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談判陷入僵局,烏克蘭再換防長....

京港台:2025-7-29 15:07| 來源:鳳凰周刊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對俄談判陷入僵局,烏克蘭再換防長....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7月23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俄烏進行第三輪直接談判。

  俄羅斯與烏克蘭迄今已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了三輪談判,卻始終未能在核心議題上取得突破。

  雙方的第三輪直接談判於7月23日舉行。俄方團隊由總統助理弗拉基米爾·梅津斯基率領,烏方代表團由剛從國防部長轉任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的魯斯捷姆·烏梅羅夫率領。

  兩位團長先做了一對一會談,然後是正式談判,但僅僅持續了40分鐘便宣告結束。除了繼續交換更多數量的戰俘和屍體,此次談判沒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在停火、領導人會晤等議題上,雙方存在巨大分歧。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領導人列昂尼德·斯盧茨基表示:「俄羅斯提出的一項重要建議是宣布短暫停戰,以便醫療隊從戰場上收治傷員和死者。我方再次展現了人道主義精神,並致力於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結束衝突。現在,我們正在等待第四輪談判。」

  

  三輪談判未有實質進展

  此次會談是烏克蘭在美國持續施壓要求停火的情況下提出的,也是雙方七周多以來的首次會談,但人們對取得突破的預期並不高。

  談判前一天,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放風道:「沒有理由期待談判取得任何奇迹般的突破,但我們將堅持捍衛我們的利益,確保這些利益得到實現,並完成我們一開始就設定的目標。」他直言,「沒有人期待這是一條輕鬆的道路。」

  俄方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1970年出生於烏克蘭切爾卡瑟州斯米拉鎮的一個軍人家庭,1980年代初搬到莫斯科,他的父親參加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清理工作。可以說,梅津斯基一家都與烏克蘭有著扯不斷的關係。

  

  此次談判,俄方團隊由俄總統助理梅津斯基率領。

  首輪俄烏談判於今年5月16日舉行,雙方同意各交換1000名戰俘,並就危機解決方案交換備忘錄。第二輪談判於6月2日舉行,雙方交換了和平解決衝突的備忘錄草案,同意交換重傷戰俘和陣亡士兵的遺體。具體來說,雙方將以「全部交換全部」的方式交換兩類戰俘:傷員、重傷員;25歲以下士兵。

  

  7月23日,一批烏軍戰俘回到國內。

  梅津斯基在第三輪談判結束后表示:「我們長時間討論了雙方在上次提交的備忘錄中闡述的立場,雙方立場相差甚遠。我們商定繼續接觸——既在代表團層面進行,也希望儘快在工作組層面推進。」

  據他介紹,俄烏正在交換雙方各250名俘虜,這是第二輪談判達成的最後一批。俄羅斯一共向烏克蘭交還了7000多具遺體,如果烏方有足夠的冷凍設備,俄方會再交還3000具烏軍遺體。

  俄方重申,建議在接觸線進行24-48小時停火,以便雙方收斂屍體和撤出傷員。俄烏同意近期再進行1200人以上的交換。俄方建議,成立政治、人文和軍事問題三個工作組,烏方承諾考慮這一建議。

  7月23日,雙方釋放了一批戰俘。烏總統澤連斯基宣布:「今天,伊斯坦布爾協議達成的第九階段交換行動已經啟動。重病和重傷的守衛者正在返回家園。」據他透露,已經接回超過1000名俘虜,其中不少人已被囚禁三年多。

  烏梅羅夫在談判后表示,烏克蘭提議在8月底前舉行一場領導人會議,此次會議將邀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參加。梅津斯基則認為,兩國首腦會面的時機並不成熟。他指出,領導人會晤是為簽署協議,而不是商討細節。

  與此同時,烏方也釋放出願意停火的信號,特別提出停止對關鍵和民用基礎設施的打擊。烏梅羅夫坦言,烏克蘭正按優先事項逐步推進相關工作。其中,民眾的利益、實現停火以及促成領導人會面始終是烏方的優先事項。

  

  澤連斯基改組是迫於壓力

  此次談判前,烏克蘭剛剛完成政府改組。

  7月16日晚,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說,他向烏最高拉達(議會)遞交書面提議,建議由傑尼斯·什梅加爾擔任國防部長一職。當天早些時候,最高拉達投票批准什梅加爾辭去總理職務。第二天,澤連斯基宣布完成政府改組,並宣佈於18日啟動國防與安全部門的重組工作,21日完成外交部的人事更新。

  

  7月17日,什梅加爾就任烏克蘭國防部長。

  與此同時,前防長烏梅羅夫轉任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該機構負責制定和協調國內外的國家安全政策,向總統提供建議。其成員由總統挑選,囊括總理、國防部長、內務部長、外交部長等高官。

  據烏前議員莫西丘克披露,烏梅羅夫未如此前傳聞所說擔任烏駐美大使,是由於其擁有美國國籍,美國國務院已將此事告知烏外交部。儘管烏梅羅夫的美國國籍尚未得到證實,但其親屬確實長期居住在美國。至於上一任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利特維年科,則被派往塞爾維亞擔任大使。

  什梅加爾在7月22日公布了新的國防發展藍圖:「2026年烏克蘭的國防開支至少需要1200億美元。我們正在與其他國家合作,爭取在盟友的支持下吸引到其中一半資金。」

  7月21日,烏克蘭與西方盟友齊聚一堂,舉行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第29次會議。這次是視頻會議,烏克蘭前後兩任防長均有出席。

  會議討論了美國總統特朗普讓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計劃,北約盟國將從現有庫存中搜集或從美國購買新武器送到烏克蘭,再從美國購買替代品。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呼籲與會各國開展為期50天的對烏軍援行動,以幫助施壓俄羅斯重回談判桌。

  什梅加爾在會議上宣布,將優先採購美國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這對於保護城市至關重要。他接著說,需要60億美元來彌補今年的採購缺口,主要用於生產更多的FPV自殺無人機、針對「沙赫德」無人機的攔截武器以及遠程打擊武器。

  在此基礎上,烏梅羅夫進一步提出:40%的戰場需求由烏克蘭工業滿足,95%的無人機由烏克蘭製造。這預示著烏克蘭將從武器的被動接受者轉為盟友的工業合作夥伴。

  

  烏克蘭正在加速研發攔截無人機,應對近期俄軍發動的密集無人機襲擊。

  在頓涅茨克國際機場守衛戰中一戰成名的傘兵軍官羅曼·科斯堅科(Roman Kostenko),退伍后成了最高拉達議員。據他分析,讓烏梅羅夫轉崗是為了讓他繼續參加對俄談判。「鑒於烏梅羅夫有擔任防長及參與前幾輪談判的經驗,對他的任命是可以理解的。他曾在土耳其學習,在那裡人脈廣泛。在沙烏地阿拉伯也是如此。」

  另一位議員奧列克桑德·杜賓斯基(Oleksandr Dubinsky)則認為,澤連斯基需要一位「溫順」的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為的是應對最高拉達內部可能發生的叛亂。「我認為,澤連斯基不會通過拉達會議接受俄方的停火條件,而是通過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的決定。為此,他需要一個最為可控的人。」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7月17日報道,澤連斯基此次改組是迫於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日益增長的壓力」。澤連斯基希望借內閣改組增加武器產能,以緩解對美武器依賴,釋放國家經濟潛能,並確保社會經濟發展計劃落實,但烏國內專家認為此舉未必能改觀現狀,反而可能加重官員負擔。

  烏克蘭智庫「立法倡議機構」負責人馬特維延科分析稱,比起組建「新政府」,職位重新洗牌這一稱呼更合適,而改變部委領導層和組織結構通常意味著需要數個月的文書工作。她認為,這會使政府工作長期陷入癱瘓。

  

  烏方迎來第三任防長

  7月17日,也是接管國防部的第一天,什梅加爾宣布:「我的重點很明確:人員、武器和系統。核心是烏克蘭士兵。包括全額補給、及時發放、可靠裝備、醫療保障。」

  他具體闡述道:「關鍵任務之一是在6個月內將前線的國產武器比例從40%提高到50%……我們將把國防部建設成一個高效、透明、沒有官僚主義的體系。與此同時,將加強我們在全球的防務夥伴關係。」

  7月18日,歐盟通過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方案,什梅加爾為此歡呼雀躍。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套制裁方案,包括禁止出口無人機技術和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燃料的軍民兩用產品,制裁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瞄準「影子艦隊」的105艘船隻,限制俄羅斯銀行,對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海外資產採取措施等。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評價說:「我們擊中了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核心。」

  就職防長后,什梅加爾在短短几天內與澳大利亞、英國、羅馬尼亞、瑞典以及法國等盟友進行通話,溝通下一步的軍事計劃。

  應烏方請求,澳大利亞計劃向烏克蘭提供49輛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目前烏克蘭已接收了大部分坦克,最後一批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交付。

  首批坦克於今年5月7日在吉朗裝船,它們沒有直接運往烏克蘭,而是抵達歐洲某個港口,維修后才交付給烏軍。美國在2023年交付給烏克蘭31輛M1A1,迄今戰損22輛。澳大利亞坦克的到來,足以讓烏軍的M1A1坦克部隊重新振作起來。

  

  今年5月,澳大利亞援烏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在吉朗裝船。

  戰事三年有餘,在什梅加爾之前,烏克蘭有過兩任防長。第一位是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其防長任期從2021年11月4日到2023年9月5日。緊接著是烏梅羅夫,其防長任期從2023年9月6日到2025年7月17日。從任期長短來看,這兩人差不多。

  列茲尼科夫任內折衝樽俎,為爭取外部軍援立下汗馬功勞。澤連斯基當初如此解釋更換防長的原因:「列茲尼科夫經歷了超過550天全面戰爭。我認為,國防部需要新的方法和其他形式,去跟軍隊和整個社會互動。」

  彼時的烏國防部接連爆發食品、冬裝採購醜聞,引來反腐風暴。列茲尼科夫本人雖沒牽扯進任何一起案件,但足夠讓他焦頭爛額。主流意見認為,列茲尼科夫的主要貢獻在於領導了烏軍的北約化轉型,且是一位傑出的國際談判代表。

  烏梅羅夫有著克里米亞韃靼人的血統。他於1982年出生在撒馬爾罕,蘇聯到1989年才允許韃靼人回歸克里米亞,他得以回到家鄉。讀高中時,他參加了美國國務院資助的未來領袖交流計劃(FLEX)。該計劃於1993年啟動,為來自歐亞大陸的高中生提供獎學金。由於以上背景,烏梅羅夫比列茲尼科夫更能獲得穆斯林和西方世界的青睞。

  

  7月21日,什梅加爾與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進行視頻通話。

  什梅加爾1975年出生於利沃夫,與列茲尼科夫是老鄉,比後者小了10歲。他在1997年畢業於利沃夫理工大學,2003年在國家科學院下屬的多利什尼區域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財務領域,直到2009年走上仕途,擔任利沃夫州經濟部部長。2020年3月,他從副總理升任總理。他也是本屆政府中任職時間最長的內閣官員之一。

  讓總理轉任防長,體現出烏方的考量:隨著戰爭進入長期狀態,國家經濟發展將依賴於戰爭。新上任的烏克蘭總理尤利婭·斯維里登科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新政府在未來半年的首要任務是為軍隊提供高質量保障、增加本土武器生產、提升軍隊技術能力。

  

  無人機成烏軍心頭大患

  從國防部轉往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的第一天,烏梅羅夫說,自己與澤連斯基討論了四個優先事項:第一,協調和管控安全與國防領域;第二,協調所有武器交付、聯合生產工作和國防夥伴關係;第三,開啟技術和創新;第四,讓談判步入軌道。

  

  烏梅羅夫轉任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被認為是為了繼續參與對俄談判。

  戰事進入第四個夏天,戰場上的進展卻停滯不前。對比之下,2023年夏天發生了瓦格納集團的兵變,2024年夏天出現了烏軍突襲庫爾斯克州等令人震驚的事件。儘管俄方對在多個戰線上取得進展充滿信心,但決定性的突破尚未發生。

  7月23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對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的專訪。訪談中,他疾呼烏克蘭迫切需要美國和歐洲提供更多的防空系統和進攻性導彈,需要擺脫拜登時期禁止對俄軍事目標進行深度打擊的禁令。

  瑟爾斯基指名想要美國的MGM-140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德國與瑞典聯合研製的KEPD-350「金牛座」空射巡航導彈。他直言:「任何導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由於特朗普總統目前的立場,這個過程將變得更加容易……」

  烏克蘭最初獲得的ATACMS是最早型號的M39,最大射程為165公里。隨後他們獲得了另一款改進型導彈,射程達300公里。去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首次允許烏軍使用ATACMS打擊俄領土內縱深目標。不過,烏克蘭目前僅剩約20枚,而美國擁有超過2000枚。

  俄軍從伊朗引進的「沙赫德」無人機,早就成為烏軍的心頭大患。官方數據顯示,俄羅斯針對烏克蘭採取的「蜂群」戰術正越來越多地突破烏軍防線,近幾個月來俄羅斯無人機的命中率是以前的三倍。

  根據烏克蘭情報機構「Frontelligence Insight」發布的最新報告,自2022年以來,俄方共發射逾2.8萬架「沙赫德」無人機,其中僅6月的發射量就佔到總數的10%。俄無人機單價約數萬美元,遠低於動輒數百萬美元的巡航或彈道導彈,性價比極高。

  從空襲統計來看,「沙赫德」的質量和數量有了顯著提高,空襲的間隔由2024年的10至12天一次,縮短為3至4天一次。它們也不像以前那樣分散攻擊多個目標,而是集中攻擊一兩座城市。美國非營利智庫戰爭研究所稱,如果俄軍按照當前頻率使用無人機,到今年11月或能實現一夜出動2000架無人機。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亞西爾·阿塔蘭表示:「問題並不是說烏克蘭的防空能力變得越來越差。相反,我們看到的是新的『蜂群』戰術和無人機更高的飛行高度,這使它們變得更加有效。」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2: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