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風雲突變,科技股全線重挫 發生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美股科技股遭遇猛烈拋售。
20日早間,美股市場風雲突變,科技股全線重挫,納指跌破21000點,為8月7日以來首次,大跌近2%;晶元股集體跳水,費城半導體指數一度暴跌超3%,英偉達一度大跌近4%;其他大型科技股亦全線下挫。另外,華爾街「恐慌指數」VIX大幅飆升超10%。
彭博市場策略師Mark Cranfield指出,在英偉達下周即將公布財報前,投資者大量拋售該股,成為全球科技股下跌的最大原因。由於英偉達自4月以來漲幅巨大,現在看起來正成為股市短期走勢的阻力。這意味著,市場對英偉達過高的估值開始擔憂,財報前的拋售情緒波及整個科技股板塊。
美股科技股暴跌
20日早間,美股三大指數全線跳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一度暴跌近2%,截至22:55,納指大跌1.86%,標普500指數跌1.02%,道指跌0.29%。
其中,美股晶元股集體跳水,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2.7%,英特爾暴跌超7%,美光科技暴跌超6%,Arm Holdings大跌超4%,英偉達、博通、AMD、台積電ADR、邁威爾科技跌超3%,應用材料跌超2%。
其他美股大型科技股亦全線下挫,特斯拉大跌超3%,亞馬遜、Meta跌超2%,蘋果、谷歌跌超1%。
前一交易日(19日),美股科技股已經遭遇了一輪拋售潮,納指大跌1.4%,創下自8月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英偉達大跌3.5%,市值蒸發超15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元);Palantir、Arm Holdings分別重挫9.4%、5%。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股第二季度財報季臨近尾聲,業績爆雷似乎愈發密集,具體來看:
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股價盤初一度暴跌超10%,公司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司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1.9億美元降至9.35億美元;可比銷售額同比下降1.9%,客戶交易量減少1.3%。公司預計全年銷售額將出現低個位數百分比下降。公司同時宣布現任首席運營官Michael Fiddelke將於明年2月接任CEO一職。有分析指出,塔吉特股價大跌反映出華爾街更希望由外部人士來扭轉公司頹勢。
國際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盤初一度大跌近6%,據公司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四財季,雅詩蘭黛實現營收34.1億美元,同比下降12%,略超市場預期;每股收益為0.09美元,亦高於市場預期。但由於關稅成本的拖累,雅詩蘭黛對2026財年調整后每股收益的預測為1.90至2.10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2.21美元。
另外,瑞士眼部護理產品公司愛爾康股價一度暴跌超9%。消息上,愛爾康宣布下調2025年的凈銷售前景,稱預計美國關稅的影響將在今年剩餘時間持續。愛爾康將其凈銷售額預期區間從5月份的104億—105億美元下調至103億—104億美元。據悉,該公司近一半的收入來自美國。
市場在擔心什麼?
對於美股科技股的持續下挫,有分析人士指出,有關人工智慧(AI)炒作可能過度的警告聲不斷,令市場資金愈發謹慎,避險情緒持續升溫。
VanEck的跨資產策略師Anna Wu表示:「隨著估值被推升至歷史高位,交易員和對沖基金往往會選擇撤出。」她認為,當前的市場下跌更多是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年會發表講話前的謹慎態度和獲利回吐行為。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警告稱,美國風險資產正在形成泡沫,並預測美股將在本周五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結束後下跌。
Michael Hartnett表示,自4月以來那波推高美股七巨頭的行情可能已經走得過頭了。
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師Steve Sosnick指出,大量投資者正從科技股獲利了結。
Danske Bank的資產策略主管Bjarne Breinholt Thomsen評論稱:「這是一次典型的『科技股強勢上漲后的獲利了結』行為。雖然這次下跌不會改變我們當前的策略,從基本面看我們仍傾向於增配科技股,但考慮到持倉已偏高、估值偏貴,我們選擇維持中性立場。」
在這一輪拋售前夕,22V研究集團衍生品策略主管Jeff Jacobson表示,華爾街交易員們大舉購買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 ETF的「災難式」看跌期權(disaster puts)。
Jeff Jacobson表示,交易員們似乎正在擔心4月的那場拋售的重演。
站在當前時點,有市場人士對AI概念股的高估值心存疑慮。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近日接受採訪時直言,AI板塊正處於泡沫中。
另外,不少華爾街交易員將美股AI概念股下跌的原因歸咎於麻省理工學院分支機構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
該報告題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鴻溝:2025年商業人工智慧的現狀》,其中顯示,儘管企業在生成式人工智慧上已花費了300億至400億美元,但95%的公司迄今並未能獲得商業回報。
這項研究基於對150位企業領袖的訪談、對350名員工的調查以及對300個公共AI部署的分析,描繪出了成功案例和停滯項目之間的清晰鴻溝。
有分析指出,美股科技股持續遭遇拋售表明,在經歷了數月的AI驅動的狂熱之後,任何質疑AI商業可行性的證據,都有可能再度引發市場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