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醫生墜樓身亡背後 醫鬧正從院內轉向網路

京港台:2025-8-7 00:05| 來源:綜合消息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邵醫生墜樓身亡背後 醫鬧正從院內轉向網路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誰逼河南周口女醫生跳了樓?

  嚴厲打擊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型「醫鬧」,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和就醫環境。

  令人唏噓!

  昨天(8月5日),河南省周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一則《情況通報》,57歲的周口市第六人民醫院女醫生邵某某墜樓身亡,有關部門已成立調查組。

  

  說實話,筆者看到這則通報的時候,一頭霧水。直到看到新聞媒體報道:8月4日,邵某某的丈夫張先生(化名)表示,妻子跳樓的原因是此前持續遭遇患者網暴。而且,邵醫生的遺體已經在老家下葬。「三個賬號連續7個多月的網暴,讓她陷入極度無助、求告無門的感覺。」張先生說。

  邵醫生被網暴:

  現代版「農夫與蛇」?

  據公開資料,邵醫生是河南周口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在婦產科領域專耕20餘年,曾被評選為省級優秀婦產科醫師,2020年「周口最美醫師」,2023年周口市婦幼健康母嬰安全先進個人,接生超3萬名新生兒,擅長高危妊娠搶救,其醫術在行業更是有口皆碑。

  

  根據張先生給津雲新聞記者的說法,妻子遭遇的網暴源於三起醫療糾紛。

  第一起中,一名產婦因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宮保命,家屬簽署同意書後,產婦順利誕下一名女嬰。「事後,家屬稱其為娶媳婦花費50多萬,如今生下女孩,產婦子宮又被切除,覺得家裡絕後了,便要求醫院和醫生賠償100萬。」張先生表示,產婦及家屬住院期間就開始在抖音上發布作品,出院后前往鄭州市金水區,將產婦曾就診過的鄭州一家醫院及周口六院一同告上法庭。「一個多星期前剛在合肥做完司法鑒定,結果還沒出來,但專家在現場做了初步結論,說此事與婦產科無關。可家屬並不罷休,持續在抖音上發布作品。」

  第二起醫療糾紛,是一名產婦生三胎且胎兒較大,邵醫生多次與產婦及家屬溝通,勸其進行剖腹產,並告知順產可能存在子宮破裂的風險。但夫妻二人均執意順產並簽署風險同意書,稱後果自負。最終,產婦子宮破裂,胎兒進入腹腔后窒息死亡,產婦經手術搶救保住了性命。「家屬跑到醫院裡面鬧,但醫生已經明確告知了風險,他們也簽了同意書,醫院讓他們走法律程序,他們就轉而跑到抖音上發視頻。」張先生說。

  第三起醫療糾紛發生在兩年前。產婦生產一切順利,但孩子出生兩天後,突然因缺氧導致皮膚青紫,醫院發現后及時將其送往新生兒ICU(重症監護室)搶救,最終治癒出院。「兩年後,這個孩子被確診為腦癱。家屬未做任何醫療鑒定,就認定是醫生失誤。醫院拿出了標準完備的手術記錄,家屬卻不認同,認為是醫院篡改了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前兩個醫療糾紛中的患者家屬發布的視頻關注度不高,後來這三起糾紛的患者家屬在抖音開始互相關注並推薦作品,由此引來大批網路水軍對邵醫生進行攻擊。

  

  疑為患者發帖內容,目前該賬號已清空作品

  8月1日,邵醫生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告別視頻,又與孫子孫女進行了視頻通話,給丈夫留下一封遺書後便跳了樓。「遺書里詳細寫了這三起醫療糾紛的具體情況,最後讓我一定要替她正名。我覺得她是太絕望了,沒人能幫她。」張先生說。

  逼死邵醫生的,

  不僅僅網暴她的患者及家屬

  據張先生介紹,「她的賬號一開始就是我家親戚朋友發的視頻,後來被更多的人關注到了。她真的是一個很優秀的醫生,我也是一名醫生,因工作原因,我倆一直兩地分居,聚少離多。有時我回周口也不回家,就跟著她在醫院病房裡。我每次都讓她休息休息,她說不行,婦產科隨時有突發情況,她離不開」。

  

  此前,邵醫生在自己賬號發視頻,為自己接生到的一對龍鳳胎而開心

  張先生進一步透露,「7月30日,邵醫生曾前往周口市太昊路派出所報警,但警方未予立案。當時邵醫生還和警察鬧得不愉快,回家后我在電話里勸慰了她」。

  張先生回憶,7月31日,周口六院的工作人員與邵醫生一同,再次前往太昊路派出所報警,當天他也請假前往派出所陪同。「第二次立了案,但警察並未明確如何解決,也沒有第一時間聯繫網暴者下架視頻。我還跟警察說,不要不當回事,因為網暴想不開自殺的案例有很多。」

  沒想到第二天,邵醫生就選擇了輕生。事發后,派出所到現場拿走了邵醫生的手機,將她的告別視頻和網暴者賬號內的全部視頻下架。

  邵醫生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很多本地網友自發哀悼和懷念,不少寶媽都說,自己的孩子就是邵醫生接生的,多虧了她才能順利生產。邵醫生還在自己主頁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凌晨都會接患者的電話。

  

  目前,當地衛健委和相關部門已成立調查組依法依規開展調查處理。但需要明確的是,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醫鬧也是醫鬧,網路暴力也是暴力。

  不難看出,邵醫生生前遭遇的三起醫療糾紛的共同點就是科學讓位於情緒,專業屈服於暴力,真相湮沒於喧囂。患者家屬繞過法律程序,通過在網路上對醫生個人進行攻擊,以此來宣洩情緒,索取賠償,本質上就是極端「醫鬧」的線上變種。最讓人扼腕的是,邵醫生在七個多月的網暴里,感受到的是孤立無援的絕望。

  事實上,一系列法律法規已明確對網路醫鬧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

  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垚翔告訴《新民周刊》,根據《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人民法院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而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擾亂醫院正常工作秩序,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人民法院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至於在這一事件中,邵醫生所在的醫院是否擔負一定責任?王垚翔認為,一方面,從法律層面上來說,醫院本身也是受害方,對醫生的死亡不需要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如果在輿情爆發后,醫院沒有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如給自媒體發函,提供證據自證清白,同時要求刪除視頻,還是有一定過錯的,此外,是否需要及時對醫生進行心理干涉,也是醫院應當考慮的。

  而三個患者家庭網暴邵醫生的平台,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在王垚翔看來,平台在用戶協議中都會規定「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傳播以下違法違規內容:編造、散布謠言、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但在實踐中,如何來評判是否是「虛假信息」,對平台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對視頻內容採取措施,可能存在滯后性。如果平台在事件未明了前,在背後推波助瀾,或者在醫院已經發函告知真相,並提供相應依據后不採取措施,那麼平台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希望邵醫生的不幸遭遇能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嚴厲打擊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型「醫鬧」,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和就醫環境。

  邵醫生墜樓背後,醫鬧正從院內轉向網路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魏華呼籲,懲治「網路醫鬧」,讓醫務人員安全執業、安心執業。

  8月1日,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邵某某在院內墜樓,引起廣泛關注。周口市衛健委已於昨日發布通報,成立調查組,正依法依規開展調查處理。

  事件發生后,據「津雲新聞」、《中國新聞周刊》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邵醫生的丈夫及親屬表示,墜樓前的數月,她持續遭遇網路暴力,主要源於三起醫療糾紛。

  「需要明確的是,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醫鬧也是醫鬧,網路暴力也是暴力。」昨日晚間,解放日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伴公汀」在評論文章中寫道。

  文章稱,線下的「醫鬧」已有相對成熟的處置辦法,也已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網路成為醫鬧的新領域,網路醫鬧不僅表達方式更新,影響範圍更廣,治理也更為複雜。

  實際上,近年來已有多個醫療領域的代表、專家關注「網路醫鬧」現象並建言獻策,一系列法律法規業已對網路醫鬧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

  今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風濕免疫科主任、痛風診療中心主任魏華通過「醫學界」平台呼籲:懲治「網路醫鬧」,讓醫務人員安全執業、安心執業。

  

  魏華醫生/圖源蘇北人民醫院官微

  多個醫學專家呼籲懲治「網路醫鬧」

  魏華表示,自己在查閱官方媒體對邵醫生事件的報道后,第一反應是「特別痛心」,因為一名年富力強、深受當地民眾愛戴的好醫生走了。

  「第二,我心懷恐懼,不知道這樣的事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魏華坦言,這幾年,她察覺到「網路醫鬧」現象並非個例,必須引起重視了。

  據介紹,「網路醫鬧」是「軟醫鬧」的一種形式,是指某些人通過編造不實信息,利用網路發布虛假言論抹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意圖讓受害方名譽受損,或獲得高額的賠償金。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魏華曾公開發聲,呼籲嚴懲「網路醫鬧」。

  2023年3月,魏華在參與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提出建議,稱「應加大對網路醫鬧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懲處網路侮辱、誹謗等網路犯罪」。

  「當時會提這個(建議),是因為我看到一些醫院正面臨網路醫鬧,嚴重影響醫生工作的積極性和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魏華說。

  2025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專門刊發魏華的相關建議。文章表示,這幾年明顯感到傷醫事件在變少,醫患關係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網路醫鬧」這種無形的暴力在蔓延。

  

  圖源: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

  「一些人通過編造不實信息,利用網路發布虛假言論抹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意圖讓對方名譽受損,或獲得高額的賠償金,這種不法行為嚴重侵犯了醫務人員的執業尊嚴。」魏華說。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同樣關注到了「網路醫鬧」現象。

  今年3月7日,呂國悅在接受《法治周末報》採訪時指出,「自媒體平台可匿名發言並即時討論」的屬性為「患者維權」提供了一個更加便捷的途徑,一些患者通過網路渠道發布自己的不良就醫體驗,表達合理訴求,這是時代的進步。

  「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他們躲在法律盲區的角落,通過編造不實信息,利用網路發布虛假言論抹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意圖讓受害方名譽受損,有的甚至聯合『專業團隊』發表不實信息,意圖攫取高額的賠償金。」呂國悅對《法治周末報》說。

  在他看來,一些負面效應正日益顯現:

  一是部分「網路醫鬧」將個別醫生的不良行為放大為整個醫生群體的特徵,以偏概全損害醫生群體在公眾心中的形象,進而影響醫生工作的積極性和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網路醫鬧」信息的廣泛傳播容易使得不了解事實全貌的患者對醫生產生誤判,導致患者或家屬對醫生的治療方案和醫德產生懷疑,使得醫患信任受損。這種不信任會讓醫患溝通的成本增加,還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和醫療糾紛的增多。

  三是「網路醫鬧」極易引起爭相效仿,會進一步加劇醫患之間的緊張關係,導致醫患衝突頻發,影響醫療秩序和社會穩定。

  有哪些好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相關部門的重拳出擊,線下醫鬧猶如「過街老鼠」,已大為收斂。但隨著網路和現實生活的彼此滲透,一些人醫鬧的場地從院內搬到了網路。

  魏華在《加強「網路醫鬧」的管控與懲處》一文中介紹,在「網路醫鬧」行為中,患者不暴力打砸,不哭鬧,但其行為明確造成傷害。而作為醫鬧的受害方,醫院通過訴訟方式維權,在人力、財力、時間方面成本過高,且取證艱難。

  部分情況下,「網路醫鬧」的破壞力比線下醫鬧更大。「醫法匯」創始人、北京天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勇律師表示,「線下醫鬧大多局限在科室、醫院內部。但網路沒有邊界,波及面廣,影響更大更惡劣。」

  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對「網路醫鬧」進行管控和懲處,進而改善醫患溝通環境和醫療服務環境?圍繞這一問題,多個專家建言獻策。

  魏華建議,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加大懲治力度;加強完善醫患糾紛的三方調解機制,維護好醫療秩序;加強對醫療活動的監督質控,提前預判分析不安全因素等;受害方應及時處理輿情,積極應對惡劣網暴事件。

  如何預防醫患糾紛演變為「網路醫鬧」?

  對此,魏華表示,應做到事前法律宣傳防範,早期處理患者不良情緒,全程干預醫患溝通;網路平台對已發現的不實言論應及時處理,力爭還原事件全貌;醫院也應完善自身自媒體平台,積極發布實情,提高影響力、公信力等。

  同時,魏華還希望檢察機關加大對抹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網路暴力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對潛在違法犯罪行為形成震懾,防患於未然。

  對解決「網路醫鬧」這一問題,呂國悅在接受《法治周末報》採訪時亦提出了多項建議。

  一是建議有關部門完善法律與監管機制,明確「網路醫鬧」的法律界定等;二是建議規範網際網路平台的運行職責;三是建議優化網際網路平台的技術應用;四是建議優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五是加強醫學科普與宣傳引導。

  曾有「網路醫鬧」者被判刑

  「這兩年,我也看到了一些積極改變。」魏華告訴「醫學界」。

  她舉例稱,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在全國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專項行動,從嚴打擊惡意蹭炒誤導公眾、多種手段歪曲事實、不做標註以假亂真、專業領域信息不實等突出問題。

  魏華還曾參加一些地方性活動,得知有些民間組織也在積極參與並澄清、阻絕網路暴力和謠言等。

  相關部門亦多次表示,要從嚴懲治暴力傷醫、擾醫、鬧醫等侵害醫務人員權益的違法犯罪,切實維護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的安全和尊嚴。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進一步解釋,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等均應當被認定為刑法規定中的「情節嚴重」。

  此外,張勇律師建議,「醫生個人、醫院要積極行動起來,在網路醫鬧發生的第一時間收集證據,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他表示,醫生首先可以向網路平台投訴,要求其刪帖。其次,醫生可以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尋釁滋事」類別,向公安部門報案,不僅能追究肇事者責任,還能追究網路平台審核不力,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

  2021年,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就曾辦理了一起與「網路醫鬧」有關的案件。

  被告伍某到涉案醫院就診后心生不滿,雙方發生糾紛。此後的兩年時間裡,伍某發布數百篇微博,編造該院多條虛假信息,惡意攻擊、醜化醫院,導致大量不明真相人士對醫院作出負面評價,使醫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最終,伍某因犯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

  這意味著,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醫鬧」也在被打擊之列。

  信息來源:

  1、伴公汀:《57歲婦產科醫生跳樓之後,網路醫鬧不能成為法外難題》

  https://mp.weixin.qq.com/s/sMOgs_71mc31bzhmpJXDwA

  2、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號:《魏華代表:懲治「網路醫鬧」讓醫務人員安全執業安心執業》

  https://mp.weixin.qq.com/s/9oLdQ8OcgOvDnsypokynFw

  3、法治周末報:《整治「網路醫鬧」 重塑醫患互信關係 訪全國人大代表呂國悅》

  https://mp.weixin.qq.com/s/PF4IViJi4Z9pYfO2QhLe1A

  4、魏華.加強「網路醫鬧」的管控與懲處[J].中國衛生,2023,(03):37.

  5、中國新聞周刊:《周口邵醫生墜樓背後,羊水栓塞最高死亡率86%》

  https://mp.weixin.qq.com/s/5jjT0kbd8MAKpvfvRyiy6w

  6、津雲新聞:《官方通報「57歲邵醫生墜樓身亡」,疑因連續7個多月遭「網暴」?家屬發聲!》

  https://mp.weixin.qq.com/s/-IEUUhCr5FAwM4Iulv7F1g

  7、蘇北人民醫院兩會代表提議關注「網路醫鬧」,受最高檢和最高法回應. 揚子晚報

  8、軟醫鬧」獲刑三年!廈門思明區檢察院辦理一起網路傷醫尋釁滋事案一審判決. 福建檢察

  被網暴墜亡,醫生不該被頂在醫療糾紛的前線

  「周口57歲女醫生因長期遭受網路暴力跳樓身亡」一事,持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8月5日,河南省周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情況通報稱,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正在依法依規開展調查處理。

  

  據介紹,邵醫生系該院婦產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從醫30年,接生超3萬名新生兒,擅長高危妊娠搶救,曾榮獲「河南省優秀婦產科醫師」「周口最美醫生」等諸多榮譽,用雙手托舉了無數新生命。事件發生后,不少邵醫生生前的患者自發在網上進行悼念,有人說邵醫生「又溫柔又讓人放心」;有人留言稱,「邵醫生人特別好」。

  可見,邵醫生不僅從業經驗豐富、專業能力過硬,而且在患者中擁有不錯的口碑。這樣一位好醫生的離去,給其家人帶來無盡的悲痛,也是患者巨大的損失,讓人們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

  那麼,邵醫生為何會選擇輕生?根據家屬的說法,是三起醫療糾紛引發的持續7個月的網暴,「讓她陷入極度無助、求告無門的感覺」。之所以會「以死明志」,是因為「太絕望了,沒人能幫她。」

  從媒體報道來看,第一起醫療糾紛中,一名產婦因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宮保命,家屬簽署同意書後,產婦順利誕下一名女嬰。然而,事後家屬卻因為「生下女孩」「產婦子宮被切除,覺得家裡絕後了」,要求醫院和醫生賠償,並在社交平台發布作品,由此引來網路水軍對邵醫生進行攻擊。

  據業內人士介紹,羊水栓塞是產科最兇險的併發症之一,要不是邵醫生的努力,產婦和新生兒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如果上述情況被調查證實,那麼邵醫生「救人反被索賠、被網暴」,心中會有多委屈,多失望,相信每個人都會感同身受。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如果邵醫生面對患者的索賠、網暴的壓力能得到更多干預和幫助,如果當地警方在接到邵醫生報警后能儘早立案進行調查,如果相關平台能早點處置針對邵醫生的網暴視頻……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當然,上述三起醫療糾紛的詳情、患者的訴求是否合理,都還需要權威部門調查。但有一點,醫療始終是一個十分專業的過程,對患者方來說,如果產生了醫療糾紛,哪怕覺得自己再有理、再委屈,都首先應該尋求在專業和法律的渠道內解決。

  這些年,為防範「醫鬧」行為,各家醫療衛生機構都加強了安保措施,但從此事中可以看出,網路暴力帶來的傷害,可能不亞於肉體上的攻擊,還有可能讓相關醫院和醫生更加不堪其擾、防不勝防,這需要引起更多重視。

  醫療糾紛中,醫院和醫生是否有責、是誰的責任,只能由專業鑒定機構和法律來判斷。期待相關部門的調查,能把幾起醫療糾紛的是非曲直說清楚,這是邵醫生最大的願望,也是對其家人最好的告慰。

  而如何防止此類悲劇再次發生,不讓醫生被頂在醫療糾紛的「前線」,動輒陷入網暴和「求告無門」的境地,也是此事留下的思考。

  新聞來源: 新民周刊/醫學界/澎湃新聞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0: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