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威海 每年有20萬人去尋找一艘沉船

京港台:2025-8-7 03:12|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 我來說幾句

在山東威海 每年有20萬人去尋找一艘沉船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22年9月,一艘名叫「布魯維斯號」的貨輪,在威海榮成成山鎮的近海擱淺。

  沒有烈火,沒有爆炸,也沒有沉沒進深海的壯烈,而是像一頭老象,走到岸邊,跪下,歪著身子一躺,再也沒有起來。

  

  當時天氣不算太糟,但足夠讓一艘190米長的巴拿馬籍散貨船脫離航道。

  這艘原本要駛向龍眼港進行維修的貨輪,在北風8級和3米海浪的共同作用下,被穩穩地拍在了膠東半島的海岸線上。

  意外的是,船沒被拖走,反倒成了威海最火的景點。

  

  布魯維斯號本不屬於風景,但它卻成了風景線的主角。它不屬於中國,但比很多國產網紅更懂出片需求。

  「外籍巨輪」、「孤獨的沉船」、「像極了泰坦尼克」,這是它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名號。這艘帶著銹跡和斑駁的貨輪,躺在潮濕的灘塗和碎石之間,卻無意間踩中了流量的腳趾。

  有沉船的城市有很多,比如舟山外海,最不缺的就是沉船,但布魯維斯號的傾斜角度幾乎完美,既有末日科幻感,又不會讓拍照遊客太狼狽,離岸距離拿捏得當,長焦剛剛好,不必穿雨鞋,也能發朋友圈。

  

  它成了一個為濾鏡而生的奇觀。

  而這種奇觀的日活用戶,已超過1萬人次。2024年春節期間,這片並不算風景區的灘頭,在一天之內接待了超過3萬人。「沉船景點」這個片語,曾出現在東非的桑給巴爾,也在帛琉群島的潛水日誌中出現。

  如今它也出現在山東榮成,和鍋貼、鮁魚水餃、那香海並列。

  

  如果說之前是無心插柳,如今則是有意圍欄。

  2024年起,當地鋪設步道、修建停車場、布置沙雕樂園,它讓沉船這件事,從海事事故演變成了海事故事。

  如果船主看到如今這陣仗,或許會覺得沒拉走是個商業奇迹,而不是費用拖延。

  

  布魯維斯號並不是威海第一艘,也不會是最後一艘沉船。

  成山鎮一帶,三面環海,風急浪高,淺灘密布,向來是北方最易落水的海岸線之一。

  我聽當地漁民口述,僅近三十年間,這片海域就擱過五六艘大船,有的是因為技術故障,有的是人為失誤,更多是天氣變化帶來的災難式擱淺。

  這些船有的被拖走了,有的沉進了海底,但也有像布魯維斯一樣,意外活成了城市符號。

  比如那艘叫「福爾圖娜號」的集裝箱船,原本在石島港外等待維修,卻在2021年年初,被一陣風直接吹到了海驢島對面的淺灘上,像個剛學會騎電動車就一頭扎進綠化帶的新手司機,尷尬卻穩定地停了下來。

  

  但這艘船的上鏡感出奇地好。

  紅綠撞色的塗裝,斑駁的船身,在夕陽下如一幅被鹽霧腐蝕過的後印象派畫作。

  我發現一些攝影師最愛的角度,是在龍眼灣碼頭的礁石上,打出長焦,逆光拍攝。沒人記得這艘船原本叫「霍巴特」,也沒人關心它本來的使命。

  它自己安安靜靜地來,又安安靜靜地停在那裡,和當地的漁民互不招惹,甚至山東的海鷗,也早已習慣了在它富有異國情調的甲板上落腳,它已經脫離了航運系統,進入了情緒工業。

  

  還有艘「塞班之星號」,是一艘賭王名下的六星級雙體郵輪。1992年在芬蘭製造,12層甲板,曾經金碧輝煌,是南太平洋上的高端消費象徵。

  如今,它鏽蝕破敗,默默斜靠在靖海衛村近岸,半夢半醒。

  它曾經有一整套賭場和劇院系統,如今成了婚紗攝影的暗黑濾鏡。娘娘廟前的廣場,是它最上鏡的一面,一個過氣名媛,站在廟宇與鋼鐵之間,見證了人世如何由金箔轉為鐵鏽。

  我曾問過拍攝的婚紗攝影師,新婚拍攝沉船,會不會不太吉利?

  他擺擺手,「你不懂,新人就喜歡永恆的東西。」

  

  還有人說有一艘不太知名的沉船,宏闊2號,我沒有找到。

  據傳那是一艘廣西籍小型貨船,一個年初三觸岸,躺在奔騰碼頭外的灘塗上。那一天沒有風暴,只有可能的導航失誤,和一船廉價機油。

  它甚至沒能進入短視頻「沉船宇宙」的前排,只偶爾在無人機航拍中被提到:「左下角那個破的,就是宏闊2號。」

  但它也有自己的粉絲群體,一群荒原感獵人、工業殘骸攝影師、極簡審美者。

  他們喜歡它的純粹和陪襯,突然登場又立刻退場的路人甲,默默烘托著主角的閃耀。

  

  布魯維斯號成為網紅后,帶來的是光影里的詩意和現實中的擁擠。

  成山鎮的道路本就狹窄,每到周末節假日,道路兩側擠滿了私家車,這場派對並沒有紅毯。

  海灘邊小攤販雲集,賣冰棍的,租裙子的,擺pose的,順便也有管秩序的。志願者頂著日頭巡邏,不是為了勸導迷路遊客,而是撿塑料瓶、制止翻越、阻止霸佔拍攝位。

  至於海的那邊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2025年1月,一個網友在布魯維斯號附近海灘拍照被「勸離」的視頻登上熱搜,引發「到底誰有權對海灘下達拍攝禁令」的爭議。

  這是一條被掐頭去尾的視頻,以至於當地連夜回應:「海灘免費開放,歡迎拍照,但要遵守秩序,別一直占著機位,讓大傢伙都能拍拍。」

  這番話像極了一個被誤會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主辦方。

  畢竟,布魯維斯號不是官方景區,它是一場被動接受流量的事故現場,硬是靠一己之力養活了攝影師、短視頻博主、房車基地、咖啡廳與沙雕藝術家。

  

  每一個遊客,走近布魯維斯號,似乎都是為了再拉浪漫一把,但有些船,始終無法靠岸。他們不是來了解事故的,也不是來悼念什麼的,而是希望在這艘巨輪前完成一場孤獨與壯美的合影。

  它的鐵鏽、它的倚斜、它的無人登船,如今被解讀成「孤獨」、「命運」、「抗爭」。

  它什麼都沒說,但它似乎說了很多。它的銹還在脫落,它可能終有一天,會因為結構安全問題被拖走、解體、拆除、該退場了。

  那時,會有新的布魯維斯號嗎?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7: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