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屈服:結束DEI,付2億美元聯邦罰款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嘴硬了4個月的哥倫比亞大學終於屈服了。
7月23日,哥倫比亞大學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同意向聯邦政府支付2億美元的和解金,並額外賠償2000萬美元給受到騷擾的猶太員工,以換取恢復聯邦資金支持。
根據協議內容,哥倫比亞大學還做出了如下承諾:
1、終止招聘和錄取過程中所有非法的反白人和反亞裔種族歧視,並接受獨立監督以確保遵守。
2、向聯邦政府提供其招聘和錄取數據,作為未來防止非法歧視的保證。
3、降低過高的外國留學生入學比例。
4、承諾結束違反常識的 DEI 政策,僅根據成績錄取學生,並保護校園內學生的公民自由。
5、懲罰去年擾亂秩序和非法「抗議」的肇事者,同時實施新規則,確保非法、未經許可的破壞行為不再發生。
這一協議的達成,標誌著哥大在與川普政府的意識形態較量中全面妥協。
哥大與川普政府的恩怨情仇
2024年4月,美國頂級高校爆發了一場席捲全美的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抗議浪潮,哥倫比亞大學作為這次抗議活動的發起地,成為了這場「佔領校園」風暴的中心。
抗議浪潮中的哥大,女神雕像被潑紅油漆,校園內都是抗議學生的「紮營帳篷」,蒙面的抗議者高呼「解放巴勒斯坦」的口號,到處飄揚著巴勒斯坦的旗幟。此時的哥倫比亞大學已經不再是「學術殿堂」,彷彿成為街頭政治的角力場。
哥倫比亞大學的抗議活動不僅導致了校園秩序的混亂,還引發了校方管理層的危機。2024年8月,哥大校長米努什·沙菲克因處理抗議活動不力宣布辭職,臨時校長卡特里娜·阿姆斯特朗接任。然而,校方的「默許」和拜登政府「軟弱」的應對態度讓抗議浪潮愈演愈烈,抗議運動甚至走出哥大席捲全美,這引發了美國保守派團體和共和黨國會議員強烈不滿。
2025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川普及其MAGA運動支持者長期以來就對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表示不滿,而被認為是「自由派堡壘」的美國頂級高校成為川普政府首先要拔掉的「釘子」。
他們認為這些頂尖高校在性別、種族主義和巴勒斯坦等問題上推崇「覺醒文化」,而且還有意識地壓制保守派的聲音。哥大作為「極左抗議運動」的「重災區」,必然成為川普政府整頓高校的首要目標。
面對美國這些頂尖高校,川普政府的策略並不是單純地用行政手段施壓,而是通過其擅長的「經費大棒」與「政治威懾」並用。
3月7日,川普政府打出第一招,凍結了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的聯邦科研經費,對哥大斷糧。這一舉措直接影響了哥大的項目支出,大量資助項目被暫停,研究人員面臨招聘凍結和開支限制的困境。
同時,川普政府還提出了九項整改要求:包括禁止抗議活動中佩戴口罩、結束招生和招聘中的DEI政策、減少國際學生比例、提供國際學生招商錄取的數據等。
為了殺雞儆猴,川普政府還逮捕了「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哥倫比亞大學巴勒斯坦裔學生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
在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壓力,哥大於3月21日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宣布接受川普政府的部分整改要求。具體措施包括:
1、禁止抗議活動中佩戴口罩,賦予校園警察逮捕學生的權力,並實施更嚴格的示威規定,禁止在教學樓內舉行抗議活動。
2、任命高級管理人員對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的課程和教職員工進行審查,確保其「立場不偏不倚」,變相滿足了「學術接管」的要求。
3、改革學生紀律程序,加大對參與抗議學生的處罰力度,包括留校察看、停學、撤銷學位甚至開除學籍。
但哥大的部分妥協並沒有達到川普政府的要求,最終在「硬抗」4個月後選擇全面屈服。哥倫比亞大學的「示範效應」已經在美國高校中顯現,許多學校主動取消了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項目,以避免成為下一個目標。
美國大學的極左化
面對川普政府對美國高校的全面整頓,很多反對者指責川普政府干預高校的學術獨立,以政治的名義打壓高校。然而,美國的頂尖高校真的是「學術獨立」的殿堂嗎?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2020年美國社會學者發布的《32所精英學院和大學行政部門和院系的政治偏見》的研究報告中,對美國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競爭激烈的公立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等其他精英私立大學等,共32所頂級高校進行了調查。
在對這32所頂級院校的150多個系和行政部門負責人的政治光譜的分析中,發現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的總體比例偏差明顯,其中民主黨人1397 名,共和黨人134 名,兩黨比例超過 10 比 1。
然而在全美範圍內,註冊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的人數大致相等,但在這些學校中,沒有一個部門能夠在兩黨之間實現合理的平等,並且差距明顯。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全校只有 6 名教職員是共和黨人,並且在歷史、政治學和社會學系找不到一個共和黨人。
由此可見,這些頂級高校的學生,也許直到到畢業也可能從未上過由持保守觀點的教授教授的課程,這對美國教育事業和民主本身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更為關鍵的是,保守的價值觀和思想在美國的頂尖校園裡不受歡迎,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支持巴勒斯坦運動」席捲美國一流院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男性參加女子體育比賽」,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保守派常說的美國頂級名校已經成為民主黨的鐵票倉,「白左價值觀」的大本營,並不是妄加揣測,而是有實際的數據支撐的。
結語
川普政府與哥倫比亞大學之間的矛盾,並是一場簡單經濟壓力與學術獨立的博弈,而是關係到美國意識形態的一場較量。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的高等院校,從小孩入校開始就已經開始接受左派的教育洗腦。這些課程從白人的歷史原罪,到LGBTQ+性別認同和權利,甚至在低年級學生中推廣「激進的性別意識形態」。
一些學校還要求學生或教師參與DEI相關的培訓或活動,鼓勵學生以種族、性別或其他身份標籤來定義自己或他人,強化了分裂而非團結,這些激進的學習內容在民主黨主政的州更是必修課。
而作為民主黨的大本營,加利福尼亞州更加離譜,加州議會還通過了法案以保障實施。
2024年7月,州長加文·紐森簽署通過的AB1955法案,加州成為美國首個禁止學校強制要求教職員工向家長披露學生性別認同或性取向變更的州。
通俗點來講,加州的這個法案允許在未經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法律援助幫助孩子更改姓名、性別標記或出生證明。也就是說,加州家長早上送去學校的是兒子,晚上回來已經變「女兒」了。但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加州的教師協會全力支持該法案,認為它為學生提供了安全空間和隱私,並保護了教師免受政治壓力的影響。
面對美國教育體系的亂象,川普政府決心改變。重返白宮的川普給美國教育部長 琳達·麥克馬洪下達的唯一指令是:「你唯一的任務就是領導解散教育部。」截止2025年7月,美國政府已經推進裁員1300多個教育部崗位。在川普任內,美國教育部極有可能成為歷史。
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誰影響了年輕人,誰就將影響國家的未來。而在近十幾年,民主黨已經通過控制美國的教育,來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的高校已經成為民主黨「白左製造機」。
當平等、包容、多元化成為民主黨控制年輕人的思想武器,當DEI成為年輕人晉陞的捷徑;那麼「政治正確」將變成束縛美國社會的「緊箍咒」,而民主黨就自然變成了能操控這個「緊箍咒」的幕後黑手。
川普對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整頓,是川普政府打破這個「緊箍咒」,讓教育回歸常識的關鍵一步。
哥倫比亞大學已經屈服,哈佛大學還能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