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選舉慘敗,日本政局將何去何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1日,日本第27屆參院選舉爭奪的125個議席(改選124席和非改選1席的補選)全部揭曉。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失去參議院過半數議席,這也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
21日下午,日本首相石破茂召開記者會,正式表明繼續擔任首相的意願,表示「絕不能讓國家政務陷入停滯」,希望履行作為第一大黨的責任。有日媒發文稱,「執政黨未達半數,問題堆積如山,日本政治混亂會引發『國難』嗎?」受訪專家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的局勢尚不足以構成「國難」,但石破政權確實面臨重重挑戰。
石破內閣遭遇「嚴厲審判」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稱,石破茂在記者會上致歉道:「我們收到了極為嚴厲的評判。自民、公明兩黨那些有為的同仁未能獲得議席,這實在是無比痛心之事,我由衷地表示深深的歉意。」此外,他還表示將讓幹事長森山等執行部成員繼續留任,同時打算在黨內兩院議員座談會等場合說明方針,並聽取所屬議員的意見。
石破茂稱,「從今往後,道路無疑將布滿荊棘。基於去年臨時國會和今年通常國會中積累的審議經驗,我希望能真誠地深化與其他政黨的討論,以赤誠報國之心投身國政。」
「這種姿態與日本歷史上常見的做法不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笪志剛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常在眾議院或參議院選舉失利后,自民黨總裁會辭職。但現實問題是,儘管民眾對石破政府已經不看好,但黨內並沒有其他特別合適的人選既能應對美國的關稅政策、又能與在野黨協調。因參眾兩院事務都需與在野黨協商,否則無法通過議案、預算和外交條約。這意味著不能找一個過於強硬或偏右的人,也不能找一個軟弱或協調能力差的人。
據日本共同社21日報道,日本第27屆參院選舉爭奪的125個議席的具體數量為:自民黨39、立憲民主黨22、公明黨8、日本維新會7、共產黨3、國民民主黨17、令和新選組3、參政黨14、社民黨1、保守黨2、政治團體「團隊未來」1、無黨派8。
其中,自民黨從改選52席大減至39席,公明黨從改選14席減至8席。自公執政聯盟共獲47席,加上非改選的75席,目前在參議院共佔據122席,未及半數125席。此外,國民民主黨從改選4席大幅增至17席,參政黨也從改選1席大幅增至14席。《日本經濟新聞》21日評論稱,自民黨、公明黨席位大幅減少,凸顯了民意對自公政權的失望。執政10個月的石破茂政府,已受到國民的嚴厲審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次選舉可能會使日本政局迎來一個重大轉折點。自民黨自2012年重新執政以來,其一黨獨大的地位已逐漸動搖。從2024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開始,自民黨的一黨獨大地位就已受到顯著削弱,而此次選舉更是宣告了這一格局的終結。
項昊宇稱,目前,日本政壇的朝野力量更加分散化,政治版圖呈現碎片化,未來政局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出現類似於1993年那樣的混亂失序局面。此外,此次選舉還反映出日本政治生態和思潮右傾保守化加劇的特點,這可能導致未來日本的內外政策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且政治動蕩可能長期化。
組建聯合政府困難重重
《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道稱,就制度而言,參議院選舉后即使未獲得過半議席,石破茂仍可就任首相。但在眾參兩院都淪為少數執政黨,石破茂內閣的執政勢必將更加不穩定。若想打破現狀,有必要重組當前的執政聯盟,可選的政黨包括國民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立憲民主黨以及參政黨。
不過,據NHK報道,石破茂21日在記者會上稱,「目前並沒有擴大聯合政府構成的想法」,即不考慮擴大聯合執政。前述四個政黨在20日晚間已否認會加入聯合執政聯盟。
綜合日媒報道,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在20日晚的東京電視台節目中稱,「(國民已)明確表達了反對,不可能與自民黨聯合執政。」他同時表明將繼續以更替政府為目標,並呼籲在野黨需攜手推進這一議程。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20日晚間在大阪召開記者會上稱,「目前沒有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考慮。」
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在朝日電視台節目中談及與自公兩黨的合作時稱:「不可能與石破茂聯手。」他主張去年年底與執政黨達成的協議未得到履行,公開表達了對現政府的不滿。參政黨代表神谷宗幣於21日凌晨召開記者會,對與石破政權聯合執政持否定態度,他表示:「若突然為其提供議席支持,將違背國民的信任。」
日本電視台21日評論稱,對這四個政黨而言,若被認為對與自民黨和公明黨持合作態度,可能會影響自身勢力的擴大。這種情況甚至可能波及下一次國政選舉,因此擺出了拒絕聯合執政的姿態。
項昊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各黨派立場和政策主張分歧明顯,組建聯合政府的協商過程會比較困難,達成一致也不容易,即便形成聯合政府,也存在不穩定性,隨時可能散夥。未來日本政壇存在各種可能性,但短期內很難構建一個穩定的政治架構,這是必然的。
笪志剛認為,儘管如此,自民黨仍有爭取的空間。在野黨雖然佔據126個席位,但自民黨若能爭取到無所屬的議員或小黨的支持,達到5個席位,就能超過在野黨的席位,從而在國會中佔據多數。目前保守黨等小黨和無所屬議員共佔據12個席位,其中保守黨等議員可能成為爭取的對象;無黨派議員佔據9個席位,但尚未形成政黨。因此,自民黨若能爭取到這些議員的支持,將對國會操作產生重要影響。
與此同時,自民黨內部也已出現問責石破茂的聲音。項昊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無論誰接替石破茂,自民黨面臨的困局都是一樣的。未來自民黨作為少數派政府,在推進立法程序和政策時都會受到在野勢力的阻撓,且在國會沒有控制權,施政將非常艱難。
項昊宇分析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若要打破困局,一種方式是放手一搏,動用首相特權,宣布提前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如果自民黨能在眾議院選舉中多獲一席,就能重新恢復穩定執政;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敗選失利,從而陷入新的惡性循環。
日本難以在短期內實現政治穩定
「執政黨未達半數,問題堆積如山,政治混亂會引發『國難』嗎?」日本電視台21日發文稱,當前日本面臨「堆積如山」的問題,政治混亂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國難」。
不過,項昊宇認為,「國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他認為,日本的經濟民生狀況,例如少子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才是真正的「國難」,而政府更替問題並非如此。從歷史上看,日本一直存在頻繁更換內閣的情況,但這與社會層面是兩碼事。
他進一步分析稱,由於各黨派之間存在利益和政策分歧,協調起來非常困難,黨派越多,協調難度越大,矛盾也越容易出現,因此政府的穩定性始終會比較脆弱。如果想建立一個在國會佔有多數席位的穩定政府,只能通過舉行新的大選來「重新洗牌」。目前來看,日本恐難在短期內實現政治穩定。
項昊宇表示,無論誰執政,未來日本都需要優先應對美日關稅談判。實際上,日本所謂的「國難」很大程度上是指美國對日本的關稅施壓,這導致日本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支柱產業受到衝擊,進而影響到日本經濟復甦和民生改善。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構成長期挑戰,未來日本在對美談判中將面臨艱難局面。而美國面對一個較弱勢的日本政府,可能會在談判中提出更高要求,妥協難度也會更大。這可能會影響日美同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可能導致同盟之間出現更大裂痕。
笪志剛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日本政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我不認為現在的情形是『國難』。從外部來看,日本將美國的關稅施壓視為『國難』,這確實給日本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但這種壓力更多是經濟層面的挑戰,而非直接導致政壇陷入長期混亂的根源。」
笪志剛稱,從內部來看,執政黨若無法控制參眾兩院,就會出現執政黨與在野黨對立的局面,導致政局混亂。如果執政黨總是向在野黨妥協,不僅會讓選民不滿,還會使該黨失去政壇主導地位。日本自民黨若不推動改革,包括政府治理、黨內運營潛規則以及解決政治資金醜聞等問題,政壇的混亂局面難以改善。
笪志剛表示,石破內閣在參眾兩院都未能獲得過半數席位,其經濟主張、外交主張以及安保等其他政策可能會受到國會鉗制,從而導致增加日本外交的不確定性。此外,自民黨主導能力的下降意味著日本外交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例如,如果參眾兩院不能有效支持內閣的外交決策,那麼外交決策的推進將面臨更多障礙。這不僅會增加外交決策的時間成本,還可能導致政策的執行變得複雜和困難。因此,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和複雜。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日互為近鄰,保持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願同日方一道持續開展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溝通,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努力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