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勝過標籤 關稅影響下為何「美國製造」不香了

京港台:2025-8-15 21:25| 來源:第一財經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價格勝過標籤 關稅影響下為何「美國製造」不香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特朗普政府推行關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但最新調查卻恰巧顯示,在關稅影響下,美國消費者優先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可能性降低了。

  這項最新調查是由總部在美國的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 (Conference Board)做出的。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不太可能強調產品的產地,而注重價格的消費者更有可能追求產品的價值,而不是產品的產地。

  調查顯示,隨著關稅成本的上升,美國消費者對產品產地的看法在改變,「美國製造」標籤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可能正在下降。

  「隨著價格擔憂加劇,許多美國消費者似乎將『美國製造』標籤與高昂的價格聯繫在一起,因為國內生產成本普遍較高。」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市場與傳播研究總監達爾霍夫(Denise Dahlhoff)表示:「(美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價值和可負擔性,而不是對某些國家(包括本國)的情感認同。」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聯儲前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特朗普政府這一輪關稅政策上漲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壓低進口價格,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福利,也不是刻意使用關稅收益平衡財政,其關稅的主要目的還是用來幫助解決美國產業空心化以及伴隨而來的藍領就業問題。

  「但至於能不能夠達成他所希望的目的,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胡捷表示。

  

  收入和年齡段決定是否喜歡「美國製造」

  在特朗普政府通過廣泛徵收關稅的政策鼓勵產業迴流美國,以及美國消費者對高物價和通脹持續擔憂的背景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作出了這次調查,該調查基於今年6月對3000名美國消費者的樣本,描述了他們對產品產地(包括美國)的態度與三年前相比的變化。

  調查顯示,美國產品尤其在以下領域被消費者認可,分別是:科技(例如蘋果、谷歌、微軟、Meta);零售和休閑(例如亞馬遜、星巴克);娛樂和媒體(例如華納兄弟、迪士尼等);以及服裝、配飾和美妝產品(例如拉夫勞倫、耐克等)。

  調查發現,生產高端產品的國家往往對高收入群體更具吸引力,但這種吸引力也僅限於一定程度,「我們的數據顯示,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的購買行為通常會更多地受到以高端產品聞名的原產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的影響,但這些消費者的家庭收入不超過 12.5 萬美元。」

  「在家庭收入超過12.5萬美元后,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興趣會略有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收入受訪者更有可能處於45歲以上的年齡段,與年輕同齡人相比,他們似乎不太受原產國的影響。」該調查顯示,「高收入群體可能對某一產品類別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可以更好地比較不同製造國和價格的產品的質量和價值。此外,家庭收入較高的受訪者可能是將收入分攤給更多人,因此他們尋求的是物有所值的產品,而不是來自價格較高的國家的產品。」

  調查發現,收入低於1.5萬美元、10萬-12.5萬美元和15萬-20萬美元的群體對所謂低成本生產地的國家(包括印度、越南、孟加拉國、墨西哥等)表現出最高的偏好度。

  同時,調查還發現,對於低成本製造國家的產品,年輕人可能更在意價格,因此,與年長者相比,他們的購買行為可能更多地受到低成本原產國的驅動。

  調查顯示,鑒於美國消費者對高價格的持續擔憂,加上實施的大規模關稅,現在對消費者而言,原產國這一因素相對於價格、質量和功能等關鍵產品特徵而言,其重要性可能更低。而且,「在當前的不確定性中,美國消費者專註於尋找更實惠的品牌,調整生活方式,並推遲購買。」

  產業迴流並沒有提升消費者興趣

  調查寫道,美國政府利用關稅來減少雙邊貿易逆差,同時將外國貿易夥伴描繪成可能損害美國利益的對手,但與三年前相比,這些信息似乎並沒有提升美國消費者對美國作為商品原產國的興趣。

  更弄巧成拙的是,消費者可能會將對「美國製造」的強調解讀為更高的價格溢價。

  「在我們的調查中,『美國製造』的吸引力比三年前下降了18%。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對增加國內生產對價格潛在影響的擔憂可能超過了對國家經濟和政治目標的興趣。」該調查顯示。

  該調查顯示,加拿大是美國消費者最受歡迎的外國供應商。同時,加拿大也是美國消費者最喜歡的製造業國家。在美國三大進口夥伴中,加拿大品牌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最為正面。

  調查解釋道,當前美國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大多是能源和工業品,而非汽車以外的消費品。同時,作為生產國,墨西哥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受歡迎程度遠低於加拿大。

  此外,調查還發現,美國消費者對替代生產產地的青睞度並不高。從疫情期間開始,到如今面臨美國關稅風險,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將生產轉移到越南和孟加拉國等國家。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消費者普遍對后兩個國家作為原產國的評價較低,有3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知道以前喜歡的產品是在孟加拉國生產的,就不太可能再購買,26%的受訪者也對越南作出相同表示。

  胡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認為,當前美國貿易逆差太大了,2024年,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為1.3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為3000億美元,總體貿易逆差為1萬億美元,佔總進口額4.1萬億美元的24%,在特朗普政府看來,這是不平衡且不可持續的。

  其次,「特朗普政府認為其關鍵產業出現空心化趨勢,藍領工人缺乏高質量的工作和收入,使得美國國內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胡捷對記者解釋道,在他看來,這些原因是主要推動特朗普關稅的直接動因,而非要通過加征關稅來倒逼生產國在價格上繼續讓利,實際上目前各國賣給美國的產品在價格上已經足夠優惠了。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2: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