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8家台灣地區軍工企業

京港台:2025-7-9 17:26| 來源:環球網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起底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8家台灣地區軍工企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7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並要求立即停止相關出口活動。《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被列入名單的企業涉及台灣關鍵軍工研發製造機構,涵蓋航空、導彈、艦艇及潛艇等多個領域。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商務部此舉釋放了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大陸將對賴清德當局 「以武謀獨」 的行徑予以嚴厲反制,同時也會對那些附和、充當其 「以武謀獨」 打手和幫凶的相關實體機構採取行動。

  被制裁企業均涉及台軍工項目

  根據商務部公告,此次被制裁的8家企業包括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環球時報》記者在梳理后發現,這些被制裁的對象均涉及台軍工項目,是賴清德當局 「倚外謀獨」「以武謀獨」 的 「幫凶」。

  其中,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武器型號包括台空軍「經國號」戰鬥機,「勇鷹」高級教練機等台自研戰機,並參與到台軍購買的美國F-16戰鬥機的維護與升級。而隨著無人機在現代軍事衝突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漢翔航空目前還承擔著台軍無人機項目的研發,是台灣所謂「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的重要組成單位,意圖促進台灣無人機產業整合與升級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合作與產業聯盟機制,提升台灣無人機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無人機的研發。該公司負責人羅正方曾公開表示,其目標是「斬斷」台灣無人機廠商對於大陸廠家零部件的依賴,研發出100%台灣製造的軍用無人機,以加強台灣的「不對稱作戰」能力。該公司目前已向台防務部門交付海軍監偵型無人機與陸軍微型無人機。

  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是台軍武器裝備研發的主力單位,目前台軍裝備的「天弓」防空導彈、「天劍」系列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雷霆2000」火箭炮系統均為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目前該機構還在從事台軍反裝甲武器系統以及無人裝備的研發。

  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主要從事無人機研製的台灣企業,目前也已參與台防務部門「軍用商規無人機計劃」,目前已研製出號稱是「台版彈簧刀」的「飛魚」自殺式無人機。

  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台海軍裝備的重要承包商,參與研製台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號」、油彈補給艦「磐石號」、錦江級巡邏艇以及成功級護衛艦。目前該公司還承擔有台軍自製潛艇「海鯤號」的研發。

  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則主要承擔台當局巡防艦艇的研發。台「海巡署」目前噸位最大的艦船「宜蘭艦」與「高雄艦」就是該公司研發製造。該公司還為台防務部門研發輕型防空和反潛護衛艦。

  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台軍「沱江級」導彈巡邏艇等多型導彈艦艇的製造商,目前該公司還承擔台軍方無人船艇的研發項目。

  攻衛股份有限公司則主要承擔台軍防彈衣、背心、盾牌、防爆漆及特勤特工專用防砍防割衣、防割褲、戰術防割手套等軍警規格專業用品的研發,此前該公司曾被爆出承接台防務部門防彈衣項目,卻從江蘇省進口防彈纖維布,然後列印其公司「攻衛防禦」的LOGO,偽造「台產證明」出貨給台防務部門軍備單位,從而獲利6700萬台幣(約合1652萬人民幣)。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陳桂清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表示,此次制裁措施釋放了強烈的政治信號:大陸會對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的行徑進行嚴厲反制,對於參與其「以武謀獨」的相關實體機構,也會出手反制並予以嚴厲警告。對具體的企業來說,這些措施也能「打痛」島內那些支持「以武謀獨」的相關實體機構。

  「大陸元素比比皆是」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鄭劍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此次制裁針對性極強,在台灣軍工企業近年來被揭露的產業鏈中,大陸元素比比皆是。台當局所謂的「防務自主」多為虛言,實際上幾乎找不到一件完全自主的產品。包括這次被制裁的企業,其生產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乃至一些重要的軟硬體,都大量依賴大陸。此次制裁無疑會對這些企業的生產造成打擊,尤其是在大陸擁有關鍵材料的領域,甚至可能形成「致命一擊」。

  陳桂清以攻衛股份有限公司舉例。該公司長期從大陸採購大量防彈纖維等相關材料。而大陸在防彈纖維材料領域極具競爭力,全球市場佔有率超 70%。在這樣的規模下,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並要求立即停止相關出口活動,無疑會對台灣地區防彈衣等相關防護材料的生產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在無人機產業方面,大陸無人機產業系統完備,台灣地區在無人機零配件、組裝等環節過去對大陸依賴度較高。儘管台灣當局推出所謂 「非紅供應鏈」試圖取代大陸相關產業,但實際上若不從大陸購買,轉而購買外國同質同級產品,需付出高昂經濟代價。比如無人機的雲台系統,台灣企業若換用澳大利亞的產品,價格會比大陸生產的高很多。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分析稱,制裁生效后,台灣自研軍艦及其他軍工項目的核心關鍵技術會受到直接影響,軍用產品生產的經費、物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畢竟其很多產品依賴大陸。除此之外,還會對台灣自研武器的企圖形成威懾。

  一邊依靠大陸、一邊支持謀「獨」挑釁,「這本身就是極其荒唐的事情」

  《環球時報》記者在梳理中還發現,這些企業在承接台防務部門業務的同時,還廣泛參與民機、商船、公務船隻以及消費級無人機等民品業務,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此次商務部公告也特彆強調,禁止向這些企業出口兩用物項。

  鄭劍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兩用物項涵蓋軍用和民用,台灣當局推行「防務自主」,會向更多民間廠商釋放項目,但民間廠商更多考慮企業利潤,自然會選擇物美價優的採購渠道,而大陸在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使得這些廠商與大陸的產業鏈、軍工鏈緊密相連,難以分割。此外,還有一些台灣企業打著民用的借口與台軍勾連,為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服務,它們也可能成為被嚴厲懲戒的對象。

  鄭劍表示,這次制裁也釋放出明確信號:相關機構不能一邊依靠大陸、使用大陸的元器件發展軍工,一邊卻支持賴清德當局的謀「獨」挑釁和「以武謀獨」行徑,「這本身就是極其荒唐的事情」。

  陳桂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因台當局近期一系列行徑陷入緊張局面,此次制裁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若台當局執意在「以武謀獨」的錯誤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必將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一方面,台當局將再也無法從大陸獲取任何相關零配件;另一方面,一旦其繼續進行謀「獨」挑釁,大陸下一階段或許會出台更多反制措施。

        更多台灣熱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4: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