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暴雷, 出現大量中毒癥狀, 全部下架!

京港台:2025-7-28 02:18| 來源:今日加拿大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保健品暴雷, 出現大量中毒癥狀, 全部下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只是想在當爸爸前調理身體,沒想到差點毀了一生。」

  澳洲年輕父親Dominic Noonan-O』Keeffe的遭遇,暴露出保健品行業潛藏的健康危機。

  

  他服用的Blackmores含鎂補充劑中,維生素B6含量竟是每日建議攝入量的29倍,最終導致嚴重神經中毒,成為針對該品牌集體訴訟的核心人物。

  01

  多人集體訴訟,因B6攝入過量致病

  2023年8月,Dominic開始服用Blackmores的非處方補充劑,

  

  三個月後,他的身體突然出現嚴重問題:起初是極度疲勞、劇烈頭痛和對外界敏感,隨後癥狀迅速惡化——肌肉痙攣、神經痛、心悸、視力模糊,甚至肢體麻木到無法正常行走。

  醫生最終診斷:因維生素B6過量引發的神經病變。

  「他夜裡睡不著,長期劇痛,連集中注意力都成了奢望。」

  負責案件的Polaris Lawyers律師事務所透露,像Dominic這樣的受害者並非個例。

  

  目前,該律所已接到超過600人的反饋,他們都因服用含高劑量B6的補充劑出現類似癥狀:手腳麻木、偏頭痛、心臟痙攣、全身灼燒感,甚至幻聽。

  

  更令人揪心的是,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攝入了過量B6。

  悉尼牙醫Katrina就是其中之一。

  她服用Blackmores鎂片三個月後,出現肌肉抽搐、腿部不適和幻聽,停葯後手指麻木仍未緩解。

  

  「我一直以為是壓力大,直到查出血液中B6超標,才明白問題出在那瓶『健康補劑』上。」

  02

  維生素B6的隱形毒性

  維生素B6本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參與大腦、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可通過肉類、蔬菜等自然獲取。

  但它的「毒性」卻常被忽視:一旦攝入過量,會直接攻擊神經系統,引發不可逆的損傷。

  歐洲一項文獻綜述顯示,即使每日補充不足50毫克B6,部分人群也可能出現神經病變,且個體敏感性差異極大。

  過去普遍認為「每日超200毫克長期服用才危險」,但現實案例早已打破這一認知。

  澳洲葯監局(TGA)2022年曾發布警示:「許多人對B6中毒一無所知」,而中毒者中,不少是因服用「鎂補充劑」等非明確標註B6的產品。

  截至2025年6月,TGA已接獲174例與B6相關的神經損傷報告,但官方坦言「這一數字可能嚴重低估實際情況」。

  03

  監管滯后與企業回應

  這場風波也暴露了保健品監管的漏洞。

  TGA在今年6月的中期評估中提出,擬對B6補充劑實施更嚴格的分類管理:每日含量超50毫克的產品,將劃為「僅限藥劑師配藥」;

  超10毫克則需標註「可能導致外周神經病變」的警示;

  成人每日攝入上限從200毫克降至100毫克,兒童標準更低。

  這一調整源於此前的監管盲區:部分含B6低於50毫克的產品未標註警示,卻仍可能引發中毒。

  2022年TGA審查的32例神經病變病例中,28%涉及多種含B6產品,不少人因「重疊攝入」(同時服用多種補劑)導致總劑量超標。

  面對爭議,Blackmores回應稱「所有產品均符合TGA規定,包括劑量限制和標籤警示」,並表示將配合監管部門的最終裁定。

  但受害者和律師並不買賬。

  04

  保健品不是「健康保險」

  Dominic的訴訟案正在喚醒公眾對「保健品迷信」的反思:這些被奉為「健康標配」的產品,真的越多越好嗎?

  專家指出,多數人通過日常飲食已能獲取足夠的B6,無需額外補充。

  而「重疊攝入」「忽視成分表」是中毒主因,有人同時服用複合維生素、鎂片、安神葯,卻不知這些產品都含B6,累積劑量早已超標。

  更危險的是,許多人將保健品等同於「無害補品」,長期大量服用,直到出現癥狀才追悔莫及。

  這不僅是某一品牌的問題,更是全行業的警示:保健品不是神葯,盲目補充可能變成「隱形毒藥」。

  日常選擇時,看清成分表、遵循劑量建議、必要時諮詢醫生,遠比囤積補劑重要。

  畢竟,真正的健康,從不是靠「補」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對身體的理性認知之上。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