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 中國拉近與歐洲的距離以讓特朗普翻艙」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對等關稅7月9日大限將至。中國外長王毅7天訪問歐洲三國引發法國媒體的關注。《人道報》7月1日刊文的標題是「 中國拉近與歐洲的距離以讓特朗普翻艙」。王毅在和比利時首相會晤時表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中歐應堅持夥伴關係定位和合作共贏主基調,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做世界的「穩定之錨」。
該文報道了7月1日的出訪行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了比利時首相德韋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王毅還將在歐盟總部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和法國以及德國外長舉行會晤的同時,王毅將分別出席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出席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新一次會議。
《人道報》表示,為了避免被邊緣化,並倡導與歐盟改善關係,北京方面本周派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了歐盟。王毅是近年來中國最資深的外交官之一。
經濟學家丁一凡向《人道報》解釋道:「中國非常希望實現這種和解」,但歐洲「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自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實施經濟制裁以來,北京不得不擴展其夥伴關係,尤其是與歐盟的夥伴關係。
過去二十年,雙方貿易額幾乎翻了兩番,到2024年達到7850億美元。但歐盟更傾向於使用另一個數字:貿易逆差3571億美元。歐洲在華盛頓和北約的壓力下,軍費開支增加,這恰恰證明了他們被迫接受白宮的脅迫,而不是探索中國路線。
《人道報》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馮德萊恩在與北京的對抗中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獲得的公共補貼進行調查后,歐盟對其徵稅,該稅於2024年10月底生效。比亞迪等製造商已同意將部分生產轉移到歐洲,這將為工人創造就業機會,但也威脅到歐洲大陸。
中國對法國干邑徵收關稅
《人道報》報道說,習近平政府對某些產品徵收關稅,例如法國干邑。最近,6月20日,歐盟將中國企業排除在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設備政府訂單之外。
《人道報》認為,儘管王毅擁有談判技巧,他仍需努力促成世界第二大國與二十七國之間可能的和解。正如經濟學家本傑明·伯鮑默(Benjamin Bürbaumer)所言,歐盟對美國的吸引力遠大於對亞洲的吸引力:「中國模式極其外向,依賴於資本和商品的出口……就像歐盟一樣。」 「雙方似乎很難達成協議,尤其是在主要進口國美國不情願的時候。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也可能加劇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