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三閱兵」背後的歷史敘事爭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02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停戰80周年。北京當局將每年的9月3日,也就是80年前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的日子作為紀念日。但北京當局籌備中的盛大紀念活動也引發一些爭議,尤其顯示出台海兩岸不同的歷史敘事。
中國為今年的紀念活動安排了盛大的閱兵活動。8月23日晚至次日凌晨,主辦方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閱兵綵排。
隨著9月3日臨近,中國首都明顯加強保安戒備部署,並對一些街區採取了限行措施。紀念活動似乎已經萬事俱備。
但是,盛大的慶典安排也被懷疑有政治宣傳目的。有消息顯示,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呼籲歐洲及亞洲國家謹慎考慮是否出席閱兵式,認為中國的九三大閱兵有太多的反日成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8月25日對此做出反駁。
儘管北京當局呼籲尊重歷史,但中國政府對戰爭歷史的敘事也有太多的刪改。法新社8月27日引述歷史學者指出,北京當局刻意渲染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貢獻,掩蓋當時國民黨領導的軍隊才是抗戰的主力的史實。
英國歷史學者Rana Mitter 向法新社表示,中共當局盡一切努力,凸出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但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當時站在抗戰第一線的是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
北京當局也邀請台灣參加今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活動。但關於抗戰歷史的敘事,台海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就始終各自表述,相互抨擊。
台灣陸委會8月15日發文特別指出,中共對於抗日戰爭毫無貢獻。台灣也有黨政人士認為,北京當局大張旗鼓的紀念活動,意在強化「一中原則「。
不過,台灣朝野對抗日戰爭歷史的敘事也有分歧。台灣官方今年首次在5月8日舉行二戰結束80周年紀念活動。5月8日是二戰歐洲戰場停戰紀念日。台灣總統賴清德當日發表演說,呼籲台灣與歐洲共同對抗「新極權集團」。
8月15日,也就是1945年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紀念日,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紀念「終戰紀念日」,引發在野黨國民黨嘩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指責民進黨總統「隻字未提國民黨抗戰歷史」,是在「完全抹去國民黨領導抗戰的史實」。
8月15日,執政黨沒有組織特別的紀念活動。在野黨國民黨與一些民間團體當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外,啟動系列紀念活動。
台灣國防部於8月2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紀念二戰及抗戰勝利八十周年」音樂會。國防部長顧立雄當日也向參與對日抗戰的國軍退伍官兵張映南頒發紀念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