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希望 中國年輕人神秘學盛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衛報報道說,隨著中國經濟學下行,年輕人中神秘學盛行,結果也與中國品牌和產品走向全球帶來的文化自信增強有關。
通過考試。遇到理想伴侶。變得富有。
在北京南部丰台區一間燈光昏暗的算命酒吧門口的留言板上,手寫便簽暴露了顧客們在雞尾酒和靈性救贖之間流露出的內心焦慮。
One As All是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和其他中國城市興起的幾家算命酒吧之一,隱藏在一棟商業樓的12層,提供種類繁多的飲品,起價為吉利的88元。
顧客可以一邊在落日時分俯瞰北京天際線,一邊請店內的算命師占卜。他擅長「求籤」,一種在道教寺廟裡常見的古老占卜方式。
包間里,一座真正的道教神龕前燃燒的香味,飄散進吧台。
20歲的大學生兼占卜師鄧德瑞(音)為顧客解簽。他佩戴玉飾,修著黑白閃粉貓爪美甲,是個地地道道的Z世代算命師。
他說,自己在三四歲時就第一次感受到神秘的召喚,並開始顯靈,「大家都相信我,因為我說話直接,而且非常準確。」
使用求籤占卜時,顧客需要先心中默默提出問題,再從雕刻精美的竹筒里抽出一根扁平的木簽。每根簽上都有數字和文字,鄧德瑞會進行解讀。
他的解簽風格和穿著一樣,非常Z世代。比如有人問該如何改善和海外親屬的溝通,他就會建議在簡訊里多用表情符號。
經濟擔憂助長了對算命的興趣
關於感情和工作的焦慮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許多年輕人對未來格外沒底。
於是,一些人開始轉向「玄學」或神秘學。騰訊支持的占星應用「Cece」已被下載超過1億次。這個趨勢被稱為「精神經濟」。
「一兩年前,幾乎沒人相信玄學或算命。經濟下行最明顯的跡象就是這兩年這種信仰明顯變多了。」一名微博用戶寫道。
One As All於去年4月開業,33歲的合伙人馬旭(音)說:「喝酒和所謂的玄學有相似之處,尤其在當下這個大家壓力都很大的環境里。它們都給人一個情緒出口或者發泄的方式。」
作為道教信徒,馬旭還希望通過開這樣一家能讓人心情愉快的酒吧,為來世積累福報。
經濟下行似乎不是開酒吧的好時機。但馬旭並不這麼認為,「現在經濟下滑,大家買不起出國旅行這種昂貴的東西。但可以來這裡喝一杯,聊一整晚。」
他說,作為道教徒,他並不專註於賺很多錢。
29歲的公關從業者董博雅(音)說:「以前我們會去寺廟裡求籤,但這種抽籤加喝酒的組合很有趣。」
董博雅和朋友們來到One As All,問題是找到愛情、如何變富的問題。他們說在北京,這兩件事都不容易。
從事人工智慧工作的30歲胡嘉輝(音)打趣說:「賺錢快的方式都寫在刑法里。要不就得認識人。」
求籤只是年輕城市居民重新熱衷的幾種算命之一。雖然也有人對塔羅牌等西方占卜感興趣,但缺少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共鳴。
37歲的寧寧(音)說:「塔羅是從海外來的,所以我有點懷疑。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道教或佛教的算命。」
(資料照片)
神秘學在中國社會中的微妙位置
消費趨勢分析師蔣雅玲(音)說,對中國式算命的興趣可以和文化自信的上升聯繫在一起。
近幾個月,一些中國品牌和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從Labubus到DeepSeek。以古代神話為基礎的動畫電影《哪吒2》打破了中國票房的全球紀錄。
蔣說:「年輕觀眾開始與傳統中國文化建立聯繫。」
但在中國社會裡,神秘學佔據著一個敏感的位置。共產黨在官方立場上是無神論的,並且多次打擊迷信。
去年,官方媒體報道稱,自2018年以來,已有近300人因涉及「靈異活動」受到刑事處理,個人最高被判刑17年。
儘管如此,很多人依然保有對道教、佛教等各種信仰,向神明或祖先祈求好運和指引很普遍。
One As All的合伙人馬旭說,他非常注意遵守政府管控的「明確紅線」。酒吧不收取求籤費用,他也會提醒顧客不要迷信。
「信仰和迷信之間差別很大。」他說。
在中國目前的經濟困境下,更現實的因素可能為算命酒吧創造了空間。消費者信心處於歷史低點,政府迫切希望刺激消費,尤其是在長期支撐經濟增長的出口因中美貿易戰承壓的背景下。
蔣說,任何能促使人們消費的趨勢,都可能受到當局歡迎,「如果最終結果是帶動消費,我覺得不會引發任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