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非農報告究竟有多糟?經濟放緩or回歸常態?

京港台:2025-8-5 04:04| 來源:華爾街見聞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上周非農報告究竟有多糟?經濟放緩or回歸常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表面看似糟糕的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經深入剖析后揭示出一幅更為複雜的美國經濟圖景。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表示,上周五發布的就業報告最初為市場帶來了衝擊。但這份報告的核心在於,它促使市場重新審視美國經濟究竟是疫情后回歸常態的良性調整,還是衰退前兆。

  儘管政府部門崗位減少是就業數據放緩的一部分原因,但更關鍵的信號是經濟中對周期高度敏感的行業,其就業增長幾乎完全停止。

  這一系列數據使得美聯儲內部主張降息的觀點看起來更具先見之明,也改變了市場對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企業盈利狀況,特別是不同行業間的表現分化,以判斷經濟的真實健康狀況和未來走向。

  周期性行業就業停滯更令人擔憂分析認為,就業數據放緩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崗位減少。

  數據顯示,過去六個月,美國經濟新增的就業崗位數量,僅為此前六個月的一半。在這一降幅中,高達40%可歸因於政府部門的招聘減少。

  具體來看,雖然私營部門的就業創造也顯著放慢,尤其是在6月份表現糟糕,但若剔除政府招聘的下滑,市場對這份就業報告的討論將不會如此緊張。

  就業數據中更值得關注的信號,是經濟周期性行業幾乎完全停止了新增員工。

  這一趨勢可以追溯到今年年初,而7月的報告只是再次確認了這一令人不安的狀況。

  這些對經濟周期高度敏感的行業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這份報告本身並未改變這一圖景,甚至強化了市場對經濟潛在動能正在減弱的擔憂。與一次性的政府招聘波動相比,周期性行業的持續疲軟,更能反映經濟內生的增長壓力。

  經濟放緩還是回歸常態?面對最新的就業數據,投資者面臨一個核心問題:美國經濟是在經歷周期性放緩,還是疫情后非理性繁榮的正常化降溫?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將導向截然不同的市場判斷。

  一方面,失業率的絕對水平仍處於歷史低位,與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頭十年中期的經濟繁榮時期相當。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放緩可以被解讀為經濟回歸可持續常態的良性調整。

  但另一方面,失業率的變化方向令人警惕。歷史經驗表明,一旦失業率開始快速攀升,這一趨勢往往會持續下去,正如2000年和2008年的情況所示。如果將重點放在變化率上,那麼對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就應該加劇。

  分析認為,要判斷哪種解讀更接近現實,企業盈利狀況是一個關鍵參考。

  Strategas的Don Rissmiller指出,除非企業利潤下滑,否則美國經濟很難陷入衰退。據FactSet稱,目前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盈利增長率達到10%(已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公布財報),這為「正常化」的良性解讀提供了支撐。

  然而,總體盈利增長的背後隱藏著顯著的行業分化。分析顯示,科技行業(受益於人工智慧熱潮)和金融行業(受益於高利率、資產價格上漲和高波動性)的利潤正在快速增長。但在消費品、原材料等其他行業,盈利增長正明顯放緩。

  這種分化,恰好與周期性行業疲弱的就業數據相互印證,揭示出美國經濟並非全面繁榮,而是呈現出結構性的冷熱不均。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