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投資經驗的OpenAI 23歲前員工」成功募資$15億

京港台:2025-8-12 05:31| 來源:華爾街見聞 | 我來說幾句

「0投資經驗的OpenAI 23歲前員工」成功募資$15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位年僅23歲、毫無專業投資經驗的年輕人,憑藉其AI背景和OpenAI前員工的身份,不僅迅速為其對沖基金募得超15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更在短短半年內實現了遠超市場高達47%的驚人回報。他自信說道:「比紐約的基金經理更懂AI」。而這股投資熱並非個例,包括Point72等機構也紛紛設立AI主題基金。

  人工智慧的浪潮不僅在重塑科技行業,也在催生華爾街新的造富神話。投資者對AI的狂熱正在催生新一代對沖基金,數十億美元資金正湧向那些承諾能駕馭這一變革性技術趨勢的基金經理。

  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Leopold Aschenbrenner,一位年僅23歲的前OpenAI研究員。8月10日,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這位沒有任何專業投資經驗的年輕人,已為其新成立的對沖基金「Situational Awareness」迅速籌集了超過15億美元的資金。

  該基金的早期表現堪稱驚人。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2025年上半年,該基金扣除費用后的回報率高達47%。這一數字不僅讓同期上漲約6%的標普500指數相形見絀,也遠遠超過了由研究公司PivotalPath編製的科技對沖基金指數約7%的平均收益。

  Aschenbrenner的成功並非孤例,而是更廣泛趨勢的一個縮影。從資深投資巨頭到新興量化公司,各類機構都在積極布局AI主題基金,吸引著渴望從這場技術革命中獲利的投資者。

  

  Leopold Aschenbrenner 截圖於其個人社交賬號

  「比紐約的基金經理更懂AI」

  Leopold Aschenbrenner將其位於舊金山的公司定位為「關於AI的大腦信託」。基金的投資策略聚焦於將從AI技術發展中受益的全球股票,如半導體、基礎設施和電力公司,同時配置包括Anthropic在內的少數初創公司,並計劃通過做空可能被時代拋棄的行業來進行對沖。

  Leopold Aschenbrenner的迅速崛起,是其個人品牌與AI時代背景完美結合的產物。這位德裔年輕人曾在OpenAI短暫擔任研究員,后因發表了一篇長達165頁、關於通用人工智慧(AGI)機遇與風險的報告而聲名鵲起。他將自己的基金命名為Situational Awareness,正是源於此報告。

  儘管缺乏傳統金融機構的從業履歷,Aschenbrenner卻成功說服了一批頂級投資者。其基金的支持者包括支付公司Stripe的創始人Patrick Collison和John Collison兄弟,以及近期被Meta招募負責AI業務的Daniel Gross和Nat Friedman。知名投資人、Sohn投資大會的組織者Graham Duncan也擔任其顧問。

  Aschenbrenner在一次播客採訪中自信地表示:「我們將比任何在紐約管理資金的人都擁有更多的態勢感知能力,我們在投資上肯定會做得很好。」

  為了增強投研實力,他聘請了曾在Peter Thiel宏觀對沖基金工作的另一位AI知識分子Carl Shulman擔任研究總監。

  巨頭入場,AI基金遍地開花

  Aschenbrenner的基金只是當前AI投資熱潮中的一個例子。其他新成立的AI主題基金同樣吸引了大量資本。

  例如,由前量化分析師Ben Hoskin和David Field創立的投資公司Value Aligned Research Advisors(VAR),於今年3月推出了一隻專註於AI的對沖基金,據知情人士稱,該基金已迅速積累了約10億美元資產。

  與此同時,資深對沖基金也紛紛入場。去年,Steve Cohen的Point72資產管理公司支持其投資組合經理Eric Sanchez成立了名為「Turion」的AI基金,該基金資產現已超過20億美元,據稱今年截至7月的回報率約為11%。

  歷史重演?繁榮背後的風險

  歷史經驗表明,圍繞熱門主題興起的基金熱潮往往伴隨著風險。數年前,在客戶需求的推動下,專註於清潔能源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基金也曾大量湧現,但其中許多基金在熱潮退去后規模縮水甚至倒閉。

  當前AI投資熱也面臨著相似的挑戰。首先是估值的脆弱性。正如報道所指出的,今年1月,一家中國公司發布先進的低成本語言模型后,曾一度引發AI概念股的集體下挫,儘管市場此後強勁反彈,但這暴露了高估值背後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交易擁擠」的風險。由於目前公開市場上與AI直接相關的優質標的有限,眾多基金往往會湧入相同的頭寸。根據最新的證券備案文件,電力生產商Vistra是Situational Awareness和VAR Advisors截至3月31日的前三大美國持倉之一。這種持倉的趨同性,可能會在市場轉向時放大波動。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7: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