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上全是污點,政治上全是頂點

京港台:2025-8-29 05:39| 來源:歷史其實挺有趣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道德上全是污點,政治上全是頂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明穆宗朱載坖,他很好色,請注意我用的這個很字,不是說他一般好色,是很好色。

  這古代的皇帝,基本上就沒有不好色的,唐玄宗佳麗數千,晉武帝羊車望幸,三妻四妾那太普遍不過了。

  當然也有痴情的,比如明孝宗,一生就張皇后一個髮妻,是古代帝王中一夫一妻制的堅實踐行者。

  那我們說穆宗很好色,主要好色在哪裡呢?

  公元1567年皇帝登基,繼位兩年半不到,光是有編製的妃子,他就封了十三個,那些沒有編製的嬪以下的,被皇帝臨幸過的,那就不計其數了,根本數不過來。

  為了選秀女,為充實後宮,穆宗多次在民間搞海選,一次至少也要選個三百人左右,而且,他口味還刁呢,專挑十一到十六的女子,擱今天話說就是未成年啊,是違法犯罪。

  您看皇帝老是從民間汲取女子入宮,搞的大傢伙都很恐慌。

  所謂:

  玉人盡在畫橋東,越水吳姝第一州。

  哪兒的美女多?自然是江南美女多。

  因為穆宗太好色,江南地區還鬧出過一樁怪事。

  

  (隆慶帝謚冊 局部)

  也不知道是誰特別無聊,他就在江南散布了一個謠言,說皇帝馬上就要在咱們江南選秀女了,而且這回選的更多,只要是身家清白的女子,沒成婚的,管你好看不好看呢,一併擄走,好看的做妃嬪,不好看的做宮女。

  可能會有一些人認為,在古代一個普通百姓之家的女子能進宮,能獲得位份,成為皇帝的女人,那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因為這就代表了身份地位的提升,代表了吃穿不愁,榮華富貴,怎麼可能還會恐慌呢?

  這就是典型的把歷史給審美化了,實際上,這並不能算是好事,不僅不是好事,簡直是不幸。

  後宮之中,女子眾多,能真正的做到你想象到的那個寵冠六宮的地位的,只有那麼一個兩個人而已,實際上大部分普通百姓家的女子選到宮裡,最終的命運都是做宮女。

  宮女,這倆詞聽起來好像還挺清新的,實際上說白了就是宮廷奴僕,吃飯和太監坐一桌的。

  

  (「拉郎配」)

  不為人父母,不知道父母對於子女的愛,女兒被選走,無論禍福榮辱,都意味著他們永遠的失去了這個孩子,孩子成了皇家的私產,成了被物化的「東西」。

  深宮的險惡,寂寞,失去自由的痛苦,幾個人能承擔?

  所以說,不要對封建時代充滿太多美好的想象,有一些歷史愛好者,男同志呢,幻想自己如果穿越回古代,要麼封王拜相,要麼一代明君,實際上回到過去,只是一個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平民,甚至是遊民。

  女同志呢,比如說幻想穿越明朝,總是會把自己代入到萬貴妃,鄭貴妃的身上,殊不知真要是魂穿歷史,可能連個婢女都坐不上。

  當然了,這只是指一小部分對歷史研究處於十分幼稚階段的人,相信大多數人看待歷史的心態都是健康的。

  接著說剛才的謠言。

  謠言四起之後,江南百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宮裡受罪,但皇命難違,唯一的辦法就是搶在選秀之前,把自己的女兒給嫁出去。

  問題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婚姻是頭等大事,這是一個很複雜,很隆重的事情,要門當戶對,要兩情相悅,要說媒,要雙方家長見面,要訂婚,要結婚,一整個結婚的流程也繁雜冗長,所以這結婚啊,不是說你今天想結,它明天就能結的。

  但是,就在一夜之間,江南的地區的老百姓,竟然真的就把女兒都嫁出去了。

  談的合適的,直接成婚,沒有對象的,在大街上隨便拉個男的問願不願意喜結良緣,娶我女兒,只要願意,立刻成親。

  可以說當時那也算是盛況如雲,大街上全都是去接新娘子的轎夫,有錢的人家還能派個轎夫,沒錢的人家,乾脆讓女兒徒步去夫家。

  這場拉郎配一開始還只是在民間肆虐,後來地方官員也坐不住了,一看情況不妙,也趕緊把女兒都嫁了出去。

  想一下,這個謠言其實很荒謬,皇帝就算是再貪婪,怎麼可能把整個江南的女子全都擄到宮裡呢?

  之所以這麼一個離譜的謠言大家都紛紛上當,還是因為穆宗好色的這個印象啊,實在是太過深入人心了。

  

  (沈德符 畫像)

  作者在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里翻到這麼一個記載,真假有待商榷,發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嘉靖間,諸佞幸進方最多……至穆宗以壯齡御宇,亦為內官所蠱,循用此等藥物,致損聖體,陽物晝夜不仆,遂不能視朝。

  隆慶的父親是嘉靖,嘉靖我們都知道,喜歡煉製丹藥,這些丹藥託名有延年益壽之效,但實際上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其實是催情助興,也就是所謂的壯陽葯。

  嘉靖死了之後,宮裡就遺留下很多這種丹藥,那我們知道,這明朝的皇帝啊,除了高皇帝朱元璋之外,基本上都寵信宦官,宣宗啊,英宗啊,憲宗啊,武宗啊,熹宗啊等等吧,他們在位的時候,大明天下,宦官政治大行其道,非常嚴重。

  穆宗一朝雖然沒有養出過什麼權宦,但是他也信任宦官。

  那有幾個跟皇帝關係處的還不錯小宦官就慫恿皇帝,說先帝留下的丹藥,非常好,一粒提神醒腦,兩粒永不疲勞,三粒長生不老,反正效果很棒,建議您也服用。

  穆宗實際上他知道這些丹藥是幹什麼用的,但是他沒有拒絕,而是全盤接手,照常服用。

  不吃還好,一吃壞了,這些丹藥,藥性太過猛烈,吃完之後導致他那個部位長期處於亢奮的狀態,非常的不雅觀,比如說今天晚上吃的,隔了一夜,藥效竟然還在發揮作用,搞得穆宗連朝都沒法上了。

  沈德符自己還在書中回憶,說小的時候,還曾經在親戚家裡看到隆慶年間官窯燒制出的瓷器,是穆宗下令督造的,這批瓷器上繪製了什麼呢?繪製的是男女私褻的圖案。

  因為長期沉溺於女色,穆宗的身體情況非常不好,他體態消瘦,精神萎靡,手上還有熱瘡,每天上朝,皇帝很沒精氣神,大臣們說十句話,皇帝也未必說一句,場面一度非常尷尬,讓人懷疑皇帝是不是自閉了。

  事實上這位好色之君的存在感也很低,因為縱慾過度,直接影響了他的健康,他的在位時間很短,公元1567年即位,公元1572年就駕崩了,您想想明朝二百多年,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這區區四年就如恆河沙數,實在算不得什麼。

  而且,隆慶「出現」的時機也不是很好,他上邊,是嘉靖皇帝,堪稱一代神劇(非貶義)的《大明王朝1566》讓這位皇帝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而在隆慶的後邊,是萬曆,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隆慶夾在這兩個人中間,他很沒有存在感。

  那綜上所述,您對隆慶的印象,可能就很差,認為這就是一個輕浮孟浪之輩,驕奢淫逸之徒,是一個十分糟糕的封建帝王。

  但事實,好像有那麼一點點的偏差,說隆慶糟糕,似乎他也沒那麼糟糕。

  

  (隆慶皇帝像 局部)

  隆慶一朝,政治非常清明,文有高拱,張居正,武有戚繼光,大家各司其職,各出其力,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才幹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經濟上,朝廷開始清丈土地,並且試行了一條鞭法,客觀上這為後來萬曆年間的張居正變法打好了基礎。

  我們知道,嘉靖年間的明朝,在疆域上面臨著空前的危機,沿海地區,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倭寇頻頻滋擾,北部邊境,自從蒙古各部落統一之後,他們也屢屢叩邊,搞的邊境百姓雞犬不寧,嘉靖年間甚至蒙古人都打到了京師,堪稱奇聞。

  一南一北,稱之為南倭北虜。

  這裡有一點還很值得一提,倭寇來自蕞爾小國,本不足為懼,之所以難以剿滅,是因為當時有很多中國人和倭寇勾結,他們狼狽為奸,所以才極難對付。

  只能說,任何時代都不缺少漢奸和賣國賊。

  很多人說嘉靖很聰明,很有能力,是古代歷史上少有的超高智商的皇帝,說他富於權術,帝王之道玩的飛起,但就是這麼一個聰明人,卻沒能解決南倭北虜的問題,反而是在隆慶的時代,通過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使倭寇和胡虜得到了基本的解決。

  隆慶的時代,還湧現出了海瑞這樣的名臣,餘外,當時水利興修,水災得到了充分的治理,民族關係發展良好,整個大明朝可以說欣欣向榮,煥然一新。

  沒有隆慶,明朝就難以走出嘉靖時代的混亂局面,沒有隆慶,恐怕也沒有後來張居正變法的大刀闊斧,力挽狂瀾。

  所以我們可以說,隆慶年間的明朝,發展不錯,整體還行,成就更多,明顯優於之前幾代皇帝和之後幾代皇帝執政時期。

  垂裳天下治功成,誰識宸樞隱洞明?

  嘆息深宮無聖主,江河自有巨川擎。

  可偏偏,這麼多的事業,這麼多的功績,竟然全都不是朱載坖乾的...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2: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