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房企大規模裁員后 員工實名舉報高管貪腐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近日,有消息稱金地集團華東區域員工向集團內部發郵件實名舉報了金地集團華東區域某高管的經濟問題。
據網傳舉報材料,此次員工實名舉報的核心點,包括高管經濟問題、國有資產處置存疑、「一言堂」式人事決策等。其聲稱,「不接受徐某靜降職降薪及逼迫離職的恐嚇,要求公司人力介入去留員工的能力評估,必須揭露其中飽私囊的事實。」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員工實名舉報中還透露了公司裁員等問題,直指今年7月份的一場大規模組織架構變革,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對於以上問題,金地集團方面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司已關注到相關報道,公司高度重視並已開展核查。「
員工實名舉報公司高管
據網傳舉報材料,傅某於2016年8月1日正式加入金地集團,正值第九個年頭,入職時負責金地天境項目營銷經理。之後陸續負責奉賢、松江等難點項目。於2019年調至區域跟隨徐某靜配合管理華東區域營銷部各類工作事項,其間徐某靜經常以各類獎勵、團建等名義將費用報銷至下屬名下再私下轉回給她,傅某稱希望公司審計可介入核實相關費用真正去向。
在此之後,傅某主動申請遠離該「領導」回上海公司,2020年—2023年期間操盤西虹橋虹悅灣、金地西郊風華、金地嘉源、金地嘉悅灣、金地峯匯、金地悅章,最終因金地悅章操盤失利,願意回歸平台負責上海公司大宗業務。
傅某還表示,此時徐某靜為區域營銷負責人不讓傅某再插手管理上海大宗業務(此時傅某明確表示其有泗涇8760項目的客戶,當初對外報價1.2億,客戶是願意1億成交的),但是最終徐某靜將泗涇8760項目以8000多萬的價格成交,是否有損公司利益還請審計查證。
同時,傅某又被徐某靜逼迫離開大宗業務,至嘉定項目負責報批報建工作,其間馮總認為傅某具有一定的銷售、公關能力,將其調至投資併購部配合代建業務的拓展。拓展期間,傅某因手握泗涇會所大單客戶,並且以3000萬的價格成交(一次性付款),上海公司在年底的時候用這筆資金支付工程款及員工獎金而得以喘息。
此次契機后,傅某有機會回上海公司負責大宗業務,今年(上海公司大宗業務只我一人單幹)截至目前已完成2個會所、2個商業大盒子、5個自持項目的定價工作,2個自持項目的招標工作,自認為是最了解上海目前所有大宗資產的員工。
傅某稱,8月1日徐某靜任命發出后,就指使其他同事通知傅某準備好離職。8月4日其找徐某靜核實具體情況,徐某靜明確表示上海營銷無法擠出大宗的編製讓其繼續工作。8月7日徐某靜讓下屬與傅某交接工作,要求將所有工作成果及客戶信息移交。傅某稱不接受徐某靜降職降薪及逼迫離職的恐嚇,要求公司人力介入去留員工的能力評估,必須揭露其中飽私囊的事實。
對於以上信息,金地集團回應稱,「我司已關注到相關報道,公司高度重視並已開展核查。「
一場大規模的架構調整
此次內部舉報,還指向金地集團7月份掀起的一場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變革,帶來的大規模裁員。傅某正是被裁員工之一。
據公開報道,此次架構調整的核心策略是「區域公司功能弱化與城市公司合併」。金地集團在本次組織架構變革中,首先對區域公司的職能進行了顯著的調整。原先的三級管控體系(集團-區域-城市)被簡化,現在集團總部將直接管理地區公司,取消了區域公司的中間層級。
同時,區域公司的職能也發生了轉型,它們不再承擔核心業務職能,而是專註於業務督導、審計監察、人力行政等後台支持功能,定位轉變為輔助一線經營單元。
為了實現資源的更有效集中和跨城市的協同發展,金地集團設立了十大地區公司,包括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浙江等核心城市公司,以及天津、東北、南京、華中、西南等重要區域公司。這種調整旨在更聚焦於核心城市群,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強化在這些關鍵區域的深耕能力。
金地集團的組織架構調整,也反映出行業深度調整期,房企普遍面臨的經營瓶頸和轉型的迫切。
金地面臨連年虧損困境
作為一家老牌上市房企,金地在2024年業績經歷了明顯的波動。
2023年10月16日,原董事長凌克因身體原因辭任公司董事長等相關職務,公司總裁黃俊燦代為行使公司董事長職務。2024年3月17日,金地集團董事會選舉徐家俊為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
年報顯示,2024年金地集團共錄得營業收入約753.44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61.15億元,同比下降約788.54%。從銷售數據來看,2024年金地集團簽約金額僅685.1億元,同比下跌55.39%,徹底跌出「千億房企」陣營;簽約面積471.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6.25%。
這也是自2024年3月「接棒」董事長以來,徐家俊交出的首份完整的年度答卷。進入2025年,金地集團1-7月累計實現簽約金額197.3億元,同比下降53.26%;累計實現簽約面積143.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9.5%。
虧損也在繼續,金地集團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4億元到-42億元,預計扣非凈利潤為-32億元到-40億元。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近年銷售規模下降,報告期內可結轉面積同比減少,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經營及銷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使得部分項目存貨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公司基於謹慎性原則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金地集團2024年共有9筆境內債、1筆境外債、3筆ABS(資產支持證券)到期,全年償付共約200億元的公開市場到期債務。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金地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約193.8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