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休戰」延期90天,對中美貿易意味著什麼?

京港台:2025-8-12 19:13| 來源:環球網 | 評論( 6 )  | 我來說幾句

「關稅休戰」延期90天,對中美貿易意味著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商務部12日公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稱,兩國自當日起,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保留剩餘10%的關稅。同時,中方將採取或維持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另據多家美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簽署行政令,對中國的關稅暫停措施再延長90天。

  多名分析人士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雙方延長「關稅休戰」90天,顯示出兩國經貿關係逐漸從年初的混亂走向「階段性緩和」,也為下一階段的雙邊磋商創造了一定程度的積極氛圍。隨著極端關稅威脅消退,未來三個月,中國對美出口有望保持當前穩定水平。不過,中美要達成類似美日、美歐那樣的協議並非易事,接下來,鋼鋁等行業關稅、非關稅壁壘、國家安全邊界等或將成為兩國下一步商討的重點。

  「中美經貿關係從混亂逐漸回歸穩定」

  「過去3個月來,中美兩國通過平等對話、談判協商的方式,為美國單方面發起的『關稅戰』按下了『暫停鍵』。」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張騰軍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使兩國經貿關係從今年4月的混亂逐漸回歸基本穩定,並為接下來的談判逐步營造起正常交往的氛圍。

  《華盛頓郵報》12日分析認為,中美「關稅休戰」延期,或將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今年4月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時,曾一度導致市場劇烈震蕩。報道援引經濟分析人士的話認為,中美雙方都不想再回到4月貿易緊張局勢最嚴重、兩國一度在事實上相當于禁運的局面。

  路透社援引美國前貿易官員瑞安·馬傑勒斯的話認為,「休戰」延期將為雙方爭取更多時間,解決長期存在的貿易問題。「這無疑會降低雙方的焦慮,隨著談判繼續,美中或將在秋季朝框架協議邁進。」

  「在過去三個月里,這場『關稅戰』最大的『戰果』,是中美雙方明確了彼此的訴求和底線。這有利於雙方朝進一步控制衝突的方向溝通。」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據路透社12日報道稱,將貿易「休戰」延長到11月初,為美國關鍵的聖誕季秋季進口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尤其是電子產品、服裝、玩具等品類,將可繼續以相對較低的關稅進入美國。

  中美下階段談判的「三大重點」

  近期,中美雙方均釋放出緩和當前貿易緊張局勢的信號: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接受美國媒體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協議已經「非常接近達成」;而就在12日當天,中方宣布,為落實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共識,暫停對4月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17家美國實體實施措施,同時暫停對28家美國實體的出口管制措施。

  「這是一個積極的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前高級貿易官員、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總裁溫迪·卡特勒談及特朗普的表態稱,「結合最近幾周美中雙方採取的一些降溫舉措,顯示雙方都在努力尋求達成某種協議。」

  不過,《華盛頓郵報》認為,「要達成令華盛頓和北京都滿意的、包含關稅削減和放鬆出口管制內容的協議,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報道注意到,中方12日宣布延長「休戰期」,但對稀土、半導體、大豆等方面則沒有太多表態。

  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認為,如果中國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大豆,可能會為達成協議創造機會——上周日晚,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寫道,他正在努力敲定一項能促成美國對中國大豆銷售的協議。不過,分析人士質疑這一想法的可行性——近幾個月來,中國從巴西等國的大豆進口量已經創下紀錄,中國買家短期內恐難立即增加採購。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楊水清認為,下一階段的中美磋商仍將以關稅本身為核心。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針對已暫停的24%對等關稅,雙方可能商討通過何種協議實現全部或部分減免。此外,鋼鋁、汽車、銅、半導體、藥品、消費電子等行業關稅也將成為雙方談判的焦點。她認為,美方或尋求中方加大對美投資和採購,或在市場准入方面作出新舉動。

  而張騰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認為,下一步中美談判的重點或將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何以妥善方案解決當前展期的關稅問題;二是在非關稅壁壘領域,中方將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的投資和科技限制,而美方可能繼續提出市場准入和知識產權等問題。事實上,中國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已作出大量努力,持續擴大開放,但美方卻不斷增加限制,使美企和資本進入中國更加困難;三是明確國家安全的邊界和規則。目前,美國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和打壓中國經濟活動,雙方需就此進行深入討論。

  「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跟特朗普政府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談判是分開進行的。」《紐約時報》12日報道稱,美國已在本月宣布了一系列貿易協議,日本、韓國以及歐盟在各自的協議中做出了對美巨額投資的承諾,以換取更低的關稅率。與此同時,美國對巴西、印度等國仍施以高昂關稅。

  《華盛頓郵報》援引溫迪·卡特勒的觀點報道稱,要與北京達成類似與日韓那樣的協議「絕非易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學到重要教訓之後,北京這次將會是一個更為強勢的談判對手。」

  未來三個月,中國對美出口或有怎樣的趨勢?

  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報道稱,即使在有貿易「休戰」的情況下,今年的中美貿易流動仍然受到影響。報道援引美國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較2024年6月減少近一半。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值1650億美元,同比下降約15%;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下降約20%。

  另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的關稅政策劇烈波動,令該國製造商、進口商和消費者充滿不確定感。關稅政策不僅推高了美國物價,還促使消費者減少支出。由於這種不確定性,美國就業市場也在放緩,企業推遲招聘計劃。「我們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看到如此程度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喬治城大學國際商務外交學教授馬克·布施這樣說道。

  經濟學家同時表示,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的消費者價格進一步上漲,因為成本會在企業間傳導。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估算顯示,美國人已經在一些家用品上支付更多費用,價格上漲可能最終使每個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2400美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廖淑萍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關稅暫緩期內,美國通脹出現上行,但總體可控。但近期美國對部分貿易夥伴設定了較高關稅,後續美國將面臨更加高昂的進口成本,這將繼續推高美國通脹。由於大部分關稅成本將由美國企業和居民承擔,三季度美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美國7月公布的非農數據大幅走弱,也印證了美國經濟的放緩態勢。

  她認為,經過三輪談判,中美貿易形勢已實現階段性緩和,中國對美出口出現回升跡象,但總體仍面臨下降壓力。與此同時,美國近期與部分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提高關稅並限制「轉出口」等貿易方式,或將對中國對非美市場的出口帶來一定影響。不過,中國一直在開拓多元化市場、優化外貿結構,這將有助於抵消外部不確定性。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5月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34.5%,6月下降16.1%,7月下降21.7%。楊水清分析稱,自今年4月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生效后,中國對美出口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但與此同時,中國對其他市場的出口持續增長,帶動整體對外出口保持微幅上揚的態勢。

  楊水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未來三個月,中國對美出口或將維持每月約20%的同比降幅。今年5月的出口數據受美方145%高關稅衝擊,導致短期內出現恐慌性下降。但隨著此類極端關稅威脅消退,中國出口有望保持當前穩定水平,並通過市場多元化不斷增強韌性。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3: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