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久置的4種食物 或是癌症「幫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我爸不買殭屍肉,但他會自製殭屍肉!」
53歲的劉大叔從小家裡條件不好,所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平常去超市看到一些打折肉總是忍不住購買,買回家后吃不完就凍起來,整個冰箱塞得滿滿當當,最底層的一些肉他自己都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購買的。
女兒每次想把「殭屍肉」丟掉他總是不讓,他認為冰箱就是「保險箱」,放進去就不會壞,依舊我行我素的吃長時間冷凍的肉、沒吃完的剩菜。
最近一段時間,他身上時不時出現腹脹、噁心的癥狀,有時候還會有劇烈的腹痛,吃了胃藥也難以緩解。不得已他只好去醫院檢查,這一查竟被查出罹患胃癌。
了解過往史后,醫生認為患癌與他長期不良的使用冰箱習慣有很大關係!
一、冰箱≠永久保鮮
相信很多家庭日常對剩菜的處理方式都是放入冰箱,有時候甚至會放個幾天才吃。但這個行為並不健康,甚至會成為癌症的「幫凶」。
數據顯示,西方國家在冰箱問世30年後,胃癌死亡率下降了50%。因冰箱的問世讓人們有更大的機會吃到新鮮食物,不用長期用腌制的方式保存食物。但中國的胃癌死亡率並沒有因為冰箱的問世而下降,這與國人將它當成「萬能保險櫃」有很大關係。
冰箱對於食物的保存也是有期限的,如若儲存方式不當的話會讓食物大量滋生細菌,人在食用後會威脅健康。且冰箱本身也自帶細菌,據全球衛生理事協會的調查顯示,4成以上的冰箱有黴菌繁殖問題,有些冰箱的細菌繁殖量更是達到了750倍。
尤其是冰箱冷藏室,不能長時間保鮮食物,一般冷藏室的溫度在4℃左右,低溫環境只能抑制病菌的繁殖速度,但是無法殺死它們。在食物離開低溫環境回到室溫下,又會大肆繁殖。且很多細菌本身很耐低溫,在低溫環境下也會繁殖。
冷凍室也是同理,雖然溫度一般在-20℃左右,但不能殺死所有細菌,如李斯特菌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存活1年甚至更長時間。食物長時間冷凍的話,會導致口感變差、營養價值下降,所以日常還是建議以新鮮的為主。
二、這4類食物,不建議久放冰箱
不同食物可在冰箱內放置的時間也不同,這幾種食物不建議長時間久放。
1、草葉類
葉類蔬菜本身亞硝酸鹽含量就比較高,長時間放在冰箱內會讓內里的硝酸鹽被還原形成亞硝酸鹽。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后容易導致身體中毒,還可能在體內轉換成對身體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有研究人員曾對此專門進行過實驗,將菠菜放入冰箱內冷藏16個小時,發現亞硝酸鹽含量達到了20.5mg/kg,超過國家相關標準限定。室溫下儲存24小時,亞硝酸鹽含量會飆到134mg/kg,超過國標限定的6倍之多。
2、海鮮
海鮮內都含有致病菌弧菌,它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細菌。長期儲存在冰箱內會滋生繁殖,進入體內容易導致身體產生炎症反應,還可能損害肝細胞,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3、豆製品
豆製品內的水分以及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較高,放入冰箱內很容易滋生細菌,不建議長時間存放。
4、冷盤
製作冷盤時沒有加熱環節,所以一般細菌繁殖速度很快,菜品腐敗變質的速度也會更快一些。如若長時間放置在冰箱內,內里的亞硝酸鹽含量會顯著增加,食用后對健康不利。
三、網傳「塑料袋」放冰箱致癌?真的嗎?
不少人去超市後會扯很多的連卷袋,之後回家裝肉、裝菜塞進冰箱里。但這個行為並不推薦,超市裡成卷的塑料袋,短暫地裝食物可以,長時間與食物接觸,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正規超市的塑料袋多是PE材質,如若短時間裝常溫的食物一般是無傷大雅的,但如果是生鮮食物則不建議,因為只有食品級的PE塑料袋才可以用來裝生鮮食物。且PE材質也有明顯的缺陷,其耐熱性不強,超過80℃就會熔化、分解,也不能長時間接觸油脂,否則內里的一些成分會與油脂發生反應,導致油脂帶有哈喇味。
日常超市的連卷袋,不建議用來裝熱食或是分裝肉類冷凍,以免給健康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正確使用冰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分裝食物
儲存食物時要注意合理分裝,如肉類可分成小份每次拿一份即可,避免反覆解凍、冷凍,可減少食物的營養流失。
2、控制時間和溫度
肉類在冷凍室內一般可保存3~6個月,蔬果則建議在一周內吃完。同時要注意定期檢查冰箱的溫度,一般冷凍室的溫度在-18℃左右,冷藏室的在4℃左右。
3、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使用的時間長了內里會累積灰塵、細菌,建議每個月對冰箱進行一次清理,將食物都拿出來后對內壁、抽屜等進行充分清潔。同時可以順便檢查下食物的保質期,發現過期及時丟掉。
冰箱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對此一定要明確,日常正確使用冰箱!
參考資料:
[1] 《冰箱里冷凍的食物能存好幾年?冰箱使用常見誤區要注意→》.科學闢謠2025-03-24
[2] 《冰箱不是「保險箱」!這四類食物不建議長時間放冰箱》.健康中國2023-06-27
[3] 《有毒有害還致病!家裡有這些塑料袋,趕緊丟了》.科普中國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