——以強化應對突發訂單波動的韌性能力。

  結語:需要升級的,不只是供應鏈

  虎嗅了解到,2025年開年以來,王寧在公司內部多次提出「提高跨部門協同能力」這個點。供應鏈升級,本質上也是對泡泡瑪特內部協同的一個考題。

  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內部IP、市場、供應鏈、終端幾個板塊主要通過協同會的模式拉齊共識。在一些公司戰略級項目上,因為王寧本人的親自推動,往往協同效率較高。但一些非公司戰略級項目,各個部門礙於資源和精力有限,有時候很難以高優先順序給予兄弟部門足夠的支撐。

  除了一些泡泡瑪特公司內部戰略級項目和IP,大部分協同,各個部門並不會被納入到一個整體的項目OKR或者項目績效體系之中,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非常固定化的機制去確保內部協同的「制度可循」。

  而潮玩行業特殊的生產流程,也註定過於固化的協同制度,難以存在:設計師的靈感在演變為可量產產品過程中,需要複雜的調校和產品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市場等團隊必須提早開始規劃營銷節奏並搶先在市場上敲定關鍵資源,而所有代工廠都有自己的生產排期,除了一部分泡泡瑪特深度綁定的工廠,大量合作方實際上也會接其他品牌的訂單,這讓生產排期變得更為複雜。在這樣的「迷霧重重」般的局面內,各個部門實際上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除了協同,還有技術。

  在2024年泡泡瑪特通過內部和外部,嘗試了多個AI相關的質檢提效項目。其中一部分確實給泡泡瑪特帶來了關鍵助力。但作為潮玩,最為珍貴的是設計師的靈感與創意,AI助力到底會不會扼殺珍貴的創意?在公司內部,至今尚有探討。

  而且,AI對於泡泡瑪特背後的數千工廠而言,為時尚早:大量工廠實際上沒有走完數字化這段路,大量在東莞的工廠依然依託人工、考勤卡甚至依然是紙本、計件方式依然是機械計數器……在這樣的情況下,貿然大幹快上推AI,可能會導致泡泡瑪特既有的穩定生態出現裂痕。

  在這樣的局面下,供應鏈升級,其實成為了泡泡瑪特當下「進化」道路上最務實的一件事:對內,可以基於此快速提高多部門協同能力;對外,可以儘快推動工廠完成數字化轉型,並嘗試AI提效。

  據虎嗅掌握的獨家信息顯示,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上半年,王寧等泡泡瑪特高層多次前往東莞等地,去尋找新的合作方,他們試圖儘快給泡泡瑪特拓展出更大的「供給緩衝區」——一旦再次出現LABUBU這樣的爆款,它需要有足夠多的產能,以接住這潑天富貴。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