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沒有中國支持,普京不可能維持俄烏戰爭

京港台:2025-7-28 00:37| 來源:RFI 華語 | 評論( 26 )  | 我來說幾句

魯比奧:沒有中國支持,普京不可能維持俄烏戰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節目主持人、特朗普總統的二兒媳勞拉·特朗普(Lara Trump)專訪時表示,特朗普越來越感到沮喪,「儘管他與普京在電話中進行了非常良好的互動,但卻沒有任何進展」。魯比奧亦指,「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尤其是購買他的石油,普京不可能維持這場戰爭」。

  當被勞拉在採訪中問道「(特朗普)總統給了俄羅斯50天時間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可能面臨100%的關稅。您認為普京對此持什麼態度?您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嗎?您預計會發生什麼?」

  魯比奧回答說:「首先,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專註於和平而感到非常高興。他最想做的就是參與和平協議,阻止戰爭、防止戰爭、結束戰爭。(俄烏戰爭)這不是他的戰爭。他沒有發動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沒有發生——如果他當總統的話,它永遠不會發生——但它確實發生了。他繼承了這場戰爭,並竭盡所能去結束它。我認為他越來越感到沮喪,儘管他與普京在電話中進行了非常良好的互動,但卻沒有任何進展」。

  魯比奧補充道,「所以,現在是採取一些行動的時候了,我認為(特朗普)總統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他正在失去耐心。他不再願意繼續等待俄方採取一些行動來結束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並非他的戰爭,但他希望看到其結束」。

  魯比奧介紹稱:「自今年1月以來,僅俄方就有超過10萬軍人陣亡。這是一場血腥的衝突,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破壞。很多時候,這種接觸實際上是為了拖延時間,採取某種拖延戰術,讓人覺得他們對和平感興趣,但並不是真的認真對待和平」。

  魯比奧接著說道,「他(特朗普)不會掉進那種無休止地談論會談的陷阱。我認為,他對人性和人類行為的理解——四五十年來與商界中一些最割喉(殘酷競爭)的人打交道的經歷,讓他學到了很多(有關這些的)東西」。

  當被勞拉問及「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與俄羅斯和伊朗合謀。美國將如何對此應對以及這三國之間可能形成的聯盟?」

  魯比奧回答說:「眾所周知——這不是什麼秘密—— 中國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援助俄羅斯。歐洲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尤其是購買他的石油,普京不可能維持這場戰爭。我認為中方有動機看到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他們認為,這場戰爭拖得越久,我們就越無法集中精力,使我們無法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世界其他部分」。

  魯比奧續指,「中國也從伊朗購買了大量受制裁的石油,過去也曾向其提供過一些防務物資。我認為所有——中國、俄羅斯、其他國家,甚至朝鮮——在支持伊朗方面都變得更加謹慎,尤其是在我們的B-2轟炸機飛越半個地球執行任務,並在無人知曉之前撤離之後」。

  魯比奧補充道:「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這些國家——在那場戰爭(以伊12日戰爭)中,當伊朗轉向俄羅斯、轉向中國,轉向他們的一些代理人時,他們(這些國家)都選擇放手,說我們不想捲入這件事。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醒了世界,我們有一位強有力的總統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能力。沒有人擁有我們所擁有的國防(武備),無論是我們的飛機、導彈、我們使用的炸彈,還是制導彈藥。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這一點。特朗普總統提醒了他們」。

  勞拉隨後追問「您最近還會見了中國外長。您是否覺得美中之間仍有可以合作的領域?這次會晤總體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魯比奧表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所以我們必須存在關係。我們必須能夠與他們對話,並且如果可能的話,必須找到合作的領域。毫無疑問,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麻煩。我認為,單從貿易角度來看,大家都應該明白這一點——30年來,中方基本上一直在推行這種經濟圖謀或運作,他們可以把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賣到美國」。

  魯比奧續稱,「每家中國公司都能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市場——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但中國市場卻完全封閉。他們的市場是封閉的,他們的公司在中國境內受到保護,但他們卻想獲得向我們出售任何他們想要(出售)的東西、出口任何他們想要(出口)的東西的權利。這種情況並非僅僅持續了一兩年。它已經持續了三十年」。

  魯比奧指出:「特朗普總統已經談論這個問題二十年了。這並不是他宣誓就職后第二天才發現的新事物。他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所以他的意思就是:我不明白。他們在這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我們在那裡什麼都幹不了。這公平嗎?我要重新平衡一下」。

  魯比奧補充說,「但我認為我們必須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也要明白,有些事情我們必須能夠與中方互動,才能避免誤解。所以我們必須與他們存在關係。我們希望與他們存在尊重的關係。在我們(美中)有分歧的領域,我們必須始終站在美國一邊」。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