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巴勒斯坦國 馬克龍引發多米諾效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7月24日,當馬克龍總統宣布法國將在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希望以此帶動西方夥伴國也採取同樣的行動時,首先讓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多少陷入麻痹狀態的法國政壇吃驚。承認巴勒斯坦國,法國已經說了多少次,從來也沒有付諸行動,這一次,時間明確,鐵板釘釘,法國由此將成為七國集團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
馬克龍顯然在冒險,可能因意外宣布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而變得孤立無援,國內的反對派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極右翼領袖的口徑同內塔尼亞胡接近:「這是在給哈馬斯幫忙……」,而馬克龍並不指望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立即用一句尖刻的話貶低法國的聲明:「這一聲明什麼也不會改變。」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形容這是一個「魯莽的決定」。但是讓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巴黎引發了一股外交熱潮,巴黎與沙特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的兩國解決方案會議得到響應,英國和加拿大宣布可能在9月份跟進。
7月29日,在國內輿論與200多名議員推動下,英國首相斯塔默在蘇格蘭與特朗普會面后出人意料地宣布,英國將在聯合國大會召開前承認巴勒斯坦, 「除非以色列政府採取實質性措施結束加沙的可怕局勢,接受停火,明確表示不會吞併約旦河西岸,並致力於一個長期和平進程,以實現兩國解決方案。」 鑒於以色列政府在9月底以前難以滿足這些條件,英國承認巴勒斯坦的立場似乎已成定局。針對斯塔默的聲明,特朗普諷刺這是在獎勵哈馬斯。內塔尼亞胡的憤怒可想而知,他在X平台稱:「斯塔默獎勵哈馬斯恐怖主義滔天罪行,並懲罰其受害者。」
一直猶豫不決的渥太華也下定了決心,7月30日,加拿大總理卡尼宣布,鑒於「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已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而且還在迅速惡化」,基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做出的徹底改革其治理體系、2026年舉行哈馬斯不能參與的選舉、實現巴勒斯坦國非軍事化等承諾,加拿大計劃於2025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國。卡尼發表聲明后,特朗普威脅說:「與加拿大達成貿易協議將變得非常困難」。
雖然馬克龍未能如年初所願,推動「阿拉伯國家支持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勢頭」,但他近期卻成功營造了外交上的「勢頭」。本周初在紐約,法國外交部長巴羅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充滿情感和歷史感的演講,隨後他在X上寫道:「除法國外,另有14個國家共同表明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意願,並邀請尚未這樣做的國家加入」。在這些與法國立場相近的國家中,包括澳大利亞、日本,甚至義大利。儘管義大利不會在9月份承認巴勒斯坦,而荷蘭則通過制裁兩名以色列部長來強化立場,德國仍在猶豫不決,葡萄牙總理蒙特內格羅7 月 31 日宣布,政府將諮詢總統和議會,以期在今年 9 月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國。
輿論的關注點集中在承認巴勒斯坦國問題上,但巴黎方面強調,此前圍繞「多個方面」做了耐心且幾乎不為人知的「整體努力」,正是推動這一外交勢頭的關鍵所在。多個國家被阿巴斯關於未來巴勒斯坦國非軍事化以及舉行大選的承諾所說服。法國在與沙特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后,其立場也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十五個國家呼籲承認巴勒斯坦國,多個阿拉伯國家呼籲哈馬斯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交出武器,這是確保以色列安全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兩國解決方案的必要條件。尤其說服哈馬斯的兩個傳統支持國土耳其和卡達——呼籲哈馬斯放下武器,分析人士指法國在這場外交博弈中表現得相當出色,
愛麗舍宮表示,「我們看到了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並表示將「繼續其努力,以促使更多國家加入從現在起到九月份這一進程」。費加羅報援引一位法國外交官透露,「在英國和加拿大轉向之後,人們有理由質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除了比利時和葡萄牙已成定局,馬爾他已明確表示同意。至於芬蘭和丹麥,它們還在觀望」。這位一個月前還對此持懷疑態度的外交人士承認:「確確實實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
今年年初,西班牙、挪威、愛爾蘭和斯洛維尼亞率先邁出這一步,加入了數十年來已採取行動的140多個國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